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MR增强扫描;造影剂;造影剂外渗;满意度
MR增强扫描是目前临床常用的一种诊断方法,可有效增强正常组织、病变组织间的对比度,以便更加清楚的观察病变组织,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现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临床为增强影像分辨度以及清晰度,一般将造影剂注入人体,患者往往会出现头晕头痛等过敏反应,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会死亡,因此如何预防MR增强扫描中的过敏反应是当前临床高度关注的内容。鉴于此,本文纳入本院自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接诊的120例MR增强造影剂检查患者研究,做出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纳入研究对象来自本院自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接诊的120例MR增强造影剂检查患者,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原则,分对照组(60例)、研究组(60例)。研究组女性28例,男性32例,年龄在20-76岁,平均年龄为(48.62±4.87)岁;扫描部位:脑部、腹部、肺部例数之比分别是18:32:10;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9例、高中28例、初中及以下13例。对照组女性29例,男性31例,年龄在22-75岁,平均年龄为(48.74±4.68)岁;扫描部位:脑部、腹部、肺部例数之比分别是19:28:12;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20例、高中26例、初中及以下14例。性别、扫描部位、文化程度、年龄等基线资料两组相比,P>0.05,可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常规注射造影剂,注射后30min后如果患者无任何不适,方可离开。
研究组(预见性护理干预):①造影剂注射之前详细了解患者具体情况,不仅要阅读病历,还应主动询问患者有无禁忌症、过敏史,例如青光眼、糖尿病、支气管哮喘、肾心肝功能障碍等。如果患者有明显禁忌症,在检查之前应及时做好抢救准备,注射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不适。②造影检查需要禁食,对于身体虚弱的患者或者儿童,极易出现低血糖症状,因此造影检查应尽量在午餐前做完,以便患者及早进食。③健康教育:造影检查之前,护理人员应及早耐心、细致的告知患者MR增强造影检查的目的、重要性、必要性、注意事项等,对患者疑问做出细致、耐心的回答,提高患者对MR增强造影检查的认知度,促使其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检查。④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综合多种因素对患者展开个性化心理干预,尽可能减轻患者焦虑、紧张等消极情绪,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比较造影剂外渗发生率、过敏反应发生率。(1)造影剂外渗具体评价标准:①外渗量小于20ml为轻度。②外渗量在20-50ml为中度。③外渗量在50ml以上为重度[2]。(2)过敏反应具体评价标准:①患者出现瘙痒、头晕、发热、恶心等症状,短期内可自行缓解,不需要特殊处理为轻度。②患者生命体征波动,出现眼睫膜充血、声音嘶哑、头晕头痛等症状,需要注射地塞米松或者肾上腺素方可缓解为中度。③生命体征明显波动,出现呼吸困难、面色苍白、血压骤降、血压降低等症状,需要立即注射药物展开抢救为重度[3]。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6.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数据表达形式是“”,计算方法是t检验;计数资料,数据表达形式是“[n/(%)]”,计算方法是检验,P<0.05,具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统计学对比两组造影剂外渗发生率
3.讨论
MR增强扫描中注入造影剂出现过敏反应的原因有以下几点:①激活补体系统,导致机体处于“敏感反应状态”[4]。②患者存在焦虑、紧张等消极情绪,极易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③造影剂渗透压较高,红细胞往往会变硬,细胞中的水分不足,极易发生血液循环障碍。④出现抗体-抗原反应。目前临床对于造影剂过敏反应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因此以预防为主[5]。
本研究示:研究组造影剂外渗发生率、过敏反应发生率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说明预见性护理在MR增强造影扫描中的有效性、安全性较高。分析如下:预见性护理是一种具有前瞻性的护理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资料、症状等及早发现潜在的问题,综合具体情况制定预防性护理对策,从文化、精神、心理、生理等多方面照顾患者,及早对患者展开心理干预,帮助患者正确看待MR增强造影扫描,以良好的心态面对,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少了儿茶酚氨等物质释放量,减轻了患者应激反应,有助于检查顺利开展,同时明显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能力与护理水平。
综上所述:MR增强造影扫描中采纳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降低过敏反应、造影剂外渗发生率,提高MR增强造影扫描安全性,值得临床信赖,并将该护理方法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蒋新华. 心理护理对CT增强造影剂过敏反应的影响[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 9(19):245-246.
[2]秦鑫. 心理护理在CT增强检查中使用造影剂出现不良反应的护理研究[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 9(32):161-162.
[3]李蓉. C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护理[J]. 中国社区医师, 2017, 33(13):117-117.
[4]李雪莲. 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观察[J].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6, 39(6):133-134.
[5]陈孟达, 殷亚娣, 崔薇. MR增强扫描中造影剂过敏的预防[J].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7, 37(6):238-239.
论文作者:谢翠
论文发表刊物:《护理前沿》2019年第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6
标签:造影论文; 患者论文; 发生率论文; 预见性论文; 外渗论文; 心理论文; 方法论文; 《护理前沿》2019年第0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