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保险业供给创新:内涵、测度方法及对策初探论文

我国保险业供给创新:内涵、测度方法及对策初探论文

我国保险业供给创新:内涵、测度方法及对策初探

● 刘继光

摘要: 随着我国保险监管环境的变化,保险业在发展转型中承载了新的历史使命,也面临新的任务和要求,本文从供给创新的角度,就这一命题提出了新的思维和切入点。文章对保险供给创新的内涵进行了界定,结合新时代下社会矛盾的转换,对保险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进行了分析,并对运用保险效率测度创新效果的方法进行了探讨与综述,提出保险供给创新的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 结构性矛盾 效率 供给创新

自复业以来,我国保险业一直高速发展,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多年来也积累了诸多问题,比如发展模式粗放、竞争不充分、监管政策不完善、创新不足等。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未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将围绕解决这一矛盾而努力,作为经济的晴雨表,金融业势必承担重要使命。2017年召开的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金融业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2018政府工作报告也要求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作为金融业的重要分支,保险业历来都在保障国计民生中承载着重要使命。经过近40年的发展,我国保险业存在着哪些问题,如何才能既契合新时代下社会矛盾的转变,又符合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本文从“供给创新”的视角出发,给出一些思考。

一、保险业供给创新的内涵界定

创新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原始动力,供给侧的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于技术变革、有着边际报酬递增特征的知识、人力资本和企业家创新精神(陈宪,2015)。供给创新包括产品创新、工序创新和管理创新(高德步,2000),是在生产过程中由企业家将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进行重新组合,集产品、技术、市场、制度与管理创新于一体的全方位创新,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黄登春,2002)。保险业供给创新可以被界定为在保险领域内建立新的生产函数,将各种保险要素重新整合的过程,可分为狭义上的产品、服务、经营方式的创新和广义上的理论、制度、技术创新(夏梅风,2003),本文讨论的是广义概念。

二、保险业进行供给创新的必要性

(一)随着新时代下社会矛盾的转换,保险的功能亟需进行升级

保险在我国经济社会中发挥着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具有风险分散、损失补偿、积蓄保险基金等功能(林宝清,2004)。保险功能拥有一个动态演化的过程,随着经济体系的演化而不断拓展,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会逐渐衍生出社会管理功能(孙祁祥等,2004;魏华林等,2008)。保险的功能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会不断拓展其边界,融入不同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中。

中央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该阶段下,保险业的主要使命是稳定社会生产水平,在生产环节发挥风险分散和损失补偿的功能。中共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下,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相应地,保险业的使命也应升级为保障经济社会的平衡发展,发挥本源性基本功能的同时,更须在社会风险管理中履行更多职能。

(二)从产业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保险行业需要进行供给创新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保险业已进入其产业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该如何对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成果进行评判,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根据产业经济学相关理论,产业生命周期主要包括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其中,幼稚期的主要特征为:行业增速较高,需求增长快;技术变动较大,行业主要致力于开辟新用户、占领新市场;技术上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产品、市场、服务策略的空间很大,对行业特点、行业竞争状况、用户特点等方面的信息不充分;企业进入壁垒低。成长期的主要特征为:市场增长率很高,需求高速增长,技术渐趋定型;行业特点、行业竞争状况及用户特点已比较明朗;企业进入壁垒提高,产品种类及竞争者数量增多。成熟期的主要特征为:市场增长率不高,需求增长率不高,技术上已经成熟;行业特征、行业竞争状况及用户特点非常清楚和稳定,买方市场形成;行业盈利能力下降,新产品和产品的新用途开发更为困难,行业进入壁垒很高。衰退期的主要特征有:市场增长率下降,需求下降;产品品种及竞争者数目减少。

人,是不容易知足的动物,很多处于珠圆玉润、堪称完美状态下的人,总是在有意无意间抱怨自己的生活。会说话的人,往往不说出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听得到的人,往往听到自己不该听到的话语;看得见的人,往往只看到生活对他的不公平。这样一来,不会说话的失声之人就变得金贵,因为他可以保守秘密,得到他人的信任;聋人听不到也变得幸运,因为他可以安静地生活,不受旁人的干扰;盲人看不到也是一种幸福,因为他看不到世界的卑污,会认为世界美好而充满希望。

