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设计中的防火设计是一项较为复杂且系统的工作,在具体设计时,设计人员应当结合建筑工程的特点,并依据现行规范标准的规定要求,将重点放在结构耐火设计、消防电梯与避难层设计、疏散通道设计和消防系统设计等几个方面,提高建筑的防火性能,将火灾对建筑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程度。本文针对建筑防火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开展分析。
关键词:建筑防火;设计;应用
引言
在建筑设计中,防火设计是一个较为重要的环节,科学合理的防火设计能够在建筑发生火灾时降低损失。因此,建筑设计人员必须对防火设计予以重视。
1、建筑防火设计的必要性分析
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筑的使用人数较多,因对火源的使用目的各不相同,所以火源的数量也随之增多。同时,在高层建筑中,为满足使用功能需要,会设置大量的电气设备,一旦设备短路,很可能诱发火灾。除此之外,部分建筑为降低工程造价,选用了耐火性能较差的材料,这些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火灾发生的可能性。二是在高层建筑中布设有各种管道竖井,一旦建筑发生火灾,火势会从管道井内快速蔓延,进而形成烟囱效应,空气在管道井内的流通速度比较快,容易导致火灾失控。三是高层建筑中的人员较为密集,发生火灾时,不利于快速疏散,并且火灾产生的烟气会遍布各个楼层,增大了人员的疏散和救援难度。综合以上几点,在建筑设计中,必须对防火设计予以高度重视,通过有效的防火技术措施,减轻火灾给建筑造成的破坏。可见,建筑防火设计尤为必要。
2、建筑火灾特点
通过对以往建筑火灾的情况分析发现,建筑的火灾特点比较多,比较突出特点第一就是火势蔓延速度快,温度高毒气多。高层建筑一般发生火灾后,会出现火灾的快速蔓延,而且一般的火势都是比较猛的。因为高层的建筑本身具有电梯井和排气道,所以会出现烟囱效应,使得火势出现快速的蔓延,再加上通道比较多,蔓延的速度快,火势的控制较为困难。一旦出现火灾,必然会导致周边物体的燃烧,出现大量的有毒气体,导致人员窒息死亡。第二就是高层建筑中的人员一般比较多,进行人员的疏散比较困难,容易出现人员的恐慌和践踏,再加上人们的心理素质较差,场面一般比较混乱。第三就是整体的扑救难度比较大,虽然我国的很多城市已经配备了高层消防车,但是消防车就算是可以到位,也无法实现快速扑救,再加上水压等多方面问题的影响,很容易出现人员的伤亡。
3、建筑防火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应用要点
3.1设计流程
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必须基于建筑的用途和功能进行考虑,做出针对性的防火设计方案。其次,必须要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中关于防火的要求,兼具科学性,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要求的防火方案。
3.2设计方法
3.2.1明确设计范围
必须要充分考虑建筑的性质、用途、特征等,全面考虑建筑的结构与布局,特别是对于防火的重点部位与难点部位,针对性地提出防火设计方案,并且结合各方的要求,作出合理的设计。
3.2.2明确防火安全目标
(1)总目标。建筑防火的总体目标就是要将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主要是保障建筑内人员的生命安全、保护建筑的结构和环境、减少火灾带来的财产损失等等。(2)功能目标。这是对于总目标的具体明确,比如在保障人员生命安全方面,主要是在建筑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人员能够及时转移到安全的区域。(3)性能目标与相关指标。这是对于功能指标的进一步细化,通过合理的设计来达到总目标、功能目标的需求。性能指标的主要功能就是对建筑工程防火设计方案的科学合理性进行考量和评判,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参考预期目标,进行全面的分析,进行查漏补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设计要点
3.3.1标准层防火设计
