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期刊的辨识与治理论文

山寨期刊的辨识与治理论文

山寨期刊的辨识与治理

吴 丹 阮 楠 宣静雯

(西安工程大学图书馆,陕西西安 710048)

摘要 :互联网技术发展、政府监管缺位、学术论文发表供需失衡,种种因素导致学术论文代理网站繁茂,论文买卖猖獗、山寨期刊泛滥,甚至一些知名数据库也卷入其中。本文探讨了山寨期刊的特点和营销渠道,建议政府部门、期刊出版社、搜索引擎等多方面共同治理山寨期刊。

关键词 :非法期刊;山寨期刊;论文代理;论文买卖

发表论文一直都是晋升职称的硬性指标,但正规期刊数量有限,篇幅有限。因此,想在规定的时间内发表职称论文是有一定难度的。基于这一点,一些入不敷出的学术期刊通过增刊或者会议论文的形式大量收录愿意缴纳版面费的论文,以便平衡收支。另外许多不法分子通过模仿正规学术期刊,借助互联网在全国组稿,来骗取高额的版面费[1]

目前许多山寨期刊,不仅盗用正规期刊的刊号,模仿正规期刊外观出版发行,还自办网站,网站从栏目设置到具体内容上都颇具迷惑性,使得科研人员主动或被动上当受骗[2]。本文主要从山寨期刊的识别、期刊的选择等方面分析,为教师、科技工作者投稿提供参考和借鉴,使其能有效防止山寨期刊造成的侵害,减少损失,杜绝山寨期刊和代发论文网站的滋生和蔓延[3-5]

1 山寨期刊的主要特征

1.1 套用正规学术期刊基础信息

山寨期刊通常采用盗用正规学术期刊的刊名、刊号和出版单位名称或者模仿正规学术期刊的刊名、外观的方式,通过网络刊登广告或直接建立枪手网站许诺协助刊登论文,四处组稿、约稿,收取所谓的版面费,将收集的论文印制成非法期刊。因其套用了正规学术期刊的基础信息,如主办单位、ISSN号和CN号,作者到新闻出版总署查询也能找到该刊。不同之处在于刊期、网址、联系电话等细微信息。

1.2 投稿流程混乱

多数正规学术期刊都有自己的网上投稿平台,方便科研人员直接填写提交,同时也方便论文迅速分配到每位审稿专家。虽然仍有杂志社采用传统的邮寄方式投稿,但邮寄到杂志社所花时间也不长。相对来说,山寨期刊的投稿方式比较神秘,一般只告知以电子邮件发送,杂志社地址以及邮编一概没有注明,只要通过网上搜索就可以得到一大堆的投稿信息,其中很多都是虚假信息。有的期刊只有个人的QQ号码等即时通信方式,而无法提供期刊正规的投稿方式、投稿须知等。

1.3 学术期刊“自我克隆”

一些入不敷出的学术期刊通过发行增刊,增加不同版本或者以会议论文的形式大量收录愿意缴纳版面费的论文,以便平衡收支。但其后果就是使之成为山寨期刊模仿的目标。

为了改善电解厂房生产环境,电解厂房配设了送风机组系统。送风机组为3台TZK- 120、2台TZK- 180型,送风量分别为120 000 m3/h 、180 000 m3/h。送风总管为10 mm厚CPVC塑料2 200 mm×2 200 mm方形风筒,支管为DN400 mm CPVC,多风口多点均布于二楼电解槽旁,送风系统配有多级调控便于分配的插板阀、球阀、平行式多叶调节阀,采用下进上排式送风,夏季把厂房外新鲜清凉空气强制输送到电解槽旁,冬季采用135 ℃左右蒸汽将进风加热至24 ℃以上送入厂房,将潮湿酸雾从屋顶通风架窗户排除。

3.企业财务管理能准确地了解企业的资金运用情况,从而保证企业的良好发展。企业的财务管理的水平直接决定着企业能否健康稳定的发展。因此,企业需要将财务管理贯穿在日常的经营中,保证财务管理的科学合理,从而有效地分配企业的资产。此外,企业的财务管理可以保证日常经营活动顺利进行,强化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运行情况以及资产分配情况,保证企业的日常运行。

