1 河北省卫生和计生委综合监督执法局 050071;2唐山南堡开发区医院 063000;
3 河北省张家口市社会福利总院 河北张家口 075000;4 廊坊三河市燕郊人民医院 河北廊坊 065201;
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健康心理疏导干预手段为切入点,采用群体—个体—群体—社会的模式;达到医疗目标—干预目标—行为目标相一致的目的。健康心理疏导对抑郁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者分成两组,每组各50名。一组采用健康心理疏导,一组不采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版本)进行测评并对比分析。结果:健康心理疏导治疗后,患者HAMD评分显著降低。治愈率提高10%;显著进步率提高2%;不良反应大大降低,降低复发率。结论:健康心理疏导可明显减少患者的抑郁水平,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生存质量,减少自杀死亡的发生几率,创造社会效益。
关键词:心理疏导;对100例青年;抑郁症;临床探讨
抑郁症是世界上最易致残的情感障碍性精神疾病之一。目前全球超过3.5亿人、中国有2600万人患有抑郁症,约15%可能最终自杀,自杀率比一般人群高出20倍。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影响生活幸福度的严重疾病。近年,青少年抑郁症人数有增加趋势[1][2]研究表明,有效的心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起到显著改善。
青年(18—29岁)抑郁症,占60%。中药和西药都有疗效,但此症是心理疾病,真对精神刺激引起一大组“心因性”抑郁症,必须配合健康心理疏导才能彻底治愈[3]。这个群体在原有躯体疾病、酗酒、吸毒、乱用药物、游戏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均可致病。再受多种因素影响,待病情严重时才就诊,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质量,增加治疗难度。[4]。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选择2015年1月—2015年6月,在张家口市社会福利总院及门诊患者100例抑郁症患者,全部符合CCMD-3的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排除器质性疾病,无应用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病史。HAMD-3总分≥17分。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西酞普兰合并心理干预治疗)和对照组(单用西酞普兰)研究组50例,男37例,女13例;年龄18~29岁,平均(26.3±4.9)岁;对照组50例,男34例,女16例;年龄19~29岁,平均(25.7±5.7)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差异。
1.2 方法 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该量表由Hamilton(汉密尔顿)于1959年编制。最早是精神科临床中常用的量表之一,包括14个项目。《CCMD-3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将其列为焦虑症的重要诊断工具,临床上常将其用于焦虑症的诊断及程度划分的依据。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西酞普兰10mg/d,3d后增加到20mg/d,研究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治疗,两组共治疗8周。两组于治疗前和治疗1、2、4、8周采用HAMD-3症状量表评定,并在治疗前后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
1.3 干预方法 采用群体——个体——群体——社会的模式[5]
(1)群体干预措施:把被干预对象组织起来,请专家讲授“心因性抑郁症”的发病机理、临床症状、防治措施等内容,使患者认知自身疾患,提高抗病心里素质。
(2)个体心里疏导:请心里专家,针对“心因性抑郁症”患者给予针对性的心里疏导。因恋爱婚姻,要做情感上的疏导;打工家庭破裂的做调解;失业的鼓励学技能,再创业;天灾人祸失去亲人的,帮他从悲伤中走出阴影,乐对人生;等多角度、多层次、多手段的进行疏导。达到降低或消除对疾病、人生失去信念、绝望厌世的症状[6]。
(3)个体——群体:被干预对象组成小组,互相做心里疏导工作。身教大于言教,现身说法,更有说服力。模式由个体到群体。
(4)群体——社会:被干预对象去说服周边的家人、同事和邻居,是扩散性疏导。被干预对象用自身感受,角色转变成干预对象,用自己的方式方法去干预周边人群,受干预的人群会不间断的扩散给更多的人群。模式从群体到社会。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HAMD-3评分比较,两组HAMD-3评分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各周期均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于干预1周,对照组于治疗2周起,HAMD3评分明显下降,研究组干预1周和干预2周时HAMD3评分降低显著(t=2.78,2.61;P<0.05),治疗4周和治疗8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9,1.09;P>0.05),见表1。
研究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头晕2例、便秘1例,复查血常规,心电图等均正常;对照组出现头晕3例,恶心,呕吐各2例,症状较轻。结论是干预组的不良反应大大低于对照组。
3、讨论
抑郁症是临床上常见疾病,是以情绪低落、快感缺乏及兴趣丧失等心理征候群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疾病。其导致的不良体验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心身健康,特别是重度抑郁症患者,往往会出现自杀观念和自杀行为而危及生命[7]。近年来,随着新型抗抑郁剂的广泛应用,对抑郁症的药物治疗效果取得长足进步,但抑郁症患者往往存在一定形式的认知偏见,并非药物治疗所能改变,这种偏见与抑郁发作密切相关,并阻碍患者的全面康复[8]。因此,学者们主张对抑郁症患者应用抗抑郁剂治疗的同时,予以针对性的心理治疗和认知性心理治疗,能显著提高临床康复疗效,降低复发率[9]。近年来,国内外对抑郁症患者药物治疗研究较多,但几乎无人用健康心理治疗方法,本研究对心理干预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核心,是一种适应现代医学科学发展的新型有效康复治疗手段;达到医疗目标—干预目标—行为目标相一致的目的。以期探索实用的健康心理治疗方法,收到最大的心理康复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将心理干预应用到抑郁症的治疗中,帮助患者得到最好的心理康复。心理干预作为理想的医学实践,被用于抑郁症患者,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医疗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改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功能,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提高医护人员心理治疗技能,促进心理学发展将有积极的作用。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探索和发展。干预后干预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心理干预使患者正确看待疾病、合理控制情绪,以积极、冷静的心态面对生活,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减少对压力应激的感受程度和敏感性,增强患者自信心以及对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有效地促进疾病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自杀死亡率[10]。值得实际推广应用,能创造很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Garrison CZ,Jacksone KL,Marsteller F,etal,A Longitu dinal study of depressive symp tomatology in young adolescents J Am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 1990,29:581-585
[2]唐登华,潘成英,漆红70例青少年抑郁障碍心理社会学影响因素探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7)468-470
[3] 张美红,等.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疏导及护理干预.现代医药卫生,2014,30(9):1395-1396
[4]刘素芬 中医辨证联合心理疏导治疗抑郁症效果观察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年07期
[5]周林光 周胡增 社会和谐与心理和谐——对残障人心理和谐程度的测评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计惠民 王丽君 吉毅,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妇女抑郁症效果观察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11年02期
[6]季建林,抑郁症心理治疗的策略[J]临床医学杂志,1994,4(3):176
[7]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5).WHO initiative on depression and public health.Accessed January 1,2005
[8]Heino RK,Rimpela M,Marttnnen M,et al.Bullying,
Depression and suicidal ideation in finish adolescents:school:survey[j].BMJ,1999.319(206):348
[9] 陈健,等.综合性医院中抑郁症患者自杀原因的分析与干预对策.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1):78-79
[10]彭冬英,左小云 抑郁症患者趋于康复时的社会性心理疏导。中国民康医学 2011年20期
通讯作者:李亚洁 女 河北省卫计委综合监督执法局
论文作者:李亚洁1,毕素芝2,韩卫军3, 谢建军 4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1
标签:抑郁症论文; 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健康论文; 群体论文; 两组论文; 普兰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