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特点及策略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企业论文,融资论文,产业集群论文,内中论文,策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952(2002)09-0053-08
一、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引发的议题
世界经济地理图上有很多耀眼的区域,如意大利的中北部地区,在1970年代初还是意大利最穷的地区之一,工业水平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但通过中小企业集聚成群,并以不起眼的传统产业(如纺织、服装、制鞋、家具等)崛起,经济迅速发展,到1985年,成为了意大利21个经济区中第二富裕的地区,工资水平比全国的平均数高25%。
美国哈佛学院的波特教授(Porter,1998)认为,美国硅谷的信息产业、好莱坞的娱乐业、加州的葡萄酒酿造业等就是依赖于集群获得竞争优势的,并这么定义产业集群:产业群或集群(cluster)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通过协同作用,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他还认为国家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优势产业,而优势产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产业集群。
集群具有专业化的特征,其成员企业包括上游的原材料、机械设备、零部件和生产服务等投入供应商;下游的销售商及其网络、客户;侧面延伸到互补产品的制造商、技能与技术培训和行业中介等相关联企业、以及基础设施供应商等。集群还具有地理集聚的特征,在共同的产业文化和制度背景下,产业关联及其支撑企业、相应支撑机构,如地方政府、行业协会、金融部门与教育培训机构在空间上集聚,是一种柔性生产综合体,往往代表着区域的核心竞争能力。
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集群现象也正在崛起,如印度班加罗尔的软件业、北京中关村的信息产业。传统产业集群在我国浙江最为典型,当地称之为特色产业区或“块状经济”。目前浙江已形成产值超过亿元的产业集群300多个,其中10-50亿元的90多个,50-100亿元的10多个,超过100亿元的有4个;区内企业约13万家,就业人数600万人,主要为中小企业,总产值占全省的60%,平均经济增长率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浙江的经济增长主要依托这一增长模式,全省的GDP、人均GDP都从1978年的第12位,上升到1999年的第4位。
产业集群表现出来的强劲竞争力引起了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关注,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也无论是中心区域还是在外围区域,公共政策制定者为了模仿有高度竞争力的产业集聚区,纷纷实施产业集群战略,产业集群的发展已经成为工业政策的一种新形式。
在中国实施产业集群战略的时候,需要强调新古典学派的经济增长模型,因为在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阶段,经济增长最大的约束条件是资本的匮乏,由于中国的资本市场还不够完善,并向国有大中型企业倾斜,信贷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手段,所以本文选取从间接融资的角度,通过与单个游离中小企业的对比,分析中小企业集群的主要特点,并研究银企之间的关系模式,论证利用信用担保,可部分解决抵押担保不足的难题,最后结合一般性的措施,创建性地提出即使在没有资源增量,但通过存量优化,也可以解决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三条措施。希望从资本积累的角度,帮助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克服资本不足,迅速发展起来。
二、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主要特点
1.增加了信息的对称性。首先,减少了事前的逆向选择。中小企业的贷款具有需求急、需求频繁等特点,由于信息不对称,银行一般都逆向选择。但是集群内由于众多企业围绕某一产品系列发展,产业特性明确,而且由于地理接近性,银行对本地的企业状况比较了解,对企业信贷迫切程度熟悉,从而减少了逆向选择,增加了企业贷款的机会。如浙江嵊州的领带产业集群,全市80万人口中,约有10万劳动力从事与领带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银行的职员中,亲戚、朋友,甚至本人的第二职业就从事这个行业,或者在这种环境中成长,对各家企业都很熟悉。其次,有助于克服事后的道德风险。通常中小企业在发展战略上存在着盲目性,无明确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因而贷款后的不确定性增加,但是产业集群的中小企业具有区域的“根植性”,即中小企业依赖于专业化市场、协作配套商和熟悉的客户,离不开这个具有产业文化背景和制度环境的区域,因此一般更愿意从事这个比较熟悉的行业,而不愿从事其他的行业,甚至有些业主不是简单地为了谋生,更当作一种兴趣与爱好,有了贷款可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理想与目标,如硅谷的创业人员。另外,区域的商业信誉也使他们不愿意更改贷款计划,从而克服了事后的道德风险,增加从银行贷款的可能性。
