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理论到理论心理学——心理学发展的理论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心理学论文,理论论文,学理论论文,心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8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677(2000)02-0058-06
自冯特的实验心理学诞生至今,科学心理学已走过了整整120个年头。这期间,尽管人们对这门新兴的学科褒贬不一,然而这100多年来,作为年轻的心理科学,它所取得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学科的研究领域已经渗透到心理生活的各个层面;研究方法和技术日益多样化、精确化。即便是在更为世俗的水平上,心理学也已广为人们接受。不仅如此,学科理论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更已成为心理学成熟的真正标志。
一、心理学理论的更迭
在科学的发展历程中,理论总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史及科学哲学的研究表明,理论先于经验观察,并指导观察和实验。这一点在西方心理学史中表现尤其突出,早在科学心理学诞生之前,理论就已深蕴其中。科学心理学与哲学心理学的区别,并非体现在研究对象上有什么不同,而主要表现为研究方法上的差异。客观地说,科学心理学在很大程度上沿袭了哲学心理学的理论体系,以此指导自身的实验研究。
虽然实验心理学一直是西方心理学发展的主流,但是这一学科从来就不缺少理论活动。从假设性较为严密的学习理论、认知理论到假设性不够严密的人格理论,很显然,心理学史上那些世所公认的奠基人都是伟大的理论家。冯特——既是实验心理学之父又是一位哲学家;詹姆斯——这位美国心理学的始祖,作为实用主义的代言人,对心理学理论思想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华生——这位行为主义的创始人,以一篇富于革命色彩的理论文章发动了一场空前的“行为革命”。类似的人物还有弗洛伊德、皮亚杰、斯金纳等。
不难发现,西方心理学在近现代的发展集中表现为理论的更迭,流派纷呈是西方心理学史的一大特色。从构造主义到格式塔心理学、从行为主义到认知心理学、从精神分析到超个体心理学,这些理论和流派几乎涵盖了心理学发展的全部内容。由于心理学理论的频繁更迭,致使学科统一成为空谈。不可否认,这些理论和流派其初衷都是为了找到一种正统的心理学。尽管如此,这种做法不仅没有带来统一的心理学,反而进一步加剧了学科的分裂[1]。如今,心理学的学科体系是如此庞大和广博,几乎没有哪一位心理学家能够通晓全部领域。
如果说本世纪中叶以前心理学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理论更迭或鼎立的话,那么自认知心理学兴起以后,学科的发展则表现为各种“模型、技术及微型理论”的争吵。很多以实验为研究取向的心理学家们都专注于模型的建立,这些模型很少被推广为普遍、通用的理论,它们依赖于更多、更广泛的理论假设(Slife B D.& Williams RN.,1995)[2]。在应用领域,如教育和心理治疗领域,技术构成了另一种形式的小型理论。“起初,技术只是分支学科中各种理论的实际应用,然而,技术一旦形成,便有着自己的生命力,它们似乎能够脱离理论而独立存在或甚至比理论本身更重要”(Slife B D.& Williams R N.,1997)[3]。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使人们看到了另一种形式的“思辨哲学”:这各式各样的模型、技术及小型理论的争吵与早期的心理学理论更迭有什么不同呢?与哲学心理学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呢?这难道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形而上学吗?
无论是宏观理论还是微观理论,虽然其形成和发展都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原因,但是在评价理论本身的科学性时,我们还是有据可依的,诸如证据支持度、说服力、预见性、自洽性、普遍性、与占支配地位的本体论的相容性等参量[4]。对于具体的心理学理论而言,则主要看它对心理实质的揭示程度,包括对心理现象的描述,对心理发生、发展的预见以及对心理本质的解释力。如果以这一标准来衡量心理学中各种理论的话,那么其水平与客观需要之间还有差距。西方科学史表明,理论并存与更迭是学科发展的必经阶段,例如物理学中“地心说”与“日心说”并存,由牛顿力学理论向量子力学理论的转变就证明了这一点。然而,学科的发展不应仅仅停留在理论更迭与争论的水平上,而是要求理论本身在广度和深度上都不断发展、完善,要求对人类心理作出更高水平的理解,这样,理论心理学就呼之欲出。
二、理论心理学的兴起
理论心理学的产生是心理学自身发展的需要,而早期心理学理论的更迭为其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学科研究领域日益广泛和不断加深、研究技术日趋精密的今天,学科破碎和分裂的局面也日益严重,统一的呼声因此与日俱增。表面看来,建立一门统一的理论心理学分支学科与心理学统一似乎自相矛盾,因为心理学已有太多分支学科。然而,正是这些分支学科的存在及学科内部的不断分裂才呼唤着理论心理学的产生。
1967年,“理论心理学高级研究中心”在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成立,它标志着理论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开始恢复它在心理学中的合法地位。该中心主任贝克博士在阐述这一研究中心建立的意义时指出:“在北美这样一种环境中,它的建立明显是对那种‘充满尘埃的经验主义’的反叛。这种经验主义极大地阻碍了心理学关于哲学基础的探讨,而这种探讨对于这门学科是非常必要的”(Baker,1988)[5]。
