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负域的内部生成机制_逻辑主语论文

否定辖域的内在生成机制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机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对汉语否定现象的研究中,从否定词的归属到否定词的分类,从否定的范围、生成到否定的焦点,众多学者都对其进行过研究,而争议和分歧也始终存在。就汉语否定的辖域而言,主要的分歧便在于否定词左边的成分是否在否定的范围之内。本文拟从否定生成结构的角度对汉语否定词左边的名词性成分进行分析和讨论,以判断其是否在否定词的否定范围之内,并探讨其原因。

      一、否定的范围

      在对现代汉语否定句的众多研究中,“否定范围”被用来表示在这一语法结构的范围中句法成分可以成为“否定焦点”,得到否定词“不”或“没(有)”的否定。而一个句法成分是否在否定范围内,则会产生很大的意义差别。例如:

      ①我一直没上班。 我没一直上班。

      ②情况不完全一样。 情况完全不一样。

      例①和②中,否定词“没”、“不”与副词“一直”、“完全”的相对语序对句子的意义产生了影响:当“一直”、“完全”在否定词右边时,即在否定词的否定范围之内;当“一直”、“完全”在否定词左边时,则在否定范围之外,不被否定。可见,句法成分是否在否定范围之内会对句子意义产生重大的影响。

      而对否定范围的界定,目前学界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否定范围是整个句子,句子中任何成分都可能成为否定焦点而被否定(沈开木1984,吕叔湘1985,钱敏汝1990,徐杰、李英哲1993等);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否定范围仅限在否定词右边,不包括否定词左边的成分,主要是逻辑主项(袁毓林2000,赫琳2009等)。例如:

      ③我不买苹果(,我买梨)。

      ④我不买苹果(,我卖苹果)。

      ⑤我不买苹果(,他买)。

      ⑥苹果我不买(,我买梨)。

      ⑦苹果我不买(,他买)。

      例③-⑦中,除“不”以外的成分都能被否定,包括逻辑主语①“我”、谓词“买”以及逻辑宾语“苹果”,无论其位置在句子何处。也就是说,整个句子都在否定范围之内。袁毓林(2000)认为例⑤一类句子是属于对预设的否定,为外部否定,不在否定范围的探讨之内,但又承认“在有标记的情况下,否定的辖域可以回溯到否定词前之间的成分”,即有强调重音或“都”“也”等词语时。我们赞同上述第一种观点,认为否定词“不”、“没”在句子结构中的否定范围是整个句子②,可以否定否定词前后的名词性成分和动词性成分。

      二、否定句的生成

      2.1 基本结构

      否定句的生成结构,早有学者对其进行研究。Huang(1988)提出P原则,认为否定词素“不”与紧随其后的动词成分(

)构成了一个中介构式,形成一个被否定的动词。Ernst(1995)认为“不”是AuxP标记语或VP标记语位置上的副词,仅能与不受约束的时体共现,并在S结构上黏着于其后的成分,一般不与完成体标记共现。杨静(2010)在Ernst(1995)的基础上认为,否定词“不”属于嫁接成分,其否定辖域是VP成分被否定的可能性,其否定对象是其成分统制的区域,即其辖域内的邻接成分。Lee & Pan(2001)及李宝伦、潘海华、徐烈炯(2003)运用句法、语义等方面的理论框架对焦点进行研究,认为“不”不是一个黏着成分,而是一个焦点敏感算子(focus-sensitive operator),会引发一个包括算子“不”、焦点及背景的三分结构(tripartite structure)。其释义条件有二:一是句子存在焦点时,否定句子焦点,而焦点位置的不同决定被否定的成分不同;二是不存在焦点,则否定其邻接成分。胡建华(2007)同样认为,否定词“不”是一个VP嫁接语,否定辖域即其成分统制的VP。

      此外,也有学者认为存在否定功能投射NegP,并将其应用于汉语否定式的分析当中。Chiu(1993)认为,各投射的相应顺序为[TP[NegP[AspP[VP]]]],而时和体与否定密切相关,决定了对“不”和“没”的选择。庄会彬(2009)采用管辖与约束理论的框架主张,否定词“不”、“没”是形成功能投射NegP的功能成分,而且投射的相应次序是[TP[NegP[AspP[VP]]]],认为“不”是在NegP的Spec位置,与空的中心语Neg的[neg]特征相一致。根据假设,Asp“了”下降至V后,所留下的语迹无法得到适当中心语管辖,进而导致结构不合语法。

