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机制理论的新诠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机制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机制、教育机制及其基本类型
机制一词来源于希腊文“mechane”,意指机器的构造和动作原理。① 把机制的本意引申到不同的领域就形成了不同的机制,如引申到社会的教育领域,就形成了教育机制。教育机制指的就是教育现象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方式,②主要有如下三种。
1.教育的层次机制
教育的层次机制是从层次范围的角度来考察教育现象的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方式,包括宏观教育机制、中观教育机制和微观教育机制。
宏观教育机制是指从组织的高层着手,从整体出发,运用整齐划一的形式把教育的各个部分统一起来,从而使教育发挥作用。这里的宏观不单纯是指层次高和范围大,还指在一定的层次和范围内的各部分的统一。教育按统一的方式来运行从而发挥不同层次或不同方面教育的作用等,都可看做是宏观的教育机制。
中观教育机制是从组织的中层着手,在这一层面上用统一的方式将教育统整起来使教育发挥作用。
微观教育机制是指从教育的各个组成部分着手,充分调动各个组成部分的积极性来发挥教育的作用。这种机制的特点一个是它的基层性,另一个是它的个别性。也就是说,这一机制是把着眼点放在某一层次或某一方面的每一个教育的基本组成单位上,通过把每一个基本的教育单位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而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
2.教育的形式机制
教育的形式机制是从形式的角度来考察教育现象各部分之间的内部联系及其运行方式,包括行政—计划式机制、指导—服务式机制和监督—服务式机制。
行政—计划式机制是指用行政的手段和计划的手段将教育的各个部分统整起来使之发挥作用。行政的手段指的是运用诸如下发红头文件、开会、检查、评估和汇报等方式把教育的方方面面统管起来,从而使教育得以运行;计划的手段指的是运用诸如招生指标和拨款指标等方式把教育的方方面面统整起来使教育得以运行。
指导—服务式机制是指用指导的手段和服务的手段将教育的各个部分统整起来使之发挥作用。在指导方面,管理者对管理的对象只是提供建议;在服务方面,管理者对被管理的对象只是提供物质方面的支持和有关信息方面的参考等。
监督—服务式机制是指既运用行政—计划的手段,也运用指导—服务的手段将教育的各个部分统整起来使之发挥作用。在实际的教育活动或教育管理活动中,相对于上述两种机制,这种机制更为普遍。因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不可能运用一成不变的单一方式,只是侧重的不同。
3.教育的功能机制
教育的功能机制,是从功能的角度考察教育现象各部分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方式,包括激励机制、制约机制和保障机制。
激励机制是指用激励的手段、发挥激励的功能来调动教育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从而统整整个教育使其发挥作用。这里的激励手段包括通过提高人的思想觉悟来调动人的积极性,以及通过满足人的需要来调动人的积极性。
制约机制是指用制约的手段发挥制约的功能,将教育的各方面统整起来使之发挥作用。这种制约从纵向上来说,有上级对下级的制约、下级对上级的制约以及平级之间的制约;从形式上来说,有行政制约、法律制约和舆论制约。
保障机制是指用保障的手段发挥保障的功能,将各方面的教育统整起来使之发挥作用。这种机制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提供经费、设备等物质条件;二是提供观念的导向、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等精神条件;三是提供管理或服务的方式。
二、教育机制基本类型的逻辑分析
层次、形式及功能是事物或现象得以运行和发展的基本方式,构成了事物或现象各部分内在联系及运行方式的内在逻辑结构,这三种方式也是我们考察事物或现象运行方式的三个基本的角度,体现了人们认识事物或现象各部分内在联系及运行方式的应然逻辑。这样,考察一个事物或现象各部分的关系及运行方式,首先就要从层次上确定其考察的范围,然后才有可能进一步考察事物或现象各部分的关系及具体运行的形式,也才有可能分析这种形式所发挥的作用。
考察范围确定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考察形式限于行政—计划、指导—服务和监督—服务三种形式,考察功能界定为激励、制约和保障三种功能,是因为只有考察了事物或现象的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才基本上明了事物或现象的各个组成部分;只有抓住了行政—计划式的方式、指导—服务式的方式以及监督—服务式的方式,才能理解事物或现象的其他运作方式;而只有考察了事物或现象的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和制约机制,才能解开事物或现象的主体功能作用形式。
市场是一种现象,市场机制是针对市场现象而言的。市场机制也可以从层次、形式和功能三个方面对它进行考察。市场机制并不是一个仅仅拘泥于层次、形式和功能某一方面的机制,它是一个涉及到层次、形式和功能机制的综合性机制。在层次机制上,由于市场机制要调动基层和每个个体的积极性,所以它强调的是微观机制;在形式机制上,由于它不是以行政和指令计划的手段来配置资源,所以市场机制所强调的是指导—服务式机制;在功能机制上,由于它主张自由竞争,政府只提供政策保障和服务,所以市场机制所强调的是竞争机制和保障机制。当然,对一个社会的运行和发展来讲,市场机制不是一个完美的机制,它需要计划机制的手段相配合,如在层次上需要宏观调控,形式上需要辅之以行政和指令性计划,在功能上需要一些制约,这就需要宏观机制、行政—计划式机制和制约机制的配合了。
