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良运[1]2007年在《高新技术产业安全评价及其维护对策》文中指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给中国的产业带来了巨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随着入世“后过渡期”的结束,中国的产业安全也变得日益严峻。然而,随着投资自由化范围的扩大、跨国公司的经营方式和经营战略的调整,以及贸易自由化的深入,这些国际环境,对产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的同时,对产业安全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同时,我国的产业政策、产业结构尚需得到进一步的调整,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其国际竞争力尚没有提高到保障我国产业安全的高度。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性、幼稚性和高风险性决定了其本身产业安全的重要性。因此,产业安全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安全要得到进一步的重视。课题以高新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基于高新技术产业及其产业安全的重要性,结合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结合产业安全理论,界定高新技术产业安全的有关概念,利用可拓工程方法,建立评价高新技术产业安全的指标体系和物元评价模型。通过实证分析,结合评价指标中各评价指标对高新技术产业安全的影响程度,把握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安全状态。结合评价结果,为保障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安全提出维护对策。
赵穗[2]2006年在《株洲高新区投融资问题研究》文中提出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有一种模式始终走在前沿,这就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多年来高新区在吸引外商投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和开放型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随着新一轮国际资本和产业向中国大规模的转移,株洲高新区正处在“二次创业”的关键时期,开发建设和产业发展的任务很重,投资需求巨大,投融资瓶颈制约矛盾日益突出。本文选题以“株洲高新区”这一特殊区域为对象,以高新区建设与发展投融资问题为研究重点,首先对研究背景、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和实践、研究的基本方法和主要内容作了简单描述,概述了高新区建设与投融资的基本范畴,揭示了投融资与高新区发展的基本关系,然后总结回顾株洲高新区硬环境建设和产业发展投融资现状,并通过大量的统计数据和案例分析了株洲高新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六个突出的投融资问题和原因,在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系列政策建议。本文力求将高新区的发展与投融资活动融为一体,将投融资理论与高新区实践融为一体,着重在高新区面临的发展矛盾与如何解决投融资问题方面展开论述,做到当前与长远、目标与措施相结合,数据分析力求翔实,对策建议祈求切合株洲高新区投融资实际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黄荣[3]2009年在《我国高技术产业风险投资机制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综合体现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也是一个国家综合竞争能力的反映。多年以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大多数产品附加值不高,对经济的贡献率有限。其中很大的原因是我国尚未建立起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各阶段相适应的机制及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因此,构建与国际经验兼容,富有中国特色的效率高、成本低、覆盖面广的高新技术产业运行机制就显得尤其重要。不可否认,经过20余年的经营和探索,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自1985年以来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也发挥了其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器”作用,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但是由于国内经济体制等方面的原因,我国高新技术风险投资的发展存在着制度方面的障碍。在2008年全面爆发的这一场国际金融海啸的冲击下,国内对于高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的许多障碍会制约我国的高技术创新能力发展,我们需要加冷静地思考,充分认识到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国内经济发展受到冲击的严重性,也要看到这场危机对于高新技术风险投资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更应该看到在这场金融危机中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就越加需要健全的创新机制来保驾护航。本文在结构上共分五章,遵循从抽象到具体,从一般到特殊、从理论到实践、从国际到国内、理论联系实际、洋为中用的研究思路;采用了查阅文献资料法、数据比较分析、文字推理与图表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及从博弈论角度分析等方法,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机制创新”这个论题作了比较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借鉴美国、欧洲发达国家及日本等国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开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的融资机制、激励机制、社会保障机制、退出机制等方面的进行创新性探讨,以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通过本文的研究,力求深入地探讨我国高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相关政策措施的创新,旨在进一步推动我国高技术产业风险投资事业更加健康的发展。
