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对民族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对策_大学论文

加入WTO对民族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对策_大学论文

中国加入WTO对民族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等教育论文,对策论文,中国加入论文,民族论文,WTO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1年11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正式签订。我国经过15年的努力,终于获得WTO成员资格。表面看来,WTO是一个侧重于经济贸易方面的协议,与教育行业似乎关系不大。实际上,加入WTO必定对教育产生重大影响。这是因为,从WTO规定的开放内容看,开放贸易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三部分,“教育服务”被纳入服务贸易范畴,而且作为12个服务贸易大类中的一个,和其他类服务贸易一样,存在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等4种服务提供方式。显然,加入WTO必然对我国教育(包括少数民族教育)产生重大影响。

在各级教育中,高等教育受WTO的影响更直接、更全面。根据WTO的《服务贸易总协定》规定,除了由各国政府彻底资助的教学活动以外,凡收取学费、带有商业性质的教学活动均属教育贸易服务。根据我国加入WTO有关服务贸易文件对教育服务方面的承诺,我国除军队、警察、政治和党校教育以及义务教育外,所有的教育服务都可以纳入服务贸易范围。从教育服务贸易的4种服务提供方式来看,其中作为“商业存在”的中外合资办学只能进入非义务教育,而非义务教育中,高等教育或者与高等教育相关的教育(如高中教育、大学后的继续教育)是目前教育服务的主要市场;作为“自然人流动”的教育服务,除外语教学外,也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领域。所以,加入WTO后,高等教育成为我国教育服务市场开放的主体,其中民族高等教育将受到较大的的影响和冲击。

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民族高等教育既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整体的组成部分,又在办学使命、学生来源、课程设置等方面有其显著的特色。我国的民族院校是新中国为发展少数民族高等教育而创办的,它的办学使命从培养少数民族干部逐步转向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这就决定了它的招生对象将主要来源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由于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民族教育发展的进程也相对缓慢。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崭新模式,民族高等教育历史较短,与当代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从生源质量来看,民族院校学生外语总体水平低、新生入学成绩参差不齐的情况较为突出;从学科建设来看,民族院校文科类的民族学、语言文化、历史、宗教等学科优势明显,而理工类学科起步较晚,教学科研实力较为薄弱,存在着优势学科社会需求不足、薄弱学科竞争力不强的矛盾。但是,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对社会应用性人才的需求,民族院校要生存与发展,又必须以保护民族类学科专业的传统优势、重点扶持和发展社会应用型和技术应用型专业为发展目标,走具有民族特色的办学新路。这既是我国民族院校的办学特点,也是民族院校的特殊性。另外,由于民族高等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我国政府为民族高等教育的稳步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的保护性政策。加入WTO后,按WTO的规定,这些保护性的政策有可能发生变化。显然,我国加入WTO后民族院校受到的影响更大,应对WTO的挑战可能更艰巨。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有关加入WTO对民族高等教育影响的研究。

对于加入WTO对教育的影响,目前许多有关的研究均从各层面分别谈论,加入WTO后的哪些趋势是机遇、哪些趋势是挑战。笔者认为,对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加入WTO的各种趋势都是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根据民族高等教育的特点,在WTO的各种趋势中,有三方面对民族高等教育的影响最突出。其一,加入WTO将推动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使我国迅速融入全球发展一体化的格局,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将显著加强。其二,加入WTO将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迅速完善,我国民族高等教育将更多地具有产业特点。其三,加入WTO将大力推进知识经济和民族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因此,本文侧重从这三个方面分析加入WTO对我国民族院校的影响和我们应有的对策。

一、加入WTO后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态势和民族院校的对策

加入WTO对我国最明显的影响是,我国对外开放将出现新态势。其一,在开放的性质和程度上,加入WTO前,我国的对外开放是政策导向基础上的对外开放,是单边的自主的对外开放;加入WTO后,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在国际规则约束下的对外开放,从单边的自主的开放走向双边和多边的相互开放。这就是说,加入WTO意味着我国将与WTO所有成员国一样,面临经济的全球化,必须更进一步融入国际市场。有的学者指出,加入WTO是中国的“第二次开放”,它所产生的影响不亚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第一次开放。其二,从开放的地域上看,第一次开放始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至今主要影响的仍是发达地区和交通便利地区,我国加入WTO后的“第二次开放”,将覆盖全国,尤其是将进一步明显地扩展至民族地区。其三,从开放的内容上,第一次开放主要涉及的是有限制的产品贸易和部分服务贸易,“第二次开放”几乎涉及了所有贸易。总之,加入WTO要求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更全面接轨,因而涉及到各行各业,将促使我国实行一种更为开放的发展模式和制度,因而对我国社会各方面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针对这一新形势,我们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革新人才培养的目标,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国际交往素质