(1)防火分区。高层建筑中,标准层的核心筒是主要的空间,并且在防火设计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由于建筑工程内部的房间一般都通过实体的墙体来进行区分和分隔,实体墙内的可燃性物质较少,对于火灾具有一定的阻隔作用。因此,在进行设计时,可以通过设立防火墙和防火门来进行区分,这样即使发生火灾,短时间内也难以影响到核心筒。(2)安全疏散通道。建筑工程设计中,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和行业标准,设置安全疏散通道。不仅要按照规定的数量进行设置,而且出口的大小、位置等也要符合规定要求,并且在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设置,这样在发生火灾的时候,多一个出口,就可能减少很多伤亡。
3.3.2中庭防火设计
统计资料表明,建筑特别是高层建筑的中庭空间一般都设计得比较高大,当出现火情时,烟气通过这时迅速迷漫。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对烟气的迷漫的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尽量使其顺利排出建筑以外。同时,对烟气层高度进行控制的过程中,要充分参考人体的承受范围,不得超过极限。另外,将烟气顺利排放到建筑工程以外,能够控制火势蔓延,减少其他部位的损失。经过大量的案例研究,技术人员发现,排烟的方式主要有自然排放、机械排放和混合排放三种,其中混合排放的效果最为理想,因此,在高层建筑中庭设计中,应当优先选用混合排放的方式。
3.3.3避难空间防火设计
(1)充分考虑高层建筑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既要保证首个避难层与消防登高设备的需要,又要灵活选取适当位置。(2)控制好楼层间隔,一般在15层上下,同时间隔的高度应当不超过50米,否则就会影响其作用发挥。(3)火灾发生后,避难层必须能够有效发挥作用,因此,这一空间内不能存在任何安全隐患和问题。在避难层与其他楼层之间,必须要用符合防火要求的楼板进行安全隔离,同时,墙面和地面所采用的材料防火等级也必须要符合标准要求。(4)高层建筑避难问题的设计,应当优先选取全封闭的结构。如果根据需要必须开窗,则设置防火窗,以保证防火的需要。
4、火灾发生时的安全疏散
4.1日常消防演练的必要性
高层建筑的一般内部空间都是比较大的,虽然有比较明显的安全通道标志,但是对于一般的居民来说,一旦发生火灾,必将出现疏散时的拥挤和踩踏。所以在进行日常生活的时候,需要注重消防演习的作用。对于消防演习,一定要重视,而且要确保尽可能多的人参与到其中。通过模拟演练,可以减少人们的恐慌心理,更好的面对所发生的火灾事故。居民需要有意识的进行防火知识的学习,提升自身的防火水平。对于消防演练,通过积极的参加,了解演练的方式,确保自己和家人所处的环境一旦发生火灾,可以及时的撤离,确保生命安全。
4.2大空间的疏散距离
对于高层建筑来说,一旦发生火灾,进行人员的疏散时最为重要的。对于餐厅和展厅等,必须要有明确的疏散路线和场所。所以一般在进行高层建设的时候,会根据火灾的疏散要求,设置大空间的疏散场地。如果在通往大空间疏散场地的途中,出现了一些不应该有的设置,就会导致整体的人员疏散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比较严重过的人员受阻的问题。所以必须要对通过大空间的疏散路线进行及时的清理和控制,确保不会随意放置阻挡物。
结束语
城市的发展使得城市用地日渐紧张,因此很多高层筑开始出现在城市建设中。对于城市的建设,不管是高层还是低层建筑,都需要做好全面的防火设计,不但一旦出现火灾,就会导致出现较为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到目前为止,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升,人们对于居住条件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但是我国的火灾频发,使得人们开始注重建筑的防火设计。
参考文献
[1]段晶.建筑防火设计问题分析及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8(42):90-91.
[2]李国亮.建筑防火设计问题浅析[J].建材与装饰,2018(40):74-75.
[3]杨帆.建筑设计防火及防火规范探微[J].住宅与房地产,2018(19):133.
论文作者:李常青
论文发表刊物:《新材料.新装饰》2019年1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建筑论文; 火灾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人员论文; 发生火灾论文; 火势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新材料.新装饰》2019年1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