      我们认为,汉语否定词“不”和“没”是一对在时体特征方面互补的功能性成分,在汉语句子中,不仅能够否定否定词后的句子成分,也能否定否定词前面的名词性句子成分。援引上文部分学者的观点,本文认为否定词“不”、“没”是功能语类,生成功能投射NegP,且假设否定词占据NegP的中心语位置,投射NegP低于CP、TP,高于AuxP和AspP,也就是说,各语类的基本层次是[CP[TP[NegP[AuxP[AspP[VP]]]]]],否定词在NegP中心语位置。否定词否定的范围即为否定词的辖域,即否定词所c-指令的节点集。具体生成情形如下:

      

      例⑧和⑨中,逻辑主语“他”和逻辑宾语“这本书”都基础生成于VP,且出于某种需要移至句首,区别在于例⑧的AspP中心语位置为空,动词“看”中心语移位至AspP,再移位至AuxP,由于不存在时体特征,其否定结构实现为“不”;而例⑨的AspP中心语位置为时体标记“过”,吸引动词“看”提升至AspP中心语位置,并附着其后,中心语再移位至AuxP,由于存在时体特征,其否定结构实现为“没”。

      2.2 话题重构

      相较于“主语优先”的英语而言,汉语是“话题优先”的语言。赵元任(1996)提出,“主语就是名副其实的主题,谓语就是说话人对主题的解释”,而“一个完整句可以看作两个小型句的组合”,其中一个完整句作“分句主语”,剩下的完整句“当分句谓语或主-谓式谓语”。“主题”即我们所说的“话题”,汉语句子表现为对一个或一个以上话题的陈述,即[

[

[…[VP]]]],

由其后的成分对其进行陈述,

又由其后的成分对其进行陈述,逐层剖析。此外,汉语中主语可以为空,甚至很多时候无法填充主语,这与英语有极大的不同。因而我们可以假设,汉语的主格特征[Nom]弱,无需逻辑主语显性移位。

      那么,基础生成于VP的逻辑主语和逻辑宾语显性提升至句首的原因则在于这些名词性成分通过话题化被提升至CP标记语位置(表话题的TopP和表焦点的FocP)。从这个角度来看,汉语类似于俄语。Brown& Franks(1995)认为,出现在动词前的主语是通过A’移位即话题或焦点移位移出VP标记语位置,而不像英语中出于格的考虑,进而可以重建辖域。重建,亦称为重构,指发生在S-结构映现为逻辑结构时的一种变化过程,即将某些组构成分移回到D-结构的位置。鉴于生成语法的最新理论中,S-结构和D-结构已被取消,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移位的复制理论假设某些句法成分在移位的过程中在原来的结构位置(即语迹位置)留下了完整的原句法成分的一切特征,因而语法中的语义解释部分“看到”的是处于较低结构位置的句法成分,而不是移位至较高位置的成分。也就是说,虽然逻辑主语或逻辑宾语处于CP标记语位置,但通过重构,仍可视为在VP的基础生成位置,仍然在否定词的辖域之内,接受否定词的否定,如此便可解决否定句的语法结构跟语义之间的“矛盾”(沈开木1984)。例如:

      

      例⑩和(11)中,基础生成于VP的逻辑主语“他”和逻辑宾语“这本书”被提升至CP标记语位置,成为话题。表面看来,提升至句首的逻辑主语“他”和逻辑宾语“这本书”移出了否定词“不”或“没”的右边(一般而言,也就是移出了否定词的辖域,不再受否定词“没”的否定),但由于逻辑主语“他”和逻辑宾语“这本书”是通过A’移位即话题移位移出VP标记语位置,进入CP标记语位置,因而可以重构辖域,仍然处于否定词“没”的辖域之内,仍然被否定。这也便解释了为何众多学者一方面认为否定是一种线性的语法范畴,有独立的辖域和焦点,否定词的否定范围是其后的词语,但同时也认同句子中被否定的对象在有强调重音或“都”、“也”等词语标记的情况下可能包括属于否定焦点、在否定词之前的成分。话题化或焦点化在语音层面往往表现为重读,也就是上面所说的有强调重音作标记的情况。

