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英语”在左边,“人文英语”在右边_英语论文

“技能英语”在左,“人文英语”在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语论文,人文论文,技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得教师过分地注重英语语言技能的传授,而把文化抛在一边。这种人为地割裂“技能”与“文化”的做法,使得学生无法真正理解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也就不能顺畅地交际。任何语言其实都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英语语言与英语文化同样存在着不可割裂的关系。

一、审视:小学生英语文化视野缺失的真实考量

1.教师观念的滞后

笔者对我区多名高年级英语教师就文化视野相关问题进行了访谈,发现相当一部分教师本身素质不高,他们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将着眼点放在应试技巧上,这与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是大相径庭的。

2.学生认识的偏差

笔者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学生对英语语言国家文化学习的认识。在五年级、六年级的学生中,认为英语语言国家文化学习很重要的不到三成;接近一半的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认为学不学无所谓;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学习。六年级的学生比五年级的学生认识有所提高。

3.教材的局限

《牛津小学英语》虽然题材多样,但是表现形式单一,大多是一些对话、小故事等,学生不能接触到真实的、地道的英语语言国家文化的语言材料。

二、解读:小学生英语文化视野拓宽的内涵认识

拓宽学生的英语文化视野是指在教学中适时地介绍一些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揭示某些词汇的内涵和挖掘语篇的文化信息,以理解说话者的真实意图,即渗透有关英语国家的政治、文化、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文化背景知识的储备有助于语用能力的提高。

三、追寻:小学生英语文化视野拓宽的内在价值

1.丰富英语文化视野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丰富学生的英语文化视野内涵,让学生了解多方面的知识,激发他们的兴趣。

2.掌握英语文化交际用语,推动学生跨文化交流

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交流,了解英语国家关于称呼、打电话、道谢、赞扬等方面的交际用语,学生就能在既定的语境中恰当地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

3.利用英语文化资源,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包括人的存在、人的价值、人的发展、人的幸福感等。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课堂内外的各种英语文化资源,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创设合作与竞争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体验成功。

四、实践:小学生英语文化视野拓宽的“六度空间”

“六度空间”指依据英语文化依托的多个维度,教师从六个方面进行拓展。具体见“六度空间”模型,如图1所示。

1.立足教材,让英语文化视野“实”起来

立足教材即从教材资源出发,通过课本里的词汇渗透、俗语蕴含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1)词汇渗透。词汇是承载文化信息的重要工具,它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如笔者在教Apple这个词时,不拘泥于“苹果”这一个含义,还指出它和某些单词组成的特定短语,避免学生因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交际障碍,以便在交流中能准确地体会对方的意图。

(2)俗语蕴含。俗语负载了大量的文化内涵,如果没有准确理解,就会出现交际尴尬的现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和接受能力,适时地导人一些英语国家的俗语,渗透英语国家的文化意识。

2.环境熏陶,让英语文化视野“近”起来

学习语言离不开环境,小学生学习英语输入渠道少,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更多地依赖教师、教室。所以要好好地利用教师资源、教室情境,尽可能让学生受到熏陶,拓宽其视野。

(1)教师资源。教师是语言的讲授者,也是文化的传播者,因此教师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其语言、行为、习惯在无形中传递给学生。平时我碰见学生会主动说“Hello!” “How are you?”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等,久而久之,学生也形成了英语思维的习惯,文化交际能力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

(2)教室情境。学习语言离不开特定的语言环境,教师要善于营造教室这样一个良好的英语环境。可用简笔画配单词,用剪贴画配标识,借助教室情境的展示,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3.文化比较,让英语文化视野“宽”起来

通过文化差异的比较,学生从心理上接受英语国家的文化就会增强,他们对不同文化的敏感度、包容度、理解度就会随之提高,从而有助于扩大英语文化视野的宽度,使学生的文化信息量多起来。

(1)思维方式比较。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文化交融的社会,教师首先要渗透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跨文化的交际。

(2)生活方式比较。不同民族有不同的传统文化背景和文化结构,在生活方式上,中西方有很大差异。学习表示餐具的词语时,学生通过比较中西餐具的差异,既满足了好奇心,又开阔了文化视野。

4.情境嵌入,让英语文化视野“活”起来

仅有英语文化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学会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文化交际。教师要善于将英语文化嵌入真实的情境中,让文化视野活起来,即采用课件展示、语言创设的手段,设置情境,再现情境。

(1)课件展示。多媒体具有融图像、文字、声音、动画等于一体的特性,能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在教学前制作课件,把相关内容放在课件当中,可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使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

(2)语言创设。创设恰当的语境对英语文化的拓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尽可能地多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开展会话、演讲、表演、讲故事、讲笑话等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文化意识,从而不断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5.活动创设,让英语文化视野“动”起来

课堂是文化渗透的主要阵地,此外,教师可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学生的英语文化视野“动”起来。活动的开展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满足学生的需求。

(1)组织“每周一歌”。唱英文歌是英语文化视野拓宽的有效形式之一。它能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开阔视野,培养世界意识和人文精神,使学生的想象力活跃起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2)举办“英语节”。一学期举办一次英语节,内容可以是Shopping,Party,Mini-play,Stories等,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通过不同的语调、手势感知真实的交际,将能力转化为人文的一种开放的跨文化交际,培养运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6.课外阅读,让英语文化视野“泛”起来

阅读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学习的主要输入渠道。通过课外阅读,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英语文化的熏陶,提高文化素养。

(1)专题化阅读。教师要根据文化学习的内容,向学生推荐专题化阅读,进行拓展性延伸。专题化阅读就是以某个专题为中心,向纵深阅读,全方位、多角度地理解文化的内涵。如教学Halloween(万圣节)的相关内容后,除了要求学生熟知万圣节的相关活动,还要推荐学生阅读介绍万圣节的来历、习俗、美食、装扮等的书籍。

(2)系列化阅读。系列化阅读是以某个点为出发点,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地展开多个专题阅读,教师要有效地引导学生阅读,并建议资源共享。

在“六度空间”的引领下,学生更加亲近英语文化、感受英语文化、提升英语文化,最终实现了从“技能英语”到“人文英语”的转变,达到了语言与思想的交流、技能与人文的交融。

标签:;  ;  ;  

“技能英语”在左边,“人文英语”在右边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