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护理干预对门诊糖尿病患者血糖仪使用的影响探析论文_伊芳

(山东省淄博市机关医院 山东淄博 255000)

摘要:本文以临床医学相关实例分析探讨了个体化护理干预对门诊糖尿病患者血糖仪使用的影响。本研究将血糖仪正确使用及个体化血糖监测方案融合在一起,试图提高糖尿病患者血糖仪使用正确率、自我血糖监测频率,从而达到更佳的血糖控制目标,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个体化护理干预;糖尿病;血糖仪

前言

糖尿病是当前社会人群中常见的临床症状,做好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教会其正确使用血糖仪、掌握血糖监测频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对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2014年1-6月收治糖尿病患者100例,男58例(58%),女42例(42%);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58.61±5.98)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9例(9%),初中、高中32例(32%),中专及以上59例(59%);其 中,在 职64例(64% ),退 休24例(24%),无业12例(12%);婚姻状况:已婚86例(86%),离婚6例(6%),丧偶8例(8%);病程1~38年,平均病程(10.27±8.61)年。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病例纳入标准:①持有血糖仪的门诊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准);②文化程度在小学以上,无沟通障碍,能定期回我院门诊复诊;③生活能自理,并排除严重糖尿病并发症患者。

病例排除标准:①精神疾患,行动不便,不能定期参加随访的患者;②交流沟通困难的患者;③文盲;④不愿意参加研究的患者。

1.2研究方法

对试验组进行个体化的护理干预,教育方式采用集体教育加个别指导、家属参与、定期门诊、短信通知、电话及家庭访视、不定期抽查血糖仪使用情况等方式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并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案、血糖情况制定具体的监测方案(参照2011年版《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①初次门诊时填写调查问卷及现场操作血糖仪,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给予个体化的指导,包括:a.使患者了解自我监测血糖是血糖监测的基本方法,充分认识到使用血糖仪进行血糖监测的重要性。b.教会患者正确的操作方法、步骤,使其理解进行每个步骤操作的具体原理,调动患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正确使用率。c.由门诊专职护士给予训练、讲解,并为患者当场演示应用血糖仪进行血糖测试的过程,嘱患者仔细观察操作步骤。然后,在护士的指导下,让患者尝试为自己测试一次血糖,护士在旁边监督完成,操作完毕后进行考核评价,对不正确的操作给予及时纠正。d.对血糖仪进行校正,并告诉患者血糖仪校正的各种情况。e.患者测血糖2min内抽取患者静脉血查血糖,发放快速血糖仪操作使用流程。②患者回家之后每星期短信提醒,每2星期打电话随访,询问患者自我血糖监测情况,血糖仪操作、维护情况,自我血糖监测频率情况。③每个月门诊随访或家庭访视,观察患者血糖仪操作使用情况、自我血糖监测情况,对血糖仪进行校正,强化相关知识,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新的血糖监测方案。④患者3个月、6个月后门诊随访时,重复初次门诊时的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血糖仪操作情况,患者对血糖仪、试纸的贮存、维护和保养情况,自我血糖监测情况以及毛细血管血与静脉血误差率情况。自我血糖监测频率情况。对照组采用集体教育及定期门诊随访模式,初次门诊时填写调查表,给予集体教育,教育内容同试验组,但是没有个体化的血糖仪操作指导;以后每2周电话随访,回访内容同试验组;3个月、6个月门诊随访,随访内容同初次门诊。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首次随访的记录作为基线值,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直接计数,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研究结果

血糖仪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见表1。

自我血糖监测存在的问题:每月监测0~10次占78%,每月监测11~20次占10%,每月监测21~30次占7%,每月监测>30次占5%;及时将监测结果记录的占51%;能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饮食、运动等的占11%。

试验组通过本研究后全部掌握血糖仪的正确操作方法,90%完成我们制定的监测方案并完整记录,94%可以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饮食、运动方案或及时门诊复诊;对照组仍有38%患者不能完全掌握血糖仪正确操作方法,只有72%患者完成我们制定的血糖监测方案,76%患者完整记录血糖监测结果,83%患者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饮食、运动、治疗方案。

3. 讨 论

糖尿病是慢性疾病,一生中住院时间是很短的,绝大多数时间是要依靠自己。患者在院外治疗期间的自我血糖监测可以直接了解自身血糖值是否控制在一个理想水平,了解饮食、运动、药物等综合治疗方案是否到位,及时监测血糖变化,并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因此,糖尿病患者院外治疗期间的自我血糖监测不容忽视。而自我血糖监测又是依靠便携式血糖仪来完成的,因此,血糖仪的正确使用至关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血糖仪使用情况不太乐观,血糖测量方法缺乏专业指导。完整的血糖记录可真实反映病情的整体情况,为医生提供正确的医疗信息,从中摸索规律,寻找原因,而不是盲目地监测。由于不能正确测量血糖,不知什么时候测量血糖,影响了血糖监测的准确性及不能反映真实的血糖曲线,甚至带来负面效应。因此,血糖仪的正确使用,能较准确监测血糖变化情况,为更好地控制血糖提供依据,也是减少风险的重要手段。教会患者正确使用血糖仪的方法能使他们终身受益。

本研究结果突显出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血糖仪使用及血糖监测频率的积极影响。有研究认为,糖尿病患者血糖仪使用依从性差的主要因素是医护人员宣教不够、医疗负担、惧怕疼痛等。因此,加强血糖仪使用方法宣教、告知患者加强血糖监测,可改善他们的血糖控制水平,而总的医疗费用并不增加。

本研究还发现,100%的患者购买血糖仪后从来没有做过校正,还有11%的患者怀疑血糖仪的准确性。由此可见,我们需要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更为深入有效的教育,提供为他们校正血糖仪的服务,以促进糖尿病患者的自我血糖监测,从而改善糖尿病现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医疗费用,减轻社会负担。

参考文献

[2] 张丽琴.社区自我监测血糖对促进血糖达标意义的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09,7

(17):121-122.

[3] 肖菲.60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认知调查[J].护理研究,2005,19(9):1812-1813.

论文作者:伊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4

标签:;  ;  ;  ;  ;  ;  ;  ;  

个体化护理干预对门诊糖尿病患者血糖仪使用的影响探析论文_伊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