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与村镇建设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不仅可将更 多建设资金投到农村,拉动农村内需转变增长模式,还可促进资源能源集约利用、提高人居环境宜居水平。但是城镇化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 来了环境、资源、人口等社会矛盾问题,其中,以生态环境问题表现最为突出,严重影响了居民的身体健康。为了解决这一突出矛盾,国内 很多学者对生态环境监测评价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本文从村镇环境监测识别、评价、承载力分析研究、综合整治与优化设计四个方面对我 国村镇生态环境监测评价技术发展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对现有环境评价监测技术的不足和发展的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村镇生态环境;环境监测;环境评价
我国近年来城镇化高速发展的同时,引发了很多社会矛盾,面临土地、能源、水资源以及环境承载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村镇生态环境监测评 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笔者从村镇环境监测识别、评价、承载力分析研究、综合整治与优化设计四个方面对我国村镇生态环境监 测评价技术发展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探讨了现有环境评价监测技术的不足和发展方向。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 与村镇建设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不仅可将更多建设资金投到农村,拉动农村内需转变增长模式,还 可促进资源能源集约利用、提高人居环境宜居水平。但是城镇化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资源、人口等社会矛盾问题,其中,以生态 环境问题表现最为突出,严重影响了居民的身体健康。为了解决这一突出矛盾,国内很多学者对生态环境监测评价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本 文从村镇环境监测识别、评价、承载力分析研究、综合整治与优化设计四个方面对我国村镇生态环境监测评价技术发展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 ,并对现有环境评价监测技术的不足和发展的方向进行了探讨。
1村镇环境监测与识别
村镇环境污染来源广、种类多、防控难。村镇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氮、磷、COD、BOD等有机污染物,随意排放会随着降雨和径流四处蔓延, 从而引起面源污染。此外由于水资源紧缺等原因而长期大量的使用污水灌溉,使农作物及农田土壤遭受污染,污染物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体健 康垃圾堆放产生的渗滤液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垃圾腐败产生恶臭污染,露天焚烧造成空气污染。而且由于垃圾含有各种病原微生物造成疾 病传播,极易给居民健康带来威胁;畜禽养殖污染物的无序排放导致水体污染,养殖场、养殖小区的恶臭导致村镇空气质量下降,危害周边 居民身体健康。农业生产中化学品的不合理投入及农业废弃物的不合理利用,不仅导致资源浪费还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危害农业生产稳定 和居民身心健康。环境监测与识别研究方面,我国出台了相关技术指南,如环境保护部颁布的《村镇生活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将锅 炉、炉灶、炕烟尘中的颗粒物、CO、SO2、氟、砷以及炊事油烟中的脂肪酸、烷烃、醛、脂、芳香烃和杂环化合物等会损害人体健康导致地 方病和其他疾病发生的污染物列为主要监测指标。在致害因子识别及村镇环境分类上,污染源的识别近十余年来应用较多,但均是在大气颗 粒物方面。识别大气颗粒物来源的方法主要是根据颗粒物的物理和化学的性质,如形状、粒度、密度、比表面、光学及电磁学性质等物理性 质的不同,通过光学的活电子显微技术来识别其来源;用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如无机元素或有机碳氢化合物,应用受体模型,通过各种计算 技术与方法(如富集因子法、化学元素平衡法、聚类分析法、目标变换因子分析等多变量分析法与类型识别技术等),以获得某观测点大气 颗粒物贡献量的大小[1]。目前应用受体模型进行污染源识别较多的方法有富集因子法、化学元素平衡法及因子分析法。大气颗粒物成分的 变化与来源、气象条件、迁移状况的等许多因素有关,比较复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现用的各种污染识别方法都各有其优缺点,但基本都是针对污染来源识别 ,对环境承载力下降的原因识别尚无统一说法,资源破坏也是造成村镇环境质量下降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建立基于污染源、资源容量和人 体健康的综合识别技术体系,有待进一步加强研究。
2村镇环境评价
近年来对居住环境的研究主要是两个方面开展:一是从便民生活角度对生活区域的居住条件、基础建设、区位条件等进行评价,判断其是否 便利居民生活;二是从生态环境的角度对某一区域的居住环境进行评价,判断该地区是否宜居。这两类评价大都只侧重于生活居住的环境研 究,忽略了影响人体健康的环境方面研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人员开始尝试把一些新理论、新方法引入到环境质量评价中来,如评 价环境绿化及垃圾处理时,采用遥感技术及模糊数学法;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引入Fuzzy测度理论、模糊综合指数法、灰色系统理论、关 联度分析、矢量算子法等等,促进了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的发展[2]。综上所述,虽然我国已有村镇生态环境、居住环境等方面的监测与评价 指标体系,但反映村镇环境宜居性和承载力的监测和评价技术体系尚不完善。
3村镇环境承载力分析研究
我国的环境承载力研究盛兴于20世纪60年代晚期至70年代早期,环境承载力量化指标研究中,很多学者提出利用综合性指标和分项指标体系 进行量化,将社会福利、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生态环质量均列入综合性指标中,采用多极关联分析方法进行定量评估。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多 极关联分析方法的量化方法被用于生态环境等复杂系统的定量评价,将研究对象作为一个多层结构的动态系统,用连续函数对指标标准进行 表达,该方法本身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但由于受村镇环境特性的影响,村镇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在指标体系和量化方法的研究还过于简单, 因此,目前还很少有学者提出具体的筛选依据和指标体系框架。现代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方面应用 于村镇环境承载力研究方法中还很欠缺。村镇环境承载力是衡量村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环境是否协调的重要指标,村镇环境承载力的研究 成果将直接用于指导村镇社会经济活动的规划和发展。只有建立在将研究成果指导村镇社会经济活动的基础上、实现可操作性、实用性的环 境承载力研究才更有意义、更有生命力。
4村镇环境综合整治与优化设计
在我国政策扶持和引导下,中央和各地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科研开发与技术攻关,开展不同形式的沼气、秸秆气化、能源作物加工 等试点示范与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开展。截至2017年底,全国累计建成户用沼气 3500万户,农村沼气建设,不仅改善了农村卫生环境状况,还提供清洁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农业环境整治的重要抓手。2005年以来,农业部 开展了农村清洁工程示范项目,目前全国共建1100个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示范村农田化肥、农药一般减施20%以上,农作物秸秆、人畜粪 便、生活垃圾和污水资源化利用率一般在90%以上[3]。通过对作物秸秆、人畜粪便、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与循环利用,配套开展农村雨污分 离设施和生态小庭院建设,结合改水、改厨、改厕、改路,改变污水横流、蚊蝇滋生、有毒有害物品随意丢弃等状况[4]。
5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村镇生态环境监测评价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在村镇环境监测与识别方面,仍需要开展大量的研究工作。总而言 之,对我国村镇生态环境监测评价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科学合理地分析能够为村镇建设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与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和 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黄志勇.环境污染导致特异性健康损害污染源的调查技术规范研究[D].湖北:华中科技大学,2017:8-9.
[2]贾向琳.居住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江苏:南京林业大学, 2017:13-14.
[3]秦晓辉,赵前程,周明冬.实施农村清洁工程保护农业生态环境[J].新疆农业科技,2010,22(6):241-248.
论文作者:马贵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村镇论文; 环境论文; 评价论文; 承载力论文; 环境监测论文; 技术论文; 我国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