      三、NP提升的条件

      朱德熙(1982)提到:“说话的人选来作为话题的往往是他已经知道的事物。因此汉语有一种很强的倾向,即让主语表示已知的确定的事物,而让宾语去表示不确定的事物。”汉语是“话题优先”的语言,话题往往是句首话题成分,因而在一般情况下,句首成分,即朱文提到的“主语”需是有定成分。因此,一般而言,名词性成分的逻辑主语、逻辑宾语只有在处于有定状态的情况下,才可提升至CP标记语位置,通过重构辖域,仍然处在否定的范围之内;若处于无定状态时提升至话题位置,则会造成句子不成立或句义改变③。例如:

      (12)不[我吃苹果] 我不吃苹果。 苹果我不吃。

      (13)不[张三开这车] 张三不开这车。 这车张三不开。

      (14)没[他看她] 他没看她。 她他没看。

      (15)没[人看这本书] 这本书没人看。 */#人没看这本书。

      (16)没[李四洗衣服] 李四没洗衣服 衣服李四没洗。

      除例(15)的逻辑主语提升造成了句子不成立或意义改变(用#表示)外,其他例句都提升成功。“我”、“张三”、“这车”、“他”、“她”、“这本书”、“李四”都是明确的有定,符合逻辑主语和逻辑宾语提升至CP标记语成为话题或焦点的条件。例(12)的“苹果”和例(16)的“衣服”作为光杆名词,虽然没有显性的标记标明是有定还是无定,但从句义上可以推断出是有定的。而且,汉语中动词前的名词,无论是加上有定代词“这”、“那”或是光杆形式,都是有定的(陆俭明、沈阳2004)。而例(15)中,基础生成于VP的逻辑主语“人”在第一句中是无定的,转变为第二句时,如果仍然认为“人”无定的话,则句子不成立;如果将“人”看成是有定的,那么此句中无定的“人”则变为与其他物种相区别的“人”了。这两个“人”不同,一个是作为个体的“人”,另一个是作为类属的“人”。句子虽然成立,但句义改变了。

      事实上,话题由于必须是已知、有定的,当我们假设CP具有有定特征[Fin],只有名词性成分逻辑主语或逻辑宾语也具有有定特征[Fin],才可移位至CP的标记语位置进行核查。

      四、无定NP在句首

      4.1 肯定句

      范继淹(1985)列举了众多无定NP在句首的情况。例如:

      (17)一位战士从小轿车后座拿出一副地图来。

      (18)一位医生向我介绍,他们在门诊中接触了一位雄辩症病人。

      (19)两名少先队员向许海峰和王义夫献了鲜花和红领巾。

      上述例句中,逻辑主语“一位战士”、“一位医生”、“两名少先队员”都是无定的,但是却在句首。范继淹(1985)对无定NP句可能的语法特点进行了归纳,认为谓语须是动词,不及物动词要用复杂形式,某些文体需要使用无定NP才妥当。从范文列举的各类无定NP主语句来看,很多语例的无定NP主语都带有修饰语,模糊了有定和无定的界限,而且前面还有时间名词或地点名词,严格来说,并不是典型的“在句首的”“无定”的NP。而且,大多数的语例来自于新闻报道文体,可与陆烁、潘海华(2009)无定主语与后面的成分一同作为新的未知的信息都是述题成分的一部分的说法相印证,因为新闻报道的性质便在于传达各类新的信息。

      无定NP主语句作为说话人传达给听话人的新信息,其本身便是述题成分,因而不存在被否定的情况。例如:

      (20)两个警察来找过你。 *两个警察没来找过你。

      (21)一个学生借了这本书。 *一个学生没借这本书。

      例(20)和(21)中肯定句的逻辑主语“两个警察”、“一个学生”都是无定的,是需要传达的新信息,并不是话题,因而基础生成于VP的逻辑主语便不是提升到CP标记语位置充当话题,而是A移位提升到TP标记语位置充当主语。如果要保持主语意义不变,相应的否定句是不成立的。那么,也便不存在无定的主语是否在否定辖域之内的说法。

      4.2 否定句

      在否定句中,也有可能看到无定NP位于句首的句子,但其自足性不够,往往需要上下文成对出现。例如:

