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HT)患者的临床特点论文_张旭

探讨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HT)患者的临床特点论文_张旭

(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医院 山东 济南 250031)

【摘要】目的:深入探讨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以我院收治的20例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所有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表现以及治疗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经资料统计本次研究所选取的20例患者中,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病变共计14例(70.00%),大脑后动脉供血区病变共计2例(10.00%),前动脉供血区病变4例(20.00%);发生出血转化则多在48h内,共计14例(70.00%);研究选取的20例患者基本愈合及好转患者共计12例(60.00%)。结论: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直接性的威胁,及时有效的诊治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关键词】脑梗死、出血性转化、临床特点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8-0094-02

从临床实践来看,脑梗死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推进,该疾病已成为了一个社会性的话题备受关注;而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HT)则是一种相对特殊的临床变化,临床上将普遍将其作为疾病恶化的标志,发生率约在3%~40%左右[1];基于此,为提高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HT)的认识,本次研究将通过实际病例回顾性分析的方式,总结该类型患者的特点,现将研究过程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例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平均年龄(69.7±3.4)岁;所有研究对象入院检查结果均确诊为脑梗死,病情变化时颅脑CT检查结果证实为出血性转化;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偏瘫、头痛、恶心呕吐,另有4例患者继发肺部感染。

1.2 方法

脑梗死患者在入院后即接受常规抗血小板治疗,选取拜阿司匹林100mg,1次/d,银杏莫大注射液20ml/d,持续治疗7~14d;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控制感染和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治疗;出血性转化发生后停止使用抗血小板和抗凝等治疗,对于脑水肿情况较为严重的患者加强脱水降颅压,对于血肿较大占位效应明显的患者,则应对其行开颅去骨瓣减压及血肿清除处理。

1.3 颅脑CT分型

(1)脑实质血肿II型(PH-II):高密度血肿块>梗死区30%,有较为明显的占位效应存在;(2)脑实质血肿I型(PH-I):血肿块<梗死区30%,占位效应不明显;(3)出血性脑梗死II型(HI-II):梗死区内较大的融合斑点状影,无占位效应存在;(4)出血性脑梗死I型(HI-I):以梗死灶为基点,边缘小的斑点状密度大幅度提升[2]。

1.4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患者治疗后的生存状态和质量将治疗效果分为四个级别,其中有效分为,基本治愈:患者颅脑CT检查结果显示,水肿基本吸收,患者不存在神经功能障碍;好转,水肿吸收良好但存在一定的神经功能障碍;无效则分为植物状态和死亡。

2.结果

本次研究所选取的20例患者中,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病变共计14例(70.00%),大脑后动脉供血区病变共计2例(10.00%),前动脉供血区病变4例(20.00%);发生出血转化则多在48h内,共计12例(70.00%);研究选取的20例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0.00%,详细参见下表。

表 100例患者治疗效果

患者(n) 基本治愈 好转 无效

n=20 5(25.00%) 7(35.00%) 8(40.00%)

3.讨论

从已有的文献资料来看,当前对于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发生机制临床尚未完全掌握,多数学者认为是脑梗死后血管损伤和血流再灌注所导致,即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早期应用溶栓、抗凝等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出血倾向[3];(2)水肿减轻后,出现了再灌注的情况,而血管本身又由于缺血的原因造成通透性增加,进而导致出血性转化的发生;(3)侧支循环形成,但新生血管的结构并不完整。

从本次研究来看,出血性转化患者的症状于脑梗死具有较高的相似性[4],因此在诊断时要给予特别的注意,以避免漏诊和误诊的情况发生;特别是当患者出现了程度较为明显的意识障碍、恶心呕吐以及头痛时则有必要进行颅脑CT检查;另一方面从已有的研究资料来看,造成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患者死亡的早期原因主要是脑疝,后期则为与之相关的并发症,诸如肾功能不全和肺部感染等;血肿型HT和早发型HT患者的预后一般比较差,非血肿挺和晚发型患者的预后则相对较好。

【参考文献】

[1]杨飞.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变的影像学系列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2,10(11):133-134.

[2]李磊.大面积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12:1790-1791.

[3]钟晓明,杨振坤,孙宏丽.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2,33:69-70.

[4]闫伟民,刘广君.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危险因素探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22:170.

论文作者:张旭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0月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0

标签:;  ;  ;  ;  ;  ;  ;  ;  

探讨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HT)患者的临床特点论文_张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