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与发展_政治论文

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与发展_政治论文

学习十七大精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教育论文,高校论文,精神论文,十七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28(2008)02-0064-06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深刻学习领会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是全党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的重大政治任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紧密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努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与发展。

一、深入学习领会十七大主题,研究和发展理想信念教育

党的十七大郑重向全世界和全国各族人民提出了会议的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这个主题鲜明地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我们党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对国家而言是一个根本方向、根本目标问题,对个人而言则是理想信念问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是要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定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与信心,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基本内容与根本途径。因此,深入学习领会十七大主题,是当前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重大任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要帮助其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我们要利用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有利时机,研究和发展理想信念教育。

1.十七大主题为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坚实的实践与理论基础

十七大主题第一次把新时期我们党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所取得的伟大成果集中起来、系统起来;第一次阐明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内涵,即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一次把党的大会的主题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结合起来,从而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内容与坚实的实践基础。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国内认同程度高、国际影响范围广、经过实际运用和实践检验的理论;所取得的实践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快速、持续地发展,是惠及全国各族人民的宝贵财富。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强国富民之路、民族复兴之路。我们围绕十七大主题,运用改革开放所取得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成果,是最有说服力的理想信念教育。

2.学习领会十七大主题是立足现实与实现理想相结合的需要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灵魂、方向和力量,关系国家的前途与人民的安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主题,也是实践主题;既是我们党的理论旗帜,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旗帜。这面旗帜,不仅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我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根本结论,也是我们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根本保证。因而,深入学习领会十七大主题,是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增强个人发展动力和民族凝聚力的需要。

我们应当看到,在现实社会条件下,一些大学生在社会竞争压力下,存在注重眼前、具体利益,忽视长远、全局利益的功利化倾向;在社会信息压力下,出现了注重科技轻人文、注重工具理性忽视价值理性的倾向;在社会风险压力下,表现出注重感性的即时性思维,忽视理性的人文性思维的倾向。这些价值取向上的不平衡性与偏差,是与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相违背的,是目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现实难题。因此,我们要深入研究现实问题与理想实现的关系,切实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使十七大主题的学习富有成效。

3.学习领会十七大主题要对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错误思潮作出批判

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上,我们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各种各样的挑战。近几年,美国以武力“扩展民主”陷于困境后,在总结苏东剧变与“颜色革命”经验基础上,推出了“转型外交”,就是要将外交重点转向中国等“新兴国家”,“支持每个国家、每种文化中民主运动和民主制度的发展”,其目标就是要改变每个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推进西化或美国化。胡锦涛同志在6·25讲话中所提出的“四个坚定不移”和十七大提出的主题,就是向全世界宣告我们的主张与决心,就是对试图改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那些声音的有力回应。在国内,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噪音与杂音仍然存在,如有人政治上主张中国搞民主社会主义,经济上推行新自由主义,文化上鼓吹历史虚无主义。这些思潮的实质就是背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资本主义。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主题,既是对我国社会主流价值体系的强有力的引导,也是对这些噪音与杂音的正面回应。

在深入领会十七大主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我们要适应开放环境与信息社会的客观实际,面向世界和现实,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实际,针对各种错误思潮,善于进行比较与鉴别,敢于分析和批判,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

二、深刻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与宝贵经验,研究和发展爱国主义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十七大报告用“三个最”和“三个面貌”高度概括了这一历史新时期,即: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三个最”带来了“三个面貌”的历史性变化,即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1.开展改革开放历史进程教育,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感

我国的改革开放是连续的、不平凡的历史进程,当前的青年大学生没有完全经历这个过程,因而首先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过程。十七大报告用“三个永远铭记”,饱含深情而又实事求是地概括了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力推进的。要永远铭记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永远铭记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永远铭记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改革开放成功推向二十一世纪。同时要帮助大学生了解改革开放进程是不平凡的进程。改革开放是从克服“文化大革命”的全局性错误开始的,我国要实现工作中心的转变与经济体制的艰巨转型,经受了“八九风波”的严峻考验,顶住了苏东剧变的强大压力,敢于面对发达国家经济、科技的强势挑战而融入经济全球化大潮,迅速应对来势凶猛的社会信息化冲击,等等。要让学生了解,我们是在这样一个不平凡的历史进程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快速持久发展的。

