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琴英
浙江省桐乡市第四人民医院 314502
【摘 要】目的:将危重症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和肠外营养支持护理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68例危重症患者按照营养支持的不同方式分成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每组34例,对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转铁蛋白、总蛋白和白蛋白等营养状况相比差异很小,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的腹泻、腹胀、肠麻痹、胃肠道出血、肝功能损害和高血糖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更好的改善危重症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危重症的临床治疗和护理中进行应用。
【关键词】危重症;肠内营养;护理;肠外营养
[abstract] Objective: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effects of 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 nursing and par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 nursing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Methods:68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7 to February 2019 were divided into enteral nutrition group and parenteral nutrition group according to different ways of nutritional support,34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nutritional status and complica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The nutritional status of hemoglobin,transferrin,total protein and albumin in enteral nutrition group and parenteral nutrition group had little difference(P > 0.05). The incidence of diarrhea,abdominal distension,intestinal paralysis,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liver function damage and hyperglycemia in enteral nutri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parenteral nutrition group(P < 0.05). Conclusion: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 can better improve the nutritional status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t is worth applying in clinical treatment and nursing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keywords] critical illness; enteral nutrition; nursing; parenteral nutrition
通常情况下,危重症患者的身体技能都会处于全身的代谢反应状态[1]之下,就是机体会出现比较强烈的应激反应,还会发生高分解的代谢情况,很难进行营养成分的摄入,还会伴随着免疫功能紊乱的发生。有相关的研究表明,这类危重症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很高,达到了40%-100%[2]。对这类危重症患者进行早期的营养支持和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机体代谢情况,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我院对68例危重症患者进行了早期的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护理的研究,现进行如下报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68例危重症患者按照营养支持的不同方式分成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其中肠内营养共34例,男18例,女16例,年龄为16-86岁,平均年龄为(59.32±6.78)岁;其中14例重症颅脑外伤,14例重症感染,6例MODS。肠外营养共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为17-88岁,平均年龄为(60.19±5.62)岁;其中14例重症颅脑外伤,13例重症感染,7例MODS。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危重症的类型上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两组患者的营养支持措施
在营养支持的初期,患者需要进行肠内营养输注泵的持续输注,速度不能太快。患者每天需要摄入的热量大约为20卡路里左右,每天摄入的氮量为0.2-0.24克左右。在此过程中,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能全力或者是瑞素,并进行适当的稀释。到了后期,患者每天摄入的热量可以达到30-35卡路里,每天摄入的氮量则为0.24-0.48克左右。
肠外营养组的患者进行营养支持的方式主要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导管和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等三种方式进行全营养混合液的输注。患者每天摄入的热量为20卡路里左右,每天摄入的氮量为0.2-0.24克左右。然后逐渐增加,热量和氮量的比邻为150:1,糖分和脂肪的比例为1:1,进行缓慢的滴注。
1.2.2两组患者的护理措施 ①如果患者只需要在哪短期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或者是不会出现误吸的患者就可以使用鼻导管;如果有可能会出现误吸,则需要采用鼻空肠管。②浓度应该由低到高,逐渐增加,营养液的数量也是由少到多,48-72小时之后达到正常的浓度和数量。③肠内营养组的患者以输注泵的方式进行持续匀速输注,患者可以保持半坐卧位,输注速度以病人的承受能力为主。肠外营养组的患者以输液泵或简易调速器的方式进行匀速输注。④营养液可以加温到38℃。⑤密切注意输注泵和输注器的状态了,如果出现系统堵塞、电源不足或者是液体滴空等现象,应马上进行处理。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转铁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和恶心呕吐、反流误吸、腹泻、腹胀、肠麻痹、胃肠道出血、肝功能损害、高血糖等并发症指标进行观察和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当P<0.05时,则表明每组数据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转铁蛋白、总蛋白和白蛋白等营养状况相比差异很小,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肠内营养组的腹泻、腹胀、肠麻痹、胃肠道出血、肝功能损害和高血糖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本次的研究结果中,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转铁蛋白、总蛋白和白蛋白等营养状况相比差异很小,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表明两种营养支持的方法都可以达到补充足够的能量和氮源,减轻负氮平 衡,促进病人恢复的目的。同时,在本次的研究中,肠内营养组的腹泻、腹胀、肠麻痹、胃肠道出血、肝功能损害和高血糖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肠内营养支持可以降低危重症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袁园,李建伟,吴桂深. 危重症患者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效果对比观察[J]. 当代医学,2012,16:12-13.
[2]严震行. 危重症患者肠内外营养疗效比较[J]. 中国现代医生,2013,30:34-36+39.
论文作者:徐琴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5
标签:营养论文; 患者论文; 统计学论文; 危重症论文; 差异论文; 蛋白论文; 发生率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