我国加入WTO后,国外企业将进一步到民族地区开发市场,国际机构对民族地区的资助力度将大大增加,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也将到国外学习和工作。因此,第一,要根据各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办学特色,在发挥民族院校“民族大家庭”的多元文化环境优势的基础上,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进一步强化全球意识: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依赖,正使得全球发展日益一体化,人类各民族要相互理解、包容、尊重和良好地合作。第二,加强外语教学研究,努力提高外语教学质量,促使少数民族大学生努力掌握外语这一国际交往的工具。前不久,教育部陈至立部长在谈到加入WTO对教育影响及对策时,提出“要把让学生熟练掌握外语,特别是英语作为一项战略性的工作来抓”(注:陈至立:《我国加入WTO对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中国教育报》2002年1月9日。)的要求。第三,顺应国际交往的需要,民族院校要加强培养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法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为西部大开发、为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提供智力支持。第四,要使不同专业的学生都学习一些国际经济与社会的知识,有条件的学校应该开设国际经济与社会方面的选修课,使学生都能具备一定的经济全球化背景的知识,开阔视野、拓宽思维。

(二)要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吸引海外资金和优质教育资源

改革开放后,民族院校在国际合作和交流方面逐步得到发展,已取得很大成就,但是与其他高校尤其是重点大学相比,民族院校还有很大的差距。加入WTO后,人才流动更加自由,知识共享障碍大大减少。显然,加入WTO是民族院校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好机遇。

民族院校面临的一个较普遍的严峻问题是,办学所需要的人、财、物等方面的资源严重不足。因此,我们要加强国际合作办学,吸引海外资金和优质教育资源,补充我国民族院校办学资源的不足。当代多元文化思潮日益盛行,国外人类学、语言学、社会学等领域的专家对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研究非常重视,我们应充分利用民族院校在这些研究领域的成就和经验,开展国际合作研究和对外交流。从WTO《服务贸易总协定》规定的下列四种“教育服务”活动方式来看,我国加入WTO为民族院校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第一种活动方式是“跨境交付”,即通过网络教育、函授教育等方式提供教育服务。加入WTO后,跨境交付和市场准入制度的灵活运用,使得外国的教育机构完全可以通过远程网络,向民族院校的学生传授知识。从中我们不仅可以借鉴国外民族学、人类学、语言学课程建设的先进成就和经验,改造我们的传统优势学科,而且可以引进国外著名高校的品牌课程,使民族院校的课程资源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另外,还可以同步于国外发展水平,迅速建设新兴学科。总之,合理地引进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如品牌、课程体系、教师、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管理模式、评估体系等,借鉴国外的教育经验,是提高民族院校办学水准的有效途径。

第二种活动方式是“境外消费”,即以接受留学、进修方式提供教育服务。由于我国对这种方式不作限制,民族院校可以发挥自己教学成本较低的优势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方面的学科优势,开拓国际教育市场,获得资金收入。当今世界,国际化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趋势。欧美发达国家的高校已将招收国际学生(即境外留学生)作为获得资金收入的重要渠道之一。1999-2000年度,美国高校的境外留学生已达514万人。(注:尚卫红:《WTO与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云南教育》2002年第6期。)据美国商业部最新数据,境外留学生在美国的消费每年增加5亿美元,高校已成为美国五大从海外获取利益的行业之一。(注:参见许云昭:《中国为什么要开放教育市场》,《科学时报》2001年11月15日。)

第三种活动方式是“商业存在”,即以海外办学方式提供教育服务。我国对这种方式只允许设立合营企业,但允许外资控股,也就是说,允许中外合资办学,而且允许外资拥有多数股权。根据中国加入WTO在教育服务方面的承诺,在原有的《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基础上,新的《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起草工作已经结束,出台之后将对规范中外合作办学起到积极的作用。我国民族院校可以通过与境外的大学联合创办二级学院,引进国外优质的师资、课程和教学方法,授予外国学位,从而引进外国资本和教育资源。此外,随着跨国公司越来越多的进入国内的市场,它们会以职业培训的形式进入中国的教育市场。为此,民族院校亦可拓展国际合作形式的职业培训和成人教育项目。

