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复习课教学型态的思考——以高中思想政治复习课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为例论文,思想政治论文,型态论文,课教学论文,高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复习课在知识体系化、能力结构化和方法科学化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几乎所有学科在完成新授课教学任务后都会再通过复习课的形式巩固和深化所学内容,高三年级则几乎全年都在上复习课。从笔者对36节多门学科复习课的调查看,目前复习课的主要教学型态有:一问一答型,教师把教学内容提炼成若干问题,学生根据问题通过回忆或看教材一一对应作答;二合一压缩型,即教师把新授课时两节课的内容压缩到一节复习课中上完;考点讲解型,即教师首先根据《考试说明》中的知识考点进行讲解,接着让学生做相关试题,然后教师再对试题进行讲评,最后再进行拓展训练;混搭型,即一节复习课中有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考试说明》相关考点的分析和配套的练习及讲评;题海型,就是做习题和讲习题。虽然复习课的教学型态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但从上述型态看出复习课教学中的问题。一是教学目标不明。有的把新授课时的教学目标作为复习课的教学目标;有的把记忆、做习题作为教学目标;有的把《考试说明》中的考点能级要求作为教学目标;有的把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当作教学目标。二是课堂教学结构混乱。有的按照新授课时的教学结构上课;有的是满堂问或满堂练;有的是让学生背教材;有的甚至就是跟着感觉走,一会儿讲授、一会儿看书、一会做练习。三是无视学生主体。复习课记忆课、背诵课、练习课或讲评课,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学习甚至机械学习状态。针对这些影响复习课教学效益的问题,江苏省常州市教研部门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教学目标清晰·教学结构科学·学生深度参与”的方针,在实践中收到了理想的效果。现就这一方针的具体内涵作简要分析。 一、明晰的教学目标:高效复习的前提 复习课的教学目标不同于新授课的教学目标。新授课是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设置教学目标。而复习课的教学目标则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和《考试说明》中相关知识考点的能级要求重新设置。具体由以下部分构成。 (一)清晰的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是指反映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的建立让学生摆脱了新授课时孤立、零散记忆知识的困境,有利于学生从系统和比较的视角进一步理解知识的内涵、厘清知识的边界,形成触类旁通和上下贯通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正确选择和调迁知识,从而提升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复习课的基础任务就是巩固学生新课所学内容,掌握所学知识的内涵,在横向和纵向上打通知识间的联系,构建起反映知识间本质联系的知识结构。 (二)灵活的理论应用能力 理论应用能力是指学生运用其掌握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学习和掌握知识(理论)仅是手段,学会用习得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才是目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把握重要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敏锐洞察、分析问题的能力”[1]。实际上,培养和发展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不仅是政治课教学的一大重任,也是高考能力考核的一项重要要求。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着力培养学生这一能力,以期达成教学与考试的最佳结合点。针对材料或问题,恰当、准确地选择相关知识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基础,而能否准确、全面地选用知识,关键在于能否准确把握好、深刻揭示出问题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可见,无论是从社会生活实践的需要,还是从解答各类考试主观题的需要上考虑,复习课教学都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与统一,用理论分析实际、用实际验证理论,使学生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科学的问题解答策略 问题解答策略就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包括对问题本身的分析策略和解答各种题型的策略两部分。在纸笔测验的考试中,问题解答策略尤为重要,不同类型的问题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否则若开放性的问题用限制性的方法去解答必然导致答案的不全面。简单的问题用复杂的方法去解答,那必然导致时间的浪费而影响其他问题的解答。而且,不同题型呈现同样的问题也必须采用不同方法去解决;同一个问题用简答形式提出与用论述形式提出在答案上会有很大区别。因此,复习课必须把问题解答策略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经典例题的分析和问题解决训练,逐步让学生熟练掌握问题解答策略,做到知识、能力和方法的和谐统一。 二、科学的教学结构:高效复习的基础 复习课之所以变成习题课、背书课或问答课,关键是教师对复习课缺乏思考与研究。许多教师认为,复习课是学生走向考场的最后一环,所以,复习课的目标就是帮助学生解答问题、查漏补缺。而学生的问题因人而异、因学科内容不同而不同,最终导致复习课教学随机性大大增强,呈现型态繁复、效率低下的特点。可见,复习课作为一种课型,必须掌握其内在的教学联系,才能使复习效果最大化。实践中,笔者以知识运用为主线、能力提升为中心,逐步形成了“构建知识网络—尝试解决问题—典型例题引路—能力拓展训练”的教学结构,极大提高了复习课教学实效。 (一)构建知识网络 构建知识网络就是把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零散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某种特定结构图的形式来呈现。构建知识网络的方法很多,但要便于学生掌握知识网络,就必须根据复习内容找到最恰当的构建方法。根据高中政治学科的特点,笔者认为知识网络的构建采用核心辐射法和要点演绎法比较适宜。 核心辐射法是指以某一个核心概念为基点,对课本中与这一概念有关的知识点进行全面辐射和深入挖掘,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必要的梳理和整合,形成一个以此概念为核心的知识系统的方法。具体做法是:首先,确定核心知识(一级);其次,以核心知识为中心向四周辐射(不限于某节或某章),找到与核心知识有内在联系的知识(二级);再次,以“有内在联系的知识”(二级)为中心再向四周辐射,找到与其有内在联系的知识(三级)……以物质概念为例(见图1)。对复习课教学模式的思考&以高中思想政治复习课为例_教学理论论文
对复习课教学模式的思考&以高中思想政治复习课为例_教学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