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专业课混合式教学新策略的应用研究
刘改枝,蔡邦荣,关延彬,贾永艳,黄海英
(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摘 要: 综合运用互联网背景下的新技术、开展混合式教学新模式,努力打造新时代的新课堂,以更好地服务互联网背景下的新一代。本文作者以《中药药剂学》专业课程教学为例,通过微课、慕课、翻转课堂、在线课程等混合教学模式,借助智能手机,课堂派等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型教学手段,探索《中药药剂学》专业课的新型混合式教学策略的应用,为提高相关专业课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开拓了思路并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 互联网;中药药剂学;混合式教学
一 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策略应用研究的意义
“互联网+教育”作为一种当代的新型教育理念,已逐渐深入到教育领域的各个层次,成为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常态模式和手段,教育也将是未来互联网行业最受关注的领域。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长大的 “新新人类”,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他们的思维方式从出生时就拥有了互联网基因[1]。“互联网+教学”更是为了适应信息时代“原住民”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并顺应了当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从小深受信息化影响的当代大学生群体。随着时代的发展及学习环境的变化,人们对新型教学模式有更大的憧憬和期待[2]。
循证护理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该种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能够根据个人的护理经验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从而制定出完整的护理方案,其能够对现代化的科学依据进行应用,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1]。就我国当下护理模式而言,循证护理应用并不广泛。通过循证护理系列培训可推广该种护理模式,并对提高我国护理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同时,该种护理模式对改善护患关系起到促进作用,从而能够使我国紧张的护患关系得到有效缓解[2]。文章主要探究应用循证护理系列培训指导临床护理实践的效果,探究结果将在下文中进行详细报告。
“互联网+教学”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及创新要素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可定义为:在互联网搭建的平台和环境中及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教师有目的地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并指导学生的学习,借助互联网技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在“互联网+教学”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丰富,因此应给予学生更多自主选择权,倡导个性化、自主性、合作式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以新型学习方式调动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享受学习的乐趣。因此,在“互联网+教学”模式中教师除了要转变课程教育的思维方式,更应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引导、辅助及激励,帮助学生掌握更多、更高效、更科学的学习方法,探索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3]。
教育现代化的进程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广泛应用而加快,随之也出现了许多崭新的技术手段,如 “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人们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及学习习惯也日趋多样化、自由化。高等教育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学习的需要而亟需改革。未来的高等教育模式将可能在个体化、定制化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启迪学习者的心智和开阔其视野,更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比如独立思考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抗挫折、抗压能力以及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4]。
混合、开放、自主、创新及可操作是“互联网+”环境下混合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5]。师生通过平台组建论坛,形成以任务驱动、案例讨论、翻转课堂、互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实训模拟教学以及MOOC、微课、自主学习、体验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混合学习等形式多样的方法体系。运用4A(Anytime、Any-where、Anybody、Anyway)学习模式,颠覆传统的课堂教与学的过程,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从任何人那里学习,非常方便和快捷,使信息获取突破时空限制[5]。
专业性教育更强调的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我校药物制剂专业本科生的教学模式仍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们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专业知识,但学生的被动角色往往造成其学习主动性下降,学习效率不高,不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如何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综合运用便利的网络学习平台和媒介辅助教师的课题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至关重要,而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可以发挥重要作用[5]。
通过以上混合式教学策略的实施,探讨互联网支撑下的混合教学模式在《中药药剂学》等相关专业课教学中的适应性。通过基于互联网的专业课混合式教学新模式和教学新策略的探索和应用,以期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同时提高任课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技能。通过互联网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和实施以期增强药剂学、药学相关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等。
二 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策略实施的思路及预期目标
