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青年骨干人才培养研究_马克思主义理论论文

马克思主义青年骨干人才培养研究_马克思主义理论论文

青年马克思主义骨干人才的培养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主义论文,骨干论文,青年论文,人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43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780(2016)01~0005~06

       DOI:10.13583/j.cnki.issn1004~3780.2016.01.001

       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会议明确:坚持“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首先就是要牢牢抓住“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而要推动党的事业和国家现代化发展,人才的培养是关键,其中青年人才,特别是青年马克思主义骨干人才的培养,可以说是重中之重,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一、青年马克思主义骨干人才的内涵及定位

       国内学界关于青年马克思主义骨干人才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对其较为通用的称谓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1989年10月,在纪念马克思主义革命先驱李大钊诞辰100周年的大会上,江泽民同志首次完整、明确地提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这一概念。他强调,目前亟须努力造就大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只有解决好这个艰巨的任务,共产党才可能有坚强的后备队,才有希望走向未来的胜利。[1]此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这一概念也一直为学界所沿用,但是关于这一概念的学术界定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定义。有的学者用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阐释,主张“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他们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自己,坚定地跟着中国共产党沿着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不断奋进。[2]有的学者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所应当具备的一些品质去理解,提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首先要具备健全的人格,还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最重要的是必须保持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3]有的学者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身份去思考,认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高校背景下具有特殊意义,是当代大学生中的特定群体,主要是指学生党员和优秀的学生干部,还包括入党积极分子、优秀团员等。”[4]中央有关部门的领导人也明确指出,所谓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需要具有高度的理论自觉、鲜明的实践品格、深厚的群众根基和奋进的创新精神,他们坚定地信仰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且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并且能够灵活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过硬的专业技能、突出的领导才干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能够对社会发展做出贡献。[5]可以看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层次上和数量上都具有普遍性,在共青团组织开展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中明确规定,这一工程的实施就是要“让广大青年尤其是大学生骨干、团干部和青年知识分子,通过参加教育培训、实践锻炼等有效途径,不断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坚持不懈地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牢固树立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最终使他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6]也就是说,大学生骨干、共青团干部、青年知识分子是主要的培养对象。可见这里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指一大批人,他们着眼于马克思主义传播,所以在人才培养方面,对其的培养具有基础意义。

       针对目前党的任务和“中国梦”的发展目标,从人才队伍建设的视角,我们提出“青年马克思主义骨干人才”这一概念,“青年马克思主义骨干人才”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但更加突出其“人才”的属性。“人才”一般是指“人中之才”,即有特别技能,能担当大任,能做出特别贡献的人。因此,本文中的青年马克思主义骨干人才是指,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以及突出的综合素质和多种能力,能够继承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在传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能够发挥较大作用的年轻人。这一批青年人,作为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的传承人,应该具有与一般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相区别的特别素质。1.必须具有坚定的信仰。在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100周年的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号召,首先就是要学习胡耀邦同志“坚守信仰,献身理想的高尚品格”,并明确指出,理想是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精神支柱。我们已进入了社会主义历史阶段,我们的最高理想是共产主义,一定要讲基本原则、基本精神,不能离开这个最终目标。[7]这就要求青年马克思主义骨干人才认真学习、思考与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真正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不断把牢政治方向、强化组织意识,毫不动摇地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观点,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不移,真正做到“心中有党”,忠诚于党。2.掌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在实践中认识真理、把握规律,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用新的实践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努力开创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和事业发展新局面”。[7]3.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心系群众,为民造福,名誉、地位、利益,想得透、看得淡”,践行“三严三实”,严守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4.具有突出的领导能力。(1)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如国际视野、时代意识、理论战略等;(2)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能力,如判断分析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意识和创新思维等;(3)依法执政的能力,如法制意识和观念、依法理政的水平能力等;(4)总揽全局的能力,如把握科学发展观,辩证认识与处理各种关系等;(5)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如分析矛盾、协调力量、控制局势、预防,等等。

       可以显见,无论是从党和国家发展角度,还是从现实中国社会现状出发,培养一支青年马克思主义骨干人才队伍都十分必要。

       二、青年马克思主义骨干人才培养的极端重要性

       青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是国家的栋梁、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传承并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骨干人才极端重要。

       (一)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战略任务

       关注青年的成长,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青年人才的培养一直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战略任务。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非常重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和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队伍建设。