对理论心理学的创建工作,贡献最大的当数美国著名理论心理学家科克(Kock S.1917-1996)。20世纪50年代,科克指导了美国心理学会(APA)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ANSF)发起的心理学地位的研究,研究结果被编辑为六卷本的理论心理学巨著《心理学:一门科学的研究》(1959-1963),他本人还于1985年主编了《一个世纪的心理学》[6]。这两套丛书从理论探索的高度,对心理学的科学地位、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心理学方法论以及其他一些具体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对理论心理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科克还曾担任过APA三个分会即普通心理学分会、哲学心理学分会及心理学与艺术分会的主席。在理论心理学领域,科克的影响是巨大的,他那六卷本理论巨著,至今仍然是整个理论心理学界最博大精深的理论著作。
在理论心理学兴起的同时,认知心理学随之诞生了。这一分支学科以其新颖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吸引了一大批研究人员,大多数心理学工作者将眼光投向了认知心理学及相关的认知科学,因此在随后的20多年里,理论心理学发展相对缓慢。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不同国家的理论心理学工作者开始组织起来,出版统一的理论刊物,建立理论心理学的国际组织。1984年,《心理学年鉴》开始出版,《理论与哲学心理学杂志》、《理论与心理》、《国际人格结构心理学》及《哲学心理学》等理论性杂志相继出版发行。1985年,理论心理学国际协会在英国建立。该协会已成功地主办了多次理论心理学国际研讨会,并将会议论文编辑成《理论心理学的当代问题》(1985)、《理论心理学发展趋势》(1988)等书籍出版。1997年,《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以大量篇幅刊载了谢里夫和威廉姆斯的一篇文章——《应该正式承认理论心理学为一门分支学科吗?》。文章对100多年来心理学的发展进行了全面回顾和总结,剖析了心理学研究中作为科学哲学的实证主义根源,详细探讨了建立理论心理学分支学科的种种反对意见,引起了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Abi-Hashem N.& Merx M.,1998)[7]。作者认为,无论外界对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取向亦或对理论心理学作何评论,“理论心理学都以其重要的方式而成为一门富有活力和发展前途的分支学科,……在过去的25年当中,理论心理学工作已取得了显著的、持续的进步,这些工作大多数已经成为学科发展的主流。”[3]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心理学传统的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批评不断加深和广泛传播,理论心理学体系的建构工作也愈来愈显得紧迫,人们正期待着统一的心理学学科体系出现。
三、理论心理学的建构
从心理学理论发展为理论心理学,这是学科成熟的重要标志。作为一门新兴的心理学分支学科,理论心理学从非经验的角度,以理论思维的方法对心理学研究中的基本问题进行探索。这些问题不仅包括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还包括心理学自身的学科问题,如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以及心理学的方法论问题,如研究方法的指导思想、理论的评价标准、方法与对象的关系等。前者构成了理论心理学的实体理论(Substantive Theory),即关于意识和心理的特性以及各种具体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的理论;后者则构成了心理学中的元理论(Metatheory),即通常所说的基本理论,它是心理学理论与方法的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建构理论心理学体系,应同时包括实体理论和元理论两部分。
(一)实体理论与元理论的有机结合
由于理论心理学是一门非经验性的学科,它同以经验方法研究为主的实验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不相同,后者往往通过观察与实验、统计与测量等经验方法对各种心理现象进行实证研究,而理论心理学则是从非经验的角度,通过分析、综合、归类、比较、抽象等方法,以富于思辨、符合逻辑的思维方式,对心理现象及心理学学科发展中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理论探讨,理论构成了学科的核心。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心理学工作者往往只注重于实体理论的考察。20世纪50年代以前,理论心理学的主要成就集中反映在那些以面面俱到、无所不包的实体理论的观点上,它们大多是由行为主义者、格式塔心理学家及精神分析家们提出来的。每一种“主义”或“学派”的最大贡献,不过是发现了一条别人忽视而自己重视的研究途径。诚然,这些理论有其成功的一面,如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格式塔心理学的知觉理论,精神分析学派关于潜意识的理论。但是,正如一些心理学家所指出的那样,这些理论依旧是“零乱的”[8]。20世纪中后期,理论心理学一方面向建立小型理论模式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逐步实现由行为主义向认知科学的转变。纵观这些理论和模式,我们认为真正有生命力的理论并不多,其关键原因就在于缺乏元理论的指导,亦即理论建构本身缺乏一种统一的指导思想。
元理论是理论的理论,是学科体系建构的指导原则,也是理论心理学的思想核心。元理论是对整个学科体系有影响的理论框架,它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心理科学的统一与整合。因此,我们所倡导的理论心理学更多的是指元理论的理论心理学。元理论探讨心理学的哲学基础、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心理学学科的科学性等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心理学发展具有重大理论意义,是当代心理学发展的迫切需要。在学科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今天,理论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不是去建立更多的实体理论,而是应当用元理论整合现有的实体理论,从而建立起真正统一的理论心理学体系。
