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体牙髓联合正畸修复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孔敏

(汾阳市人民医院口腔科 山西 汾阳 032200)

【摘要】目的:分析研讨牙髓联合正畸修复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病例入选方式为随机抽签法,从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牙周牙髓联合疾病者中,抽取90例(90颗牙)患者进行讨论,随机将其分45例对照组(45颗牙,常规修复方式)和45例研究组(45颗牙,牙体牙髓联合正畸修复方式),把两组治疗状况进行对比讨论。结果:研究组治疗总疗效88.89%比对照组73.33%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在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时可使用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方式,疗效较好,并发症少,其应用推广价值较大。

【关键词】牙周;牙髓;联合;正畸;修复;牙龈;牙折

【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4-0123-02

临床牙科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则为恒前牙牙齿外伤疾病,往往均属于去除断端和牙周治疗后再进行修复的一种治疗方式[1],而牙龈下的牙折治疗疗效较为不满意。加固处理和直接修复可确保完成根管治疗后可保留更多牙周组织和残端,让其牙齿正常功能得到恢复,其疼痛感被消除。此研究将90例患者纳入到讨论中分组研讨,其目的在于研讨牙本牙髓联合正畸修复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的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入选方式为随机抽签法,从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牙周牙髓联合疾病者中,抽取90例(90颗牙)患者进行讨论,随机将其分45例对照组(45颗牙)和45例研究组(45颗牙)。对照组内23例男性,22例女性,年龄17.3岁~51.2岁,平均年龄(31.2±4.3)岁;研究组内24例男性,21例女性,年龄17.6岁~51.6岁,平均年龄(31.8±4.6)岁。两组研讨对象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用常规去除牙周修复断端方式治疗45例对照组,清洁处理其牙周、断端附近,然后再进行消毒止血,充分暴露牙槽骨,用烤瓷牙修复。

研究组45例患者则接受牙体牙髓联合正畸修复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治疗,确诊疾病后,首先给予患牙常规根管治疗,完成牙根管治疗14天后,则给予正畸治疗,即根管内用钢丝进行固定,再形成弯曲牵引弓,把牵引桩和牵引弓之间固定一段距离,再固定处理,临床医生需每周检查诊断患者疾病病情,治疗后固定牵引桩和牵引弓位置,同时需不定时核对此两者间间隔,保证牵引桩、牵引弓之间固定位置理想,确保患者牙齿功能可正常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治疗完成1个月至2个月阶段,需给予患者保留修复和牙冠延长术。至于采用什么治疗方式,则主要按照患者病情和发育状况,术后给予常规性抗感染治疗,降低感染可能性。

1.3 指标判定

患者治疗疗效依据WHO组织规定的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疾病判定标准分显效、有效、无效[2-3],显效:其牙根尖和附近组织无炎症状况,其牙齿无松动,无疼痛,X线片检查显示,切牙缘比同名切牙缘短,均在1mm以内;有效:患者牙根尖和附近组织炎症状况有显著减少,牙齿基本无松动状况,牙齿疼痛有显著减轻,接受X线片检查显示,其切牙缘比同名切牙缘要短,均在1mm以内;无效:患者各项检查结果均未达到显效、有效标准,且疼痛感、牙齿松动、炎症状况等有所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3.0软件分析所得数据,计数资料(χ2)、计量资料(t)分别采用(n,%)、(x-±s)来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疗效88.89%比对照组73.33%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1。

3.讨论

口腔门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则为恒上前牙牙折,临床中主要将其断端和牙周去除后,再给予修复的方式进行治疗,针对牙龈下牙折疗效并不理想。而针对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给予牙体牙髓正畸联合性修复方式进行治疗,可将牙周残端和组织进行完善保留,并给予正急进行加固处理,其临床效果较为良好。恒牙牙折位置较深者多无法接受直接性修复,常常需给予牙体牙髓联合正畸修复方式,对邻牙和患牙、牙周结构等做出相应调整,保证邻牙和患牙边缘齐整,进而提升患牙修复质量和美观度。牙体牙髓联合正畸修复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疾病的优势在于比较适合患者牙龈下端这段部位较深长的患者。得到修复后,邻牙和牙龈组织之间存在协调性,且边缘接触性较为良好。但此方式在牙底冠根折断疾病者上,术中疼痛感可能会有所增加。总体来说,牙体牙髓正畸修复方式对牙周和其附近组织存在保护作用,其牙周组织可得到充分保留,固定修复体效果有显著加强,其效果较为理想。此手术方式,可获得和附近牙齿较为相似的龈缘关系,让修复体外形更存在美学特征,表明采用牙体牙髓联合正畸修复方式在上前牙龈下牙折疾病上疗效突出[4-5]。此研究结果从总体疗效上来看,也同时证实了此观点。一般状况下,修复治疗时间较长,因此各医护工作人员需主动积极和患者取得有效沟通,告知其做好心理准确,提升治疗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医患纠纷。总之,临床在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时可使用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方式,疗效较好,并发症少,其应用推广价值较大。

【参考文献】

[1]洪切木·米吉提.牙体牙髓正畸在修复25例恒上前牙龈下牙折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7):1634-1635.

[2]邓斌.牙体牙髓正畸方法联合处理恒上前牙龈下牙折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12):82-83.

[3]陈宇,李国庆.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效果探析[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3,(6):2-2.

[4]刘万松.牙体牙髓正畸方法联合处理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的预后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4,41(21):21-22.

[5]董斌,张兵.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2):3100-3101,3102.

论文作者:孔敏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4

标签:;  ;  ;  ;  ;  ;  ;  ;  

牙体牙髓联合正畸修复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孔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