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对奥林匹克文化的价值研究_文化论文

国际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对奥林匹克文化的价值研究_文化论文

国际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对奥林匹克文化的价值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奥林匹克论文,中国传统文化论文,价值论文,文化论文,背景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前言

从1896年第一届雅典奥运会至今,先后在4大洲18个国家成功举办了25届现代奥运会。随着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开展,以及以电视为主要传媒的大范围的直播,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不断地改变全世界人们娱乐方式的同时,其精神和文化也在深深地影响着各个国家和地区人们的生活理念和价值取向。奥运会不仅是运动员竞技的舞台,更是全世界人们思想和文化相互交流的舞台。当北京获得第29届奥运会主办权时,当中国文化以母性文化特有的博大胸怀接受奥运会这个“西方文化的孩子”时,也产生了极大的困惑:国际化背景下的中国传统文化对奥林匹克文化的有什么现实价值和意义?本文从奥林匹克国际化与奥林匹克全球化的差异性入手,分析奥林匹克全球化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影响,积极倡导以交流、融合、吸收为特征的体育文化观念。

二、奥林匹克国际化与奥林匹克全球化的主体差异

(一)本质不同

全球化(globalization)是将一种事物普及、传播到全球称谓。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把全球化定义为:“世界范围内的社会关系的强化,这种关系以这样一种方式将彼此相距遥远的地域连接起来,即此地发生的事情可能是由许多英里以外的异地事件而引起的,反之亦然。”由此可见,奥林匹克全球化的过程是以西方文化为主体的奥林匹克文化普及、传播到全球的过程,是将西方现代文化为背景的奥林匹克文化灌输、渗透、强化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非西方国家和地区)的过程,其本质是以西方现代文化向非西方文化的扩张过程。

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英文词根inter则有交互、互动的意思。因而可以说奥林匹克国际化也就是奥林匹克文化与世界五大洲文化的多元互动。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是人类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两种不同的价值体系和文化形态,二者都是世界文化的两支艳丽的奇葩。虽然两者形成的体系、形态和内涵不同,但是都属于人类的文化形态,都表现出强烈的自我认同感和超越国界的文化归属感。当以西方文化为主体的奥林匹克文化进入中国,必然与中国的本土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流、相互融合,这种交流和融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既是完全必要的,又是充分可能的。两者之间的互动也一定会产生让双方各得其所、皆大欢喜的双赢局面,其本质是西方现代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或其他非西方文化)交融互动的过程。

(二)特征不同

1.奥林匹克全球化的文化单一性特征。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眼里,奥林匹克全球化是对他们本国文化的一种渗透和灌输,其表现形式是一种含蓄的强迫性,虽然它不像经济的全球化那样具有明显的侵略性质。具体的表现是奥林匹克文化借助一些看似极其正当的要求和正常的标准对全球体育文化实施控制。诸如:承办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国家必须达到国际奥委会的规定的标准,而这些标准的背后是强势文化的价值体系,而奥林匹克运动和奥运会也就成为某些西方发达国家推行其价值体系的绝好载体。他们通过这种载体可以潜移默化地将西方价值观渗透到全球,影响到全球,最后形成单一的西方文化统治全球的局面。奥林匹克全球化的特征是文化的单一性。

奥林匹克国际化的文化多样性特征。一些国家的体育学者已经深深地意识到奥林匹克全球化随之带来的危险性。如塞内加尔的青年学者和体育部长奥斯曼·佩伊在国际奥委会文化委员会的一次发言中指出:“体育所面临的危险性之一是声称只属于某些特定文化的倾向,例如,在国际体育中,只倡导某种文化模式。”他们积极倡导以多元文化的相互交流和融合促进人类文化的丰富和发展。日本文化的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日本本土文化吸收了中国的儒学思想和美国现代文化的优点和长处,产生了适合本国的“耻文化”,这种“耻文化”表现出强烈的竞争意识,又有高度凝聚力的“忠君爱国”的思想。日本的文化史是引进、吸收外来文化的历史,在这种酣畅淋漓的吸收中,促进了日本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日本的体育文化的发展和进步。追求文化的多样性是奥林匹克国际化的主要特征。

