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蜀春[1]2002年在《外资银行监管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在职人负以同等学力 申饼硕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 外资银行监管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主题词外资银行;监管;
杨建波[2]2010年在《外资银行监管:国际比较及启示》文中研究指明从2006年12月11日起,中国银行业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五年过渡期已宣告结束,中国全面履行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承诺。虽然外资银行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全新的金融服务理念,但是也会给我国的经济和金融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一旦外资银行出现了问题,则不仅会影响外资银行本身,而且会影响到国内银行体系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转。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引起了各国政府对外资银行监管的重新思考。外资银行进入我国时间尚短,因此在监管上同其他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发达国家对外资银行的监管经验,以及此次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影响,对完善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在讨论我国全面开放背景下加强对外资银行进行监管的问题时,对外资银行监管的理论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外资银行监管的定义及理论基础,外资银行监管的基本原则与内容,通过对其他国家外资银行监管进行比较,通过借鉴不同国家的成功做法,并结合我国外资银行监管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完善对外资银行监管。为了有助于本文的研究工作,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是导论,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思路方法以及结构安排;第二章是外资银行监管的理论概述,对外资银行的相关观念进行了阐述,介绍了外资银行监管的理论基础以及现实依据;第叁章是外资银行监管的国际比较,首先介绍了外资银行监管的内容以及监管的原则,然后沿着外资银行市场准入、市场运营、市场退出叁个环节入手,对各国外资银行监管进行了比较分析;第四章是我国外资银行发展及监管现状,指出我国在外资银行监管的具体操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第五章针对外资银行监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完善外资银行监管的对策,以促进更好的发展。
曹承祯[3]2008年在《试论外资银行监管制度的比较与我国的选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背景下,外资银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各国金融体系。它在促进东道国外资流入的同时,加深了其资本国际化的程度,增加了外汇市场资金流动的不确定风险,影响了货币政策的独立和金融市场的稳定。以中国为例,1980年以来,外资银行在我国以加速度发展扩张,其最突出的贡献是向我们展示了现代银行运作机制和先进管理方式,促进了我国银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和金融改革不断深化。随着2006年底中国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融合进入了新的阶段,中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银行成为中国金融市场上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2006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这是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它标志着我国在逐步开放金融领域的过程中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但是,外资银行所带来的纷繁复杂的金融创新工具和产品使得我国外资银行监管当局面临许多新挑战。在此背景下,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有效加强外资银行监管问题成为我国金融改革深化、保障国民经济健康稳步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与国际组织及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外资银行监管理念和实践经验方面存在一定差距,有必要进一步转换监管理念,调整监管目标,改进监管方式。在这一背景下,学习借鉴国际组织以及各国的先进经验,同时研究完善中国外资银行监管之道,既有理论研究价值,又有实践推广意义。本文的研究是基于世界贸易组织、巴塞尔委员会等国际组织的相关制度安排和法律法规,论述了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外资银行监管惯例和规则。同时,选取美国等国家和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在个体分析的同时,综合分析各国实施外资银行有效监管的先进经验和具体实践,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一个成功的外资银行监管制度需秉承的基本原则,最后结合我国监管实际提出合理改进意见。
