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哲学问题新想——向哲学界提出十个哲学性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哲学论文,性问题论文,时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89年,我曾写下《时代的哲学问题断想——向哲学界提出23个哲学问题》,先后送给几家杂志都难于发表,直到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后,先在3个杂志部分发表,最后由《延边大学学报》1994年1—2期连载(2万余言)。事过10年,我的哲学思想尤其是马克思哲学观发生了很大变化,大脑中又旋转着不少新的问题,最近又整理了一下,又提出了10个带哲学性问题。
(1 )卡尔·马克思哲学应该称之为“实践的唯物主义”还是应称之为“实践的人道主义”?(这都是马克思对自己理想的称谓)在我看来,后者更能体现马克思哲学的本性。因为,马克思哲学“唯”的是人而不是物,批判的是“物化”、“拜物教”,追求的是“人态化”、“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他的实践论不是落实在物质本体上,而是落实在人的世界上。所谓“实践的人本主义”即是关于现实的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改变对象世界的同时确证和改变人主体自身以通向人的自由王国的哲学学说。在我看来,卡尔·马克思哲学的对象是属人的现实世界,基本问题是“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掌握这一基本问题的思维方式是“实践”或“人的感性活动”,其逻辑轴心和理论骨架是实践辩证法,最高的价值视角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2 )马克思对自己的历史观的两段经典表述即《形态》那段“这种历史观就在于:……”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那一大段更完整的表述,是否表达了马克思人类发展观的全部原理或基本思想?我觉得马克思这两段表述仅仅是马克思人类社会发展观的基础部分或曰最低纲领,这是马克思对包括资本社会在内的人类史前社会的异化存在形式的实证科学的现存表述,马克思的真正目的是要批判、超越这一现存异化或物化状态。马克思的人类社会发展观中还有一个最高的价值视角或曰最高纲领,即“每一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是马克思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终极关怀,是他终生不变的价值追求。
(3)“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 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这一命题是否马克思人类发展观的基本原理?我认为这同样是马克思对史前现实的经验表述,不是马克思所追求的真正的人类社会的理想状态,待到人类不断由必然王国走向人的自由王国,尤其是在“真正的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真正的自由王国”,将是人的意识(当然是合理的自由自觉的意识)控制和支配人的社会存在的时代,那将是人类自由的精神合理设计和创造人的社会存在的精神时代——共产主义时代。
(4 )要不要去掉“实践的唯物主义”的那个“唯物主义”反缀?有不少学者坚决反对去掉这一“反缀”,认为唯物主义原则仍然应是马克思实践论的基本原则。我认为:唯物主义是传统哲学留下的一个内含很狭的固定术语,即承认自然或物质对于精神的先在性和本源性,是物质本体论或自然本体论的同义语,恩格斯明确讲不能再在别的含义上使用这一用语,而马克思哲学文本拒截讨论宇宙本体论问题,而且用“实践的方式”超越了本体论和认识论意义上的“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唯灵论和唯物主义”的片面对立,在《提纲》首条就批判了一切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片面性。至于马克思自谓自己的哲学是“新唯物主义”,这仅仅是一“转喻”和“借代”,这里的“物”不再是作为宇宙本体解释的“物质实体”,而是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或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所谓的“唯物主义”其实就是“实践主义”。
(5)马克思在哲学思维方式上的变革的革命性实质是什么? 是将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颠倒过来变成唯物辩证法吗?我认为近代的物质本体论即唯物主义和精神本体论即主观唯心主义或客观唯心主义,在思维方式上都是形而上学的本体论思维方式,马克思的“颠倒”绝非在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内部的唯物对唯心的“颠倒”,而是对形而上学本体论思维方式的彻底“颠倒”,换之以人类实践活动论思维方式和人的自由发展的价值观念。
(6)马克思的人类发展观是人本主义,还是物本主义? 历史是自然发展过程,还是人的创造过程?历史的主体是物还是人?人类发展的趋向是物质活动决定精神活动,还是精神活动决定物质活动?我认为,在当代人类由史前社会走向真正的人类社会,精神活动的作用越来越大。从经济领域看,人类的科学技术这一精神活动开始成为第一生产力,物质文明要靠精神文明、通过实践去创造,历史将沿着人类的真善美的精神追求走向人的自由个性不断实现的共产主义时代,故马克思的哲学历史观是实践的人本主义。
(7)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力是什么? 是所谓社会结构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吗?这当然是基本动力,但仅仅停留在这里,那么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哪里去了,马克思、恩格斯说过:“历史什么事情也没有做,……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斗争的不是历史,而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这当然是马克思、恩格斯从人的创造角度的强调性判断,但这揭示了历史的社会结构变化的更深的动力根源,强调社会历史发展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那么人的本质力量是什么?我认为主要不是人的体力,而是人的自由自觉的合理意识,或曰“智能”,所以我发表过人的智能创造历史的观点,这种观点是否有唯心史观倾向?
(8)社会主义的最高本质或最高价值取向是什么? 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还是解放和发展人的“自由个性”?我认为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最终价值目标,后者才是其它多方面本质的“拉卡托斯硬核”,其它都是“辐射带”。
(9 )我国未来的可持续社会发展战略应否转移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为此我提出了一个初步设想,即在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较大发展即全面实现“小康”的条件下,可以考虑将社会发展转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以社会的信息化、智能化为龙头,以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环境保护及人口的有效控制为前提,以政治法制建设为社会保证、以精神文明建设为灵魂,以教育的优先全面发展为根本、以人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为全局的轨道上来。
(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性是什么?骨干范畴是什么?是“物质”、是“社会存在”、是“物质生活条件”这类范畴?还是“人的世界”、“人的实践”、“人的自由”这类范畴?我认定是后者,即“人本”、“实践”、“自由”。“人本”是马克思哲学研究的对象或主题,“实践”是其掌握对象的思维方式,“自由”即“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则是其终极价值追求,故可称马克思的人类社会发展观为“人本实践自由主义”。
标签:哲学论文;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论文; 哲学研究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