以上我们从教育现象各部分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方式应然逻辑的角度,论证了将教育机制划分为层次、形式和功能机制,以及将教育的层次机制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机制,将教育形式机制划分为行政—计划式、指导—服务式和监督—服务式机制,将教育功能机制划分为激励、制约和保障机制的合理性问题。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三类机制及每一类中的三种机制并不是完全表现为应然的逻辑,还存在着一种实然的逻辑。
三类机制的实然逻辑表现在,人们认识教育现象的这三类机制,有时是首先从层次上去考察所表现出的教育的层次机制;有时是首先从形式上去考察所表现出的教育的形式机制;有时是首先从功能上去考察所表现出的教育的功能机制。然而无论着眼于什么机制,都必须注意其他两类机制的作用,因为这三类机制是相互联系的。我们只是为了分析的方便,才将这三类机制分开来进行分析。这三类机制的关系表现有如下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在层次机制上,如果我们要考虑在某一层次上用一个什么方式来将教育的各个部分统整起来的问题,这就涉及到形式机制问题,不仅如此,还要考虑运用这些形式会起到什么作用,这便涉及到功能机制问题了。第二种情况是,在形式机制上,如果我们要考虑在一个什么样的层次上运用这种形式,这就涉及到层次机制的问题了。另外,还要考虑运用这种形式会产生什么作用,这便是功能机制的问题了。第三种情况是,在功能机制上,如果我们要考虑在一个什么样的层次上运用一些什么样的形式来发挥某种机制的作用,这便涉及到层次机制和形式机制问题了。
让我们再来分析每类机制中的三种机制的实然逻辑。从层次机制来看,虽然宏观、中观和微观反映的是人们认识事物或现象层次范围的应然逻辑,但实际上人们从层次上来看事物或现象的运行方式,不一定就是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有可能是从中观到宏观再到微观或其他路径。然而无论人们从哪个层次上去分析事物或现象的运行方式,都必须要兼顾到其他两个层次,否则既不可能准确而清楚地认识这一层次上的机制,也不可能全面地认识事物或现象的层次机制。因为事物或现象的某一层次总是以其他层次为自己的参照系的,其他层次不清楚,这一层次就自然不会清楚了。依此类推,从形式机制来看,既然三种形式机制之间呈现的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人们从形式上认识事物或现象各部分的运行方式,就并不一定只从行政—计划式的方式开始而形成一种对立统一的机制结构;也有可能从另外一种方式开始而形成其他形式的对立统一的机制结构。然而无论从哪一种方式开始,都要注意考察与这种方式相对应的其他两种方式。从功能机制来看,由于这三种功能体现的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因此,考察事物或现象的功能,也不一定一成不变地从激励开始而形成一种机制结构,从制约和保障等开始考察而形成其他功能机制结构也是可行的。然而,无论从哪一种功能开始考察,也都必须注意考察与之相对应的其他两种功能。
三、教育机制与教育体制的关系
教育机制与教育体制的关系是目前教育界经常谈及却又弄不清楚的一个理论问题。从意义上看,这两个范畴是不能等同的。这是因为,从对两个范畴的内涵和外延的考察来看都是有区别的。教育体制是教育机构和相应教育规范的结合体,③ 而教育机制是将事物或现象的各个部分联接起来使之发挥作用的方式。教育体制包括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和各种教育规范或教育制度,以及包括由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相应教育规范相结合所形成的各级各类教育体制;④ 而教育机制是指教育现象各部分之间的各种内在联系或联系方式。
从教育机制与教育体制产生的次序看,教育体制先于教育机制,教育机制先于教育体制的看法都有道理,甚至教育机制与教育体制是同时产生的看法也是站得住脚的。因为在教育现象中最先产生的是教育活动,当教育活动发展到一定程度,为了使这种教育活动有序而规范,就产生了与这种教育活动有关同时又居于这种活动之上的教育机构与教育制度,这就是教育体制。⑤ 教育体制虽然是在教育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然而在其形成以后,对教育活动又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教育活动是怎样决定教育体制的,教育体制又是如何来影响教育活动的呢?这里面就有一个决定和影响的方式问题,这个方式就是机制。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机制和教育体制是同时产生的。当一定的教育体制产生时,教育机制也就随之产生了。
然而,从实际情况看,教育机制并不是与教育体制同时产生的,教育机制的产生要先于教育体制。可以说,教育机制是随着教育活动的产生而产生的。有了教育活动,就有了将教育活动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从而使教育活动得以运行的机制。这样就有两种教育机制了。一种是与教育活动同时产生的教育机制——非规范性的教育机制;一种是与教育体制同时产生的教育机制——规范性的教育机制。因为前一种教育活动不与一定的教育体制相联系,因此这时的教育机制是没有教育机构和教育制度来对它加以规范的,这种教育机制的随意性比较大;而后一种教育活动是与一定的教育体制相联系的,这时的教育机制是用教育制度和教育机构来对它加以规范的。只与一定教育活动而不与一定教育体制相联系的教育机制存在的时间是比较短暂的,而既与一定的教育活动又与一定的教育体制相联系的机制是普遍的,因为教育活动终究要与一定的教育体制相联系,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没有不与一定教育体制相联系的教育活动。我们在分析教育活动、教育体制和教育机制的关系时,先讲教育活动,再讲教育体制,然后讲教育机制,或讲教育体制与教育机制的关系时,认定教育体制决定和影响教育机制,也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的。虽然教育机制与教育活动同时产生,从发生学的角度来说教育机制应先于教育体制,但这种教育机制只是暂时的,不具有普遍意义。这时的教育机制与教育体制产生以后所形成的教育机制是两回事。