杨涛[4]2007年在《我国外资银行业监管体系研究》文中认为2006年12月11日,中国金融业正式全面对外开放,这标志着外资银行开始享受国民待遇,中外资银行将在更加开放和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展开竞争。外资银行的进入对我国竞争性金融市场的发育和完善以及国内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加快中国经济改革的步伐无疑将会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同时也给中国银行业带来巨大了的金融风险。加强外资银行的监管就显得十分重要,从理论上说,当前没有专门关于外资银行监管的理论体系,从实践上说,由于监管目标不同、监管机构不同、监管内容和标准不同,中外资银行在监管上存在很大的差别,因此,全面把握银行业全面开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借鉴国际经验,在更大程度的经济开放环境下完善我国外资银行监管,促进中外资银行良性竞争,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以银行一般监管理论为指导,按照银行监管的一般方法,结合我国外资银行业发展和监管现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对外资银行监管的经验,对外资银行监管问题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论文既包括了银行监管的基本理论,也包括了外资银行监管的实践探索;既有我国外资银行监管的历史考察,也有外资银行监管现状介绍;既指出了我国外资银行监管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完善我国外资银行监管体系的具体对策措施。文章主要分为叁部分,第一部分,外资银行监管的一般理论部分,主要介绍了外资银行的基本情况,包括其产生、发展及组织结构:然后阐述了监管外资银行的理论依据,对外资银行监管的内容和要求进行了介绍,以为下文分析我国外资银行监管体系提供理论支撑。第二部分为外资银行监管的国际比较部分,主要包括第叁章的内容,分别沿着组织体系、业务调控管理、风险监管等叁个角度对外资银行监管的国际惯例和各国的实践进行了比较分析,其中选取部分具有代表的国家进行了重点介绍。第叁部分,加强我国外资银行监管部分,主要包括第四章和第五章的内容,对我国外资银行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明确当前我国在对外资银行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我国对外资银行监管的实际情况,以外资银行监管理论为指导,借鉴国际对外资银行监管的先进经验,对建立健全我国以风险监管为核心的外资银行监管体系,提出了相应的具体措施建议,以期通过完善外资银行监管,进一步降低外资银行可能引发的金融风险,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促进中外资银行和谐良性竞争,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支持。
张威[5]2008年在《中国银行监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金融国际化、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科技的突飞猛进,金融市场快速发展,金融创新日新月异,金融竞争日益激烈,金融风险明显加大,金融危机此起彼伏。在我国,银行业的资产约占全部金融资产的90%以上,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银行的稳健运行,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银行体系的安全性。由于受经济转轨过程的影响,加之我国银行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薄弱,以及银行监管的滞后,我国银行体系已经积聚了很大的风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的银行监管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国际实施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新资本协议和金融稳定评估的压力不断加大,对我国银行监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经济、金融自由化、一体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深入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监管体系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基于金融监管的基本理论,运用copula分析方法,从监管主体、监管客体、监管内容、监管环境以及银行监管的风险预警系统等方面分析了银行监管问题的诸方面内容。本文对银行监管的几个基本方面进行了概述,涉及到银行监管的界定与主要作用、监管的目标与原则以及监管的内容与方法;分析了银行监管的现状,从时间维度与研究方向两个方面对我国银行监管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我国银行监管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介绍了银行监管的国际经验,比较了美、英、德、日等主要西方国家在银行监管上的异同之处;基于copula方法对我国银行监管稳定与效率的相依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证明稳定与效率之间存在非线性相依关系。最后本文提出了对我国银行监管的切实有效的政策建议。
袁梁[6]2005年在《中外商业银行监管的国际比较及启示》文中指出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金融监管作为金融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能愈来愈引起国内金融理论界和实业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银行监管更是被提升到了金融监管的重要日程上来。然而,国内对商业银行监管的研究一般都集中在监管体制,金融监管的分业、混业,资本充足率、资本金补充,不良资产降低,以及存款保险设立等方面。其中对商业银行监管体系的系统性研究以及实际操作模式的研究,存在明显的缺陷和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正是针对这种情况,以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为背景,在借鉴国内外商业银行监管理论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索构建了组织结构体系、调控管理体系和风险预警体系为一体的商业银行监管体系框架,并通过构建的监管体系框架对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监管体系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提出国际经验对我国商业银行监管体制完善的借鉴意义。同时,根据国际金融监管发展趋势,并结合我国金融监管的实际需要,提出建立我国统一金融监管体制的构想。本文分为四部分,共六章。第一部分即本文的第一章。简要介绍了本文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论文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对已有的关于商业银行监管的研究成果进行简要的归纳、介绍,并提出本文的可能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为论文第二章、第叁章和第四章。该部分对我国商业银行监管体系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监管体系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建立了商业银行监管体系框架,即监管的组织结构体系、调控管理体系和风险预警体系。