2.以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

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集中体现在十七大报告的“三个生动描述”上:一是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二是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三是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我们可以用我国改革开放前后经济指标的比较和经济总量的国际地位、人均收入的变化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用国际政治地位的提高和国内民主政治的发展,用文化教育面向世界影响的扩大和文化、科技、教育的迅速发展,用和谐社会建设成果的国际效应与科学发展的现实状况,用本地、本单位改革开放的成果等,赋予爱国主义教育以新的时代内容,坚定大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3.深刻认识改革开放的性质和目的,增强大学生民族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概括了改革开放的性质和目的,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的目的,一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二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和活力;三是要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三个目的”所要解决的分别是经济基础、政治制度、党的领导问题,集中起来,就是强国富民、振兴中华。认识改革开放的目的,投入改革开放的实践,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

十七大报告强调,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因而,坚定改革开放信念,就是坚定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爱国主义信念。

三、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历史背景与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以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为根本依据提出的,是针对当前我国发展的现实基础与阶段性特征提出的,是借鉴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它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揭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提出了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准则与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针对我国发展实际,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2.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要义,促进大学生适应并推进社会发展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我国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推进社会快速发展、持续发展、和谐发展。发展不仅为社会提供丰富的物质、文化财富,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大学生面临迅速发展的社会格局与复杂的社会环境,首先要适应,而适应的根本方式就是要关注社会、面向社会,不断发展自己,跟上时代步伐。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能力,才可能成为推进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否则,就会滞后社会发展,甚至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

3.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与大学生的民生问题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即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体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与群众路线。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更应该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其一就是要注重人文关怀,即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要“备课”,更要“备人”,改变注重书本、注重理论、注重课堂而忽视学生需要与实际的倾向。其二是解决大学生的民生问题,即有效解决其根本利益、切身利益问题。大学生的根本利益是他们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大学生在竞争压力、信息压力、风险压力下,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难免存在适应、取向、选择上的困难,难免产生诸多迷惘和困惑,帮助大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矛盾与问题,是大学生最大的民生问题。同时,大学生普遍面临就业压力,一些学生经济上有困难,一些学生因家庭变故而苦闷,一些学生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等,这些实际问题、实际困难,也就是大学生的民生问题。解决他们的这些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应有之意。

4.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既是对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对人发展的要求。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条件;而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则是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其在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既都得到发展,又能够有重点、有特色地发展。当前,重物质轻精神、重智育轻德育的发展倾向在一些大学生中仍不同程度地存在。要研究这种倾向产生的社会原因和导致的不良后果,探索有效的解决途径。大学生的协调发展,表现为大学生与社会、大学生与自然、大学生自身的和谐发展。一些大学生不适应社会,存在心理失衡与心理冲突,是不协调发展的主要表现,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是实现其社会化与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其在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既要立足现实、又有远大目标,既要注重满足眼前需要、更要着眼于长远发展。一些大学生理想信念模糊,功利倾向严重,缺乏发展目标与动力,对发展前途感到迷茫,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对待。

四、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激励大学生奋发有为

1.以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的目标,激励大学生奋发学习

十七大报告对未来经济建设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在五大目标中,党中央根据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经济发展决定性力量的趋势,提出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要求全国自主创新能力有显著提高。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学生担当着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因为大学生是未来科学技术的主力军,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缺乏长期困扰我国经济的发展。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其共同特征是: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30%以下。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较低,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在1.3%左右,对国外引进技术的依存度在60%左右。提高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减少对外技术依存度,是我国科技发展、经济发展的艰巨任务,也是当代大学生的历史责任。

同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也是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我国科技、人才与发达国家比较,存在明显差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际竞争力排名虽有较大提高,2004年居世界第24位(日本第23位,印度第34位,俄罗斯第50位),但竞争力主要在于GDP的增长,其他结构性的指标没有多大改善,经济增长中能源消耗快速增长。2001年,我国能源消耗排在第51位(日本第4位,印度第54位,俄罗斯第60位)。与能源的高消耗相对应,我国的劳动生产率却非常低。2003年,我国全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居57位,仅为美国的11%,意大利的12.3%,韩国的23%。可见我国科技对经济贡献率较低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善。在158个国际一级科学组织及其包含的1566个主要二级组织中,我国参与领导层的科学家仅占总数的2.26%,其中在一级科学组织担任主席1名,在二级组织担任主席占1%。国际性8大科学奖,我国只有1人获菲尔兹数学奖。第三世界科学院基础科学奖中国有12人获得,排第三位(印度27人,巴西18人)。第三世界科学院会员数我国有97人,也不及印度的121人。我国科技人才总体规模虽然位居世界第一,但是缺乏拔尖人才和高层次人才。为此,我们既要研究如何用十七大所确定的发展目标和我国存在的差距,激励大学生奋发学习,也要研究拔尖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成长的条件。