      (22)? a.一个学生没来。

      b.一个学生没来,两个学生来了。

      (23)? a.两个苹果没吃。

      b.两个苹果没吃,其他吃了。

      例(22)和(23)中,a句作为新信息出现,但单独出现时自足性不高,仅在前后有与之对应的上下文如b句才显得自然。例(22)中“一个学生”是一个无定的逻辑主语,基础生成于VP,如上文肯定句中句首无定NP一样,作为需要传达的新信息,本是述题的一部分,不能话题化提升至CP标记语位置,但由于与后文“两个学生”形成对比,成为句子的对比焦点,进而被否定词否定,即被焦点化A’移位提升至CP标记语位置,通过辖域重构,仍然在否定词的否定范围之内。同理,例(23)中“两个苹果”是无定逻辑宾语,焦点化A’移位提升至CP的标记语位置,通过辖域重构,同样仍然在否定词的否定范围之内。两例中被焦点化提升到句首的无定NP在语音上通常表现为重读,此为袁毓林(2000)所提及的“标记”之一。

      除此之外,在特定的句法条件下,一些NP表面为无定成分,实为否定极项,表示“任何”、“每一”、“所有”等全称量化特征。例如:

      (24)一个人都没看过这本书。 */#一个人没看过这本书。

      (25)一个电话也没打。 */#一个电话没打。

      例(24)和(25)中,如果“都”、“也”不存在,整个句子则可能无法成立或无法表达全称量化的含义。“一个人”、“一个电话”作为否定极项,本身并不具有否定意义,必须得到一个具有否定意义的否定算子的允准(licensed)(de Swart 2010)。例如:

      (26)没一个人看过这本书。 */#一个人看过这本书。

      (27)没打一个电话。 #打了一个电话。

      例(26)和例(27)中,带全称量化特征的否定极项逻辑主语“一个人”、逻辑宾语“一个电话”,位于否定词“没”的右边,在其辖域之内,因而得到允准;而如果没有在否定词的辖域之内,则句子不成立或句义改变。例(26)中基础生成于VP的“一个人”作为逻辑主语,需要通过“都”的协助,才能提升至句首,即例(24),否则无法成立或无法表达全称量化的含义。同理,例(27)中基础生成于VP的“一个电话”作为逻辑宾语,通过“也”的协助,提升至句首,即例(25)。

      可见,作为表现为无定NP的否定极项,若需在提升至句首后仍然具有全称量化特征,且保持高接受度,就必须得到“都”、“也”等的协助。何宏华(2007)认为,汉语存在一个全称量化的功能投射UnivP。UnivP是由以“都”、“也”等词为中心语的功能投射,具有强全称量化特征[Univ],可与提升的否定极项的特征相核查进而删略。陆俭明(2001)提出,“都”具有使数量名词定指化的功能,因而使数量名词成为有定,相当于“每一个”。可以假设UnivP位于TP之下:

      

      无论是主语还是宾语的名词性成分,在提升过程中都经过了具有强全称量化特征[Univ]的UnivP的标记语位置,作为否定极项所携带的全称量化特征[Univ]与之相匹配并进而核查删略,因此这些否定极项虽提升至句首,但仍然能得到否定词的否定和全称量词“都”的允准。

      在汉语的句子否定中,否定词的否定辖域不仅包括否定词右边的成分,还包括否定词前的成分,即整个句子。我们认为,否定词是一功能词类,占据NegP的中心语位置,而句子否定的基本结构则是[CP[TP[NegP[AuxP[AspP[VP]]]]]],否定词的辖域为其后的各个成分,包括基础生成于VP的逻辑主语和逻辑宾语。而汉语作为一种“话题优先”的语言,主格特征弱,无需逻辑主语显性移位至TP。句首有定的逻辑主语和逻辑宾语话题化A’移位至CP标记语位置,通过重构辖域,仍然在否定词的否定辖域之内。而无定的逻辑主语和逻辑宾语也可出现在句首。在肯定句中,无定的逻辑主语和逻辑宾语是作为新信息被提升至TP标记语位置的,不存在否定一说。在否定句中,尽管仍是新信息,但却作为对比焦点焦点化A’移位至CP标记语位置,通过重构辖域,仍然在否定词的否定辖域之内;或者本身是具有全称量化特征的否定极项,在形式上表现为无定NP,通过以“都”“也”等为中心语的UnivP的允准,提升至句首,仍然保持原义。

      ①为避免混淆,我们以“逻辑主语”来表示动词的

论元,而非“主语”。

      ②本文暂且仅讨论句子基本成分被否定的情况,即主谓宾,其他成分如副词的否定情况暂且不作讨论。

      ③这一现象并不局限于否定句式中,如“他吃了一个苹果/*一个苹果他吃了”间的对立。

标签:;  ;  

论负域的内部生成机制_逻辑主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