教育体制对教育机制有影响,教育机制对教育体制同样也有影响。教育活动本身就有教育机制,因此教育活动对教育体制产生的影响也就是与教育活动同时产生的教育机制对教育体制产生的影响。即使教育体制产生以后,这时与教育体制同时产生的教育机制对教育体制的影响已不同于与教育活动同时产生的教育机制对教育体制的影响,但这时教育机制对教育体制的影响也是很明显的。虽然这两种影响不同,但它们都是教育机制对教育体制的影响。与教育活动同时产生的教育机制对教育体制的影响表现在对旧有的教育体制提出了挑战并要寻求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教育体制。由于与教育体制同时产生的教育机制反映的是教育活动决定教育体制和教育体制影响教育活动的一种方式,当这种方式即机制产生以后,它能促进教育活动与教育体制的互动。从教育体制这个角度来说,它能通过促进教育体制自身的不断完善来促使教育活动的不断发展。当然从教育活动这个角度来说,它能促进教育活动的不断发展来促使教育体制不断完善。
从教育机制与教育体制的范围来看,教育机制包括教育体制和教育体制包含教育机制的看法都是成立的。因为,教育机制是指教育现象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方式;教育体制包括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和各种教育规范或教育制度,以及包括由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相应教育规范相结合所形成的各级各类教育体制。因此,教育机制可以包括教育体制,教育体制也可以包括教育机制。说教育机制可以包括教育体制是指,教育体制与其他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运行方式也应包含在机制之列。比如我们所分析的教育活动、教育体制、教育机制和教育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运行方式实际上就是一种教育机制。这种教育机制不同于仅仅是联系教育活动与教育体制之间的教育机制,它是联系教育活动、教育体制、教育机制和教育观念这四个部分的教育机制。这时的教育体制只是这种机制中的一个因素,这时的教育机制就包含了教育体制。说教育体制包括教育机制是指,由于教育体制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和相应教育规范的结合体,由此形成了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体制和各级各类教育管理体制,这样就必然存在着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和相应教育规范之间、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体制和各级各类教育管理体制之间以及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体制之间和各级各类教育管理体制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运行方式,这也就是说,在教育体制中也有教育机制的存在,这时教育体制就包含了教育机制。
四、探讨教育机制理论的意义
(一)有助于正确认识教育机制改革的内容
由于任何事物或现象不一定都存在着机制,因此事物或现象不一定都存在着机制的改革。而且机制既然是客观存在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即我们不能人为地去创造事物或现象之间的联系,用一种强加的方式把本来没有联系的事物或现象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因此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机制是不能改革的。然而我们又经常说到机制改革,笔者认为,人们是在如下三种意义上来谈机制改革的。
1.探索发现新的教育机制
这是指在教育机制改革的过程中去探索和发现过去所没有的教育机制。一般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去探索和发现已经存在的事物或现象中的机制。对已经存在的事物或现象,人们不一定都对它的机制进行过研究,所以在教育机制改革过程中,首先就要注意探讨和发现那些已经存在的事物中未被发现的教育机制。在教育机制改革的过程中,就应该把这些过去人们忽视了的教育机制建立起来。第二种情况是,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教育现象,为了更好地认识这些新的教育现象,使这些教育现象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就需要对这些新的教育现象的机制进行研究,使适应这种新教育现象的教育机制得以建立和完善。
2.修正和转换错误的教育机制
这是指在教育改革过程中修正和转换那些没有正确反映教育现象各部分的相互关系及运行方式即机制。比如,过去人们一直认为,社会主义就应该是计划经济而不应该是市场经济,因而社会主义的教育机制就应该是计划机制而不是市场机制。现在人们认识到,社会主义也可以实行市场经济,教育也会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这样在改革过程中,人们就不得不修正过去对社会主义教育只是计划机制的错误认识,在教育的某些领域引入市场机制。
