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视域下农村产业扶贫的现实困境与对策
李敏(云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与有效措施,是振兴农村经济、促进农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由于缺乏足够的市场开拓能力、比较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人力资源支持,目前精准扶贫体系下的农村产业扶贫存在效应不稳定、产业不壮大、发展持续等问题。鉴于此,结合我国农村产业扶贫的基本模式与特征,文章提出精准扶贫视域下推动农村产业扶贫的对策探究,具体包括加强市场开拓工作、加速基础设施建设、注重人力资源培育三个方面,以期促进农村产业扶贫的实效性得到提升。
关键词: 精准扶贫;农村;产业扶贫;市场开拓;人力资源
一、引言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理念下的重要扶贫举措,其核心内涵就是要利用贫困地区独特的资源禀赋与区域优势来发展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特色产业,从而带动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最终增加贫困人口的收入,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环境与工作状况。毫无疑义,产业扶贫是符合我国贫困地区基本发展情况的扶贫模式,但是产业扶贫在实践落地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由此造成了农村产业扶贫浪费资源、成效不显著等问题,最终抑制了精准扶贫的实效性与时效性。基于此,本文以发展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研究精准扶贫视域下农村产业扶贫的显示困境,并结合我国农村产业扶贫的基本模式与特征,提出精准扶贫视域下推动农村产业扶贫发展的对策,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与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精准扶贫视域下农村产业扶贫的现实困境
基于目前精准扶贫视域下农村产业扶贫的实践,文章对精准扶贫视域下农村产业扶贫的现实困境进行剖析,具体分析如下。
(一)产业扶贫缺乏产品市场开拓的支持,经济效益不稳定
长期以来,农村贫困地区的市场容量都比较小,且对周边市场的辐射影响力较弱,故而农村贫困地区的产业往往存在市场不足的问题。精准扶贫视域下的产业扶贫多是立足于特色农产品、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内容的农业类产业,这类产业往往具有门槛较低、周期较长、经营风险高等特征,若市场营销端口缺乏有力支撑,便极其容易引发经营风险。例如,许多贫困地区发展水果种植业、蔬菜种植业、养殖业等农业类产业,由于市场营销能力不足,产品销路不畅,产品出现积压,最后给乡镇企业及农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产业扶贫效果不明显。
川芎嗪通过调控fas/fasL的表达对顺铂诱导豚鼠耳蜗毛细胞的抗凋亡机制研究(冷辉 孙海波 马贤德 刘宏伟 李媛)4∶241
(二)产业扶贫缺乏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承,产业配套欠完善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的产业配套要素的支持,缺乏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将严重制约贫困地区产业扶贫的快速发展。如前所述,贫困地区产业扶贫的项目选择多与农业息息相关,这类产业对交通运输、物流条件、信息传递、仓储能力、水电气供应等产业要素要求较高,但贫困地区往往难以满足,从而使得各类产业的龙头企业不愿意入驻贫困地区,这也就制约了农村产业扶贫实际效果的提升。特别要指出的是贫困地区完善基础设施的人力条件、技术条件、资金条件均存在严重困难,这使得贫困地区难以推进基础设施的建设,故而对农村产业扶贫项目形成严重制约。
(三)产业扶贫缺乏优质人力资源的支撑,发展后劲不持续
从农村产业扶贫的实践来看,农村扶贫产业多是农产品特色产业、生态农业、特色乡村旅游产业等,这类产业具有产品不宜保存、竞争对手多、门槛较低、市场信息要求较高、经营风险较高等特征,鉴于此,文章从市场开拓、基础设施建设及人力资源培育三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具体包括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市场营销体系;积极引进外部工商主体进行基础设施投资;坚持内部培育与外部引进的人才引进政策;力争促进农村产业扶贫又快又好的发展,具体分析如下。
加速基础设施建设是精准扶贫视域下推动农村产业扶贫发展的核心对策,主要工作就是积极引进外部工商主体进行基础设施投资。众所周知,农村市场建设的困境就是资本要素不足,因此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要围绕资本要素稀缺问题的解决来展开。一方面,要集聚贫困地区各主体的资本要素,集中资源投向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当地政府、企业及个人积极参与到贫困地区的基础建设中来,调动内部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通过税收减免、财政支持、政策扶持等方式积极吸引外部工商主体来贫困地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真正提升外部资本要素进入贫困地区的积极性,加速农村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速度,从而为贫困地区扶贫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三、精准扶贫视域下推动农村产业扶贫发展的对策探究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薄弱是贫困地区长期以来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通常来说,贫困地区人口的文化水平偏低,技能水平不高,部分贫困人口获得高等教育培育后往往不会选择回到贫困地区,而是选择迁出。技能水平较高的劳动力由于具备一技之长,为提升自身的收入水平多选择外出务工,这就造成了贫困地区人力资源的外流。农村发展产业扶贫,必须拥有充足的优质劳动力,否则会降低产业的协作能力、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及综合运营水平,这将制约农村扶贫产业的产品竞争力,最终使得农村扶贫产业的发展难以持续。