李拓晨[4]2007年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今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在国家发展战略中,主要大国都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为21世纪保持强国优势的法宝,由此引发的企业间市场竞争、技术竞争、人才竞争、发展环境竞争空前激烈。这种高新技术产业竞争的形式,内容,手段和方法等都较传统产业竞争赋予了更多的新内涵,争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制高点的竞争甚至超出了国际间的政治竞争和军事竞争。培育和提升本国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是大国所普遍关注的战略性课题。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日益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主导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促使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是我国实现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战略。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其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如何正确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预测其发展前景,对高新技术产业进行量化评价,分析制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已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论文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收集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近二十年的发展数据资料,依据高新技术产业特点和产业经济学相关理论,论述了高新技术产业同传统产业的差别,在对既有竞争力理论评述的基础之上,指出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演化规律;论文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历史演进阶段、产业规模、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产业技术水平和高新技术产业进出口状况等多角度分析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高新技术园区的发展进行了阐述与评价,确定了不同高开区的发展政策;分析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制约因素,包括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及国际化程度、风险投资发展水平、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能力及产业政策等;构建了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数学理论从单项指标和综合指标两个视角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利用1999-2004六年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及国民经济发展的几个关键指标数据,运用灰色理论构建高科技产业的预测模型,并结合科技贡献率预测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潜力,把预测的数据同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实际发展的2005年、2006年、2007年数据相对照,验证了模型的科学适用性,通过分析,得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与主要发达国家相关指标的比较,指出了我国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与发达国家相比的不足;论文针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提出了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包括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的调整、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科学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利用风险投资对策等措施,从而为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卜庆军[5]2004年在《风险投资与浙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接模式研究》文中指出高新技术产业与风险投资的互动发展研究是当前一个受理论界与实业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本论文从对浙江的经济及产业结构分析入手,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及其投融资的特性进行较深入的分析;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论证了风险投资与浙江高新技术产业互动发展问题;通过对OECD国家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对接模式的分析,结合浙江的具体情况设计了风险投资与浙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接的模式。 在风险投资与浙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接模式设计上,本文构建了风险投资与浙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接的政府推动模式,并分别设计了天使投资与浙江高新技术新创企业对接模式,大企业、上市公司风险资本与浙江集群经济发展中的共用技术以及国际风险投资与浙江专业市场高级化演进对接的模式。在设计各种对接模式中,在前人理论研究基础上构造了对高新技术新创企业、网络公司进行价值评估的方法。
张侠[6]2006年在《ITS产业发展问题研究》文中认为ITS是在较完善的道路设施基础上,利用先进的电子、信息、传感、计算机网络、控制及系统工程等高新技术,使人、车、路一体化,形成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性交通运输管理系统,是解决相关交通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信息化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阐述了ITS的概念及其特点,介绍了国际上ITS的研究现状、具有代表性的研发产品和我国高速公路ITS的应用,分析了ITS产业的性质、地位、发展前景及我国ITS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我国ITS产业的运行模式、产业环境建设及产业运行机制建设思路。为构建中国ITS产业发展的新体系,促进我国ITS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借鉴。
周慧[7]2002年在《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方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新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源泉和动力,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是提高综合国力的根本途径。在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但由于其资金投入具有高风险性和高收益性并存的特征,传统融资方式难以满足需求。因而,探讨适合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要求的多种融资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文首先分析了高新技术企业极其融资需求的特征。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在表现出优于传统产业的高成长性的同时,也无法摆脱其高风险性,其中包括高科技转化为现实产品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难以确定投资预算的财务风险以及经营风险等。正是由于这些风险的存在,造成了制约高科技企业发展的融资“瓶颈”问题。