第四种活动方式是“自然人流动”,即以外籍公民到学校从业的方式实现教育服务。我国对这种方式基本放开,只要受中国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邀请或雇用,外籍个人教育服务提供者可以进入中国提供服务,条件是提供者具有学士以上学位,而且必须有适当的专业头衔或证书,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用这种方式,民族院校可以邀请外籍专家和学者,以充实师资队伍。

可见,通过WTO《服务贸易总协定》规定的上述4种教育服务活动方式,都能吸引海外资金和优质教育资源,补充我国民族院校办学资源的不足。还应注意的是,“教育服务”有关的各种活动不涉及关税与贸易壁垒问题,WTO的约束主要是促使成员国改革限制性的教育法律和法规,使得教育服务贸易更自由、更开放。因此,我们要勇于抓住加入WTO带来的这些机遇。

(三)培养和建立有利于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师资队伍和各项制度

建立一支具有国际交往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加入WTO后民族院校实现上述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基础。承担着培养少数民族国际复合型高级人才重任的民族院校教师,首先应当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准和国际交往能力。欧洲和其他西方国家的一些大学,已经把具有国外留学和教学科研经历作为大学教授岗位聘任的重要条件之一。对现有教师的国际视野和国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也是民族高等教育国际化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民族院校要积极探索“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师资培训方式,加强与国外大学的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从而进一步增强教师的国际交往能力。

为了促进加入WTO后民族院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民族院校还应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制度,尤其是在学期制度、学分制度、学位制度、学衔制度方面,应努力迅速与国际接轨。此外,加入WTO后,人才流动更加自由,知识共享障碍大大减少。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将到国外留学,我们要注意提供这方面的指导和服务。

(四)努力学习外国高等教育卓有成效的办学经验,实现民族院校的跨越式发展

通过国际合作和对外交流,民族院校要更好地学习外国高等教育卓有成效的办学经验,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我国民族院校作为一种较为独特的办学模式,创建才50年左右,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是现在正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革新,例如:专业调整、课程改革、学分制、辅修制、教师聘任制等方面都需要加大改革力度。国外许多名牌大学都具有数百年的办学历史,积累了各具特色的办学经验。加入WTO后,在世界教育的环境中,我们将更加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差距和努力的目标。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更广泛地借鉴国外高校建设的先进成就和经验,实现民族院校的跨越式发展。

(五)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抵御进一步开放后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与“分化”图谋

加入WTO后,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会面临许多新情况,出现新问题:一是进一步扩大开放必须使西方各种政治、文化思潮影响加大,二是文化方面的服务承诺将使西方媒体得以用不同方式进入我国,三是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将面临如何维护教育主权的问题。因此,加强和改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首先要在学校中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觉抵御外来不良文化影响;其次要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理想激励广大少数民族学生,并以此把他们凝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凝聚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为祖国的统一、各民族的团结和进步而奋斗。

二、加入WTO后我国市场经济的加速发展与民族院校的对策

加入WTO对我国社会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的另一个重大方面,是将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WTO的核心是贸易自由化,促进资源的自由流动,它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因此,加入WTO将全面地加快中国的市场化进程。面对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高等教育模式表现出种种不适应。对于民族院校来说,由于我们过去过分强调民族院校的特殊性,这种不适应就显得更为严重。十多年来,我国的民族院校改革虽然有了突破性进展,但教育观念、运行机制、管理体制、教学内容和方法等仍比较陈旧。因此,一方面,加入WTO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加速发展,必须使民族院校面临诸多挑战,甚至在短时间内遇到一定冲击;另一方面,加入WTO也为我们民族院校体制改革与创新带来了极好的机遇,是促使我国民族院校体制与国际接轨、不断改革创新的催化剂。笔者认为,民族院校必须主动迎接挑战,将面临的挑战变为发展的契机,锐意改革、大胆创新,使民族院校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强化市场意识,革新办学观念

目前,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观念,仍然严重制约着民族院校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强化市场意识,革新办学观念。第一,更加开放、敢于竞争。民族院校曾过分强调其特殊性,以至于使自己封闭起来,这是民族院校曾在长时间内低水平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加入WTO后,民族院校要加强与其他高校的交流,敢于到整个高等教育市场中去竞争。第二,强化质量意识。为了在充满竞争的高等教育市场中得到发展,民族院校不仅要突出特色,而且要重视质量,尤其是要将办学特色建立在高质量的基础上,始终将教学科研水平、学生就业率高低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效益的生命线。第三,要重视市场的调节作用,利用经济杠杆使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配置,追求最佳的教育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四,充分发挥办学的自主性。按照WTO的要求,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政府将进一步转变职能,管理体制上将进一步改革,高校将更加自主地面向社会办学。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办学自主性,大力推进民族院校办学体制改革与创新进程。

