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路桥施工中的软基加固技术论文_莫立锋

市政路桥施工中的软基加固技术论文_莫立锋

43060219730406XXXX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市政路桥工程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人们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市政路桥施工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软土地基,因此,论文主要对市政路桥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加固技术进行分析与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路桥;施工;软基加固;技术

1 市政路桥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基本特征

软土是指某地分土质之间间隙比值≤ 1.01,土色颜色为灰色,部分土中的天然水含量未能符合土质液限标准的土。软土地基含水量高,加之压缩性强等,会导致地基承载力下降,甚至出现压缩性下降,极易引起地基下沉或坍塌,进而造成安全事故。由于软通孔隙大,且软土处于松散状态而导致压缩性的提升,若在市政路桥工程施工处理过程中缺乏合理性与科学性,则会造成边坡承载性能差及失稳现象,降低地基的安全性。与其他土质比较,软土中含有较多的天然收,造成软土地基的孔隙比值 <2 但又 >1,因此软土地基水分含量会 >45 %。主要由于长期的中午碾压与天气环境变化,进而造成软土地基发生变形或沉降。针对市政路桥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基本特征,要求市政路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的软土处理技术对其进行处理,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2软土地基对路桥工程造成的危害

2.1松散类病害的成因和分析

松散类病害一般出现在使用时间较长的路面,这种病害一般表现为路面出现材料剥落或是出现松散。造成这种问题也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路基的施工强度不够导致部分路基出现沉降进而使某个区域产生材料松散的现象。二是路面的使用时间过长,受到的自然侵蚀比较严重出现风化现象导致路面材料的连接不够紧密。第三是由于路面排水系统等设计不合理由于雨水的侵蚀等造成腐蚀现象而导致的材料剥离。

2.2沉降问题

伴随着梅雨时节的到来,因为降水量的骤然增加,此时,最容易发生软基沉降现象,如果沉降面积较大,就会对周围的建筑物和地下管线造成不利影响,严重时可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2.3稳定性受到破坏

在对软土地基进行施工作业时,在土坡上极易出现滑动,如果施工位置距离建筑物较近,则容易使建筑物稳定性受到严重的破坏,这些都会对软土地基的稳定性造成不良影响。

3 软基加固技术在市政路桥施工中的应用

3.1 预应力管桩加固技术

在路桥工程的软土地基处理中,预应力管桩加固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软土地基的强度。在采用该技术处理地基前,施工人员必须对软土层的分布范围和厚度进行确认,并取样确定土层的各项性能参数,然后再进行打桩测量工作,在打桩过程中,要严格依据相关规范标准进行施工,从而有效保障路桥施工的质量。

3.2 粉喷桩加固

在该技术使用以前,需要施工单位对施工现场进行仔细的清理,对于低洼区域,要使用黏性土壤进行回填,然后使用碎石或沙土对软弱区域进行铺设,由此保障施工机械的顺利开展。该技术的使用要严格依据施工参数进行,并且需要提前试桩,桩数量大多数是 5 根,施工前,要对粉喷桩的实际转速以及压力等参数进行确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施工过程中用到的水泥以及其他施工材料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购买,要求生产厂家出具相关质量合格证件,避免使用变质的施工材料,从而才能更好地保障加固效果。

3.3强夯加固法

强夯法也是软基加固处理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方法,其优点较多,而且操作比较简单,最终的处理效果也非常好,因此,在实际路桥施工中的使用非常广泛,尤其是在工期较短的项目中,因其预压时间较短,使用频率较高。强夯加固法与其他预压方法相比,有时会出现一些沙井或其他的突发事件,因此,施工成本控制难度较大,总体施工成本会较高。但是在复合地基处理中,其优势较为显著,不仅操作简单,并且成本较低。

3.4复合地基法

通常情况下,软土地基本身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并且有多种类型,因此,很多时候会选择使用符合地基的方式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复合地基主要是通过在原有的土体中置入适量的桩体,通过桩体分担原有土体的承载力,并挤密土体,提高土体的密度,提高土体强度。施工前,要对软土的土质进行全面的分析,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可以使用碎石桩来对该区域的软土进行处理,充分保障软土加固的质量和效果。

3.5置换处理方法

置换处理软土地基的方法,顾名思义,就是将软土用优质的土壤置换掉,使路桥建筑的坚固达到合格的标准。具体来讲,即当路桥施工遇到软土地基时,简单又不失灵活地将软土挖掘出来,这里的开挖方式采用专用的施工机器,随之将挖空的地方用强度超出软土、压缩性能较好的砂石等作为软土代替物。当然,这些软土代替物也需要有较好的水渗透力,从中心向两边填满,填充的厚度大致在15厘米。在完成优质材料代替软土的工序后则需做好压实工作。只有充分挤压,才能把不必要的水分排除出来,顺利把土替换进去。如若是人工压实,还需要加强对土的强度保障,毫不松懈地进行反复测量,避免人工上的疏忽。这种置换处理方法较为简单,在表层的路基上使用较多,适用的深度范围在5米以内,即适用在路基较低的施工中,从而有效控制软土地基的沉降值,实现路桥建筑的稳定。

3.6水泥加固处理方法

软土的分布虽然较广,但各种地质的软土地基都会有着或多或少的差别。在路桥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也会遇到软土层本身不浅的情况,对应的较好处理方法则是水泥加固法。具体的处理方法是将水泥加入砂砾混合,并充分搅拌结成坚固强硬的土质。在混合搅拌时,施工人员需要注意调好两者的比例,而非盲目地、主观性地随意调配,要在标准的比例内进行。同时,搅拌过程中不能过于急躁,要切实达到均衡的状态。砂砾间的孔隙不能过大,否则就会破坏稳固性,甚至适得其反。水泥在填压时采用从两边到中间的方式,并在次日及时洒水才能确保水泥和砂砾的较好融合,防止出现裂缝。

3.7高压喷射注浆处理方法

高压喷射注浆处理方法虽然不是很常用,但其处理效果还是差强人意的。此种方法的原理是用在借助钻机的基础上,将持具喷嘴的注浆管进入到规划中的土壤深度。随后发动高压泵让浆液和土壤混成一团,并在浆液彻底凝固后成为新的地基部分,固结能力大大增强。这种处理方法适合在较深的地基上,大于30米都符合适用范围。但是其用的较少,主要在于其成本较高,性价比不高,导致很多施工单位都会在综合考虑后犹豫选择,从而倾向于其他性价比较高的处理方法。

结语

总之,在路桥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是危害其施工质量以及安全运行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也有很多种,因此,在实际的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以工程的实际情况为前提选择较为合适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并且在处理过程中,要严格依据相关规范标准施工,充分保障软土地基的处理质量,为我国市政路桥施工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守龙.市政路桥施工中的软基加固技术研究[J].建筑知识,2016(8):106.

论文作者:莫立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3

标签:;  ;  ;  ;  ;  ;  ;  ;  

市政路桥施工中的软基加固技术论文_莫立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