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旭东
高平市人民医院 山西 晋城 048400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腹泻的致病因素及其临床治疗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280例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引起腹泻的致病因素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0~3岁患儿以非感染性腹泻为主,占到68.03%(100/147),4~6岁患儿以感染性腹泻为主,占到68.42%(91/133),0~3岁患儿非感染性腹泻比例明显高于4~6岁,感染性腹泻比例则明显低于4~6岁,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非感染性腹泻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77%,感染性患儿为97.83%,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小儿腹泻中感染性与非感染性腹泻所占比例相当,针对腹泻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方案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关键词】 小儿腹泻,病原学,治疗【中图分类号】R72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334-01
小儿腹泻可分为感染性腹泻与非感染性腹泻两种类型,是由于多因素、多病原引发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性状改变为主要表现的消化道综合征,可伴腹痛、发热、呕吐等症状以及不同程度水电解质与酸碱紊乱[1].其中感染性腹泻是因肠道感染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后引发的,常见的病原菌包括轮状病毒、腺病毒、大肠埃希菌、沙门菌、痢疾杆菌、原虫、真菌等[2].非感染性腹泻主要是因饮食、气候、过敏等因素引发的腹泻[3].针对腹泻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方案无疑可起到满意效果.为进一步探讨小儿腹泻的致病因素与有效的治疗方案,本研究对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280 例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280例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56例,女124例,年龄0~6岁,平均(3.38±0.74)岁,病程2~6d,平均(2.57±0.64)d.将所有患儿按照年龄分成两组,其中0~3岁147例,占到52.50%;4~6岁133例,占到47.50%.所有患儿临床症状表现轻重不一,每日大便次数3~11次,粪便性状也存在差异,其中水样便176例(62.86%),稀软便73例(26.07%),黏液便25例(8.93%),脓血便6 例(2.14%).其中腹泻伴脱水39例(13.93%),腹泻伴发热96例(34.29%),腹泻伴腹痛28例(10.00%).
1.2 方法 对所有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涂片,再做格兰染色镜检.对粪便标本进行常规细菌培养,同时采取胶体金法对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通过上述检测可对小儿腹泻的原因进行确定,明确小儿腹泻致病因素后再给予患儿针对性治疗.治疗方法具体为: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输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平衡酸碱、营养支持等对症支持治疗.非感染性腹泻患儿给予促消化药物联合肠道微生态制剂治疗,感染性腹泻患儿给予针对性抗生素联合肠道微生态制剂治疗.
1.3 疗效评定 显效:治疗3d内全身症状消失,大便次数与性状恢复正常,大便常规正常;有效:治疗3d内全身症状明显改善,大便次数与性状明显好转,大便常规改善;无效:治疗3d内全身症状、大便次数与性状、大便常规无改善或加重.1.4 统计分析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21.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取x2 检验,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微生物学检查结果 280例腹泻患儿的大便标本中共检出阳性122例,占43.57%,其余158例为阴性,占87.78%.阳性患者中,98例为细菌性腹泻,占80.33%,其中检出志贺菌68例,大肠埃希菌22例,沙门菌8例;24例为病毒性腹泻,占19.67%.2.2 涂片与镜检结果 0~3 岁患儿以非感染性腹泻为主,占到68.03%(100/147),其余47例为感染性腹泻,占到31.97%;4~6岁患儿以感染性腹泻为主,占到68.42%(91/133),其余42例为非感染性腹泻,占到31.58%.0~3岁患儿非感染性腹泻比例明显高于4~6岁,感染性腹泻比例则明显低于4~6岁,两组比较差异显著(x2=37.11,P<0.01).由感染因素引发的腹泻患儿中,革兰阴性杆菌占15.22% (21/138),革兰阳性杆菌占84.78%(117/138).