3.调整和完善已有的教育机制
这一般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过去对教育机制有认识,但由于认识不全面,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第二种情况也有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虽然人们认识到了许多教育机制,但还没发现这些机制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些机制还未形成一定的体系结构,对教育的运行还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因而就要对这些教育机制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调整,使之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教育机制体系。第二种情形是,已有的教育机制比较完善,已经形成一定的教育机制运行的格局,但由于事物或现象发生了变化,已有的机制及其格局并不能完全适应变化了的情况,因此就要对过去已有的机制进行调整,使这种机制更符合新出现的情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教育领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必然要对教育机制发生影响,只有对教育机制及其运行的格局进行调整才能使已有的教育机制适应变化了的新情况,从而推动我国的教育进一步向前发展,这也是我国当前教育机制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有助于把握教育机制改革的规律
1.教育机制改革的内部规律
这种规律是指要处理好三类机制改革和每类机制改革中各种机制之间的关系。进行一种机制的改革时要考虑其他两种机制的配套改革。如在三类机制的改革中,改革教育的层次机制,同时要考虑改革这一层次上的形式机制和这一形式机制所发挥作用的功能机制;改革形式机制,同时要考虑与这一形式机制相适应的功能机制和层次机制;改革功能机制,同时也要考虑与这种功能机制相配套的形式机制和层次机制。在每一类机制的三种机制改革中,改革其中一种机制都要考虑这种改革对其他两种机制带来的影响。只有这样,教育机制改革才有可能取得好的效果。
2.教育机制改革的外部规律
这种规律指的是要处理好教育机制与教育机制以外相关范畴的关系,包括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要处理好教育现象内部教育机制与教育活动、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改革教育机制这个范畴,要考虑这种改革对教育活动、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对教育机制改革的影响;另一方面,当改革教育机制时,还要考虑教育活动、教育体制和教育机制的配套改革。因为教育机制变了,教育活动、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就要跟着发生变化。第二种情况是要处理好教育机制与教育现象以外的与教育机制相关的范畴,如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之间的关系。这是指,一方面,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或决定着教育的运行机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不同,教育的运行机制是有差别的;另一方面,教育的运行机制又具有一定的超越性,教育机制一旦形成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并不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化而马上发生变化,它有一定的滞后性。它对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又发生影响。教育机制改革只有认真地考虑到上面的这些情况,处理好了这些关系,教育机制的改革才有可能取得好的效果。
(三)有助于厘清教育机制改革的思路
在三类机制和每类机制中三种机制的改革中,要建立一种动态平衡结构,以适应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和不同情况对教育机制改革的需要。在教育的层次机制、形式机制和功能机制三类机制的改革中,或建立一种三类机制都强调的动态机制结构,或建立以其中一类为主、以另外两类机制为辅的动态机制结构,或建立以其中两类为主、以另外一类为辅的动态机制结构。在教育的每一类机制的改革中,也要建立三种动态结构:第一种是三种机制都强调的动态结构,第二种是以其中一种机制为主、另外两种机制为辅的动态结构,第三种是以其中两种机制为主、以另一种机制为辅的动态结构。建立这样的动态机制结构,各国就能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适时地调整这三类机制和每一类机制中的三种机制的结构,并选择其中一种机制结构,使这三类机制和每一类中的三种机制形成一种有机的组合,从而推动一个国家改革的发展。形成第一种机制结构,三种机制都不能忽视;形成第二种机制结构,就要强化其中一种机制,淡化另外两种机制;形成第三种机制结构,就要强化其中两种机制而淡化另外一种机制。