2.降低了银行的交易成本。如果银行只给一家中小企业贷款,那么银行花在对企业发展前景等进行预测的成本费用较高,单位贷款处理成本随贷款规模的下降而上升,这样就会降低银行的贷款愿意。但集群内众多的企业从事同一个行业,银行可以在行业协会、地方政府的产业规划中获得更多、更完备的信息,获得了外部经济效应。而且银行通过对同一行业的许多企业贷款,从规模经济中受益,这样通过经济外部性和规模经济,降低了银行从事信贷业务的交易成本,尽管单笔业务的收益较小,但积少成多,银行倾向于支持企业集群的信贷活动。
3.降低了银行的信贷风险。(1)大数定律原理分散了银行的金融风险。大数定律指大量随机现象的平均结果具有稳定性,如重复掷一枚硬币,次数趋于足够大时,出现正面或反面的概率接近于0.5。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集中,往往超过1000家,银行向众多企业贷款、数目不集中,根据大数定律,坏帐占贷款数额的比例会是一个较稳定的值,而且银行在同类企业中可以从容地比较后再进行选择,对企业资金的需求量、贷款期限、频度等更容易掌握,因而能使银行的经营风险降低。另外,由于企业的贷款数目不大,不还钱的收益与由此带来的名誉损失相比往往得不偿失,一般都能准时归还。反之,当借款数额大、集中度高时,尤其在担保不足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就可能携款潜逃或转移财产,出现逃废债务的现象。(2)产业集群内的信贷风险更体现在产业风险上,而确定产业的风险具有一定的可预测性。首先,产业发展的方向明确,一批生产经营及配套服务的上下游相关企业,主要是围绕某一产品系列发展。如浙江嵊州是一个以领带产品系列为专业化生产的城市,从事领带生产加工的企业有1000多家,从领带面料的织造、花型的设计、生产加工到制成品的缝制和包装,形成一个专业化的产品系列。其次,总体发展规模和速度具有一定的可预测性,产业一般都具有产业生命周期,遵循经历初创、成长、成熟与衰退期的发展规律。如中关村的信息产业集群正由成长期向成熟期发展,产业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对于成熟期的产业,可以更好地预测,如浙江嵊州领带产业集群中,1999年生产领带2.5亿条(其中出口1.2亿条),占国内生产总量的80%、国际生产总量的30%;2000年总量增长20%,达3亿条;2001年由于世界经济不景气,出口受限,预计总量大约和2000年相当,因而集群内企业从事专业化生产对企业降低经营风险有一定的好处。
总体上,银行向集群内企业贷款的风险相对较小,以产业集群现象突出的温州市为例,从统计数据看,1999年末温州各商业银行及城乡信用社人民币不良贷款比率11.65%,比全省低6个百分点,与全国相比优势更明显,温州市的信贷资产质量相对良好。
4.增加了银行的收益。(1)获得规模经济。对集群内企业贷款,银行通过对同一产业的众多中小企业贷款获得规模经济,而且由于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存贷差比向大企业的要大,收益加大。假设一个产业,或者是由几个大企业高度集中的,或者是通过众多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形式构成的,那么,由于向中小企业的贷款利息可以上浮30%,则对同一产业相同的贷款发放数额来说,银行对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贷款的收益就是给同类大企业贷款收益的1.3倍。(2)双重乘数效应,放大银行的收益。由于集群区的经济增长率较高(如浙江专业产业区、意大利的中北部地区和美国的加州等),产业区的资本积累更快,通过商业银行货币的乘数进一步放大,本地更多地贷款,投资增加,经济进一步增长,具体关系是:高经济增长→储蓄增加→银行的货币乘数→投资增加→区域经济增长→银行的收益增加。另外,产业集群区内银行的收益较高,可以吸引更多的资本金,或者在中国总分制银行体系下,从区外调拨资金,资金的乘数效应进一步放大,更有利于区域银行的快速发展。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和单个游离中小企业从银行间接融资的对比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和单个游离中小企业银行间接融资的对比情况
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 单个游离中小企业
由于地理接近性对企业主和 贷款需求急、需求频繁、不确
逆向选择 对专业化产业特性的定性高,银行获得企业信息难
谙熟,减少逆向选择。
度大,银行通常的行为是逆向
选择。
道德风险 集群内的产业环境和自己
发展战略上存在着盲目性,无
的声誉使企业更愿意专注
明确的中长期发展战略,有可
于既定的贷款计划,减少
能从事高风险活动,增加了事
了道德风险。
后道德风险。
交易成本 和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等
