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计算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带给我们便利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我们应该在中学生思想最关键时刻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网络道路。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道德教育 策略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了。计算机已经深入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学科已进入中小学的课堂。面对教材,该如何正确地指导学生学习计算机,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网络技术等问题,便成了每个教师都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计算机网络虽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然而,在数字化乐园中,是非、善恶和美丑俱存。特别是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是对事物的判断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其中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作为一名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责任去正确地引导学生,让学生明确是非观念、规范行为,教育他们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观。
一、加强社会舆论监督,正确引导中学生网络行为
中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解决仅仅依靠家长和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社会也应该加入进来。社会德育不仅是学校德育的补充和延伸,更是形成德育合力的关键。目前社会上形形色色的网吧,是中学生除学校、家庭外的另一个主要上网场所。由于受利益驱使,某些网吧常常向中学生提供一些低级趣味,甚至涉及暴力、凶杀、色情、赌博的网站内容和网络游戏,诱使他们长时间泡在网吧消费。因此,要加强与社会有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和协调,规范网吧经营。社会各界加大监管力度,认真清查、治理非法网吧,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加强整个社会的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与道德氛围,使整个网络社会形成扬善惩恶、扶正祛邪的良好道德驱动力,随时引导、激励、敦促人们做有德之人。
二、“引导”与“防护”相结合,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
“引导”对策是从思想上给予正确的教育引导,在教学实践中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和网上活动,为学生提供发挥潜能,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宽广、健康的舞台。“防护”对策是从技术上和管理上实施防护,进行必要的约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调查显示,学生在没有明确目的的前提下,上网的情况多表现为聊天、游戏、QQ、在网络上闲逛等。学生在网上“游荡”、“迷航”的一个因素是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另一个原因是上网目标不明确。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上精心设计任务,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提倡学生有目的地上网,让学生没有时间也不愿意再充当网上“游侠”。我们除了设计好每堂课的任务外,还设计了一些长期任务,比如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搜集资料编辑成文,利用网络求解学习中的难题等,在期末时以电子邮件发给老师,再上传到校园网上,并作为期末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
2.在加强网络的应用的同时,加强网络的防护措施。对学生的上网行为进行必要的约束,比如在网络服务器和学生电脑上安装信息过滤器,及时消除不良信息,矫正问题行为,在学生与不良信息之间架起一道“防火墙”。
三、去伪存真,趋利避害,合理取舍网络信息
网络上的信息浩如烟海,各种网站良莠不齐,不良网站充斥其间。对儿童和青少年来说,当他们面对这些五光十色的外部信息时,由于年龄较小,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其中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善用网络资源,并教会他们如何分辨信息内容的真伪好坏,及时取舍。有的学生分不清信息的真伪好坏,被一些坏人利用,随意散播一些有害的信息;甚至有人利用人们的同情心在网上以捐赠为名义骗钱害人等等。这就要求教师教会学生不仅要学会提取信息,还要学会正确地分析信息,辨别是非,去伪存真,分清精华与糟泊,才能更好地获取网络信息。
四、向家长和学生推荐好的优秀的网站
学生上网最初带有盲目性,为了帮助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信息,教师可以搜集一些与中小学生学习生活有关的网址,并介绍他们上一些专门开放给中小学生使用、具有一定学习价值的网站,让上网的同学学会如何运用网络去实现自主学习。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网络活动,如网上祭英烈;参加学校组织的一些网上专题讨论。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网络在生活中的无穷魅力。我们还可在网上建立德育网站,用科学健康积极向上的信息感染熏陶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和责任教育、人格教育和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辩别真假、是非的能力,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增强他们的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能力,使他们自觉遵纪守法,逐步树立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感,意识到该做的努力做好,不该做的坚决不做,从而清醒地对网上信息和电子作品进行分析、选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五、积极开展中学生“网德”教育
模塑中学生的网络行为。同时要加强对中学生的“网德”教育,形成中学生对网络道德的正确认知,增强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提高个人修养,养成道德自律。网络技术传授部门在进行网络技术训练的同时,应加强网络道德训练,增强中学生的网络道德观念,模塑中学生网络道德行为,改变网络社会道德失范状况。
论文作者:梁安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8月总第23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4
标签:网络论文; 学生论文; 中学生论文; 道德论文; 信息论文; 他们的论文; 社会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8月总第23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