(三)形式不同

1.奥林匹克全球化传递形式的单向性。“奥林匹克文化的单一化似乎是在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各民族传统体育要获得现代性就必须抛弃自己的文化传统改用西方体育的形式。如果这样下去,奥林匹克运动越普及,对非西方的传统体育的威胁就越大。”奥林匹克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通过各种具体的活动内容将其中负载的西方文化价值推向全球。其他地区和国家,特别是非西方的发展中国家在这种强大的渗透和控制下,本国的体育文化只能停留在维持性学习阶段,难以有自己的话语权,难以做出自己的创造,只能处于传统、封闭、滞后的状态。全球化背景下的奥林匹克文化以强势文化特有的形式单向的向非西方文化进行渗透,表现出渗透的单向性。

2.奥林匹克国际化传递形式的双向性。中西方体育文化都存在着许多共同的追求,由此也就形成了内涵相近而外延各异的中西方体育文化。共同追求是两者之间能够永久共存的基础,也是使两者之间有更多相互融合、交流、互动的机会和平台。这两种文化之间不是一种文化征服另一种文化,也不是一种文化的壮大而导致另一种文化的灭亡。两者应该是在共存中不断地发展和壮大自己,只有这样世界体育文化才能得到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世界体育文化的走向不是单向性的,而是双向性的。

三、奥林匹克全球化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影响

奥林匹克全球化是西方强势国家打着奥林匹克运动“和平与发展”的大旗向非西方国家渗透西方文化,达到世界文化单一化的过程。西方文化起源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欧洲、亚洲、非洲所围绕的地中海沿岸地区,特别是地中海东部的爱琴海诸岛和希腊半岛。频繁的海上贸易使西方文化特别强调人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才能谋求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宣扬的也是一种向大自然挑战,向自我极限挑战的永不服输的浮士德精神。相对于起源于农耕经济的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更多地体现出征服自然和个人本位的文化特征。不可否认,这种张扬个性的文化和西方体育里面的竞争意识有着契合点,促进了体育的发展和提高,但也正是由于这种文化使奥林匹克文化出现了褊狭化,如过度的商业化问题,锦标主义的问题,兴奋剂问题,非公平竞争的问题等,虽然说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很多,但是更多体现出的是一种文化的问题。从某种层面上也是西方文化在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和谐因素和很难避免的负面影响。这个时候以西方文化为主体的奥林匹克文化就需要与非西方文化交流、互动和融合,从另一种文化体系中吸收有价值的东西,促进奥林匹克文化的改良,从而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国际化的发展。台湾学者邱瑞琅博士认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实践方法,根本无法实现其理想,有些地方甚至是背道而驰,奥林匹克运动必须勇于吸纳东方文化之思想,从根本上改变理论上的矛盾。

四、国际化背景下的中国传统文化对奥林匹克文化的现实价值

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通过开展没有任何歧视并按照奥林匹克精神以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比赛精神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而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而西方文化思想越来越表现出征服自然的意愿,忽视了人体精神与外形的和谐,忽视了人体与自然的和谐,从而使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与其宗旨的背离。此时,奥林匹克国际化作为奥林匹克文化与世界五大洲文化的多元互动的一种文化意识形态从而显得特别的重要。这种文化意识形态能通过文化的交流互动,使奥林匹克文化吸收其他文化体系中的有价值的精髓,弥补其自身文化体系中的不足,从而推动奥林匹克运动“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具有五千年底蕴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奥林匹克国际化的背景下,对奥林匹克文化的现实价值有着极其重要的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维护《奥林匹克宪章》的尊严

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神圣休战”协议规定:如遇战争,奥运举办期间的所有参赛国都须休战。但是20世纪以来,战争不断地危害着人类的生存,破坏着人们正常的生活。世界局势扑朔迷离,局部战争此起彼伏,恐怖主义、霸权主义和分裂主义气焰嚣张。这与西方文化中所运载的征服世界的底蕴是密不可分的。从古希腊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为奴隶制辩护,到罗马的奥古斯丁把全人类分为选民和非选民,可以看出西方文化在民族方面讲究竞争,讲究战争。许多思想家主张征服别的民族甚至统治世界,而这些思想家的思想往往又被当权的统治阶级采纳并付诸行动。中国传统文化却强调的是协和万邦,强调的是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和平共处。孔子说:“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主张以文德感动外邦,反对对外邦用武。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关系的根本态度。这种协和万邦的思想对于奥林匹克的“神圣休战”有异曲同工之妙,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二)有利于奥林匹克价值取向的实现

