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中央书记处王晓就“青工技能振兴计划”答《中国共青团》记者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团中央论文,共青团论文,青工论文,书记处论文,记者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共青团》:据了解,“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已经开展了一年多,请问活动的进展情况如何?您能否简单介绍一下各地区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王晓:“青工技能振兴计划”是团中央联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共同推出的一项旨在培养造就一支技能精湛、结构合理的青年技能人才队伍,为企业提升持续成长能力奠定人才基础的活动,是青年技能人才培养的支柱性工作。自2004年4月活动推出以来、各级团组织、劳动保障等部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形成了部门联动的工作局面,活动进展很快,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截至2004年底,各省(区、市),全部下发了专门文件并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绝大多数省(区、市)召开了专门会议,通过抓技能培训、技能大赛和技能鉴定等工作环节,超额完成了2004年度工作目标,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成果。
在“青工技能振兴计划”的推进过程中,各地各企业紧密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创造出了很多好的做法和经验。一是技能培训有新举措。技能培训是青年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基础环节。在技能培训的形式、内容和时间上实现新突破,是完成“青工技能振兴计划”突破原有的年龄、工龄和时间限制,大批次、科学、规范地培养青年技能人才目标的基本要求。一年来,各地各企业根据实际条件和青年职工的特点,依托企业及社会现有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积极利用互联网络资源,采取企业培训与学校培训相结合、在职培训与脱产培训相结合、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等方式,对青年技术工人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技能培训,有效提高了青工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比如,河南省各级团组织探索出了在职青工职业培训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的培训方式,建立在职青工培训档案,在职青工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培训时间和内容,达到某技术等级规定的学分或要求后,就可直接参加该技术等级的职业技能鉴定,从而在提高青年技能水平的同时,拓宽了青工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渠道;沈阳团市委针对青工培训中专业理论和技术实践这两个重要元素,探索形成了“二元互动”培养模式。二是技能大赛有新亮点。职业技能竞赛作为一种特殊的技能评价认证手段,是培养、选拔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在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今年5月,团中央联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举办了首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竞赛,作为今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定的三个国家级一类赛之一。这次大赛规格高、范围广、规模大、影响深,既是“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工作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对“青工技能振兴计划”的一次全面的再动员,得到了全国各地区、各企业和广大青年技术工人的热烈欢迎和广泛参与。共有25个省(市、区)举办了初赛,753万青年技术工人参与了各层次的选拔赛。5月21-25日决赛在辽宁沈阳举行。经过激烈角逐,焊工、钳工、电工和数控车工等四个工种的优胜者以及“振兴杯”、“优胜杯”获得企业全部产生。这次全国性青年技能大赛的举办对全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的深入推进、对青年高技能人才的健康成长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特别是在这次比赛中,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给予大赛前五名优胜者直接晋升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奖励,对于全国性和地方性的同类比赛将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一年以来,各地各行业团组织主动联合有关部门举办各级各类青工技能竞赛,特别是积极争取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支持,使在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青年技术工人能够破格晋升技术等级,为优秀青年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良好条件。比如,团四川省委联合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举办石油系统钻井柴油机工、井下作业(试修)工青年技能大赛,上万名青年职工参加了各级比赛,分别获得两个工种第一名的两名青工,由中级工破格晋升为高级技师,成为四川省历史上最年轻的高级技师。哈尔滨锅炉厂24岁的青工王学敏去年年初还是一名初级工,通过参加市、省两级青工技能竞赛,八个月内就破格晋升为高级技师。三是技能鉴定有新突破。长期以来,由于受比例、年龄、资历等限制,青工参加职业资格鉴定的渠道不够畅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工学技成才的积极性。在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的过程中,很多地区、企业团组织联合劳动保障部门,定期组织主要面向青年技术工人的职业技能鉴定活动,尤其是组织青工专场职业技能鉴定,改变了过去技术等级鉴定时间跨度较长、审批程序复杂、层级限制严格、方式相对单一的职业鉴定模式,极大满足了广大青工提升技能的愿望和参加职业资格鉴定的要求。比如,团黑龙江省委联合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下发了开展青工专场职业技能鉴定活动的通知,全省13个市(地)及省直有关部门组织了31个工种的青工专场职业技能鉴定,全省共有99名青工晋升为高级技师,693名青工晋升为技师,13675名青工晋升为高级工。
附图
《中国共青团》:“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在培养青年技能人才方面有什么突出特点?
王晓:长期以来,共青团在培养青年技能人才方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适应当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企业改革发展全局和青年技术工人成长发展的要求,体现出三个鲜明的特点:一是量化。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依据的是目前国际上和国家通行、规范的职业标准,从而量化了青年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推动了青年技能人才培养的标准化建设。二是通用。“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培养的青年技能人才由于通过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拥有了国家承认并通行的技术等级资格,从而可以适应不同行业、企业相同工种或岗位的要求,提高了青工的职业适应能力。三是受益面广。每个企业都有一些受到上级有关部门表彰的先模人物,在工作实践中发挥着应有的示范带动作用。但由于先模人物毕竟较少,其他人学先进、赶先进、获得认可、表彰的机会不多,因而大多数人感到应该学先进却学不了或没条件学。“青工技能振兴计划”覆盖到每一名青年技术工人,实现了先进性和群众性的有机结合,为青工创造了人人都能参加、人人皆可成才的良好环境,拓宽了青工的参与面和受益面,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中国共青团》:下一步将如何继续推进这项计划?
王晓:近期,我们将召开全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经验交流会议,深入总结一年多以来的工作经验,适应形势和任务不断发展的要求,重点在载体、机制、环境建设等方面下工夫,推动工作不断实现新的发展。在载体建设方面,要按照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强的原则,探索推广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有形载体,务求活动实效。比如,在培训方面,许多企业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采取“学分制”、“双导师制”等培训方式,有效整合了企业、学校、社会等资源,取得了较好效果。我们将对这些经验进行认真总结并在适当时候加以推广。在机制建设方面,要着力完善组织领导、动态管理、评价考核、表彰激励等工作机制,优化工作流程,推动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我们将实施目标和过程考核,进一步提高整体工作水平,实现均衡发展。在环境建设方面,要进一步优化文化、政策、舆论环境,激发广大青工学技成才的积极性。我们将通过提升政策含量、建设青年技能文化、树立宣传一批青年技能人才典型等途径,树立人人可以成才、技术工人也是人才的观念,营造尊重技术、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不断优化青年学技成才的环境。总之,我们要通过不懈地努力,把“青工技能振兴计划”打造成青年欢迎、社会认可的企业共青团工作品牌,使更多的青年受益,使更多的企业受益,为我国企业的改革发展和国民经济的腾飞作出共青团组织实实在在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