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效果研究论文_于瑾

于 瑾

济南市中心医院急诊科 250013

摘要:本文将我院的102个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的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的是常规护理流程,实验组患者接受的是优化的护理流程。通过对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急救时间、急诊停留时间以及患者家属对本次急救的满意程度等指标的比较可以发现,优化的护理流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效果。

关键词: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

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一种,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致死率是比较高的。总的来说,急性心肌梗死属于突发疾病,降低急性心肌梗死致死率的关键是及时有效的抢救,通过抢救来打开造成急性心肌梗死病发的血管,进而使得患者的心肌恢复正常功能。对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室的医生必须珍惜抢救中的分分秒秒,通过科学合理的急救措施来挽回患者的生命。在急救的过程中,正确的护理流程也是十分关键的。现有的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流程还是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对护理流程的合理优化可以有效的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本文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优化进行了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是一百零二个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研究的过程中,笔者将所有患者分成了两组,分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实验组的患者采用的是优化的护理流程,而对另一个对照组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的护理流程。具体研究过程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研究中选取了一百零二个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所有的患者随机的分成了两个组,分别是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患者数量相同。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

表1 研究对象的具体情况

在本文的所有研究对象中,42个患者的病发部位是前间壁及广泛前壁,31个患者的发病部位是下后壁,剩下的29个患者的发病部位是高侧壁。通过查阅研究对象的病例发现,这102个患者都具有一定的冠心病史,其中65个患者还患有合并高压,34个患者患有糖尿病,73个患者患有冠心病。

1.2 方法

本文在研究时将所有的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患者是随机选取的,其中,对照组的患者接受的是常规的护理流程,实验组的患者接受的是优化的护理流程。下面具体介绍一下优化的护理流程:

1.2.1 成立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小组

护理工作人员技术水平的高低对护理工作的效果具有重要影响,高水平的护理人员可以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因此要想优化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流程,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选拔高水平的护理人员。具体工作如下,第一,将选出的高水平护理人员组成护理流程优化小组;第二,对护理流程优化小组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包括急救技能、急救流程以及模拟急救训练等等;第三,在急救中推广等级责任制专职化急救护理模式,并推广使用临床护理路径表格。

1.2.2 院前抢救及转运流程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时间是非常宝贵的,医院规定在接到急救电话之后急救人员必须在5分钟之内出发。在急救人员去往患者所在地的过程中,急救人员可以通过电话与患者家属联系,指导患者家属完成一定的院前抢救,有效的院前抢救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生还率。急救人员到达患者所在地之后必须马上开展急救工作,对患者进行面罩吸氧以及输液处理,同时急救人员还需要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心理辅导,使患者尽量保持平静。急救人员应该尽快结束现场抢救工作,及时将患者送到附近的医院进行相应的急救处理,在将患者送往医院的过程中,急救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血压、心率等等。在移动患者时必须小心谨慎,还要保证速度。急救人员必须准备充足的抢救工具,包括除颤器、吸引器和气管插管等等。此外,急救人员需要做好记录,方便开展急救的医生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

1.2.3 急诊接诊流程

急救车在行驶时可开启急诊绿色通道,将患者送到附件医院急诊室之后,急诊室的相关医护人员需要立即开展急救工作。首先,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其次,做好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再次,对患者进行手术处理;最后,做好术后护理工作。

1.3 观察指标

急救工作结束之后,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情况进行统计,具体的观察指标有:抢救成功的患者数量、急救时间、急诊停留时间以及患者家属对本次急救的满意程度。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使用SPSS软件完成了相关统计分析工作,并使用了卡方检验法,所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13.0 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 检验,P<0.05表明本文的统计结果是有意义的。

2 结果

表2列举出了对照组和实验组观察指标的具体数值:

表2 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抢救效果对比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是一种死亡率较高的突发疾病,及时的急救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

急性心肌梗死的致死率,通过急救可以打开造成急性心肌梗死病发的血管,进而使得患者的心肌恢复正常功能。在急救的过程中,科学合理的护理流程对急救效果是十分关键的。但是,总的说来,传统的护理流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传统的护理流程中护理人员没有明确的分工,护理人员只是按部就班的完成规定操作,此外,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不高,效率也不高。因此,对传统的护理流程进行优化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节约时间,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本文以102个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的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的是常规护理流程,实验组患者接受的是优化的护理流程。通过对两组患者观察指标的比较可以发现,实施了优化护理流程的实验组患者的观察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中实施传统护理流程的患者。因此,优化护理流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效果。

参考文献:

[1]朱秀芬.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0,06:13-15.

[2]吴新萍.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疗,2013,20:146+148.

[3]杨轶.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J].现代养生,2014,06:85.

[4]张笑江.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2:2862-2863.

[5]吴雪芹.急性心肌梗死的中医病机及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环球中医药,2014,S1:135.

论文作者:于瑾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1

标签:;  ;  ;  ;  ;  ;  ;  ;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效果研究论文_于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