其中58例患儿是由于肠道内菌群失调而引发的排便次数增加.2.3 大便性状检查 沙门菌感染者大便多为黏液便、脓血便,于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数量不等的白细胞与红细胞;志贺菌感染者大便表现为黏液便、脓血便,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大量红细胞与中性粒细胞;轮状病毒感染者大便表现为水样便、黏液便,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少量白细胞.2.4 临床疗效 非感染性腹泻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77%,感染性患儿为97.83%,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非感染性腹泻患儿与感染性腹泻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3 讨论小儿腹泻为儿科常见病及多发病,是由多种因素造成小儿肠道吸收分泌障碍引起肠腔内水分过多、肠内容物排泄速度加快等导致的大便次数增多及性状改变的消化道综合征[4].本病多于夏秋两季流行,其致病因素则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类,归纳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饥饿性腹泻,小儿因摄入食物量少质劣而引发的胃肠蠕动增快.②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内母乳喂养的婴儿,由于婴幼儿胃肠道功能弱,难以有效吸收食物,但要保证小儿正常发育又必须摄入足够量的食物,由此可引起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引起腹泻[5].③肠道菌群失调,广谱抗生素的使用易导致肠道菌群出现紊乱,使致病菌不断繁殖,造成肠道吸收功能差,进而造成腹泻[6].④喂养不当,小儿摄入食物量过多或摄入不易消化的食物加重胃肠道负担,饮食量、成分不科学可使小儿消化系统发生功能性障碍,进而引起腹泻[7].⑤气候与环境因素,季节气候突变可使小儿肠道蠕动加快,消化酶及胃酸的分泌随之减少,由此易导致腹泻的发生⑥饮食、奶具或餐具不洁,不洁饮食可导致细菌、病毒随饮食进入到消化道中进而引发肠道感染,最终导致腹泻.⑦全身疾病,上呼吸道感染或皮肤化脓性感染等易引发腹泻.本研究中,0~3岁患儿非感染性腹泻比例明显高于4~6岁,感染性腹泻比例则明显低于4~6岁,这可能与不同年龄段小儿饮食结构不同、胃肠道发育程度不同有关.
小儿腹泻发生后,可出现脱水现象,尤其是患儿同时伴有呕吐的情况下,脱水情况更为严重.本研究中,存在13.93%的腹泻患儿存在脱水现象.腹泻导致的脱水可对患儿健康产生较大危害.故对于小儿腹泻应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无疑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中,非感染性腹泻患儿占到50.71%(142/280),感染性腹泻患儿占49.29%(138/280).针对非感染性腹泻患儿主要采取促消化药物联合肠道微生态制剂治疗,而对于感染性腹泻患儿则给予针对性抗生素联合肠道微生态制剂治疗[8].肠道微生态制剂是治疗小儿腹泻的常用药物,其通过补充对人体有益的各种正常菌群,可帮助恢复微生态平衡,进而重建机体天然屏障,以有效抵御或拮抗外界病原菌的侵袭,加快疾病痊愈[9-10].本研究中,通过对比非感染性腹泻与感染性腹泻患儿的临床疗效可见,两组均能取得满意疗效,治疗总有效率均在95%以上.除了上述临床治疗之外,为减少小儿腹泻的产生,家长应注意小儿日常卫生,餐前吸收,对于奶具、餐具、玩具等定期消毒.在人工喂养时,需结合小儿实际身体发育情况选取合适的代乳品.对生理性腹泻患儿在使用药物时应谨慎.当气候变化时,应注意防寒保暖.对感染性腹泻患儿在应用针对性抗生素治疗时,应做好消毒措施,必要时隔离,以防交叉感染.
综上所述,在小儿腹泻中感染性与非感染性腹泻所占比例相当,针对腹泻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方案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
参考文献[1] 艾勇.新津县小儿急性腹泻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4):627-628,632.[2] 苏林,许春娣,何婉儿,等.小儿腹泻贴治疗儿童急性腹泻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临床儿科杂志,2013(7):674-678[3] 曹桂玲,吴靖.思密达保留灌肠联合口服锌制剂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0):231-232.[4] 谢叶玲,黄燕玲,陆雅,等.精细护理模式在小儿腹泻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0):63-64.[5] 宋贤响,方代华,权艳秋.126例腹泻儿童病原学检测及药物敏感结果分析[J].重庆医学,2014,43(27):3684-3686.[6] 赵洪波.小儿腹泻病临床新观点与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3):2620-2622.[7] 吕莉莎,梁湘辉,张庆水.轮状病毒感染与小儿腹泻的关系[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12):1882-1883.[8] 毕详生.儿童腹泻病合并心肌损害38例临床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13,29(9):1001-1002.[9] 牛雅,黄秋芳,朱伟娜,等.磷酸肌酸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伤的效果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14,30(12):1334-1336.[10] 郭蓉,罗海燕,曹建设,等.乡镇卫生院基层医务人员小儿腹泻病液体疗法相关知识了解率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27):3339-3343.
论文作者:许旭东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
标签:感染性论文; 患儿论文; 小儿论文; 大便论文; 肠道论文; 占到论文; 性状论文; 《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2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