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观察及护理满意度分析论文_李小双

沿溪镇卫生院内科,湖南浏阳 410304

【摘要】目的 探究对冠心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及护理满意度,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 随机将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我院9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实验组(46例,应用优质护理)、对照组(46例,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服药依从性评分。结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3.48%)高于对照组(76.09%),P<0.05;实验组患者干预后服药依从性评分[(7.45±0.36)分]相比对照组[(6.02±0.45)分]明显更高,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明显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服药依从性,值得推广。

【关键词】冠心病;优质护理;护理满意度;心绞痛;服药依从性

冠心病具有发病率高及复发率高等特点,是导致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死的主要原因[1]。WHO研究表明[2],预计到2030年,在冠心病患病总人群中,大约有13.1%患者死于冠心病,冠心病未来将会迎来“流行顶峰”,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冠心病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病死率逐步增加,为降低病死率,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十分关键,而除对上述疾病患者实施有效治疗干预外,配以护理干预亦十分重要。我院对冠心病患者分别应用优质护理、常规护理,见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随机将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我院9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实验组(46例)、对照组(46例)。实验组46例患者年龄为49-79岁,平均(66.69±2.89)岁,男女分别26(56.52%)、20(43.48%)例;病程为1至8年,平均为(5.24±0.36)年。 对照组46例患者年龄为48-78岁,平均(66.72±2.79)岁,男女分别25(54.35%)、21(45.65%)例;病程为1至7年,平均为(5.30±0.42)年。两组资料经对比可知统计值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46例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即给予患者用药指导,告知患者病情康复的注意要点,并对其生命体征指标进行监测,若有异常,及时告知主治医师。

实验组46例患儿应用优质护理,具体为:(1)宣教干预:责任护士下到患者病房和其沟通交流,重点告知患者疾病的治疗知识,并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估。(2)心理干预:责任护士结合心理评估结果对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促使患者改善负面心态,以积极阳光的心态配合治疗,并结合实际情况实施对症干预,例如对于睡眠障碍者,应帮助患者分析产生睡眠障碍的原因,若为负面心理因素导致,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心理开导,同时协助患者合理制定作息时间表,为其安排相对舒适、安静的病房,告知患者睡前切忌进行高强度运动或服用兴奋性饮料等,对于严重睡眠障碍者,可遵医嘱给予其服用安眠药;对于信心缺乏者,可专门组织一场座谈会,邀请医师、预后良好的患者进行现场宣讲,必要时,可专门设立微信群,告知患者可在微信群内相互鼓励,彼此交换治疗心得;对于缺乏家庭支持者,护士可向患者家属讲述家庭支持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嘱咐患者家属多关心和陪伴患者。(3)康复指导:护士可结合患者康复情况告知患者或家属康复的注意事项,如改变原有不良饮食习惯,切忌擅自更改服药剂量等,并督促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健康行为。

1.3 评估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服药依从性评分。

服药依从性:选择Morisky量表(计分制为0-8分,5分以下、6分-7分、8分分别提示依从性差、中等、高)[3]进行评估,评分越接近8分,则依从性越好。

护理满意度:选择我院自制问卷(效度、信度分别为0.863、0.845,总分100分)进行评分,对服务态度(30分)、护理内容(40分)及工作积极度(30分)进行评定,其中少于70分、70-85分、高于85分分别表示差、一般、高,护理满意度为一般+高占比之和。

1.4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S)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软件选用SPSS24.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3.48%)高于对照组(76.09%),P<0.05,如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评分

实验组患者干预后服药依从性评分[(7.45±0.36)分]相比对照组[(6.02±0.45)分]明显更高,P<0.05,如表2:

3 讨论

有数据调查显示,2002年我国冠心病患病人数已经超过1000万,且有关专家预计,与2000-2009年相比,我国2020-2029年将增加780万以上的冠心病患者,换言之,冠心病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居民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而较多研究证实[4],冠心病的发生、进展和患者用药行为、日常行为习惯、饮食习惯存在较为紧密的联系,但临床调查发现,大部分冠心病患者对上述行为重视程度不高,服药依从性欠佳,所以,除对患者实施治疗干预外,对其开展护理干预亦十分必要。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新的医学模式不仅关注患者生理健康,还增加了对患者心理健康以及社会功能的关注度,而常规护理已经不能满足新型医学模式需求,因此,优化护理模式迫在眉睫,且有研究调查显示[5],冠心病患病人群以中老年群体较常见,在治疗期间,患者常易合并其它的负面情绪,如焦虑、抑郁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治疗效果,故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开展心理疏导十分重要。本研究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主要是指除对患者开展常规护理措施外,还需关注患者心理状况,结合评估结果对患者开展针对性心理疏导干预,与以往护理模式相比,优质护理模式更重视心理健康对疾病康复的影响,护理内容更全面,护理服务质量更佳。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3.48%)高于对照组(76.09%),且干预后服药依从性评分相比对照组明显更高,提示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不仅有助于增加服药依从性,还有助于提升护理服务好评度,对医院营造良好服务形象具有较积极的影响,护理效果更佳。

综上所得,冠心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明显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服药依从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丁妍,余健,黄贤珍等.双心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广东医学,2017,38(16):2576-2579.

[2]曹癸兰,梁静,陶宝明等.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管理方案的制订及其在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8,53(10):1157-1162.

[3]杨莉霞,关东升,曹振浜等.抗脑卒中治疗联合行为护理对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冠心病患者NIHSS及SDS评分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8):1811-1813.

[4]杨翔缨,钟美容,唐淼燕等.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依从性现状及干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5(19):1514-1518.

[5]刘萍,谢芳.放松训练联合激励式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围术期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9):1038-1040.

论文作者:李小双

论文发表刊物:《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4

标签:;  ;  ;  ;  ;  ;  ;  ;  

冠心病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观察及护理满意度分析论文_李小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