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篇作文,详略得当,才能做到重点突出,中心明确。如果平均使用力量,就成了眉毛胡子一把抓,把需要详写的内容淹没在一般内容之中,文章就没有主次,中心思想也就被淡化了。所谓详写,是指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泼墨如水,写深写透;所谓略写是指对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惜墨如金,进行概括式的叙述,点到为止。那么,在作文中,怎样安排详写和略写呢?根据我多年任教小学高年级语文的经验,其实文章材料的详略安排是有“法”可循的。
关键字:作文 中心 详写 略写
一篇作文,为了表达主题的需要,往往要用许多材料,其中能深刻表达主题的就是重点材料,行文中要详写,其他的材料就要略写。详写和略写的内容安排得好,就叫详略得当。作文详略得当,才能做到重点突出,中心明确。如果平均使用力量,就成了眉毛胡子一把抓,把需要详写的内容淹没在一般内容之中,文章就没有主次,中心思想也就被淡化了。在我的作文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分不清详略也把握不住详略。
怎样该详则详,该略则略呢?讲一个大家熟悉的故事: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着一座震惊世界伟著名雕像,奇怪的是:这座雕像雕得是世界伟大文学家巴尔扎克,但他却没有手。他的手呢?是被艺术家罗丹用斧头砍去了。罗丹为什么要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呢?原来,在一个深夜里,罗丹好不容易完成了这部雕像,非常满意,连夜叫醒了他的学生来欣赏大作。他的学生把雕像上下反复地看了个够,最后,目光渐渐地集中在雕像的手上:巴尔扎克的那双手叠合起来,放在胸前,十分逼真。学生们赞不绝口地说:“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的脸上笑容消失了。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成就了后来震惊世人的大作。
罗丹的雕像是要通过他的脸部身躯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和智慧,现在那双手(次要部分)突出了,人们看了雕像,只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所以,罗丹砍掉了雕像的双手,以突出雕像所要表现的主题。
雕塑是这样,写作文也是这样,只有围绕中心安排详写和略写,文章的主题才能突出。
所谓详写,是指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泼墨如水,写深写透;所谓略写是指对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惜墨如金,进行概括式的叙述,点到为止。
在一篇文章中,详写和略写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没有“详”,就无所谓“略”;没有“略”就无所谓“详”。详写的内容必须是主要的,次要的不能详写,否则文章就罗嗦、冗长,材料堆砌,淹没了中心意思;但详写必须有略写配合,略写补充详写,使文章繁简适当,重点突出。可见,详写和略写是两种互为补充的表达方法。
那么,在作文中,怎样安排详写和略写呢?根据我多年任教小学高年级语文的经验,其实文章材料的详略安排是有“法”可循的,下面就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一、人详事略法这种方法适用于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写人,要写出人的思想、性格、品质等多方的特征,而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品质等方面的材料,如人的语言、行动、心理、外貌等是重点材料,应当详写;涉及表现人物思想品格的事件适合概括叙述,因为所写的事件是用来表现人物品格的,目的不在于展示事件的发展过程,应当略写。如:朱自清在《背影》中,对车站送别的场面进行了细致地叙写,尤其是对父亲“背影”的细腻刻画,表达出了父子间的真挚情感,突出了文章的主题。至于祖母去世、父亲赋闲、家境惨淡等事,从文章中心表达的需要方面来看,这是为下文描写背影渲染悲凉气氛的,所以不必详写,又不能不写,只能概括略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事详人略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把事件作为主要记叙对象的记叙文。这类文章,事是重点,虽然少不了写到人和环境,但人和环境的描写只能围绕着事、服从于事或依附于事。它的明显特点是:注重把事件、情节的过程具体地表现出来,文章的着眼点在事情的过程上;不着力去刻画人物,也无中心人物;文章的中心思想着重表现的是事件 的思想意义,而不是着重表现主人公的思想品德。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文章重点对三路大军的战况(事件)进行了详细叙写,而对解放军将士(人物)如何英勇杀敌没有进行详细叙写,只用“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等词语概括叙述。因为文章的重点在于报道战况,突出渡江胜利的重要意义,不在于报到具体人物。
三、景详情略法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散文,要求是情景交融,但情是由于景和物而生发的,所以描写景物是主体是基础,应详写,抒情则略写。
如:朱自清在散文《春》中,作者在观察感受春天的基础上,细致描绘了富有特征的五幅春景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浓墨重彩,写出了春天富有特征的景色,景中寓情,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勃勃生机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许多的写景作品都采用了这种手法。
四、记详议略法以记叙描写为主的文章往往结合抒情议论来点明主题,记叙描写是基础,应详写;抒情议论是为了深化中心,凸现人物品格,宜画龙点睛式地略写。如:《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作者通过回忆叙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勾勒出一个善良、朴实而又迷信、“满肚子是麻烦礼节”的长妈妈;特别是通过详写阿长为“我”购买渴望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一事,表达了“我”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而这种感情是通过文中简短的几句议论表达出来的:“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却能够做成功。”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我”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有力地表达了文章的主题。
五、特写镜头法特写是一种影视艺术手法,它通过拍摄局部,如物品、动作、肖像、表情、细节等,从而造成鲜明的视觉形象,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作文中也借用了此法,以期达到凸现事物的特征,渲染场面的气氛,深化文章主题的效果。如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一面》中对鲁迅肖像的三次特写:远景:“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支烟嘴,跟着那火光的一亮一亮,腾起一阵一阵烟雾。”中景:“它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子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近景:“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支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详写作者与鲁迅短暂而激动人心的会面,三次由远及近,从粗到细地写出了鲁迅的外貌,都抓住了鲁迅“瘦”的特点,把鲁迅先生的精神面貌依次展现给读者。文中不少材料是略写的,例如:内山先生热情和友好的态度,作者买书缺钱的困窘等不可缺少的材料,作者是略写的,因为没有它们,就破坏了叙事的完整性,文章对材料进行这样的“剪裁”,完全是为了表达中心的需要。为什么详,为什么略,一切都是由文章中心的表达决定的。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学期有一篇许地山的《落花生》,这篇散文就记叙了“我”的一家人种花生吃花生的过程。我们回忆一下,就会发现,这篇文章中,种花生写得很简略:“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写吃花生更简略,只捎带提了一句:“花生做的食品早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上。”对于一家人在一起议论花生,特别是父亲的话,文章里却写得很详细,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是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
论文作者:谢薇
论文发表刊物:《新疆教育》2013年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9
标签:文章论文; 雕像论文; 材料论文; 详略论文; 中心论文; 巴尔扎克论文; 鲁迅论文; 《新疆教育》2013年第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