我国保险业一直保持着超高的增速,财产险、人身险业务并驾齐驱。自2003年以来,保险业在多数年份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复合增长率17.38%,2008和2010年的增速甚至突破30%。近5年,原保费收入增速连年攀升,2017年虽略有下降,但仍高达18.16%,远快于国家的GDP增速,对经济的拉动明显。财产险方面,2003年以来的财产险业务增速虽在不同年份之间波动较大,但基本保持在10%以上,复合增长率18.92%,且2007和2010年的增速高达30%以上。人身险方面,2003年以来,有7个年份的保费增速在20%以上,复合增长率16.88%,最高达47.82%,2017年增速虽有所回落,但仍高达20.29%。

机构进入方面。2004年以来,我国的财产险公司和人身险公司的数量基本保持着连年增长的态势,不断有新的保险机构开业,不断有新的市场主体进入,保险机构的数量连年增长。据原中国保监会公开披露,目前仍有数百家保险公司的筹建申请等待批复,保险业对外界资金的吸引力和热度一直未减。

统一战线契合新中国成立前不同时期党组织发展壮大和新中国成立后不同阶段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战略性需要。随着时代变迁,统一战线维护国家安全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领域和范围不断拓展,手段和方法不断调整升级。统一战线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基本进程显示出如下特征:从非执政条件下对于党组织生存发展的维护发展为执政条件下对包括党的执政安全在内的总体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发展的维护,从封闭半封闭社会条件下维护国家安全发展为改革开放社会条件下维护国家安全,从主要维护政治安全发展为维护政治、经济、文化等总体国家安全,从主要依靠政策手段发展为政策、法治手段协同并用。

保险需求方面。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多,健康、养老、财产方面的意识开始苏醒,对风险的概念理解逐渐加重,所有这些要求都对保险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保险开始覆盖到居民的医、食、住、行、养等生活的所有场景,需求也将朝着多元化、个性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现阶段我国保险市场潜力远未释放,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随着保险市场的逐步拓展,未来大规模的保险需求将被释放。仅就农村保险市场而言,据麦肯锡推测,2020年农村普惠金融的市场规模将达数万亿元

进入壁垒方面。自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实施以来,保险业发展开始进入有法可依的时期,1998年11月,原中国保监会成立,在保监会的监督管理下,保险业的准入门槛逐步规范,之后的2010年发布《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对保险企业的股东资质提出要求。2017年以来,监管政策趋紧,监管部门持续完善监管工具,在资金运用和公司治理端严格把控,并于2018年初下发修订之后的《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较大程度上抬高了保险行业的准入门槛。

综合前面分析,初步判断,我国保险业基本符合成长期的特征,可初步判定处于成长期。但是却呈现出“未老先衰”的症状,具体表现为产品同质化严重、创新供给不深入、有效供给不足、市场失序、监管滞后等问题,远远不能满足新时代对保险业的新要求,也不足以应对保险业继续成长、并向成熟阶段迈进的需要。

(三)我国保险业积累了诸多结构性问题

高层次、专业化人才紧缺。据中国保险年鉴数据显示,2016年保险业拥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共136.66万人,仅占所有从业人员的21%,接近八成的保险从业人员并不具备专业资格,整体的专业素质不高。学历结构方面,拥有博士学位的占0.25%,硕士学位的占2.13%,学士学位的占16.83%,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占比不足20%,行业人员的知识层次和理论素养仍处于较低阶段,人才结构亟待优化。

基于保险业的功能定位以及行业发展现状,要实现保险业高效率、高质量的增长,须从供给端发力,可从宏观、行业、微观三个层面展开思考。

保险市场寡头垄断,创新受阻。财产险方面,2017年前八家机构的市场集中度高达82.24%,85家机构中,有74家的市场份额在1%以下,66家在0.5%以下。人身险行业,2017年前八家的市场集中度为64.89%,HHI指数为8.09%,85家机构中,81家市场份额在5%以下,74家中小公司处于竞争劣势,不得不采取跟进、趋同策略,整个市场的创新活力不足。