2.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目标,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十七大报告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出了新的要求,作出了新部署。报告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作出了精辟概括,这就是“一个统一”和“四个制度”。“一个统一”,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四个制度”,就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一个统一”和“四个制度”,构成了最适合我国国情、最能够把13亿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的政治制度,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我们要根据我国国情的特殊性以及经济制度的性质,来研究和讲清政治制度、民主发展的民族性,分析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政治制度、资产阶级民主的由来与实质,消除西方政治与民主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3.以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建设目标,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

十七大报告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新任务,作出了新决策,强调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要让大学生了解,为什么当前要特别强调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其主要原因,一是发展的规律性使然。按照马克思主义需要层次理论,当社会以及人们的物质条件得到基本满足之后,必然要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二是由于发展的辩证性。物质与精神、科技与人文、经济与政治总是不可分割地结合在一起的,在物质、科技、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既需要更高的精神、人文、政治作为发展的条件,又为精神、人文、政治发展提供基础。三是由于发展的需要性。文化,特别是精神文化是社会的思想灵魂。文化与经济、科技的整合互动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经济、科技决定论与精神动力论的统一,其核心是经济、科技发展的根源、动因,是从经济、科技自身去满足,还是要从人那里去寻找的问题。

我国社会之所以在官场出现钱权交易,在市场出现钱德交易,在学术上出现钱学交易,并且一些人存在心躁(即急躁、浮躁、烦躁、焦躁)、精神痛苦、精神疾病等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发展,主要是精神文化发展滞后,或忽视精神文化。因而,精神文化与物质产品相比较显得稀缺。

4.我国高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科技文化轻精神文化的现象

本应重视人文的高等学校之所以存在这种倾向,一是由于科技发展与信息压力造成对人文挤压的现实原因,如联合国发展计划署教育顾问德怀特·艾伦所说的,20世纪高等教育自发地把如何使学生变得“聪明”当作了主要目的。当今,知识量已经翻了好几倍。高等教育忙于应付令人头晕目眩的新知识,无暇顾及价值观和道德教育;教育有两个目的:一个是要使学生变得聪明;一个是要使学生做有道德的人。如果我们使学生变得聪明而未使他们具有道德,那么,我们就为社会创造了危害。二是高校缺乏有效竞争,受传统资源观影响较深,即以知识资源为重,忽视人才资源开发与运用,如同经济领域以稀有资源为重,忽视人力资源的传统一样。三是高校在认识上没有将科技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性质、功能、关系分清,往往以科技文化代替精神文化。因而,研究、发展高校精神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

研究、发展高校精神文化,首先要以当代社会为背景,以人的文明需要为出发点,研究、发展高校精神文化的价值性,这是发展高校精神文化的前提与基础。其次,要研究我国高校精神文化与科技文化、西方文化、传统文化、大众文化的关系,明确我国精神文化的主导性,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精神文化建设。再次,要研究、发展师生的精神生活方式,引导精神文化的正确发展。

五、认真学习十七大报告中关于教育的相关论述,为推进高校改革发展服务

1.党的十七大把教育提到了更加重要的地位

十七大报告把教育由过去放在文化建设部分,改为放在社会建设最先部分,并强调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这些说明,教育不仅是全社会、全体人民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民生问题,而且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基石,从而把教育提到了更加重要的地位。

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改革发展教育的新要求,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些教育的根本要求,其针对性与现实性是很强的。一是针对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强调所有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二是针对应试教育倾向,强调所有教育要实施素质教育;三是针对教育相对滞后的倾向,强调所有教育要提高现代化水平;四是针对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人民满意是衡量教育效果的标准。

2.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根据十七大报告的这些精神,我们首先要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切实贯彻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战略,为推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服务,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先导作用、育人作用、开发作用。其次,要针对思想政治教育所存在和面对的问题与困难,研究如何使思想政治教育适应和推进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学生的多样化需要,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的滞后状况,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与方式改革,立足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再次,要根据高校教育规模增大、思想政治教育投入相对不足的实际,研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水平与教育质量的对策,加快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步伐,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与实效性。

标签:;  ;  ;  ;  ;  ;  ;  ;  ;  ;  ;  

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与发展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