第二章监管的组织结构体系是从不同监管模式、中央银行监管与独立监管机构监管的比较以及商业银行监管组织结构模式的选择依据等叁个层次展开。第叁章关于监管的调控管理体系,它是保护商业银行的安全网,包括日常监管、存款保险制度和最后贷款人制度。第四章监管的风险预警体系从风险预警体系的基本结构以及风险预警体系建立方法综述入手,比较了我国和国际上主要风险预警体系的特点和作用。第叁部分为论文第五章。该部分在前两部分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国际经验对我国商业银行监管体系完善的借鉴意义。借鉴组织结构体系和调控管理体系的经验,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监管中存在的主要缺陷,提出建立有效监管和规范监管的改革思路和政策建议,特别是就尝试建立我国的预警指标体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第四部分为论文第六章。该部分从分析国际金融监管体制的变革趋势入手,研究了我国金融业实行统一监管的动因,并构建了我国金融业统一监管的组织架构蓝图。主要研究结论:1.建立可以降低危机发生可能的商业银行监管体系应该是我国银行监管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国外的经验是要有一个健全、有效的组织结构体系,规范的调控管理体系
肖健明[7]2010年在《开放条件下我国银行业金融安全法律制度的构建》文中认为如何在全球化的金融市场上构建起既能够促进本国银行业发展、增强本国银行业的竞争力,又有利于吸引国际资本流向本国银行业并有效防范银行业开放风险的法律体系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我国从1979年以来实施了一系列的银行业开放政策,取得了显着的成效,促进了我国银行业的发展。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银行业全面开放对我国而言可谓利弊参半。多元化的资源配置方式、更有效率的资本流动对促进中资银行国际业务的增加,推动我国银行业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大的积极作用。但是,全面开放的条件下,外资银行的大举进入会给我国银行业带来怎样的冲击?我国银行业如何防范国际资本大量涌入所带来的风险?我国的银行业的金融安全将受到怎样的冲击?我国应从哪些方面完善银行业金融安全法律制度以保障我国银行业的金融安全?这些问题都亟需解决。而本文将从银行业开放对银行业金融安全的影响着手,通过对国际组织及代表性国家与地区有关银行业金融安全的法律制度进行对比分析,从法律角度全面剖析北欧银行危机与美国银行危机,并在全面论述对推进银行业开放、促进国际银行业金融安全法律制度协调起着重要作用的跨国银行金融安全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对我国应如何构建完善的银行业金融安全法律制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是导论,包括开放条件与银行业金融安全的基础理论,开放条件对银行业金融安全法律制度的影响等。第二章是有关银行业金融安全的国际法律制度,对比分析了WTO、巴塞尔资本协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制定的有关银行业金融安全的国际法律制度,并以国际法为视角对此进行了全面分析。第叁章是代表性国家和地区银行业金融安全法律制度的比较研究,通过对美、英、日叁个发达国家和欧盟的银行业金融安全法律制度进行分析,总结分析经验,得出启示。第四章是银行业金融安全法律制度的实例分析,该章对北欧和美国的银行业金融安全法律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银行危机爆发的原因从法律角度进行了全面分析。第五章是开放条件下完善银行业金融安全法律制度的关键——跨国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研究,从跨国银行的基础理论、东道国的跨国银行市场准入法律制度、母国并表监管法律制度等方面对有关跨国银行的监管法律制度进行了深入研究。第六章是我国银行业金融安全法律制度的构建,从分析我国现行的银行业金融安全法律制度的缺陷着手,对如何构建预防性、保障性、事后补救性的银行业金融安全法律制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宓丹[8]2007年在《银行监管有效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我国,银行资产占了整个金融资产90%以上,银行中介的重要作用和银行资产的绝对比重使得我国银行体系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近年来,金融改革迅速推进,银行业发展日新月异,2006年底我国正式履行WTO承诺,全面开放人民币业务,银行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如何提高监管有效性,增强我国银行竞争力,实现银行业整体的稳健运行,是当前我国政府和金融界都非常关心的热点问题,银行监管的地位和作用的日益突出。作为政府一项重要的公共政策和公共职能,银行监管的成本问题不容忽视,提高有效性必须从收益和成本两个方面着手。但是,在现实监管体制中,政府和监管当局对监管有效性的认识上存在误区,片面注重效果,而监管效率,即监管成本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足够重视。国内学术界对银行监管成本进行系统研究的也不多,对我国银行监管成本进行模型评估的更少。本文从成本——收益角度对银行监管有效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银行监管何谓有效?有效性的实现机制如何?现行我国银行监管的成本、收益怎样?如何提高我国银行监管的有效性?这正是本文努力要探讨的问题。本文将监管成本系统引入监管有效性的考量中,并尝试对我国银行监管的直接成本作了定量分析,不仅为银行监管有效性的判断提供了一个较为合理的方法,有利于丰富银行监管研究的理论成果,而且对于促进我国银行监管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银行业的稳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的研究包括导论共分8章。第一章是导论,主要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研究方法、逻辑框架与结构安排、创新与不足。第二章是银行监管的必要性,着重分析了银行监管的宏观基础、微观基础和法学基础,并在阐述必要性与有效性的关系基础上,从成本——收益角度提出了有效性的概念。第叁章是银行监管的有效性理论概述,分别从收益(包括:目标与目标实现)、成本两个方面,对国外和国内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和评述。第四章是银行监管的目标体系与实现机制,提出了监管目标体系论观点,重点分析了银行目标体系叁个层次的构成和关系,并对目标实现机制和实现条件进行了深入探讨。第五章是银行监管的成本与CBA分析,研究丁银行监管成本的影响因素,并将监管收益与成本结合,探讨了监管的均衡问题。第六章是银行监管手段的有效性分析,主要对市场准入、资本充足率监管和存款保险制度有效性进行了研究。第七章是我国银行监管有效性评价,分析了我国银行监管的收益,并建立模型估算了我国银行监管的直接成本,对我国银行监管有效性作了概评。