贷款金额小、需求急、需求频
合作获得外部范围经济;
繁、信息收集费用高,没有规
通过对同类中小企业的贷
模经济效应,交易成本高。
款获得外部规模经济。
金融风险 大数定律原理降低风险;产 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
业风险较个别企业风险的变 内控制度不健全,尤其是财
异系数要小;确定产业的风 务制度不规范;产业分散的风险
险可预见。难以预见。
银行收益 信贷总数不变的情况下,利用 存在较高的交易成本,遵循
中小企业贷款的利息差获得比 单位贷款处理成本随贷款规
单个大企业大的收益;货币的 模的上升而下降的规则,贷
乘数效应和区域经济的乘数效 款数目小,实际存贷差的利
应的双重作用。
润空间小。
三、银企之间在重复动态博弈中,通过“信用与承诺”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通过以上分析,银行对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贷款与一般中小企业相比,在信息对称性、交易成本、风险与收益关系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从银行的角度看,具备了信贷的积极性。但在实践中,企业向银行贷款需要有贷款低押担保,而根据相关的研究,由于企业的自有资本率平均只有25%左右,加上资产损耗等原因,在目前企业主要依靠间接融资的格局下,大部分企业不能向银行提供有效的、足够的担保物,陷入了一种融资困境中(徐联初、肖晓光,2001)。但是本文通过信誉的重要性和博弈分析,论证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通过信用担保,和银行可以建立起稳定的合作关系,从而增加了银行信贷的可行性。
1.鉴于信用的重要性,银行可以利用企业的信誉,建立起银企合作关系。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由于地域依附性和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程度高的特点,与一般游离的中小企业、国有大企业相比都具有信用优势,利用企业的信用与承诺,至少部分地解决企业在担保抵押条件不足时,向银行信用融资的难题。
和一般中小企业相比,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具有以下几个较高的信用依存度。(1)集群内的中小企业离不开集群这个产业环境。集群内部的生产服务配套条件较好;专业化分工较强,企业所需的人才、信息和客户在集群内部更容易获得;而且集群内市场规模的加大,专业化分工越细,对中间产品和辅助产品的需求量也相应增加,能创造更多的市场机遇,形成一种正反馈机制,有利于企业的发展。(2)重复性多次博弈,减少机会主义倾向。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也具有贷款金额小、需求急、需求频繁的特点,但由于企业的“根植性”,迁移的机会成本高,企业和银行的合作是多次重复的,所以它们必须遵守信用,避免机会主义倾向。另外,集群内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是准对称的,银行对企业比较了解,企业信贷的数目、时间长短以及贷款的季节性,银行都比较了解,而且贷款的数目限制,使企业逃废债务的可能性减少。(3)维持声誉的重要性,使集群内的中小企业不会轻易“妄动”。由于集群内各类企业和地方政府、行业协会、金融中介与教育研究机构紧密联系在一起,声誉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很重要,企业间的相互联系,比如承包、转包,产品的质量、交货时间、资金结算等本身就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一旦某企业逃废银行的债务,很快就会在集群内传开,“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别的企业就会减少和它合作,即使事后还贷了,也具有一定的损失,银行可以对拒不还债的企业绳之以法。(4)和国有大企业相比,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几乎都是民营企业,企业的产权关系明晰,声誉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其所有权也属于企业主个人,产生的剩余是所有者的收益,良好的声誉能扩大企业产品销售,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交易费用(主要是谈判成本),因而企业更注重自己的剩余,而国有企业由于产权制度的不够完善,存在委托—代理人之间难以解决的激励与约束矛盾,国有企业往往为了短期的利益而牺牲长期利益,制造假破产,逃废银行债务(徐联初、肖晓光,2001)。
2.在动态博弈中,银企之间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双赢”。企业和银行信贷关系是一个动态博弈的过程。如果信贷市场具有完美、完全信息、交易费用为零(如政府提供良好的信贷支持,担保手续简便,且免费;发生企业赖帐情况时,高效的司法体系维护正义,而且费用极低),那么博弈的结果是银行贷款——企业还债,双方都受益(见图1)。但现实中如贷款担保或抵押不足,司法系统效率欠高等原因,交易费用不可能为零;一旦较高,比如交易费用为0.6,银企双方博弈的均衡倾向于(0,0),银行不愿给中小企业贷款,银企双方不合作,都一无所获(见图2)。所以由于银行昂贵的交易费用和低效的司法制度增加了银企之间的交易成本,不利于中小企业贷款,并可用博弈论原理进行解释(徐洪水,2001)。
