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新生儿科 741020
摘要:目的 探究新生儿黄疸经茵陈蒿汤不同煎煮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三甲医院2014年7月~2015年9月收治的66例新生儿黄疸,按照患儿住院的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取10g的茵陈蒿、加入500ml水,煎至300ml。然后,添加栀子、大黄各5g、3g,煎至100ml。对照组取茵陈蒿、栀子、大黄各10g、5g、3g,加入500ml水中,煎至100ml。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100%,不良反应发生率6.06%;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7.88%,不良反应发生率15.15%;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黄疸通过茵陈蒿汤治疗,疗效较佳,但是应对药方剂量实行严格的控制。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茵陈蒿汤;临床疗效
新生儿黄疸,即为没满月的新生儿的黄疸。生理性黄疸出生后3d内产生,4~6d左右可达到高峰,且1w左右消退[1]。早产儿持续的时间非常长,主要的表现为轻微的食欲不振。为提高新生儿黄疸疗效,本次研究经茵陈蒿汤治疗,现针对本次研究展开具体的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三甲医院近年来收治的66例黄疸新生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均为33例。所有患儿均通过中医儿科学诊断[2],确诊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观察组男、女各18例、15例。其中包括足月儿、早产儿各19例、14例;<1w、≥1w分别为24例、9例。对照组男、女各21例、12例。其中包括足月儿、早产儿各20例、13例;<1w、≥1w分别为25例、8例。两组性别、足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取10g的茵陈蒿、加入500ml水,煎至300ml。然后,添加栀子、大黄各5g、3g,煎至100ml。每日1剂,分多次代茶饮,联合蓝光治疗。对照组取茵陈蒿、栀子、大黄各10g、5g、3g,加入500ml水中,煎至100ml,每日1剂,分多次代茶饮,同时给予蓝光治疗。
1.3疗效的评判标准
显效:黄疸彻底消退,同时无临床体征,肝功能检查结果无异常。
有效:黄疸显著消退,临床体征大部分消除,肝功能检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均恢复正常。
无效:黄疸没有减退/加深,临床症状没有显著变化。
1.4统计学的处理
通过SPSS17.0软件对本次临床观察的所有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分析,计数资料以( ±s)表示,使用t检验分析计量数据,计数资料以率(%)为单位,比较采用X2检验,若P<0.05,则说明实验数据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两组患儿疗效的对比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88%,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2.2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的对比
观察组中皮疹、腹泻各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6.06%(2/33);对照组中皮疹、腹泻分别为2例、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5.15%(5/33);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新生儿黄疸,为新生期儿科比较多发的病症,一般多产生于7d内新生儿中。这种病症为生理现象,同时为较多类型病症的综合表现。所以,应对患儿实行及时的诊治,以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产生的主要原因与较多因素相连,且存在较多病因同时存在的可能性。新生儿黄疸最严重的并发症情况,即为胆红素脑病。
新生儿黄疸,为中医儿科中胎黄的范畴内,主要因为母体受湿热邪毒熏蒸时间较长,且传入胎儿中所造成[3]。同时,与先天禀赋虚弱、湿热内阻、湿热蕴于中焦,以及感受外邪等有较大关联,进而使得患儿气机不畅,发生肝脾疏泄异常情况,胆汁外溢诱发黄疸。本次研究,所有患儿均通过茵陈蒿汤证治阳黄证,同时存在蓝光照射的临床体征。茵陈蒿汤,实行煎煮的方法:首先,将茵陈煎煮,减六升并内二味,取汁三升。茵陈,味苦且性微寒,归脾、胃、肝、胆经中,可发挥较好的清热燥湿、利胆退黄等功效[4]。茵陈同时能够发汗,经热随着汗液排出,利水效果较好。湿热,主要经排便排除。本次研究患儿均存在胎黄阳黄证,为湿热熏蒸所致,气机会对肝胆实行阻滞,胆汁这时会经外溢而发。由此能够看出,茵陈蒿汤具有理想的清利湿热的作用,并且疏泄肝胆、导热下行等功效均非常显著。经久煎茵陈,能够轻扬外散之气,专于苦降,直至到达患儿的脏腑部位,经小便将湿热完全排除,进而消除黄疸。周岩认为[5],若想驱邪应通过排便排出,主要的原因为多煮汤药可发挥其最大的功效,驱除患儿的湿热。茵陈中,6,7-二甲氧基香豆素,为主要的成分,可有效的改善患儿胆抗肝受损情况。成分中还包括:大黄和栀子,其能够对药物6,7-二甲氧基香豆素的药物参数进行影响。此外,血浆内6,7-二甲氧基香豆素-T1/2获得延长。而先煎茵陈,能有效的达到利胆退黄的效果,抗肝受损效应比较显著,可充分吸收大黄和栀子的功效。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先煎茵陈,利于提高治疗胎黄的效果,并且能减少蓝光实际照射的时间,治疗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周峰然.加味茵陈蒿汤灌肠治疗新生儿黄疸50例临床疗效研究[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37(2):113—116.
[2]刘兰.加味茵陈蒿汤联合小儿推拿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15):2981—2981.
[3]骆秀琴,吴敏卿.丹苓茵陈蒿汤佐治新生儿黄疸163例疗效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2015(3):70—72.
[4]韦伟,卢思稼.茵陈蒿汤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新生儿迁延性黄疸临床研究[J].河南中医,2015,35(8):1757—1759.
[5]李鲜.茵陈蒿汤治黄疸的效果好[J].保健与生活,2015(7):58—58.
论文作者:胡秀云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2
标签:黄疸论文; 茵陈蒿论文; 新生儿论文; 茵陈论文; 患儿论文; 湿热论文; 疗效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