政策供给趋同,加剧了行业的发展失衡。制度变迁理论认为,制度在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面,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目前我国的政策供给方面对大型保险企业和中小保险企业一视同仁,政策供给单一,导致大量中小机构的经营困难,而大机构由于具备规模效应,能够承受高昂的监管成本。差异化监管缺位、政策供给一刀切加剧了业内竞争的失衡,市场竞争模式处于原始水平。

经过近40年的发展,正处于成长期的中国保险业面临的问题主要是结构性问题,包括市场结构失衡、政策供给趋同、人才结构不合理等。

供给端存在的诸多问题导致保险业的供给效率低下,供给过剩与有效供给不足并存,保险业发展质量不足以满足新时代下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对再供给方面进行创新,优化结构,提高效率。

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时间为2016年2月-2017年1月,根据其治疗方案的差异分组,50例为一组。

三、关于保险业供给创新测度方法的探讨

创新的目的在于提高供给效率,优化供给结构,解决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不足并存的现象。创新效果则可以从“效率”的视角出发进行测算。在经济学概念里,“效率”意味着在“经济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整个社会的经济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当讨论保险业时,保险效率是衡量保险业经营情况及其功能发挥程度的重要指标,体现了保险市场的投入产出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程度(吕丽萍,2008)。保险公司的效率则可通过产品投入、产出来测算,如果实际产出不低于实际投入,该公司被认为是有效率的(J.David Cummins等,2000)。借助于线性规划思想,国内外学者,如Martin Eling(2010)、Christian Biener(2011)、J.David Cummins(1998)、吕秀萍(2008)、胡宏兵(2014)等对保险公司的效率开展了大量研究,但是,多数对保险效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效率、成本效率和规模效率等方面,且是从微观个体数据出发进行研究,而针对宏观层面和行业的供给效率缺乏关注,因此,如何在保险业效率和供给创新之间建立一套科学的方法逻辑,是未来可供拓展的重点。

四、保险业供给创新的对策建议应涉及的方面

这样一支本土化程度极高的球队,优势和缺点都很突出。好处是有实力人气旺,很容易就成为城市文化的标签,每场比赛都前呼后拥观者如堵;弱点是容易固步自封,梯队培养到管理质量,都很难提上去。总之,当时的山东男篮,在“大哥当家”的好汉情怀中,度过了激情燃烧的岁月。尽管也有些不如意之处,但每每怀想起来,犹如窖藏老酒,历久弥香。

案例针对有机废水中的①3,4-二氯苯胺、②对氨基苯磺酸、③ 2,4-二硝基苯肼、④ 双酚A、⑤ 酸性橙、⑥间甲酚紫6种有机污染物,实验探究了不同温度下Fenton氧化降解有机物的去除率及反应动力学;在Fenton试剂过量、假定反应初期为一级反应动力学速率常数的基础上,通过Arrhenius方程计算获得6种有机物的Fenton反应活化能Ea。

汤翠被这个消息撩拨得很兴奋,开门的动静闹得比平时大。侯大同听到大门响,身子从无花果树后面露出来。汤翠走过去,妩媚地笑了一下。侯大同猜,老婆肯定又有什么高兴事了。

(一)宏观层面,提高政策与制度供给的灵活性

监管规则的建立应从如何创造一个有利于市场化发展、科学竞争的机制出发,针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保险机构,分别制定差异化的监管措施,引导业务比较全面的大型保险机构合规经营,发挥市场领头羊的示范作用,扶持中小机构健康、稳定发展,建立专业化竞争优势,并向“小而美”的公司转变。针对各区域发展的差异性,制定适应性比较强的监管制度和差异化的区域市场竞争规范,体现制度供给的层次性。

