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家电网公司高瞻远瞩,从优化资源配置和作业流程的角度,提出了变电运维一体化生产模式,在该模式下,设备巡视、倒闸操作、维护检修都是由同一个班组工作完成,它是对现有生产管理方式的一次革新。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意义在于它打破了由运行人员进行巡视和操作,由检修人员进行检修的工作模式,极大地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简化了工作流程,缩短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1]。变电运维一体化虽然使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准备把握这些问题并加以认真的解决,是非常值得重视和研究的。
关键词:变电运维;一体化;实施过程;问题分析
引言
目前地区电网输变电设备规模发展迅速,队伍建设已跟不上电网发展速度,生产系统普遍存在结构性缺员,而现有变电“运检分离”的生产组织模式和管理流程等生产关系已无法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就需要对传统的变电站生产管理模式进行一定的改变。在我国电网企业中,把变电站运维一体化作为新的管理模式,把变电站的各方面向一体化模式上进行转变,从而解决原有运行模式存在的问题,提高了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满足了人们的用电需求。虽然变电站运维一体化的实施有着一定的进步,但是在实施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进行改善。本文就对变电站运维一体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1 变电站运维一体化实施论述
在我国传统的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过程中,变电运行和变电设备维修是两个独立的概念,但是在变电设备维修过程中面对的大多数都是相同的变电设备,在具体的维修工作中又有着相互交叉的地方,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发挥出人力资源的最大优势,对我国电网的生产运行有着一定的限制。
变电站运维一体化就是基于现有机构模式、人员素质基础上,对现有变电运维业务进行梳理分析,将原本需双方配合的简易、低效作业划归单方全程负责,也就是通过业务职责的适当调整,实施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业务的“双向渗透”,减少检修与变电交叉、重叠工作,从而有效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
2 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意义
供电公司现有的生产结构和管理模式,造成业务分工较细,一方面,常常是运行人员巡视后,如果发现有缺陷,再把缺陷反应给检修班组,然后检修班组再来处理,延误了缺陷处理时间。考虑到运行人员对设备检测并不熟悉,很可能导致运行人员巡视质量不高,还需要检修人员到现场后重复进行巡视,容易造成人力资源浪费和企业经营成本的提高,严重制约着企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如果各类检修工作不分难易,都让检修人员负责处理,容易加重检修人员的负担。综上所述,这种运行与检修分离的工作模式,加剧了运行与检修之间的界限划分,不利于员工综合业务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特别是最近几年来,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张,造成运行人员工作强度不断加大,检修人员也长期忙于维修,造成生产一线员工筋疲力尽,使其它工作根本无法正常开展,已经严重威胁到电网的安全运行。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后,由于运维人员的综合能力的提高,日常巡视、倒闸操作、设备检修都由运维人员来完成,不但缩短了抢修时间,提高了事故异常处理能力,也降低了设备日常维护成本,可以使运维人员从日常的繁忙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能够很好的解决工作、学习、休息等之间的矛盾,不但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也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
3 运行维护一体化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1 不同设备开展运维工作的内容不同
从广义的范围来讲,变电运行和维护工作的主要对象是电力设备,但是由于电力设备的种类很多,各类设备运行和维护工作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此,相关部门如果想要从根本上实现对各类设备的有效运行和维护,那么就必须提高维护人员的综合素质。不仅如此,而且还要将运行、维护工作细化到各类设备。比如说一次性设备、二次性设备以及油化性设备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时候,各类设备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性就要求人员素质必须过硬,因此,工作人员在掌握业务技能的难度就会越来越大。
3.2 现场作业过程安全管控需要进一步加强
在传统的生产方式之下,有很多设备都需要进行停电检修或者是在检修的过程中需要对设备的状态进行变更,这些工作的开展都需要运行人员来进行严格的把关。在设备进行检修之后由专门的运行人员来负责验收,形成清晰的职责范围,同时对于现场安全措施、工作质量管控等都有具体安排,这些工作都落实到位,安全监督就到位了。运维一体的实施,出现了“一人多角”的情况,也就是让一个人同时充当工作票签发人、工作票许可人、工作负责人等多项角色。这样的情况就使得工作签发、许可、检修、验收以及工作的终结都可能成为走过场的形式,使得曾经形成的监督管理体系不能够发挥作用。
3.3 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
相对于传统变电运行和维护工作来说,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较高专业素养,而且劳动强度也会越来越大,在工作中所面临的风险也会越来越大。面对此种工作压力,相关部门如果不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那么身处一线的工作人员势必会缺少工作动力和意愿,从而导致工作效率不高,无法有效完成变电站的运行和维护工作。
3.4 缺失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和两票
变电运行和检修分离的工作模式,除了两票外,还有一套成熟的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变电运维一体化实施后,原有的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和两票只能适用于单一性质的工作任务,并不适合运行和检修综合后的模式,如果不重新制定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和两票,或者制定的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和两票有问题,都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4]。
4 变电站运维一体化实施的解决对策
4.1 加强培训工作
在变电站运维一体化实施中,需要对相应的运维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能够让运维人员不仅掌握变电运行的知识,而且还要熟练掌握变电维修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综合培训工作,不仅提高了运维工作人员的相关知识,而且还提高了运行工作人员自身的素质。还要加大培训工作的力度,培养出掌握变电运行与变电维修的全面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运维一体化。
4.2 建立相应的制度
在实施变电站运维一体化中,需要制定相应的制度来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一体化工作标准进行一定的管理。明确变电运行和变电维修的作业,进一步保证电网安全稳定的运行。在变电站运维一体化实施中,还需要建立奖惩制度,定期的对运维工作人员的业绩进行一定的考核,需要根据完成的状况进行一定的奖励,对违反安全规定的进行一定的惩罚,不仅能够调动运维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效的实现运维一体化。
4.3 制定业务划分方案
明确划分变电的检修运行的难易程度,根据运维人员素质以及实际运维状况,制定难易程度不同的阶段性作业,形成整体运维方案,阶段性展开运维业务。
3 结语
综上所述,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实施,不仅优化了作业流程,而且还避免了检修交叉和工作重叠的问题出现,因此,在未来的时间里,工作人员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这些难点的所在,并采取针对性的完善措施,以此来提高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整体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吴科鑫.浅谈变电站运维一体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电子商务,2014(06).
[2]张彩友,丁一岷,冯华.关于开展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的认识与思考[J].浙江电力,2011(3).
论文作者:曹宜安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4
标签:工作论文; 变电站论文; 作业论文; 人员论文; 设备论文; 电网论文; 工作人员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