第八章为提高我国银行监管有效性对策研究,从监管主体约束、被监管主体约束、传导机制和监管环境约束叁个方面探讨了制约我国银行监管有效性的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本文的创新点体现在:(1)从效果和效率两个层面对银行监管有效性进行定义,并从成本和收益角度,对银行监管有效性理论进行较为全面的概括和评价。特别是在国外对银行监管成本理论研究方面,从银行监管成本的分类、计算方法和实证估算等方面,作出了系统总结。(2)创新地提出银行监管目标体系论,对银行监管目标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银行监管的目标分为叁个层次:终极目标、中介(一般)目标、具体目标,并对叁者的关系进行了分析。(3)在对银行监管服从成本计算方面作出了改进和优化。运用eviews软件建立的模型,对我国1994年-2004年银行监管的直接成本进行了估算和分析。(4)深入探讨了限制我国银行监管有效性的叁大约束:监管主体约束、被监管主体约束、传导机制和监管环境约束,并从这叁个方面对提高我国银行监管有效性提出政策建议。本文的不足之处主要是:(1)在评价银行监管效果指标体系选择上需要完善。(2)定量分析需要加强。虽然本文初衷并不在于要对银行监管的成本和收益进行精确计算,但是,要彻底解决银行监管成本——收益分析法的应用问题,货币化是一个重要的步骤。本文对我国银行监管直接成本进行了估算,但是,间接成本的计量没有进行,监管收益也主要采用定性分析法。(3)应用研究需要深化。在成本——收益分析如何具体运用于对监管手段或监管政策的选择和取舍方面研究不够。
郭丽楠[9]2006年在《我国外资银行监管政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我国已处于加入WTO的后过渡期,2006年底将全面开放银行业,中国银行业市场格局和银行体系将发生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正多元化地融入中国金融体系,成为中国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预测,将有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选择进入中国市场。外资银行的进入是一柄双刃剑,它在给我国的金融深化、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还有可能将自身的经营风险转嫁或传递到国内。通过对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与经济影响进行分析,认为外资银行的在华经营为中国政府的有效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特别的,我国的金融市场改革初显成效,政府改革也正在进行,对于外资银行的监管政策还存在很多问题,政府监管不仅不利于弥补金融市场的失灵,引导、促进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还有可能因政策问题扩大了外资银行在华经营的风险效应。为即坚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又保障我国银行体系安全,规范政府监管职能,实现我国银行业的科学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深刻分析我国外资银行监管政策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外资银行监管政策的分类比较分析,结合国际金融自由化浪潮下国际银行监管的发展趋势,对我国外资银行监管存在的监管主体职能不清、政策原则不明确、政策依据相对滞后、政策内容不充分,缺乏风险管理等政策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赵保艳[10]2011年在《中国外资银行监管法律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06年12月11日,中国银行业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五年过渡期结束,中国必须全面履行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承诺。虽然外资银行带来了资本、经验和先进的理念,但是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监管,也会给我国的经济和金融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一旦外资银行出现了问题,受影响的不仅仅是外资银行本身,银行体系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转也会受到破坏。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就是很好的例证。各国政府纷纷开始对外资银行监管进行重新思考。在我国,外资银行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发展时间并不长,但是发展势头迅猛,可是我国在监管上仍存在很多不足,同其他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发达国家对外资银行的管理经验,总结此次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影响,完善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在对外资银行基本理论阐述的基础上,从法律的视角,采用历史分析和横向比较的方法,探讨国际先进经验和做法,从中汲取对我国加强外资银行监管有益的做法,希望能够为我国的外资银行监管事业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外资银行监管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D]. 陈蜀春.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2
[2]. 外资银行监管:国际比较及启示[D]. 杨建波. 河南大学. 2010
[3]. 试论外资银行监管制度的比较与我国的选择[D]. 曹承祯. 复旦大学. 2008
[4]. 我国外资银行业监管体系研究[D]. 杨涛. 四川大学. 2007
[5]. 中国银行监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张威. 天津财经大学. 2008
[6]. 中外商业银行监管的国际比较及启示[D]. 袁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5
[7]. 开放条件下我国银行业金融安全法律制度的构建[D]. 肖健明. 武汉大学. 2010
[8]. 银行监管有效性分析[D]. 宓丹. 四川大学. 2007
[9]. 我国外资银行监管政策研究[D]. 郭丽楠.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6
[10]. 中国外资银行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 赵保艳. 郑州大学. 2011
标签:金融论文; 银行论文; 银行监管论文; 外资银行论文; 金融安全论文; 目标成本论文; 有效市场论文; 政策影响论文; 商业银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