(二)行业层面,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引导保险机构走差异化竞争路线

针对行业发展失衡、竞争失序的现状,建议制定行业范围内的竞争规则,针对财产险和人身险市场分别制定相应的监管条例,规范市场竞争行为。由政府牵头建立行业人才库,并定期组织相关培训,提高保险人才的专业度,人才库要有层次、有梯度,为业内储备全方位的人才。行业协会要发挥好业内的平台作用,建立行业的定期沟通机制,调解业内纠纷,成立多类型的行业联席会议和企业联盟,赋予不同职能,实现企业联盟对市场竞争行为的引导。

(三)微观层面,保险机构应从产品、服务、模式、人才等方面发力,进行供给创新

保险机构要继续在监管规则的指引下,完善公司的内控建设,弥补公司制度漏洞,强化制度效力,提高制度的科学性和可落地性,发挥保险公司基本法对业务经营的指导和保障作用。紧跟市场,深刻把握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和社会问题,从需求的角度出发,进行有针对性创新。创新的产品要有针对性,紧扣“有效性”,及时“去库存”,减少僵尸产品的存在,提高产品的转化率。牢牢把握服务本质,针对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保险服务。服务的创新要聚焦于“全流程”作业,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完善销售渠道,加强渠道建设和团队管理,大力发展互联网渠道,实现“线上”和“线下”渠道的协同。加强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和人才储备,科学制定自身的人才战略,完善公司的绩效考核机制、激励机制以及晋升机制,全力引进高学历人才,优化公司的人才结构,构建兼具专业化和综合性的人才库,建立多层次的人才体系。

人才建设方面,保险机构要加强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和人才储备,科学制定自身的人才战略,完善公司的绩效考核机制、激励机制以及晋升机制,全力引进高学历人才,优化公司的人才结构,构建兼具专业化和综合性的人才库,建立多层次的人才体系。

注释:

①资料来源:麦肯锡.中国保险业白皮书.2018年5月。

参考文献:

[1]Christian Biene,Martin Eling.Organization and Efficiency in the International Insurance Industry:A Cross-Frontier Analysis[R].Working Paper on Risk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 No.97.

[2]J.David Cummins,Hongmin Zi.Comparison of Frontier Efficiency Methods:An Application to the U.S.Life Insurance Industry[J].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1998,10:131-152.

[3]J.David Cummins,Mary A.Weiss.Analyzing Firm Performance in the Insurance Industry Using Frontier Efficiency and Productivity Methods[A].Handbook of Insurance Economics.Boston: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2011.

[4]Martin Eling,Michael Luhnen.Efficiency in the international insurance industry:a cross-country comparison[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Volume 34,Issue 7.Pages 1497-1509.2010.

[5]Vesna Micajkova.Efficiency of Macedonian Insurance Companies:A DEA Approach[J].Journal of Investment and Management.2015,4(2):61-67.

[6]陈宪.需求导向,还是供给创新[N].社会科学报,2015-7-23.

[7]高德步.是扩大需求,还是供给创新[J].经济纵横,2000(04).

[8]胡宏兵,李文华,赵文秀.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中国保险业效率测评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4(04).

[9]黄登春.供给创新:激励消费需求的新视点[J].经济师,2002(04).

[10]黄薇,龚六堂.新兴市场国家保险业发展比较研究:基于效率的视角[J].世界经济,2013(07).

[11]林宝清.论保险功能说研究的若干逻辑起点问题[J].金融研究,2004(09):19-24.

[12]吕秀萍.中国保险业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J].保险研究.2010年第5期.

[13]吕秀萍.1999-2004年中国保险业效率实证研究:基于DEA方法[A].保险学术获奖成果汇编[C]. 2008年.

[14]孙祁祥,朱南军.保险功能论[J].湖南社会科学,2004(02):70-72.

[15]魏华林,皮曙初.“风险社会”保险业的功能定位[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4).

[16]吴洪,赵桂芹.保险业效率研究前沿探析与未来热点展望[J].金融评论,2010(01).

[17]夏梅风.论保险创新能力是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J].保险研究,2003(07).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6级博士研究生)

标签:;  ;  ;  ;  

我国保险业供给创新:内涵、测度方法及对策初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