综上所述,“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新策略的研究及应用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对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其次是上课过程中,利用手机让学生答题,包括微课视频内容的掌握情况,“课堂派”教学平台会自动统计、分析并展示大家的课堂学习及答题情况。为了调动课堂气氛,教师也可以设置成问题抢答形式,通过给分、点赞或送小红花等多样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些方法同样可用于课前预习。实验课上,主要采用向学生提问、小组讨论,小组互评,小组实验PK等翻转课堂模式。学生实验中得到理想的结果可以手机拍照发送到学习平台或微信群,课后教师对实验结果的优劣给出评价[7]。
首先是上课之前,教师以发布通知或公告的方式在课程网站上布置学习任务,学生可在手机上及时收到课前预习等任务信息。同时教师在课程微信群等交流平台发出群通知,确保通知到每一位学生。课前学习包括教师提前上传至课程网站上的教学课件、微课视频及实验教材等相关内容。如果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有疑问可在课堂派平台上发起讨论,也可在微信群里与教师或其他同学进行互动,以上活动都能在手机上顺利完成,参与方式非常直接、方便,并且可以使问题得到高效解决。
2) 仪表专业设计受配管、设备等专业的限制比较大,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出现问题,仪表专业设计的修改量和进度压力会非常大。当各专业都进行可视化设计后,所有三维模型集中在1个数据库中,设计人员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装置现场的布置情况,从而能够有的放矢地修改仪表、槽板等的位置,有效避免遮挡、碰撞等问题。三维模型对于仪表专业设计工作的深度和准确度都有很大的提升。
三 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策略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
以《中药药剂学》专业课程教学作为混合式教学实施的试点课程,采用智能手机为媒介的混合式教学策略,包括线下和线上两个环节,其中线下指课堂学习,线上则包括课前和课后学习[7]。课程的课件、微课视频及其他学习资料均上传在“课堂派”教学平台上,此平台我院老师已经有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教师运用“课堂派”教学平台推送相关学习材料、发布通知并布置学习任务,及时跟踪学生的学习动态并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批阅测试题目并参与学生在平台上的问题讨论等。学生可以在课堂派上完成学习任务,用手机完成学习后的练习题测试并参与学生间及师生间的问题讨论等。具体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环节:
充分挖掘智能手机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潜力,使其服务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将课堂教学与智能手机为媒介的网络教学模式进行有机结合,利用本课题组已建好的《中药药剂学》线上精品课程资源及“课堂派”教学平台,建立以班级为单位的微信群或QQ群,并进行小组分工,确定学习方案及工作分配。将任务驱动、案例讨论、翻转课堂、互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实践教学以及 MOOC、微课、自主学习、体验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混合教学及学习方式综合运用到课堂教学与互联网支撑下的教学体系中,以智能手机为媒介辅助完成各种学习计划,并最终生成书面形式进行痕迹管理,同时方便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6]。
将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既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共享性和便捷性,又可以提升学生参与其中的乐趣并加强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性,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并充分发挥教师的统筹、引领、辅助和监督作用,可以克服以往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缺乏有效监督而导致自主学习流于形式的弊端,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最后是课后环节,将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情况及时进行整理,以课堂反馈发布在课程网站上。学生的手机会即时收到通知消息。课堂反馈对学生完成对理论课的复习及实验的总结大有裨益。学生课后总结及撰写实验报告过程中若有问题也可以在课程网站的论坛里或微信群里展开讨论。
其中,带*号的变量表示变量的相对变化率,例如: 。εa 和εb分别表示试点区和非试点区的大豆供给弹性;ra 和rb 分别代表试点区和非试点区的大豆供给量占大豆总供给量的份额;εm表示进口大豆的供给弹性; 和分别代表市场价格和补贴占目标价格的比重。σ表示Armington替代弹性,反映国产大豆和进口大豆的替代程度;wi 和wj分别代表不同产品在消费者支出中所占份额。
四 总结
通过综合运用“互联网+”环境下的各种混合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和老师的学习积极性,形成师生间的良性互动,实现了课前、课中、课下的有机结合。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专业课教学现状,开展互联网支撑的专业课混合式教学新模式和教学新策略的探索和应用,丰富现有教学手段,探索适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新的教学策略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为提升专业课课堂教学水平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并开拓了思路。
2.4拔双J管。观察医生考虑可能双J管在体内引起的出血,于是于拔除肾造瘘后的第三天,在膀胱镜下拔除双J管,但是拔管后仍有出血,于次日请导管室人员行经皮动脉介入检查术,未见患者肾及相关动脉出血。
参考文献
[1] 李颖, 孙奕. “互联网+”教学的本质及模式改革[J]. 现代教育管理 , 2017(10):97-101.
[2] 刘改枝, 周志刚.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专业课新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8, 5(19): 57-58.
[3] 朱云霞,张红玲.“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改革初探,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J]. 2019, (2): 61-63.
[4] 赵会利. 互联网背景下的高等教育改革路径,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J]. 2018,(2):96-99.
[5] 王红娟, 荀珂.“互联网+”下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暨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现[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28):80-81.
[6] 张楠.“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9,35(1):119-122.
[7] 王大慧,卫功元. 智能手机在 “互联网+”教学中的应用探索与实践[J]. 微生物学通报,2018, 45(3): 551-556.
本文引用格式: 刘改枝,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专业课混合式教学新策略的应用研究[J]. 教育现代化 ,2019,6(77):182-183,194.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77.061
基金项目: 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2018)-JKGHYB-0133。
作者简介: 刘改枝,女(汉族),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中药化学,高分子给药、纳米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