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背景下的地方高校本土化口译人才培养策略探究
东华理工大学抚州师范学院 方 立 宗 杰
摘 要: 跨文化背景下,地方高校需要培养出既能适应市场需求又能有效促进地方特色文化传播和交流的口译人才。分析当前地方高校外语专业普遍存在的口译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本土化口译人才的培养首先需要高校充分挖掘本土教学资源,将本土文化引进口译课堂和口译教材,夯实教学内容;其次,需要对当前落后的口译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实施以任务为导向、情境为依托的项目化教学模式;最后,立足于市场需求和文化传播的主线,与地方企业和政府部门建立口译人才联合培养机制。
关键词: 跨文化 本土化口译人才 培养策略 地方高校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范围内国与国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日益紧密。口译活动作为一种媒介,为来自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们交流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习近平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各地区、各省市在对外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建设中开始打出地方特色文化牌,使地方特色经济在当前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占领一席之地。在这一背景下,口译员作为沟通不同文化不同语言的人们之间的桥梁,其地位变得日益重要。市场对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的高素质双语口译人才的需求量大增,优秀的口译人才一直处于一种供不应求的状态。
为了培养更多满足市场需求的口译人才,传统的口译人才培养模式无法满足当前口译人才培养的需求。王洪林指出,当前口译教学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即教师和学生角色定位错位、“教”与“学”理念模糊、口译训练效率低下及口译技能学习模式欠科学。地方高校普遍缺乏培养本土化口译人才的经验。例如,使用的教材千篇一律,具有本土特色的教学资源尚未得到开发;教师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学模式单调无趣,激不起学生学习热情;口译教师专业背景单一、口译实战经验欠缺、口译师资队伍参差不齐;口译学习仅限课堂、纸上谈兵、学生缺少实战的机会。针对当前这一系列问题,要高效率培养出优质的本土化口译人才,地方高校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挖掘本土教学资源,开发校本教材;改革教学模式,实施项目化教学;依托校企合作,建立联合培养机制。
一、挖掘本土教学资源,开发校本教材
教学内容在口译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然而在当前市场上口译教材更新速度慢,但世界形势、社会发展却瞬息万变。很多高校过分重视口译技能的训练,忽视教学内容的夯实;在教材选择上人云亦云,盲目照搬国内知名高校的经验方法,使用的教材一经确定,历经几届学生都不更换。这就使学生知识层面狭窄单一,跟不上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
要培养出优质的口译人才,必须构建以“国际化”和“本地化”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教学内容,既要关注国际形势的变化,又要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教育资源。地方高校应集师生之力,成立专门的口译教材编写小组负责本校口译教学资源的收集、整理和编写,形成校本教材,时刻关注教材的更新换代和使用体验。地方高校应立足本地区域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涉外经济的走向,关注当地有关政治、经济、文化、旅游等各领域的发展目标,利用电视、网络、广播、报纸等相关媒体对这些信息和资源以专题的形式进行加工和编写。教师应有意识地鼓励并引导学生关注地区热点和国际动向,培养跨文化意识,将本地特色文化教育融入口译课堂中。授课过程中,教师应以专题为脉络,按照有关本地文化、经济、政治、历史、旅游的知识进行梳理,解决学生在语言方面的不足,探讨翻译本土教育资源的最佳方法,将其印成讲义文本,要求学生识记背诵。解决语言方面的问题,加之口译技能方面的引导,学生在面对本地文化的口译任务时,定能游刃有余。
我按那个人的指引,坐公共汽车到了六渡桥。我下了公汽,没走多远,看见一个人坐在桥下。他的头奇大,我起先以为是一个人用黑色头巾裹了头,近了,才看清是一个大脑袋的人。这人的脑袋也太大了。我忍不住细看,天啦,这不是李大头吗?他不是包工头么,怎么坐在这里?像个流浪汉。应该不是他吧,也许是另一个长得像的人。我抬腿往前走,就听见有人喊我:小贱!我愣在那里,吓得不轻,在这个陌生的城市,居然还有人知道我的小名。
不拘泥于原始课本知识并充实本土教育资源的口译课堂,不仅使学生拥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敏感度,使学生在口译学习过程中对本地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成为名副其实的“本地通”,有利于培养学生传播本地文化的主人翁精神,激发本土文化口译实践的热情,为学生以后走向工作岗位,解决各类翻译问题,有效传播本地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改革教学模式,实施项目化教学
“前天我邻居Tina请我和我老公吃饭,说是她老公升职了要庆祝一下。她老公才30岁多一点,这么年轻就是主管了,客户资源遍布全国。再看看我老公,都两年了还没晋升,手底下的人也就那么几个。
由于受到师资水平和教学设备的限制,当前地方高校的口译教学模式仍然采用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主体地位,主要职责是不断为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但口译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与传统的理论课程有很大区别,注重的是培养学生实际完成口译任务的能力,这就要求训练学生的临场反应力、双语转换能力、心理素质等多项技能。为培养出具有较强口译实践能力的口译人才,高校必须对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很多地方高校由于经费有限,口译方面的师资缺乏,大部分口译教师由具有外语专业背景的硕士或者博士担任,很多教授口译课程的老师既不是专门的口译研究方向出身,也不具有丰富的口译实战经验,课堂上他们虽然能够凭借自身扎实的语言专业功底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和语言基本技能,但却不能有效地向学生传授课本以外的口译知识和经验,无法高效培养学生的口译实践能力。