根据教育机制改革的规律和我国当前改革与发展的实际情况,我国三类教育机制的改革要建立以其中一类机制改革为主,以其他两类机制改革为辅的动态机制结构。因为,我国三类机制都需要改革,而一类机制变了,其他两类机制都要随之发生变化。在层次机制上,要建立一种以中观和微观机制为主,以宏观机制为辅的层次机制的动态结构;在形式机制上,应建立一种以指导—服务式机制为主,以行政—计划式机制为辅的服务—监督式机制;在功能机制上,要建立一种以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为主,以制约机制为辅的功能机制的动态结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活动、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以及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在教育领域内,从教育活动层面上看,我国对教学、德育的内容和方法都进行了改革。在教育体制层面上,初步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教育体制。在教育观念层面上,教育中的民主、公平、效益及以人为本的观念正在深入人心,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整个社会领域中,政治体制、行政体制改革正在不断向前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形成,在强调发扬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不断吸取西方的先进文化,多元文化的格局正在形成。这些变化,既是对传统的教育机制进行改革的结果,也是建立新的教育机制所需要的。这种变化表明,那种单一的以集中统一为特征的宏观机制、行政—计划式机制和制约机制已经不适应中国社会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需淡化这些机制而加强中观和微观机制、指导—服务式机制和激励机制及保障机制,建立适应中国内外形势发展需要的、能推动我国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新的教育机制结构。
从理论上来看,三类教育机制中每一类机制中的三种机制是同时存在的。加强中观和微观机制、指导—服务式机制和激励机制及保障机制,不是说宏观机制、行政—计划式机制和制约机制就不存在了,它们还会存在和发挥作用。我们这里说改革宏观机制、行政—计划式机制和制约机制,不是像以前那样发挥它们在教育运行中的主导作用,而只是要发挥它们的辅助作用。从国外的情况来看,西方发达国家中过去强调以集中统一为特征的宏观机制、行政—计划式机制和制约机制的国家,现在正在松动这些机制,而强调中观和微观的教育机制、指导—服务式机制和激励机制及保障机制。如法国在中央教育行政机关之外,还建立了各种审议机构,以限制中央的宏观集中管理,将国家管理教育的部分权限交给学校,这就是明显的例子。西方发达国家中过去强调以中观和微观机制、指导—服务式机制和激励机制及保障机制的国家,现正在改革以这些机制为主的模式,而强调要加强国家宏观机制、行政—计划式机制和制约机制。如我们所熟悉的美国20世纪中期以后强化国家管理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就可以说明这一问题。两种相反的机制改革趋势说明,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国家,都没有完全放弃宏观机制、行政—计划式机制和制约机制。这些机制对这两种类型的国家都是需要的。从我国的具体国情来看,我国是一个长期实行宏观机制、行政—计划式机制和制约机制为主的国家,由这种长期以宏观机制、行政—计划式机制和制约机制为主过渡到以中观和微观机制、指导—服务式机制和激励机制及保障机制为主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还要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所以在现阶段,在我国既要实行以中观和微观机制、指导—服务式机制和激励机制及保障机制为主,同时也要发挥宏观机制、行政—计划式机制和制约机制的作用。同时,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在这种情况完全实行中观和微观机制、指导—服务式机制和激励机制及保障机制而没有宏观机制、行政—计划式机制和制约机制的配合,恐怕也是不可能的。另外,从管理者和教育者的情况来看,每一个管理者和教育者的管理和教育的风格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可能
比较擅长于宏观机制、行政—计划式机制和激励机制,有的可能擅长于中观机制、指导—服务式机制和保障机制,还有的可能擅长于微观机制、监督—服务式机制和制约机制,这样要求每一个管理者和教育者都实行一种或两种统一的机制也是不现实的。只有每类机制中的三种机制都有所兼顾,才有可能满足不同管理者和教育者不同管理和教育风格的需要。
注释:
① 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582.
② 王长乐.教育机制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书中对有关教育机制的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深入的探讨。不过他所探讨的教育机制和我们这里所要研究的教育机制不完全是一回事。他所探讨的教育机制是用一种宏观的视野,在分析社会各因素与教育各因素的互动中来探讨教育是怎样产生、发展或运行的。笔者这里所要探讨的教育机制是通过探讨教育内部各因素的相互作用来揭示教育是怎样运行的。笔者认为他所探讨的机制不完全是教育机制,而应该是社会与教育的互动机制。
③④ 孙绵涛.教育体制理论的新诠释[J].教育研究,2004,(12) ; The Concept of Tizhi in Chinese Education(中国教育体制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4.
⑤ 孙绵涛.论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