但是对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却并不是这样!上述假设条件不变(银行收取利息费为1,企业还款后收益为1,银行向违约企业追债,交易成本较高,如还是0.6。),不过需要补充假设的是:银行向企业贷款数为3;银行向企业追债的示范效应收益为0.3;企业的声誉损失为-0.3(前者可任意设定,后两者对称存在)。那么以上的博弈应该重新分析(见图3)。
银行不贷款,结果是(0,0),双方无关联。银行贷款,企业主动还债,结果是(+1,+1),双方受益。银行贷款,企业不主动还债,银行有两种选择:忍受和追债。如果忍受,银行的损失是本金+利息:(-3)+(-1)=-(4)、企业的收益是+3、结果是(-4,+3)。如果银行追债,企业有两种选择:被动还债和坚持赖债。被动还债时,银行追债行为对集群内其余企业有威慑作用,示范效应的外部收益为0.3,但花去交易成本0.6,这样银行追债成功的收益为1-0.6+0.3=0.7;对于企业来说,一旦逃废银行的债务,那么它不好的声誉,会使企业业务受损为0.3,企业被动还债的收益为1-0.3=0.7,博弈的结果是(0.7,0.7)。如果企业拒不还债,银行坚决追究司法责任,企业收益为-6(身败名裂,甚至坐牢),银行损失为:本金、利息、交易费用与示范效应之和:-3+(-0.6)+(-1)+0.3=-4.3,博弈的结果是(-4.3,-6)。
图1 银行贷款之博弈
所以,图2的博弈树应该扩展为图3的形式,表2是图3的标准型,对其求解,则有2个纳什均衡(0.7,0.7);(+1,+1)。当企业赖债的时候,银行肯定追债:追债成功,则各自的收益为(0.7,0.7);企业拒不还债,各自的收益为(-4.3,-6),虽然银行有巨大的损失,但企业声败名裂、损失更大。不过最优的纳什均衡为(+1,+1),即银行借贷,而企业还钱(见图3和表2)。
表2 银行与企业的动态博弈情况
分析的结论是:因为集群内的独特产业环境,银行信贷后的三种情况是:(1)企业如果赖债,银行一定追债,追债成功,两者都有轻微的损失;追债不成功,两者的损失都较大,但企业的损失更大,甚至是企业前途的终结。(2)如企业主动还钱,两者都受益,且比被动还债收益大。(3)如果银企不合作,则双方一无所获。所以在银企双方信息完备的情况下,博弈的结果是以“信任与承诺”的方式,双方合作,才能取得“双赢。”
四、银行对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贷款的策略研究
1.利用银行的信息、人才等优势深入产业研究。
(1)银行和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等合作,深入研究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集群的中长期战略规划。银行是人才汇集的地方,拥有财务、管理、经济分析、法律等多方面的专业人才。对宏观经济形势、行业和市场发展变化等方面的信息和分析能力都很强,具备对产业集群宏观发展的指导能力。同时产业集群往往是一个区域的主导产业,支配着地方经济活力,并以中小企业为主,是吸纳就业的主要对象,因而地方政府对产业集群都鼎力支持。而行业协会对本地的企业又非常熟悉,对部分作假企业的财务数据能做出合理分析,甚至能对某个企业家的能力做出创造性评价。因此银行、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等相互合作,能对产业集群发展做出更好的规划,取得协同效应。
银行通过产业研究,有利于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因为集群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当资源耗竭、产品受到替代、产业进入生命周期中的衰退期或因为政治等意外因素时,会带来产业的系统性风险,如表现为产业缺位风险或产业锁定效应,会加大地区局部性的金融系统性风险,一般的风险管理无能为力,直接后果是资本配置效率低、不良资产比率高。因此银行需要深入产业研究,提前预防产业的系统性风险,这是微观层次上中小企业难以应付的,化解产业风险比单个企业的经营风险更重要。
(2)分析产业组织结构与组织政策。产业结构的功能在于解释企业获利的可持续性,而获利的差别则取决于企业的相对市场位置与市场行为,因而只有根据产业集群的实际状况,进行产业组织研究,并采取相应政策,对企业进行有选择性的扶持,才能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如嵊州领带产业集群中,低档次领带生产的进入成本低,导致过度进入,价格恶性竞争,企业经营困难;中档次的领带市场,处于垄断竞争状态,有特色的企业还很有发展前途;而在高档次领带上,还处于寡头垄断状态,还有一片广阔的市场有待于开发,企业的利润空间还很大。通过这样的分析,银行就可以扶持寡头企业,积极信贷;对于中档次垄断竞争型的企业,有选择地鼓励和支持,扶持重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产品开发与市场营销等;而对于低档次微型企业,则尽量压缩贷款,甚至坚决杜绝贷款。