三、依托校企合作,建立联合培养机制
项目化教学是一种注重模仿真实情境的教学法,它要求教师在具体授课过程中将依据课程和授课内容的特点,将教学内容容纳到真实的授课中。教师在课堂上充当组织者和协调者的角色,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口译课堂是围绕一个个模拟的口译情境展开的,这些口译情境可以是商务谈判、商务致辞、商务接待或者外事接待以及景点导游讲解等。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要求,按照口译职场的实际情境为课堂定主题,课前将学生分成小组,并分配角色。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查询资料、开展合作互助式学习,为真实模拟实训场景的课堂做准备。教师在设定教学内容时应有意识地将当地特色文化融入课堂情境主体之中,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巩固加深理论课堂的学习内容。课堂上,学生进行自我展示,感受亲临职场的口译氛围。课后,学生根据自己及其他同学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认真总结经验,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并给出建议。这种项目化教学方法完全颠覆了传统灌输式课堂上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这种探究式和互动式的学习体验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口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促进职业能力的培养。
为摆脱这一困局,高校应该努力与地方政府外事部门或者涉外企业搭建合作平台,依靠合作项目共同建立本土化口译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具体操作方法为:学生在本校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口译的理论课程,完善语言基本技能,最后一学期进入相应的合作机构或者企业进行实习并完成口译实践课程的学习。只有完成校内和校外两个阶段的学习并通过了这两个阶段的考核的学生才算完整修完口译课程。在实习过程中,合作机构或企业对学生进行导师制管理,派具有口译实战经验的员工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亲临口译现场观摩甚至是顶岗工作。
在校内理论课程学习阶段,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合作项目聘请合作机构或者企业内有经验的口译员承担本校口译课程长期指导老师,邀请他们来校讲座,分享他们的职业生涯和口译学习经验。这样不仅可以补充地方高校口译师资力量,促进本校口译教师的知识更新和职业发展,优化口译师资队伍,为学生打好理论基础,为他们进行下一阶段的校外学习做好铺垫。在这种“校内+ 校外”的联合培养模式下,学生既能学到平时在校内口译课堂里学不到的技能(如外事接待礼仪、人际交往、心理素质、临场反应等),又能对口译的职业素养、译员角色有更深刻的认识,为今后走上正式的工作岗位,成为职业的口译员打下坚实的基础。
进一步使用10 μmol/L OHT刺激干扰PGRN表达的耐药细胞MCF-7R和T47DR 48 h,FCM法检测结果(图4C~D)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敲低PGRN表达后,再用OHT处理,原本耐药的MCF-7R和T47DR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升高(t值分别为5.212和7.023,P值均<0.01)。
四、结束语
总之,口译作为一种极为强调技能和实践性的课程,与其他精读、语法等理论性课程的教学模式有所区别,它不但要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能力和理论基础,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能力包括临场反应能力、交际能力、公共演讲能力、心理抗压能力等。地方高校要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本土化口译人才,就必须摒弃以往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努力打造以学生为主体,以模拟真实情境为蓝本的项目化教学,创新口译人才培养机制,建立校企联合、校政联合的培养方式,完善口译人才培养模式。为了完善学生的语言技能以应对本土市场口译人才的需求,高校需要挖掘本土教学资源,夯实教学内容,注重口译教材的更新换代,根据本地具体实际,探索开辟更多促进本土化口译人才培养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李正实.创新口译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型韩国语口译人才[J] .韩国语教学与研究,2018
[2] 李向东,韩 琪.社会建构主义与情境学习理论观照下的口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理据与设计[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8
[3] 赖祎华,祝伟国.互联网+交替传译开放式教学模式研究[J] .外语电化教学,2018
[4] 刘建珠.口译过程研究与“3P”口译教学模式[J] .大学英语(学术版),2006
[5] 王洪林.基于“翻转课堂”的口译教学行动研究[J] .中国翻译,2015
[6] 张倩霞.“一带一路”建设与泰语口译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8
文章编号: ISSN2095-6711/Z01-2019-06-0040
标签:跨文化论文; 本土化口译人才论文; 培养策略论文; 地方高校论文; 东华理工大学抚州师范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