创刊于1994年的《大家》是云南人民出版社主办的大型文学期刊,曾是上世纪90年代最具影响力的文学杂志之一,一度每期发行量两万多份,并被列入北大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揽》。2009年经云南省新闻出版局批准,由双月刊扩增为半月刊,2011年又扩为旬刊,增办了《大家》理论版,刊登一些文艺理论、文艺评论之类的文章。随后,社会上出现了多种版本的《大家》:有的盗用刊号;有的加大内容体量,在理论版刊物后面另增数百页论文;有的盗用《大家》品牌,出版封面风格十分相近的期刊。多种版本的《大家》放在一起真假难辨。2012年6月,云南省新闻出版局责令《大家》杂志停刊整顿[6]

1.4 iPUB仓储式在线出版模块

网络环境下,治理山寨期刊政府应当有所作为[8]。首先,完善新闻出版机构查询信息数据库,完整准确地填写连续出版物的主管单位、主办单位、ISSN号、CN号、刊期、类型(学术期刊/大众读物)、网址、投稿邮箱、地址、联系电话等信息,并实行更新信息限期报备制度,进行动态管理。严格整顿所谓“理论版”等一号多刊现象。对于不准确的信息及时更正。例如,《华人时刊》(原名《江海侨声》),在新闻出版总署登记的CN号为“321000”,而出版社没有按照国标GB/T9999-2001标注,显示为“CN32-0001/Q”,出版物序号为报纸,分类号Q为生物医学。其次,建立非法期刊黑名单和“被山寨期刊”预警名单,提供查询服务,增加作者和出版社判断欺诈和侵权的能力。

2 山寨期刊的主要营销渠道

第三种方式是邮箱推送。与正规的电子邮件营销(Email Direct Marketing,EDM)不同,这类邮箱推送的内容多为会议信息或征稿启事,事先未经用户授权。由于采用了新技术并以病毒、黑市交易等方式获得了用户的邮箱信息,这类垃圾邮件定位精准、价格便宜,还不会被邮件服务器过滤掉,因而呈泛滥之势。

2.1 搜索引擎

山寨期刊泛滥的根源是职称和考核制度中的量化指标。量化考核比人情考核有进步,量化比不量化相对客观。多数人都将供需矛盾刺激下的学术论文交易和非法期刊现象归因于职称制度和中国特色的出版管理制度,但目前还没有更好的替代性考核方法,因而职称制度可能还要延续一段时间,只不过论文量化考核的比重可能会降低,增加更多维度的考核指标。

2.2 人际传播

第二种方式是人际传播,其卖点是朋友间的信任。对于山寨期刊而言安全系数更高,但中间环节多,运营成本高。

让我偷用一下往日Nokia影响世界最深的一句标语:“科技,始终来自人性。”别忘了这点,即使未来世界发展到你无法想象的一天,它都是永不过时的成功之道。

2.3 邮箱推送

山寨期刊的主要营销渠道为:搜索引擎、人际网络和邮件推送。其他形式还有实名网站、论坛、博客、友情链接、QQ群等。

周俊杰先生曾说:“书法具备音乐的时序性,强烈的节律性,又能以美的形式给人视觉愉悦。”[13]这事实上就触及到了书法重构文字以建构秩序的本质——所谓“音乐的时序性,强烈的节律性”就是秩;而“美的形式”也就是合理的形式就是序。它们是高度统一,密不可分的。正如马正平先生的艺术思维时空论所说:“时间和空间是一致的。”“文章中的节奏感、速度感加强,就会拓展一种空间感,同样空间感的拓展又会呈现一种快速流动的节奏感(即时间感)来。”[2]465书法作品秩序的表征正是时空情绪运化的结果,它是作品秩序的秩序。

3 治理山寨期刊的对策

3.1 增加职称和考核制度中的量化指标

搜索引擎是山寨期刊招揽客户的主要手段,有调查显示,75%的人是通过搜索引擎知道非法期刊网站的[7]。搜索引擎一般采用广告和竞价排名两种方式营利,其中竞价排名更具有隐蔽性。搜索引擎竞价排名是指企业在搜索引擎上注册自己产品的关键词,即产品或服务的具体名称。当用户利用搜索引擎寻找相关信息时,注册企业的信息会优先出现在搜索结果中,顺序按企业竞价结果排列,单次点击出价最高的排在首位,以此类推。因此,通用搜索引擎不具有权威性,搜索结果鱼龙混杂。

3.2 完善新闻出版机构查询信息数据库

重庆维普的iPUB仓储式在线出版模块类似于百度百科,由作者(或机构)自行上传内容,这部分内容并不包含在维普销售的全文数据库之中。因此通过iPUB仓储在线出版模块检索到的文章不能被认为其被重庆维普数据库收录。