       1.从党的性质和国家的前途高度明确青年马克思主义人才培养的重大意义。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我们党和国家的建设发展必须拥有正确的道路,不仅如此,无产阶级革命的最终胜利还需要大批的继承者和接班人。[8]邓小平同志更是坚定不移地强调,“我们毫不怀疑青年是我们的希望和我们的将来。”[9]

       2.对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提出了具体的标准。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培养造就一大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命题,他说,一个干部如果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让他完成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复杂任务是不可能的。因此,培养一大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他们需要具有比较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比较开阔的眼界视野,能够密切联系群众,了解掌握我国基本国情,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理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8]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提到了青年人才要有“德”,他指出,“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10]

       3.对青年马克思主义人才的培养途径提出了明确的方向。胡锦涛指出,站在赢得青年、赢得未来的高度,必须要抓好大学生理论学习,不仅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走进教材、走进课堂,更重要的是进入他们的头脑和工作中,让青年知识分子真正了解并坚信党的理论,成为毫不动摇的马克思主义者。[11]习近平总书记则从三个方面就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提出了基本思路。他指出,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前提是能够理性认同科学理论、正确认识历史规律、准确把握基本国情。[12]这些思想和论述为新时期青年马克思主义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毫不动摇地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社会发展等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思路、新理念和新战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些均成为了我国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现代化建设的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同时,习近平主席依据党和国家战略发展部署需要以及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围绕主题为“中国梦与当代青年历史使命”的讲话,阐述了经济新常态下青年工作以及青年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明确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青年的历史责任与成才道路。习近平同志关于青年工作和青年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给青年成长,特别是青年马克思主义骨干人才的培养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是我们做好这些工作的行动指南。

       (二)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决定性意义

       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培育青年马克思主义骨干人才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决定性意义,因为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是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全球战略的一部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采取设立援助项目、推动社会政治变革、支持非政府组织、开展文化交流合作与培训项目等手段,放大民众对其现存社会制度的不满,加剧国家社会政治分裂与社会失衡。[13]这中间,传播西方价值,挤压传统文化的发展空间,引起部分社会精英的思想混乱,扶持西方思想意识代理人,是基础性的重要步骤。应该看到,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目前我国社会科学西化的问题严重,有一些学科,无论是基本立论,还是理论结构,或是话语体系,均全面颠覆了原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基本规定性。西方渗透不仅催生了一批违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流价值的所谓“自由知识分子”“公知”,而且直接影响社会大众的认知,影响并干预着社会事务,并进而动摇党的执政基础。这给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给整个中国的社会发展,特别是给青年一代的政治意识和青年人才的培养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需要从坚持“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度、道路的高度,采取积极措施。而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一支能坚守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方向,能够准确把握并真正融会贯通世界先进社会科学理论的,可靠的合格的青年骨干人才,意义重大。

       (三)目前的实际不能完全满足党和国家的需要

       青年马克思主义骨干人才的培养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不能满足党的事业和国家发展的需要。2007年5月,为深入贯彻与落实党中央精神,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正式启动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简称“青马工程”),针对大学生骨干、共青团干部和青年知识分子,分别设立了培养目标,制定了基本课程。1.探索了培养层次梯队化与分级培养的格局,构建起了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及院系四级培养体系,并落实在各级各类培训学校(班)上。例如,浙江理工大学建立起的包括院级团校、校级团校、英才学校的“三级”和院、校两个层面的阶梯式培养的“二阶”在内的青年马克思主义人才培养体系,从院系层次中选拔表现优异、成绩突出的骨干分子进入学校层面培养。同时将优秀学生骨干,由学校组织牵头与省级、国家级学生骨干培养部门进行对接,实现了梯队化的分级培养。2.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的协调统一,培养手段多元化。在高校,主要是理论学习、志愿服务、课题研究、社会实践和对外交流。例如通过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给予接受培训的大学生骨干深入基层的锻炼机会,让他们同基层的工人、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加深对社会和国情的了解,拉近同人民群众的距离,培养与广大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对于一些优秀学员,还可以为他们创造条件在实践中提升其行政能力,比如在学校党政部门或者校企共建的企事业单位担任领导助理,更好地发展其组织协调能力。此外,一些高校还通过组织素拓训练、出访国内外知名大学等手段,进一步开拓大学生骨干的视野。3.培养模式制度化。“青马工程”由各地团组织领导,通过成立领导机构,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建立重点培养对象信息库等手段,为青年马克思主义人才的培养提供制度保障。