(二)深刻认识高等教育产业属性,提高民族院校的办学效益

教育的属性是“事业”还是“产业”?这一问题至今尚未形成共识。WTO规定,凡收取学费、带有商业性质的教学活动均属教育贸易服务。根据我国加入WTO有关服务贸易的文件对教育服务方面的承诺,我国除军队、警察、政治和党校教育以及义务教育外,所有的教育服务都可以纳入服务贸易范围。这将促使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属性由“事业”向“产业”转变,在相当程度上从公共服务转变成为一种产业,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部门。这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次革命,它意味着教育产品要通过教育市场与社会各界及家庭进行交换,获取特定的价值补偿,国民和社会有责任也必须向教育产业提供足以补偿教育消费品价值的交换产品或货币。这样,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几十年一贯制的以“事业”定位的高校运行模式必将被冲破。

为了促进民族院校在加入WTO后的发展,我们必须正视高等教育的产业属性,认真研究并最大限度发挥它的长处。我们必须注意以下方面:其一,追求民族院校最佳的办学效益。既然高等教育具有产业属性,就必须重视办学效益和效率。这是民族院校发展急需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因为办学宗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使得民族院校始终面向民族地区招生,学生入学收费较低,其中一部分专业的学费是免缴的。为了切实解决办学效益的问题,我们要建立和完善人才成本核算体系。“人才成本”是反映高校办学效率和成果的一项综合性指标,是反映高校市场竞争力强弱的重要标志,成本的高低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要通过严格的经济核算,将人才成本与学校取得的教学收入对比,并将自身的成本同国内外其他高校的成本水平进行比较,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其二,多方位筹资。高等教育的产业属性将进一步把高校推向市场,高等教育正变成“有利可图”的产业,国内外越来越多的资本将投入高等教育。因此,在争取国家加大对民族院校投入的同时,我们要敢于向市场筹集资金,努力拓宽教育投资渠道,变单一的政府投资为多方位投资,要重视利用社会、民间和境外资金办学。

三、加入WTO后我国知识经济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加快与民族院校的对策

我国加入WTO之际,世界经济发展一个日益突出的趋势就是知识经济的兴起。其出现有两方面的显著标志:其一,知识产业的兴起且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据较大比例,目前亚太经合组织主要成员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0%以上都来自于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其二,知识与信息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包括传统的工业部门,从而大大提高了这些部门的生产效率。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智力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资源和生产的最核心要素,知识的生产和创新、知识的传播和应用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高素质创造性的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

知识经济产生的另外一个重要结果是大学成为社会的中心,从而也使得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发展。清华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的研究表明,美国高等教育普及率大约是55%。在欧洲、日本乃至韩国,大学生要占到同龄人的35%-50%,就连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也达14.1%。(注:参见曹文忠等:《西部地区科技人员状况一览》,《光明日报》2000年3月24日。)我国目前高等教育发展较快,但是高等教育的入学率刚过10%,民族地区离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距离则更大。加入WTO后,我国知识经济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必定加快,并影响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我国加入WTO之际,又遇上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良好契机。西部大开发也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大开发。而制约民族地区大开发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高级人才的普遍缺乏。据新华社2000年3月23日电,从业人员中受大专以上教育的比例,东部地区平均数为6.0%,西部地区平均数为3.05%,其中民族地区比例更低,例如,宁夏为4.9%,青海为4.2%,甘肃为2.4%,贵州为2.2%,云南为1.2%,西藏为0.2%。(注:参见曹文忠等:《西部地区科技人员状况一览》,《光明日报》2000年3月24日。)

因此,加入WTO将使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大力培养高级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激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尤其是为解决民族院校办学规模过小这一问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加入WTO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加速发展,高等教育产业属性将日益显著,加之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高校将更加自主地面向社会办学,生源市场的竞争必须更加激烈。因此,我们必须加大改革和发展步伐,尤其是必须重视以下两方面。

(一)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的新变化,革新人才培养模式

1.大力进行专业调整。过去,民族院校的专业主要是根据当时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需求及学校的条件来设置的。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族院校开始对专业结构进行调整。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民族院校目前的专业结构还存在严重的缺陷,尤其是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现在,加入WTO对我国社会经济的最直接影响就发生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影响到人才市场和就业市场的需求。