2.区域性试行契约型主办银行模式。主办银行模式指银行同时作为企业的融资人和重要股东,与企业形成长期紧密的交易关系,并具有监督企业经营活动的作用。但鉴于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不得持有企业的股权或所有权,所以商业银行根据产业集群发展的状况、群内企业发展的差异性,按一定的基准条件,选择几个优秀企业优先贷款,成为企业的主要债权人,通过外部契约式的债权交易,建立“中国特色”的契约型主办银行模式。
(1)必要性与可行性。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制度环境有待进一步建设,创业板、投资基金还没有正式运作,而且它们偏向于科技型企业,将更多的以劳动密集型的、能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能迅速发现市场空隙的中小企业排除在外;间接融资又面临一系列难题,如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问题、资信评估体系等,需要尽快解决中小企业银行贷款难的问题。同时,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结构性过剩的时代,一方面,居民的银行储蓄难以转化为投资;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因为融资特点和经营条件,降低了商业银行的信贷供给意愿,出现“惜贷”的不正常现象。但对于集群内的中小企业,由于产业发展的方向已经明确,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通过生产成本优势、基于质量基础的产品差异化优势、区域营销优势、市场竞争优势,获得了很强的竞争优势(魏守华、石碧华,2001),极具有经济活力,事后的道德风险降低、交易成本降低,还可以获得规模经济,所以对银行来说,着力的主要方面是:产业发展的方向、以及集群内部中小企业发展的差异性、更好地在产业内配置资源,通过具体、微观地参与企业经营,可以更好地为产业规划与产业组织优化服务。
(2)主办银行模式的意义。首先,契约型主办银行制度可以更好地解决银企之间信息的对称性问题。银行利用契约型债权关系,充分发挥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甚至参与一个龙头企业的经营决策,不仅了解该企业的经营运作情况、管理水平和企业前景,而且通过企业间的业务联系、竞争与合作对手的情况,对整个集群的发展方向更加了解,从而客观、准确地判断其他一些企业的信用水平,对信用评估系统的结果进一步校正,通过“以点代面”、“解剖麻雀”的方式,在对同类企业的信贷中进一步增加信息能力,降低交易费用。其次,为中小企业提供稳定的金融支持。银行进入企业的管理层,可以帮助企业制定中长期投资以及发展战略,可以为企业提供持续而充足的资金支持,有助于企业进行技术革新、新产品开发等长远的发展。如果企业出现问题时,能迅速判断出企业究竟是回天乏术还仅仅是资金周转等暂时困难,因而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是迅速撤回资金,还是增加资金投入、给予债务延期等措施,帮企业度过难关,而避免一味地索取债权,“落井下石。”
3.鼓励银企合作,加大信用贷款的力度。信用贷款就是指在不需要企业提供完全担保的情况下,凭着对企业经营状况和信誉的了解而对企业部分或全部贷款的一种方法。鉴于产业集群主要有三种形式:以纯中小企业结合而成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如绍兴大塘镇的袜业集群;以较大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为网络的产业集群,如嵊州的领带产业集群;以大企业为主导,通过分级下包制度形成的中小企业集群,如萧山以万向钱潮公司为核心的汽车配件产业集群,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具体的措施。
对于第一、二种类型的产业集群,可以采取两种方式加大信用贷款的力度。其一利用产业集群内众多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程度高、彼此相互合作、必须有业务往来的特点,让信誉好的下游企业为上游企业做信誉担保。比如甲企业生产布料、乙企业生产衬衣,如甲有乙的定单,而乙企业的银行信誉良好,就可以为甲企业担保。其二将中小企业的信用纳入到银行的信用中来,对于那些产品有市场销路,或者拿到定单,但缺乏担保的企业,可以通过购货方银行向销货方银行出示“销货方产品确有销路”的L/C(letter of credit)打包方式,销货方银行可以在这个信誉基础上对这些中小企业进行资金支持。
对于第二、三种类型的产业集群,众多中小企业几乎都和大企业有业务联系,可以将它们的信用纳入到大企业的信用中去。尤其是在实行了主办银行制度的产业集群区,银行会选择有影响力、经营状况好的核心企业,这样银行对主要企业的经营状况、信用水平等都非常了解,如果它们本身的信用度较高,那么围绕它们的上、下游中小企业一旦因为业务联系而需要担保,那么银行就可以利用这些核心企业的信誉,对中小企业进行信用贷款。
收稿日期:2002-06-14
标签:银行论文; 中小企业贷款论文; 中小企业融资论文; 银行信贷论文; 银行融资论文; 产业集群论文; 信用贷款论文; 信贷业务论文; 信贷规模论文; 合作博弈论文; 融资论文; 产品专业化论文; 信用政策论文; 市场策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