(一)加强市场开拓工作,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市场营销体系
加强市场开拓工作是精准扶贫视域下推动农村产业扶贫发展的首要对策,核心工作就是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市场营销体系。第一,要建立线上加线下的全渠道营销体系,既要充分利用线上电商平台广覆盖、高效率、全天候的产品营销优势,积极推介贫困地区扶贫产业的产品,打破区域产品营销的天花板;又要积极开拓线下市场与渠道,基于扶贫产业的产品属性,构建立足当地、影响周边、辐射区域的线下市场开拓模式。第二,要基于产品的基本属性,形成以初级、中级、高级为体系的多层次产品布局,从而实现对各类、各层级市场的全面占领,提升贫困地区扶贫产业的市场占有率与市场竞争力。
(二)加速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进外部工商主体进行基础设施投资
对IMS技术的网络框架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其主要是将SIP协议作为中心的分布式网络架构,因此在研究中要从SIP协议入手对IMS技术加以研究,对协议中定义的多种对象在IMS网络各种网元中融合和改进情况形成明确的认识。
(三)注重人力资源培育,坚持内部培育与外部引进的人才引进政策
注重人力资源培育是精准扶贫视域下推动农村产业扶贫发展的重要补充对策,核心工作就是坚持内部培育与外部引进的人才引进政策。首先,贫困地区要整合内部人力资源,具体措施包括:给予贫困地区人口教育帮扶,确保学龄儿童能接受法定义务教育,对于进入高等教育的贫困学生进行专项资助,提升贫困地区人口的受教育水平;加强对贫困地区人口的技能培训,提升其参与扶贫产业分工协作的能力,从而有效地解决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也为扶贫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廉价优质的劳动力;加大对贫困地区转移人口的就业宣传工作,吸引其回乡就业,丰富贫困地区的人力资源供给。其次,贫困地区要加速外部人力资源引进,具体措施包括:通过与高校合作利用高校扶贫人才资源政策,吸引大学生入驻贫困地区进行支教、援建及担任村干部,提升贫困地区扶贫产业的人才储备,为扶贫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四、研究结语
综上所述,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产业扶贫必须要重视对贫困地区的不足进行精准分析,并集合国家、地方、社会、市场及贫困居民等各方面的力量,补足短板,从而促进农村扶贫产业快速发展,具体来说:第一,农村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必须要优先考虑产品的销售问题,故而要加强市场开拓工作,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市场营销体系;第二,农村贫困地区普遍存在交通不畅、电气供应不足、物流建设滞后等问题,因此必须要加速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进外部工商主体进行基础设施投资;第三,农村贫困地区的人均教育水平偏低,高水平的劳动力缺乏,且高技能的技工人才流失严重,鉴于此农村贫困地区必须注重人力资源培育,坚持内部培育与外部引进的人才引进政策。总而言之,精准扶贫视域下推进农村产业扶贫工作,必须立足短板的补齐,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现实困境,从而理顺农村产业扶贫的发展路径,最终提升农村产业扶贫的实效性与时效性。
做法:1.先制起酥面团。先用265 g面粉加凉水、柠檬酸、鸡蛋液、盐和面,揉制15~20 min。将面团放在撒了面粉的面案上饧放 20~30 min。再将人造奶油切成小块,撒上面粉,搅拌成油面混合物,放案上切成扁平方块,放冰箱中冷却至12~14℃。将饧好的面团擀压成正方形大片,中间稍厚,四边擀薄些。将冷却好的人造奶油块(约130 g),放在方面片中央,从两侧折起包合在一起。然后再把面团重新擀平;叠 4层,再擀平;再叠为 4层,放冷箱内,冷藏 30~40 min;从冰箱取出后,再次擀平,仍叠为4层,入冰箱冷却。第二次从冰箱取出后,要再次叠为4层,第三次入冰箱冷却,即成为起酥面团。
参考文献
[1]孙久文,唐泽地.中国产业扶贫模式演变及其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借鉴意义[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5-10.
[2]俞燕.品牌视角下我国农业特色产业扶贫的基本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6(22):181-182.
[3]张琦.农村产业扶贫中农民参与问题的思考——以山西省S村为例[J].学理论,2017(01):79.
[4]李辉婕,胡侦,肖萍,陈洋庚,吴伟萍.政府主导下的农村地区产业扶贫实践与路径优化--基于江西省N村产业扶贫现状的考察[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8(02):235-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