顾拜旦的《体育颂》鼓励人们积极投身体育运动之中,其目的是使人得到全面的发展,成为高尚、公正、自由、坚强、聪明、健美的人,不仅拥有强健的体魄和充满活动的生命,又具有清醒的头脑和坚忍不拔的意志,成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但西方文化中,人人都想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个性,充分享受个人的权利和自由,以至于因为个人自由的过分膨胀而不惜妨碍别人的自由,并且不重视个人在社会,个人在国家的伦理价值。中国传统文化却恰恰相反,中国传统文化是“伦理型”文化,以伦理为中心,高度重视道德教化的作用,强调人们对伦理秩序的遵守,形成了浓厚的道德传统,在维持善良人格及良好的人际关系上,讲求五达德(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讲求三达德(智、仁、勇),重四维(礼、义、廉、耻),因而它对推动奥林匹克运动通过体育竞技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形成完美的人,实现奥林匹克的价值取向有着建议性的意义。

(三)有利于奥林匹克民主建设的发展

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体育思想的雏形出现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雅典就开始形成“民主政治”,强调城邦与城邦、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民主化,是制度层面民主建设发展的一个开端和萌芽。当今,随着美国等一些强势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奥林匹克运动的民主建设面临着被分裂的危险,具体表现在以个人为本位的绝对个人主义,以国家利益为本位的绝对国家主义,奥林匹克运动会成为某些强势国家借助一些看似极其正当的需求和正常的标准对全球体育文化进行控制的场所。中国传统文化和谐的精神强调的是群体的和谐,重视个人在群体之中的责任与义务,它对西方文化中重视自由与权利的民主改良有着良好的借鉴。理想中经过改良的民主将是一种由集团内部高度的凝聚力和协调一致所构成的共同的思想“感情”,有别于西方文化中以个人为本位的绝对个人主义。其中,一方面个人独立,有个体自我的存在的价值;另一方面又要发挥集体的制约作用,形成个人与集体,国家与国家组织之间的相互依存的稳定的连带关系。它也是促进奥林匹克民主建设的良策。

(四)中国传统文化将影响到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诸多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有着五千年的文化沉淀,其中积累的精神和价值影响到奥林匹克国际化进程中奥林匹克文化的很多方面,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例如:中国传统的养生保健知识有助于各国人民身体素质的提高;中国传统的中医理论和中草药对治疗人类的疾病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究身体锻炼要顺应天时的规律(即:春发、夏放、秋收、冬藏),它使人类的健身有了一个新的视角;中国的气功非常重视练功时人和环境的协调,它为体育训练带来新的思索。总之,中国传统文化是奥林匹克国际化过程中完善自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

五、结论与建议

1.奥林匹克国际化与奥林匹克全球化存在诸多差异:奥林匹克全球化主体表现为文化的单一性、传播的单向性,其本质是以西方现代文化向非西方文化地域和领域扩张的过程;而奥林匹克国际化主体表现为文化的多样性、传播的双向性,其本质是西方现代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或其他非西方文化)交融互动的过程。

2.国际化背景下的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维护《奥林匹克宣章》的尊严,有利于奥林匹克价值取向的实现,有利于奥林匹克民主建设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将影响到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诸多方面。

3.奥林匹克全球化的极速扩张将对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国家的传统文化带来挑战。作为体育学者应有清醒的头脑,认识到奥林匹克全球化影响的严重性。忽视了这个问题,即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国家就有可能亲身体会一个没有本国体育文化的国家的悲哀。

4.为了防止奥林匹克全球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负面的影响,中国的体育学者要积极挖掘和整理本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精髓,积极推动本国体育文化与世界各个国家体育文化的交流、互动、融合,优化奥林匹克国际化进程。

5.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契机,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为奥林匹克运动留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奥运遗产”。

标签:;  ;  ;  ;  ;  ;  ;  

国际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对奥林匹克文化的价值研究_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