随后,论文归纳了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的主要目的、基本成本和风险,并简要介绍西方资本结构理论,以便为融资方式分析及选择提供一般性指导。论文的第叁部分主要分析了高新技术企业的资金需求形式、资金量与需求期限之间的关系。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以科研开发为主的种子阶段和已进入产业化能很快收回投资的成熟阶段,资金的缺口不是很大,在创业阶段和成长阶段则需要长期的较大数量的资金投入,这两个阶段正是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第四部分介绍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的国际经验,以期能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方式的合理定位提供参考。 论文在分析传统融资方式局限性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多种融资方式。主要结论是:(1)传统融资方式无论在数量上还是种类上都难以满足不同类型的高新技术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以稳健为首要原则的银行融资在风险和收益的衡量上更注重风险的大小,而处于起步阶段的高科技企业往往因风险过高而得不到银行贷款。高科技企业在发展的初、中期也很难达到主板市场上市融资的标准。(2)高新技术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应选择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融资:处于种子期,进行初始研究的高新技术企业,适宜实行内源融资的办法,采取独资、合伙等法律形式将个人的风险与收益紧密联系起来;处于创业期和扩展期的高新技术企业,由于资本需求增大,经营管理的难度提高,需要风险投资家参与投资和参与经营;高新技术企业进入成熟阶段以后,可以在证券市场上市融资。(3)风险投资、证券市场以及政策支持下的融资辅导体系对高科技向生产力转化起着难以替代的作用。作为科学技术与金融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投融资模式,风险投资机制的出现及时解除了高科技产业发展中的资金瓶颈问题,风险资本已成为培育高科技企业的主力;二板或主板证券市场上市不仅是高新技术企业进行融资的一种途径,也是风险投资者收回投资,并实现投资收益的重要出口;除常规的融资方式外,还要根据技术创新的特点进行特殊的融资安排,如政府创新基金资助、民间风险投资等。 最后,论文对新浪公司的吸纳风险投资和上市融资策略进行了实例分析。
胡顺东[8]2009年在《基于提升国民经济竞争力的风险投资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国家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竞争力之争中以经济之争为最关键。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风险投资作为一种新兴融资手段服务于高新技术的发展,为满足高新技术的发展需求,其在美国60年代应运而生。风险投资的出现将高新技术从实验室到生产线再到市场进而形成产业化的整个过程提速。风险投资的发展在客观上增强了国民经济竞争力,这一点被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实践所证明。2001年,发展风险投资被作为一号提案提交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风险投资在中国的发展倍受关注,因为风险投资在我国的发展可以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基于提升国民经济竞争力的风险投资研究则既有实践价值也有理论价值。在实现创新型国家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目标下,风险投资的发展将会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有利于创新、激励创新、保护创新的创新经济实现途径。首先,论文评述了国内外对风险投资、国家(国民经济)竞争力及创新理论的研究成果,分析了风险投资的特征和运作流程,借助自然科学中的共轭概念,阐述了风险投资与经济创新和国民经济竞争力之间的共轭关系,提出了双驱动机理来说明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和国民经济竞争力的作用。其次,论文提出了国民经济竞争力的关键要素观点,以此为思路,论证风险投资在孕育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发展、刺激制度创新和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等国民经济核心竞争力因素方面的作用。再次,论文归纳总结了各国的风险投资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轨迹及各国国民经济竞争力的现状,分析了各国国民经济竞争力现状与风险投资的关联关系,从实证角度佐证了论文的观点——风险投资能够对国民经济的竞争力产生重大的影响。论文研究并阐述论证了风险投资在国家宏观经济中的外在经济效用。在论文中,依据工MD的国家竞争力体系建立了评价风险投资对国民经济竞争力提升作用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44个叁级指标,每个指标都可以得到经济数据支持,这使得评价指标体系有很强的经济应用价值。最后,为实现我国短期内快速提升国民经济竞争力实现跳跃式发展和赶超的目标,论文给出了风险投资发展的政策建议,主要的是制定风险投资阶段性国家发展战略和实施政府——市场混合发展模式。
骆阳[9]2003年在《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以知识密集型技术为基础的知识产业或高新技术企业正成为全部产业的核心,它是一个国家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主要原动力,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推进器”。为此,世界各国都正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竞相发展高新技术企业。而近几年来,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正呈迅猛发展之势,各类高新技术企业已由1995年的14533家发展到目前的37489家,这些企业在带动我国科技创新、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融资难的矛盾日益突出,资金短缺问题成为制约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壮大的最主要障碍之一。因此,研究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问题,帮助高新技术企业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试图通过建立高新技术企业与银行信贷资本的融合模式、与风险资本的融合模式以及与股票资本市场的融合模式等来分析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的新渠道。通过对上述叁种模式的研究,旨在明确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的方向,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提高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房德东[10]2007年在《农业高新技术创业投资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创业投资公司为管理主体,以农业高新技术创业投资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因素为管理客体,在界定农业高新技术创业投资风险因素和风险管理含义基础上,运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农业高新技术创业投资环境风险、筹资风险、代理风险、项目选择风险、投资后企业经营风险和退出风险进行系统分析。