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辽宁总队 辽宁省 110004
摘要:GPS技术具有高精度、全天候、高效率的特点。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需要精确定位地籍分界,展现现有地理特征点,其作用主要是为工程建设、行政区域划分提供精准有效的测绘图纸。GPS技术是该项工作中最为重要的技术之一,其中的精确定位与导航技术能够大幅提升地籍分界测绘精准度。
关键词:GPS技术;土地测绘;地籍控制;
1.GPS技术的特点概述
1.1定位精准度高
由于是与卫星连接的全球定位技术,所以在土地测绘过程中可以清楚地了解土地的相应数据。而在测绘实施中,应用的技术可以使测绘成果具有较好的精度。众所周知,当土地测绘时,其精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具有良好的精度,才能有效地计算出相应的土地参数,为土地的建设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并利用卫星定位技术可以提高土地测绘的精度,为土地的建设提供了可行的依据。
1.2观测时间比较短
前面的也清楚的描述了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在土地测绘具有高效率的特点,这也从侧面的描述使用的全球定位系统来调用您的第三次土地测绘的需要的时间是比较短的。测绘在短时间内不仅会影响时间,而且大大减少了对人力物力的需求。看到土地测绘时间是基于基站和移动站的距离在实践上的研究,它需要最多的时间只有20分钟,在任何时间只有几秒钟,在每个站需要时间观察,极大地减少了浪费时间的传统土地测绘。
1.3观测站之间不需要互相通视
传统的技术和方法需要采用的方式,合理确定土地的建设标准之间的距离时,土地测绘,它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但成本也非常大的建筑标准。而现在实施的全球定位系统技术,不仅不需要做,而且在观测站之间不需要通过,只要上述相对空旷的地方就可以顺利地进行测绘。这表明,利用全球定位系统技术,以土地测绘的基本观点,以减少工作时间的土地测绘。
2.GPS在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GPS技术如今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地籍控制测量之中,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GPS在地籍控制测量的应用方面也有了巨大的革新。不仅改善了原有技术的局限性,而且提高了测量的精准度。此外,GPS还拥有计算速度很高以及分布广泛的特点,对于地籍控制测量都有着非常好的帮助[1]。
2.1位置基准点的偏差
现代GPS技术能够建立一个三维坐标差,参考其自身椭面和网形的位置,其在经度方向上会产生稍许偏差,所以导致整个GPS发生了偏转。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然而,如果其偏差在一百米之内,产生的一定影响则可以完全忽略不计。而如果其高差过大,就要对起算的数据重新进行计算。所以,往往在对于高差进行测定的时候,可以采取常规的手段。
2.2 GPS地籍控制网的优化
早期的三角测量技术已经具备了很强的可靠性,并有着非常高的精度。同时自身经济成本不高,很适合于地籍控制测量。而GPS的观测技术则在此方面又有了新的提高,它应用的是更为复杂的函数和模型。但是,尽管该项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但是仍然需要继续优化,尤其是网形规划、屏幕控制点分布以及高程控制点分布的几个方面。
2.2.1网形规划和时段的安排
所有工作之中最先要进行的则是网形的规划和时段安排。GPS在进行网形规划的时候,与其自身选择的相关控制点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就需要将两项内容相互结合,将整个网形按照控制点的特殊分布进行处理,从而促使整个网形处于一个平衡均匀的状态。
2.2.2合理分布平面中的控制点
一般而言,测区通常可以分为两种,分别为网形与线状。对于网形的测区而言,位于网形测区外围的四个象限,其中至少分布了三个已知的控制点。如果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已知的控制点位于整个测区的外围,此时整个测区的外围部分与已知点之间的距离必须小于二十公里。另外,对于线状测区而言,其两端和中心的位置,至少分布3个已知的控制点,并且还要确保每个控制点之间的距离小于三十公里。
2.2.3合理分布高程的控制点
对于目前网状的测区而言,其内部每100平方公里正方形的范围内至少需要设置4个控制点,而且每一个控制点都需要是已知的水平点。如果想提高测量的精度,则可以对于控制点的具体数目进行加密,同时还要确保已知点与待测点之间的距离必须小于五千米。而对于线状的测区而言,则需要在其两边和中心的位置设置至少4个控制点。同时,如果测区的整体范围过大,就需要在100平方公里正方形之内至少设置一个已知的控制点。
2.3 GPS技术引入地籍测量
在地籍调查的工作中,地籍细部的测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主要工作目的是对于土地的权属界的中点、边缘线以及主要位置进行测量。根据地籍的调查内容可以看出,在其屏幕控制的基础上进行细部的测量,而其与城镇外围界址点的间距所能允许的误差必须小于10cm,而对于隐蔽界址点的间距所能允许的误差必须小于15cm。同时再参考GPS RTK技术在精度方面的要求,一切工作最好能够在适合铺设GPS的位置上进行展开。而影响GPS测区的因素非常多,因此,可以使用全站仪和测距仪来对其进行测量,同时再使用解析交會额的方法对于地籍进行全面检测。如此以来,才能更好的加快整体测量工作的进度。
3.RTK技术的应用前景
一般情况下,建设用地中可以进行勘测的定界都是在土地能够正常使用的范围之内,以此来进行相关测绘技术的工作,得出来的数据则可以成为国土资源部的重要参数资料。
所谓GPS RTK,通常是指利用载波在相位工作时的实时动态,根据其自身的差分来定位。GPS RTK是目前GPS方面的最新技术,在进行实时处理的工作时,可以把精确度到提升到厘米的级别。这一切条件完全满足现阶段建设工程的勘测工作。一般而言,建设工程的勘测需要把精度的误差控制在10cm之内即可,所以GPS RTK的精准度已经完全足够。
采用最新的GPS RTK技术对于整个勘测定界进行放样的工作,则能够防止传统方法所展现出的复杂性。并且能够将整个勘测定界的工作步骤全面简化,尤其是对于公路、铁路和管道等方面的工程,如此进行的放样工作效果会更好。此外,GPS RTK还能对于微型信息进行接收,并及时做出相应的更改,在解码之后,迅速显示出所需要的具体定位数据。由此能够看出,GPS RTK技术在建设工程的勘测工作中有着非常高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结束语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现代的GPS的接收机功能和数据处理技术也逐步完善,能够更大程度上的满足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工作的精度和密度,以及可靠性的要求,GPS技术不断优化,必然会在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工作领域得到不断重视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永健,张武英.GPS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5).
[2]李琦,祁晴晴,侯俊.GPS技术在地籍、地形测量工作中的应用几点思考[J].科技风,2013(06).
[3]王小龙,葛亚建,吴光耀.GPS技术在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20).
论文作者:曹佃龙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2
标签:技术论文; 测量论文; 土地论文; 工作论文; 精度论文; 在地论文; 时间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