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 成都 610200)
【摘要】 目的:分析讨论小儿双腔支气管麻醉用于胸腔镜下脊柱侧弯矫治术效果。方法:将32例脊柱侧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接受双腔支气管麻醉,对手术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以上患儿经过系统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期间未发生因麻醉造成的并发症,统计麻醉前、麻醉后5分钟及苏醒前SpO2水平,变化程度不明显(P>0.05);麻醉后5分钟PETCO2(28.4±0.66)mmHg水平较麻醉前(23.6±2.49)mmHg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接受脊柱侧弯矫正术的小儿,应用双腔支气管麻醉,效果明显,期间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建议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双腔支气管麻醉;胸腔镜下;脊柱侧弯矫治术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7-0160-01
正常小儿的脊柱,从后方观察应为一条直线,且躯干在两侧,而对于脊柱侧弯的小儿,外观可见双肩不等高,且从后面观察左右躯干不对称。通常若脊柱侧弯程度较轻,不会影响小儿的日常活动,家长也不容易从外观上察觉,若侧弯较严重,则可能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出现躯干形变,部分小儿可能出现心肺功能障碍,也有部分累及脊髓病例,可能出现瘫痪[1]。一般情况下,严重小儿需通过手术治疗,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麻醉也成为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我院此次为了研究双腔支气管麻醉的效果,特做了临床试验,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期间,我院接收行胸腔镜下脊柱侧弯矫正术的小儿32例,其中包括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龄均在7岁至1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1.3±2.97)岁。上述小儿均不存在其他相关疾病干扰及重要脏器损伤,排除存在严重凝血功能异常者、精神异常者、不能配合试验者,均不存在手术禁忌症及试验涉及用药过敏史。确保所有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均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麻醉开始前对患儿进行心率、血压、血气等相关生命指标的监测,根据患儿的体重情况选择导管,通常情况下若体重小于50千克,使用F28导管,大于50千克者选择F35管;开始麻醉诱导,药物使用为丙泊酚(广东嘉博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33360),剂量为1.5mg/kg、马来酸咪达唑仑(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41868),剂量为2.0mg/kg、当小儿睡着后注射盐酸瑞芬太尼(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43315),剂量为0.1mg/kg、与维库溴铵(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海慈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66940),剂量为0.2mg/kg.min。5分钟后,借助胸腔镜将导管插入双腔支气管,并在肺部多次听诊,直至两侧肺组织良好隔离后将导管固定,手术过程中,部分患者可能接受机械通气,同时也能实现潮气量对气道阻力的调节;予以雾化吸入麻醉药物以实现麻醉维持,手术结束,停止给予麻醉药物[2]。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上述患者是否出现麻醉造成的不良反应,分别检测麻醉前、麻醉后5分钟、苏醒前氧饱和度(SPO2)、呼吸末二氧化碳(PETCO2)情况[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患者手术过程接受麻醉的反应情况
住院期间,患者均未发现由麻醉引起的并发症;比较不同时间段SPO2水平变化不大(P>0.05),麻醉后5分钟PETCO2 (28.4±0.66)mmHg水平较麻醉前(23.6±2.49)mmHg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541,P<0.05),后立即进行双肺通气,逐渐恢复正常,结果见表:
表 所有患者手术过程接受麻醉的反应情况(x-±s)
3.讨论
脊柱侧弯是小儿与青少年常见的疾病,通常情况下,姿势不良、腰腿疼痛、双下肢发育不良、炎症刺激等均有可能导致发病,而对于年龄较小的患者,通常发病原因不明,临床上称之为特发性,而代谢异常、营养不良、内分泌异常也可能形成脊柱侧弯[4]。
我院此次为了研究小儿双腔支气管麻醉用于胸腔镜下脊柱侧弯矫治术效果,特做了临床试验,统计麻醉前、麻醉后5分钟及苏醒前SPO2水平,变化程度不明显(P>0.05);但麻醉后5分钟PETCO2水平较麻醉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腔支气管麻醉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对于小儿手术中应用较少,其原因可能为小儿插管存在一定难度,有资料表明,脊柱侧弯小儿通常体质发育不良,并合并呼吸功能异常,插管时引起呼吸道反应的可能性较大。有关学者指出,双腔支气管麻醉可加强麻醉管理,通常等达到良好的麻醉效果。在本次试验中,32例患儿全部插管成功,且并未出现因麻醉造成的并发症[5-6]。值得注意的是,在单肺通气期间,应严密监测患者SPO2、PETCO2指标,若大幅度降低转为双肺通气。
综上,双腔支气管麻醉用于脊柱侧弯矫正术中,麻醉效果良好,临床安全性较高。
【参考文献】
[1]赵景祥.小儿双腔支气管麻醉用于胸腔镜下脊柱侧弯矫治术效果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5,(4):74-75.
[2]刘清华,郑晖.气管导管外应用支气管阻塞导管用于小儿单肺通气1例[J].河北医药,2011,33(4):640-640.
[3]马开喜,万凤鸣,杜筱玲等.Coopdech支气管阻塞管在单腔气管导管外单肺通气的临床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29(9): 918-919.
[4]陈勇,吴周全.Coopdech支气管封堵导管在小儿微创心脏手术中的应用[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20(4):357-358.
[5]何悦明,刘春灵,郑爽爽等.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数字X线胸片影像诊断[J].放射学实践,2015,30(1):75-77.
[6]高昌达,潘志浩,郭建荣等.支气管封堵器在小儿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麻醉中的应用[J].中国医师杂志,2010,12(4):487-489.
论文作者:李琼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9月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8
标签:小儿论文; 支气管论文; 脊柱论文; 导管论文; 统计学论文; 胸腔论文; 效果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9月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