通过对36家创业投资公司和40家受资农业创业企业的调查,在风险现状、风险管理主体对风险管理的认知、项目选择中的信息来源和障碍、代理风险的表现、投资后的监控、增值服务的供求以及退出渠道选择等方面获得了第一手数据资料,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合管理学、经济学相关理论,系统地研究了农业高新技术创业投资风险管理的全程控制机制。按照逻辑关系与结构,将论文分为十章,从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两个层面展开研究。第一章为导论,主要阐述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创业投资风险管理理论进行客观评述,概括出值得本研究借鉴的重要观点、主要理论和基本方法。在借鉴Tybjee和Bruno研究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本研究突出了实证分析法在农业高新技术创业投资风险管理中的运用。第二章是创业投资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从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资金支持体系入手,论证了创业投资对农业产业化的作用。界定了农业高新技术创业投资风险管理的内涵,比较了创业投资风险管理与一般风险管理的异同。本文是以创业投资公司为风险管理主体,因此,在定性分析农业高新技术创业投资风险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筹资风险、代理风险、项目评价风险、投资后企业经营风险和退出风险管理机制在内的研究理论框架,其中创业投资家代理风险不是本文研究对象,没有重点论述。第叁章是我国农业高新技术创业投资风险现状分析。系统分析了投资农业的创业投资公司和利用创业投资的农业企业的类型和特点,证明目前的国内农业高新技术创业投资以政府投资为主,外资创业投资兴盛而内资创业投资萎缩,创业投资主要集中在企业发展的中后期,没有形成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有力支持。对36家创业投资公司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国内创业投资主体对风险管理重要性的重视程度不够,农业高新技术创业投资蕴涵风险较大,引出值得深入研究的风险管理问题。第四章是对影响我国农业高新技术创业投资环境风险因素的分析,包括政策环境、法律法规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和人才环境等5个方面。通过与创业投资发达国家相关外部环境因素的比较研究,论证我国在上述5个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对农业高新技术创业投资发展形成制约或障碍,直接或间接增加了农业高新技术创业投资风险。外部环境虽然不是创业投资公司风险管理的对象,但环境对风险管理的间接作用是客观存在的,需要政府加以改革、完善,为农业高新技术创业投资发展提供外在保障。最后对农业高新技术创业投资外部环境风险给出了政策建议。第五章主要研究筹资风险,在对比分析中美创业投资资金来源的基础上,认为由于现存的制度障碍,造成我国创业投资资金来源单一。创业投资公司对筹资风险的识别是通过对不同来源的资金赋以不同的风险值,构建了创业投资公司筹资风险评价模型。筹资风险的管理方法主要是确定资金来源和资金规模,建立高效的组织制度如有限合伙制和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第六章从激励、约束和风险分担叁方面论证农业创业企业家代理风险管理。在激励机制构建上,从报酬激励、声誉激励和控制权激励叁方面展开,给出我国农业高新技术创业投资激励机制对策;在约束机制构建上,从投资前契约、投资后管理和投资退出叁个阶段展开,给出我国农业高新技术创业投资约束机制对策。最后在实证调查创业投资家和创业企业家风险意识和风险倾向的基础上,构建风险分担机制和风险分担模型。第七章从决策程序和决策方法两方面分析了项目选择风险管理。决策程序方面,通过调查,实证分析了我国农业高新技术创业投资项目的来源和评审信息障碍,通过比较,认为我国创业投资公司集体决策存在“硬约束、软激励”风险,国外创业投资公司得益于其完善的中介市场体系和发达的信息网络,而我国的中介市场体系和信息网络体系不完善。在决策方法上,对比分析了DCF评价法、指标评估法的优缺点。最后给出了农业高新技术创业投资项目决策风险管理对策,包括公司制下的激励约束、信息网络建设和基于真实期权理论的项目价值评价方法在农业高新技术创业投资项目评审中的应用。第八章从监控和增值服务两方面论证农业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经营风险管理。在监控方面,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调查,从监控的方式、手段和监控障碍叁方面论证了我国农业高新技术创业投资在监控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在增值服务方面,通过实证调查从服务需求和供给两个角度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增值服务的供求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最后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第九章从退出渠道选择和退出时机选择两方面论证创业投资退出风险管理。在退出渠道选择上,通过实证调查,从创业投资公司和创业企业两个角度分析了我国农业高新技术创业投资退出渠道选择上存在的预期过高和退出渠道不通畅问题;在退出时机选择上,构建了创业投资中止模型;最后给出了退出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第十章是论文的结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进一步研究的展望,对整个农业高新技术创业投资风险管理机制进行总结,对研究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没有涉及或没有深入的问题做了点评。
参考文献:
[1]. 高新技术产业安全评价及其维护对策[D]. 岳良运. 山东科技大学. 2007
[2]. 株洲高新区投融资问题研究[D]. 赵穗.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6
[3]. 我国高技术产业风险投资机制创新研究[D]. 黄荣. 南昌大学. 2009
[4].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D]. 李拓晨.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7
[5]. 风险投资与浙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接模式研究[D]. 卜庆军. 浙江工业大学. 2004
[6]. ITS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 张侠. 长安大学. 2006
[7]. 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方式研究[D]. 周慧. 中南大学. 2002
[8]. 基于提升国民经济竞争力的风险投资发展研究[D]. 胡顺东.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9
[9]. 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 骆阳. 南京理工大学. 2003
[10]. 农业高新技术创业投资风险管理研究[D]. 房德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
标签:企业经济论文; 风险投资基金论文; 创业风险论文; 风险评价论文; 创业投资企业论文; 融资风险论文; 风险投资论文; 创新创业论文; 创新理论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风投论文; 投资论文; 融资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创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