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一平 广西梧州岑溪市实验小学 543200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还应有目的地在体育活动中对学生进行道德历练,重视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的道德品质,对良好的道德表现给予鼓励和奖励,对不良的道德表现教师要及时给予引导,帮助学生改正不良的道德习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关键词】德育渗透;体育活动;激励;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04-151-01
在新时代背景下,体育教学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使德育和体育教育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体育课程不再是一个单一的学科,而是融智慧、体质、道德品质为一体的综合学科。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地对学生进行观察,掌握学生心理特征,有的放矢地进行德育渗透,可收到更好的效果。把德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体育教育中更好地渗透德育呢?
一、教师的言传身教
教师的天职就是“自化化人”。“自化”道出了为师者应当以身作则的重要性。所谓“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教师才能培养真人才”“身教重于言教”,都是同一个道理。老师的一言一行,学生都会视为表率,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不仅要有一般教师治学严谨的教风,也要时刻传达健康而朝气的精神风范。作为教师,个人卫生要清爽洁净,穿着打扮要合体合适,整体形象要整齐利落,示范动作要熟练优美,还应勤于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方式,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使自身教育水平适应当前的教育要求。通过以上种种,一点一滴地引导学生,进而影响、感染学生,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而“化人”,即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的潜移默化过程。在体育教学中,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好学生不过分偏爱,对能力稍差的学生耐心引导,一视同仁;敢于追求真理并引导学生追求真理、敢说真话、敢驳假话,实事求是以德为先地进行体育教学。总之,教师自身的言行就是塑造学生人格的“精神教具”,这是任何教科书和其他物质手段所无法代替的。
二、德育要符合学校教育的特点
德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是在学校教育这个大环境下进行的,只有了解学校教育的大环境,才能把握德育的大方向,因为体育教育和德育都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学校教育具有集体性。学校活动都是以集体形式开展的,小到以小组为单位,大到以学校为单位,学校活动都是集体活动,所以要求学生具有集体意识。体育活动是学校活动的主要活动方式,学校会举办足球比赛、篮球比赛、拔河比赛、赛跑,还有一年一度的运动会,这些体育活动都是学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德育要根据学校教育集体性这个特点,在体育教育中以集体性道德的培养为主要内容进行德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集体性的道德主要包括集体意识、集体荣誉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等,这些道德品质既符合学校教育的集体性特征,也是很多体育活动的体育精神。教师要在体育活动中加强对学生集体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心中有集体,在体育活动中,以集体的利益为重,从而树立集体观念。教师还应有目的地在体育活动中对学生进行道德历练,重视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的道德品质,对良好的道德表现给予鼓励和奖励,对不良的道德表现教师要及时给予引导,帮助学生改正不良的道德习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三、在管理中强化纪律观念
体育教学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活动形式多样,活动范围广泛,体育活动必须有严格的规范要求,才能得以顺利实施,这为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创造了条件。体育课堂常规是上好体育课的保障,它要求学生上课必须穿运动鞋、运动服;按时上课不迟到学生从集合整队、队列练习到队形变换都有严格的要求。把体育课堂常规落实到每一节体育课中,可以培养学生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习惯,同时也更有利于体育活动的开展。如:在教学中,经常有布置场地、搬运器材、清扫运动场、整理器械和修理器材等活动,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可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爱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在游戏活动中,鼓励学生自己制定游戏规则,并要求大家共同遵守游戏规则,否则取得的成绩无效,久而久之,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
四、在体育活动中抓德育
教师在开展体育活动时,要增加既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又有利于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活动项目,教师在组织体育活动时,要将是否能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纳入考虑的范围内,以德育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行体育活动的安排。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学生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如跑、跳、掷、体操、游戏、球类等。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非常重要,在这些内容中学生最感兴趣的往往是游戏,如在竞争类的游戏中,教育学生团结一致,要具有团体意识,并有胜不骄,败不馁的优秀品质。例如,学生在进行“接力跑”时,第一棒起跑的学生跑得快,第二棒的学生跑得慢,导致比赛输了。此时,学生便会七嘴八舌地议论和埋怨跑得慢的同学。作为老师应教育学生,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个体差异,要鼓励同学并帮助同学进步,在下一次的比赛中争取名次,从而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精神以及集体荣誉感。
五、在激励中培养竞争意识
竞争是学生主要的体育活动形式之一,学生在竞争中,能充分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发现体育活动的魅力。学生一般好胜心强、不服输,所以,体育竞争成为学生热衷的活动方式。教师要利用竞争的特点,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一举两得。首先,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从鼓励和表扬入手,一步步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引导过程中,教师要以少批评、多表扬为原则。其次,教师要用事实说话,善于发现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真实表现,在引导过程中摆事实、讲道理,让学生心服、口服,自觉改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体育竞争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通过体育竞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竞争中来,在体育竞争中不断学习、不断成长。
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教育工作,它渗透在各个学科的教育之中。作为体育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将德育工作引入到体育活动中,不断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方法。
论文作者:覃一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6
标签:学生论文; 体育论文; 教师论文; 德育论文; 体育活动论文; 学校论文; 道德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4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