3.3 加强网站ICP管理

工信部负责经营性网站的ICP许可和非经营性网站的ICP备案制度,对于整治互联网上的论文买卖也责无旁贷。同样,应该加强省市ICP数据联网,及时更新ICP许可或备案数据,设立举报虚假ICP的奖励机制,列出可供查询的黑名单。以“中国期刊网”为例,用百度检索返回568万条结果。除中国知网外,还有网址为“chinaqking.com”“qikanchina.net”“qikanwang.net”等多个名为“中国期刊网”的站点。而在工信部备案的“中国期刊网”主办单位是个人,其网址和域名已经失效,无法打开链接。

3.4 鼓励正规学术期刊创办网刊

鼓励正规学术期刊创办网刊,扩大载文量,适度平衡供需矛盾。在考评环节增加被引量指标和权重,细化考评标准,引导学术论文不仅高产还要高质。此外,出版社也应积极维护自身的声誉[9]。以《教育学文摘》为例,人大书报中心在2009年发布声明至今,山寨版《教育学文摘》网站及征稿启事在百度上随手可得,不明白出版社为何视而不见。这种态度客观上纵容了山寨期刊,让很多人上当至今,毁了人大书报资料中心的品牌。人际网络传播渠道隐蔽性强,目前没有太好的治理方法,只能仰仗学术期刊编辑严守职业道德,抵制人情稿和商业稿的利益诱惑。

3.5 要求搜索引擎确实负起责任

搜索引擎竞价排名是一种营销模式。一方面,在信息素养教育中要向师生介绍其原理,强调搜索引擎不是万能的。用户从通用搜索引擎能够获取全文,有的是OA作品,有的是因为其所在单位购买了相应的数据库,商业数据库根据注册IP开放的全文。另一方面,搜索引擎应当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要审验广告客户的资质,尤其是要有ICP备案手续,不能只用人民币进行排行。

食醋可由固态发酵酿制也可由液态发酵酿制。固态发酵工艺又可分为全固态发酵和前液后固发酵,而液态发酵工艺主要采用深层半连续发酵[3,4]。对于食醋发酵工艺的应用,中国与欧美国家存在明显差异:中国传统食醋酿造所用的原料主要有米、小麦、麸皮等,大部分采用固态发酵工艺生产;而欧洲食醋主要以酒、苹果、果汁、麦芽、蜂蜜等为原料[5],最广泛的发酵方式是使用FRINGS醋酸发酵罐进行液态深层发酵[6]。液态深层发酵工艺流程为[7,8]:(1)对种子罐、发酵罐、各阀门及管道进行灭菌;(2)对醋酸菌种进行种子培养;(3)进行醋酸发酵,培养70 h后开始分割取醋;(4)压滤;(5)配兑和灭菌。

4 结语

本文主要介绍了山寨期刊的主要特征和主要营销渠道,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希望广大师生在投稿时,对期刊信息进行仔细辨别,规避山寨期刊造成的侵害。同时,建议政府部门、期刊出版社、搜索引擎等多方面共同治理山寨期刊,杜绝山寨期刊和代发论文网站的滋生和蔓延。

参考文献

[1]马慧群,郑雯,董妍,张亚妮,汤亚娥.“版面费”现象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06):1150-1151.

[2]张颖.高校图书馆应对网上非法期刊信息的服务举措[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2,(01):198-200.

[3]张倩,吴淑金.网络环境下科研人员如何防范投稿风险[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2,(05):77-78+80.

[4]黄锋,黄雅意,辛亮.科技期刊假冒网站的防范和打击策略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07):739-743.

[5]马爱芳,王宝英.中文科技期刊非法网站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04):401-408.

[6]光明网.《大家》停刊整顿下的文学之殇[EB/OL].[2013-4-30].http://meiwen.gmw.cn/node_28977.htm.

[7]沈阳,傅惠娟,寇文波.非法学术期刊实证分析与治理对策研究[J].出版发行研究,2008(8):67-70.

[8]张颖.科技期刊如何规避非法期刊网站的侵害[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03):420-422.

[9]李新根,徐用吉.学术期刊造假现象分析及其应对[J].出版科学,2009,(06):61-63+43.

中图分类号 :G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10(2019)09(C)-0197-02

基金项目: 本文是西安工程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探究”(2017zxsk21)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吴丹(1987-),女,江苏如东人,西安工程大学图书馆助理馆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

标签:;  ;  ;  ;  ;  

山寨期刊的辨识与治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