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 ICU 066100
【摘 要】目的 探索机械通气伴镇静患者每日唤醒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取我院ICU 2013年3月至2015年5月应用机械通气超过48小时需要镇静治疗的危重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在使用机械通气期间不停用镇静药,只是由护士每15-30分钟呼叫病人。观察组将所有需要唤醒患者集中管理,每日定期中断所有镇静药物,由唤醒小组按照预定流程对患者实施唤醒。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成立唤醒小组,指派固定护士每日为患者实施唤醒,中断镇静用药,减少了药物蓄积、镇静过度、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关键词】唤醒小组 机械通气 镇静 每日唤醒
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常常处于强烈的应激状态之中,各种有创操作和机械通气带来的疼痛不适,以及担心疾病的预后、对死亡的恐惧等等,这些均会导致患者焦虑烦躁,进而躁动挣扎对治疗产生排斥而危机生命安全【1】。镇静和镇痛能降低危重患者的应激反应和代谢水平,减轻强烈病理因素所造成的损伤,是ICU接受机械通气患者的不可或缺的辅助治疗方法【2】。然而,过量的镇静可能导致低血压、静脉血栓、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增加肺炎发生率,并延长ICU治疗时间【3】。2000年Kress提出每日唤醒的概念,以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4】。由于唤醒期间需要停用镇静药,护士需要床旁严密监测,增加ICU护士工作量,临床上不被护士接受。2013年3月至2015年5月,专门成立了专业能力更强的唤醒小组,制定规范的唤醒操作流程,对机械通气伴镇静患者进行每日定期唤醒,效果显著,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ICU 2013年3月至2015年5月应用机械通气超过48小时需要镇静治疗的危重患者120例,男89例,女31例,年龄28-92岁,平均年龄(62.5±8.4).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成立唤醒小组,制定操作流程 护士长根据护士的工作质量、责任心、意愿成立唤醒小组,每班1人,专门负责病人的唤醒工作,每15-30分钟评估患者的意识、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等情况,训练患者与呼吸机同步呼吸,负责患者的安全管理,预防意外拔管、坠床等不良事件发生,与病人交流,让患者做一些指令性动作,如点头、摇头,握拳,伸舌等。
1.2.2两组患者均使用丙泊酚与芬太尼联合镇静,所用剂量一致,并采用Ramsay镇静评分法,以3-4分为镇静目标,1分:焦虑躁动或不安状态;2分:平静合作、具有定向力;3分:仅对指令有反应;4分:入睡,轻叩眉间或大声呼唤反应敏捷;5分:入睡,轻叩眉间或大声呼唤反应迟钝;6分:对刺激无反应,呈深睡或麻醉状态【5】。对照组在使用机械通气期间不停用镇静药,只是由护士每15-30分钟呼叫病人。观察组将所有需要唤醒患者集中管理,每日上午9:30-11:30,下午14:30-16:30中断所有镇静药物,一般夜间不实施唤醒,并由唤醒小组成员,按照预定流程对患者实施唤醒。
2、结果:
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比较。见表1。
研究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机械通气患者采取镇静治疗,使患者处于安静状态,有利于治疗及护理,现已作为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常规治疗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由之而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乐观,如药物的蓄积、镇静过度导致低血压、痰液的蓄积、神经功能评估的影响,最终导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脱机的困难,病人住ICU时间的延长,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所以如何让患者获得适度的镇静又能避免镇静过度所带来的危害,是目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每日唤醒在机械通气显得尤为重要,每日唤醒已经作为机械通气的“捆绑”治疗措施【6】,,但由于唤醒过程中风险较大,患者舒适度改变,出现躁动、人机对抗、意外拔管等,需要护士有很高的专业能力判断唤醒期间的病情,随时调整镇静药物的剂量,严格床边监护,预防不良事件发生,无形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护士接受程度不高,组建一批专业能力更强的唤醒小组,规范的唤醒操作流程,更适合临床工作需要。
3.2成立唤醒小组,指派固定护士每日为患者实施唤醒,中断镇静用药,减少了药物蓄积、镇静过度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有利于对患者进行神经状况的评估,包括患者的意识、感觉、四肢运动情况。在为患者实施唤醒前,首先评估患者吸入氧浓度≤50%,SpO2≥95%,呼吸末正压(PEEP)≤8cmH2O,体温:35.5-37.5℃,心率<100次/分,为了保障安全,呼吸机模式尽量调整为压力控制模式。唤醒前护士应为患者翻身、扣背、吸痰,必要时给予膨肺吸痰以清除气道内分泌物,将所有的有创操作应尽量在安排在唤醒前完成,以避免唤醒期间刺激患者,导致唤醒失败,妥善固定好各种管道,以手套式约束带约束双上肢,以免引起非计划性拔管,两组患者均未出现非计划性拔管。唤醒过程中病房要保持安静,避免灯光、噪音刺激,尽量让患者体位舒适,如患者的心率的增加没有超过镇静状态的20%,血氧饱和度超过90%,表示患者可以耐受唤醒,则可以继续维持唤醒状态,同时对脱机的可能性进行判断,如患者出现明显躁动、人机对抗,心率超过120次/分,血压增高等症状,应立即重新以原来剂量的一半开始镇静。本组患者5例在唤醒30分钟内因人机对抗,血氧饱和度下降到90%以下,不得不终止唤醒,继续给予原来剂量的一半进行镇静。
4、小结
综上所述,成立唤醒小组,对需要唤醒患者集中管理,专门指派护士对病人实施唤醒,避免了因护士要完成其他护理工作,而无暇顾及需要唤醒的患者,更解决了由于护士工作量增大,护士对唤醒接受程度第,执行唤醒力度不理想的弊端,实施唤醒有助于进一步评估患者的预后,指导临床治疗以及护理,减少了入住ICU以及机械通气时间,从而降低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参考文献:
【1】Crippen D,Ermakov S.Steess,agitation,andbrain failure in critical care medicine [J].Crit Care Nurs Q,1992,15(1):52-74
【2】Bryan D.Daily interruption of sedation in patients streated with mechanical ventilation [J].Am J Health Syst Pharm,2010,67(12):1002-1006
【3】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患者镇痛和镇静治疗指导意见(2006)[J],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7):1158-1166
【4】Kress JP,pohlmanAS,O,ConnorMF,et al.Daily interrupition ofsedative infusions in [I] patients undergongmechanical ventilation .N Engl Jmed,200,342(20):147-1477
【5】李佩丽,邵换璋,李海云等.由护士每日唤醒在重症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医用[J].护理学报,2014,21(16):50-52
【6】Concepcion S C.ACDEs of ICU awakening [J].Crit Care Nurs qQ,2013,36(2:152-156)
论文作者:孙洋,范丽江,侯家美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4
标签:患者论文; 机械论文; 护士论文; 时间论文; 小组论文; 呼吸机论文; 性肺炎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