据新华社北京2001年9月18日电,加入WTO后,由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最紧缺的人才类型主要有:一是农业、信息、金融、财会、外贸、法律和现代管理等领域的专业人才,二是生物技术、环保技术、新材料等领域的高层次科学技术人才,三是熟悉世贸组织规则、适应国际竞争需要和能够参与解决国际争端的专门谈判人才,四是了解国际惯例、符合需要的外语人才,五是跨领域、跨行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而这些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恰恰是民族院校的弱项。显然,加入WTO后,民族院校专业结构的这种不适应将更加明显。因此,为了充分利用高等教育大发展的这次历史机遇,在新一轮生源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民族院校首先必须大力进行专业调整。同时,我们还要注意的是,根据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来看,加入WTO总体上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但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将加大。我国第三产业相对落后,占GDP的比重还不到36%,而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这一比重已达70%-80%,即使是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的比重平均也达45%。由此可见,我国第三产业的比重不仅比发达国家低很多,连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都未达到。加入WTO后,我国对服务贸易的承诺将大大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据有关部门测算,未来5年我国将新增就业岗位数千万个,这些岗位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注:参见陈至立:《我国加入WTO对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中国教育报》2002年1月9日。)

根据加入WTO后我国人才市场和就业市场需求的上述变化,民族院校在进行专业调整时,要注意以下方面。其一,努力创办新形势下出现的新型专业,例如涉外谈判、涉外咨询、文化产业管理等。这些专业不仅会有良好的市场前景,而且对国内高校来说,基本上都是空白,民族院校在这方面与它们处于同一起跑线。其二,大力加强“入世”后人才市场需求仍然旺盛的原有专业,例如金融、财会、外贸、法律和管理等。其三,大力开设第三产业和农牧业所需的实用性专业。“入世”后,我国将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尤其是由于我国民族地区农牧业要成功应对“入世”后的挑战,应用型人才将有广阔的市场。对此,民族院校应创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一些实用性专业。这是民族院校有条件与其他高校开展竞争的方面。其四,坚决革新民族学等传统专业,特别是增强专业的吸引力和适应性,开发人才市场所需要的应用人类学专业,例如经济人类学、跨文化教育等。这也是民族院校保护和发展传统优势专业的明智之举。

2.大力深化课程改革。上述专业调整要成功的前提条件是进一步进行课程改革。根据当今世界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民族院校进行课程改革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全面发展原则,即强调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培养,并将其贯穿、融入课程体系和教学过程中。二是综合性原则。课程体系改革要适应当代科技综合化、信息化和互动化的特点,增设反映文理渗透、学科交叉的宏观内容和综合课程,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三是因材施教原则。课程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更适应人才培养的层次要求和个性发展的需要,根据少数民族学生不同的基础、特点和兴趣,增加选择性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才智和潜能。四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在重视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此,在制度上,我们要革新教学计划,实行学分制,大力进行课程结构调整,加大选修课的比重;在内容上,精选和更新教学内容,剔除陈旧、过时的部分,不断把反映当今世界各领域发展的最新成果纳入课程之中,尤其是增加有关国际知识、世贸组织规则的内容,在本科生中开设介绍外国文化的课程,在研究生课程中增加国际研究课题,以便学生了解世界,成为“入世”后所需要的国际型人才。此外,还要利用“入世”后国际交流增多、知识共享更便利的条件,直接引进国外的优质课程和经典教材。

(二)切实改善办学条件,使教育技术和手段更加现代化

为了把握这次机遇,成功地实现上述专业调整,民族院校必须抓紧配置基础设施。首先要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另外,要利用日益发达的高新科技,使教育技术和手段更加现代化,切实改善办学条件。如建立和完善校园网络,以满足民族院校实施远程网络教育所需的硬件要求,在此基础上,修建足够的多媒体教育,这将有利于更好地实施困材施教、实施个性化教学和素质教育。总之,必须借助先进的技术和方法,迅速提高办学质量,革新学校形象,增强民族院校的竞争力,使民族院校得到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虽然WTO主要是一个侧重于经济贸易方面的协议,但其对教育的影响是深远的、全方位的。其中既有对教育观念、教育体制、办学模式的影响,也有对教育资源筹措、配置和使用的影响,同时也有对教育的质量标准和运行规则等方面的影响。而对这种局势,民族高等教育界的广大工作人员不能静观等待、消极适应,而应主动出击、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使民族院校迅速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同时,当前应当重视的是,民族院校的管理人员对WTO的许多规则还不熟悉。因此,教育和科研工作人员要及时革新观念,抓紧对有关问题进行认真深入的研究,为民族院校尽早找出应对策略做出自己的努力。

标签:;  ;  ;  ;  

加入WTO对民族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对策_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