       面对青年马克思主义人才的培养需求,目前的培养工作,特别是对于马克思主义骨干人才的培养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在覆盖面上,受限于师资力量、物资投入,重点培养对象仅能覆盖到所招收的“青马工程”学员中的20%~30%,同时,培养的针对性和创新性也相对薄弱,集中授课、专题报告、学习讲座、交流研讨等传统方式还占主流,这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还都显不足。

       三、对青年马克思主义骨干人才的培养建议

       (一)纳入到党和国家的人才战略

       全面研究与部署青年马克思主义骨干人才的培养工作,将其纳入到党和国家的人才战略。1.要从党和国家发展的高度,将青年马克思主义骨干人才与干部队伍等重点人才一样培养,纳入党的组织部门、干部管理部门的工作日程,统一规划与部署。2.将其与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制度、道路体系的构建统一起来。客观地说,近年来社会大众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信任度存在下降趋势,在人民群众中“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越来越淡薄,特别是在青年群体当中,由于教育本身的弊端,这一问题尤显突出。这里有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我国社会的发展变迁,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日趋加紧等因素的作用,也有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创新与发展等问题。其中,最为核心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原则与合理吸收世界最新先进理论、思路与观点的关系,是在人类共同价值和认识论基础上怎样适应中国特有的社会结构,保持本土性的问题。对青年来说,能否秉承创新、发展的精神;能否既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灵魂,又吸收世界当代社会科学最新成果;能否解释现实问题,是其认同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关键。应该说,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与创新问题,也是在青年群体中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命题。3.及早制定青年马克思主义骨干人才培养规划。(1)早选定人才目标,选择一批真心热爱共产党,基本价值观上偏向主流,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各方面素质优良的青年,对其进行系统的培养,助其牢固打好政治观念和政治素养的基础;(2)早制定培养计划,给予全面充分的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的机会,特别重视其在中国本土上的实践与积累;(3)在基本价值观和政治倾向牢固确立之后,给予他们到海外学习观察的机会,引领其逐渐成为既能坚守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方向,又能与世界对话,能够准确地把握并真正融会贯通世界先进社会科学理论的合格、可靠的骨干人才;(4)早担当关键岗位的重任,能够将这批青年马克思主义骨干放在重要的关键的岗位,促其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若干年后,形成一批真正坚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青年人才,也才能依靠这些人才,构建先进的、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学理论体系,坚持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

       (二)建立与完善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

       建立并不断完善青年马克思主义骨干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以确保青年马克思主义骨干人才培养顺利开展、取得实际效果,并保持其长效性。1.整体规划。将青年马克思主义骨干人才培养对象的成长成才纳入到相关部门的整体人才规划之中,纳入到青年干部的选拔培养工作、优秀干部挂职锻炼等方面的工作之中。2.组织保障。要加强领导,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在组织人事、干部管理等部门设置专门人员,系统地谋划、研究与部署,并长期负责;同时,各级行政部门,要保证资源供给,提供相应的人力、物力、经费、行政与管理资源,特别是针对社会调研、考察、实践、挂职锻炼等方面要有专门经费作为支撑,以保证各项工作的落实。3.制度和队伍建设。要将青年马克思主义骨干人才培训所需的各项工作,如集中培训、基层实践、跟踪考察等形成制度,同时逐步打造一支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高、懂青年、善于引导教育的专业的培训师资队伍。

       (三)探索新方式、新方法

       在传统方式的基础上探索全新的青年马克思主义骨干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发挥青年的主体能动性与作用。当前属于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网络的教化作用,将其作为育人的重要载体。例如,可以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为广大青年喜闻乐见的资料,通过微博、QQ、微信等多种方式向青年传播,让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不失轻松、趣味,进而实现寓教于乐的效果。不仅如此,对于广大青年热心、关心、担心的社会热点问题,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他们化解思想上的困惑,更重要的是逐步引导青年,让他们学会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去分析问题,并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解决问题。要特别重视引导青年马克思主义骨干人才研读马克思主义原著经典,以便于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当代命运,从根本上认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及中国化最新成果,并能够进一步的探索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可以围绕原著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例如当研读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时候,为了更好地调动青年的积极性,深入思考“毛泽东是如何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等问题,可以组织他们去当年毛泽东开展过社会调查的村庄寻踪探源。

       青年马克思主义骨干人才的培养事关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事关中华民族振兴的中国梦,事关中国未来发展方向,也事关青年一代的成长发展,必须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并着力完成好这一光荣任务。

标签:;  ;  ;  ;  ;  ;  

马克思主义青年骨干人才培养研究_马克思主义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