(二)培养高素质的理论心理学家
我们也许会感叹,如今像詹姆斯、弗洛伊德、皮亚杰这样有名望的心理学大家太少了。之所以缺少一流的心理学家,我们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近几十年来心理学界一直存在重实验研究轻理论建设的倾向。多数心理学家都只集中于某一学科某一领域的研究,关注的是研究的量化程度。他们对人类心理缺乏一种宏观的思考,由此建立起来的理论模式也必然缺乏“理论力”。
要培养一流的心理学家,首先要培养一流的理论家。作为理论心理学家,除了要具有敏锐的学科敏感性以外,还要求通晓学科以外的众多领域,应当具有渊博的知识;他们特别强调学科中各种材料、方法、理论以及各分支学科的总体关系。理论心理学家的训练要求具有宏观性,即通常所说的哲学性。换言之,心理学哲学是理论心理学家们学习的基础。我们鼓励理论心理学家专业化,但亦特别强调其整体性。
理论心理学家也要学习科学心理学,因为它为研究人员提供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们使用的主要是实证的方法,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理论心理学家应该是个实证主义者,他们应当知道:(1)实证主义是一种理论;(2)存在其他的理论和方法;(3)每种理论都有自身的优缺点。只有这样,理论心理学家才能更好地把握科学心理学的精髓。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理论心理学家不仅要关心学科的过去和现状,更要关注学科未来的发展。因此,应该训练他们预测和评估学科发展趋势的能力。
理论心理学体系的建构最终要由理论心理学家来完成,这就要求理论心理学家在理论建构过程中不仅不能与其他学科相脱离,更不能与心理学其他分支学科相脱离,否则“脱离的程度将成为学科建构失败的程度”。理论建构也不能脱离科学或个人经验,理论化过程必须考虑学科的历史、经验及当前的研究。
(三)整合“后现代”思潮
俄罗斯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所长A·布鲁什林斯基在谈到自己对心理学这门学科的看法时曾经指出:“与其他科学不同,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不可分割的完整统一,在心理学中体现为十分复杂的相互联系。……心理学是连接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中间环节”[9]。基于学科的这种性质,我们在整合心理学、建构理论心理学的体系框架时,务必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及社会文化思潮的影响。这其中有来自各种“后现代”(Postmodem)思潮的影响。
后现代文化思潮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原指一种以背离、批判现代和古典设计风格为特征的建筑学倾向,后被移用于指称文学、艺术、美学、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甚至自然科学等领域中具有类似倾向的思潮[10]。从各种形形色色的后现代思潮中,我们可以归纳出后现代主义以下两个最基本的特征:第一,反对机械决定论,主张整体有机论,强调事物的内在联系;第二,在方法上和理论上主张多元主义,反对一元论和二元论,认为所谓的“真理”只是相对于生活于特定的文化领域中,具有一定“文化成见”的认识主体或特定情境而言的,因而不存在惟一的、能确保发现和证实“客观普遍性真理”的正确方法[11]。
后现代主义不仅对西方现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也波及到包括心理学在内的自然科学领域。尽管许多心理学家试图忽略这些思潮,然而,在大量有关女权主义、社会建构主义、存在主义及其他理论性文章中,其影响和威胁依然存在,尤其是在教育与心理科学领域,其影响已触手可及(Gergen K J.,1994)[12]。企图忽视这些思潮及其影响不仅不可能,而且对理论心理学的建构也将十分有害。斯特姆在谈到“理论与学科”这一问题时认为,理论心理学家的任务至少包括以下五个方面:①专注于“方法论的假设”;②理解学科的分裂;③整合后现代主义;④阐明全球化;⑤探讨理论和模式假设的应用[13]。很显然,斯特姆将“整合后现代”作为理论心理学家的主要任务之一,其实也是理论心理学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至于心理学能否以及如何有效整合后现代主义,这一问题值得理论心理学家们进一步探讨。然而,从后现代主义的基本主张出发,我们认为至少以下两个方面值得理论研究者反思:
其一,以机械论、决定论为公理体系的科学实证主义能否真正揭示人类心理的实质?按照后现代主义的观点,用机械论、决定论来看待人的意识和心理,特别是情感、动机等高级心理,许多现象都无法解释。从这一观点出发,我们在建构理论心理学的方法论体系时就应当研究内容在先,研究方法在后,以研究内容决定研究方法,而不是相反。然而,实际工作中理论与方法倒置的现象仍然严重,研究者们常常在研究问题还没确定之前就已经决定了自己的研究取向,这也进一步阻碍了理论心理学的建构工作。
其二,心理学中存在一以贯之的心理模式吗?大多数心理学家们都抱着这样一个愿望:希望找到一种普遍、统一的心理模式。这是一种典型的、一元论的思想倾向。在后现代主义者看来,当今世界是一个告别了整体性和统一性的时代,传统以理性维持的一元化逻辑已不再有效,代之而起的是开放性、多义性、多元化,对心理本质的认识也应该放弃统一的、可控模式的追求,主张范式的并行不悖、相互竞争[14]。因此,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理论心理学要整合的是多元化的心理学理论,它要求理论心理学家必须考虑地域、政治、文化、价值观、道德观等多种因素。只有这样,“大心理学观”才能形成。
收稿日期:1999-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