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美人权斗争的文化因素_个人主义论文

论中美人权斗争的文化因素_个人主义论文

论中美人权斗争的文化因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美论文,人权论文,因素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冷战结束后,美国把人权攻击的主要矛头指向中国。不论是在双边关系上,还是在多 边关系上,中美两国在人权问题上都进行了激烈的斗争。中美之间为什么会在人权问题 上存在着如此尖锐的矛盾和斗争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同的社会制度是中美人权斗争 的根本原因,而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也是中美人权斗争的重要因素。弄清中美两 国的文化传统及其对中美人权斗争的影响,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开展中美人权斗争无疑 是有帮助的。

一、美国的文化传统及其特点

欧洲是美国文化的摇篮。美国文化直接受到欧洲文化的影响。

一是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欧洲传统文化的发源地是古希腊、罗马。在古希腊、 罗马奴隶制时代,就建立了古代奴隶制民主,形成了比较明确的权利体系。在古代罗马 的法律中,就把私有财产宣布为私人权利,还对不同身份的人们的权利作了细致的规定 。马克思指出:“其实是罗马人最先制定了私有财产的权利、抽象权利、私人权利、抽 象人格的权利。罗马人的私人权利是私人权利的古典表现。”[1](P382)尽管古希腊、 罗马的奴隶主几乎把一切权利都赋予一个阶级,而把义务赋予另一个阶级,但权利意识 在人们的头脑中特别是在统治阶级的头脑中打上了深深的印记。古希腊、罗马的这种文 化对欧洲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恩格斯指出:“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 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2](P220)在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下,1215年6月15日, 英国封建贵族迫使国王约翰签署了《自由大宪章》,对个人的财产权利、宗教自由和人 身自由等作出了明确规定。《自由大宪章》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被用来作为争取权 利的法律根据。英国1628年的《权利请愿书》和1689年的权利法案对个人的权利又作了 进一步的规定。这些文件所陈述的权利随着大批移民一直传播到新大陆的各个殖民地。 后来殖民地人民正是根据这些权利同英国统治者进行斗争的。

二是文艺复兴的影响。在14、15世纪,随着欧洲城市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资 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欧洲一些国家特别是地中海沿岸国家的封建制度内部逐渐形成。但当 时的封建专制制度以特权来束缚人权,以神性来扼杀人性,阻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 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特权和宗教神权的束缚和压迫,为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 开辟道路。这种要求首先在思想文化领域表现出来。14-16世纪,开始于意大利,后来 扩展到德、法、英、荷等欧洲其他国家的文艺复兴就是新兴资产阶级为了摆脱封建束缚 ,发展资本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发起的一场波澜壮阔的反封建运动。文艺复兴虽然在 欧洲各国表现形式不尽相同,但各国的人文主义者高举人的旗帜,颂扬人生价值,重视 人的尊严,肯定人的世俗权利,提倡个性自由、个性解放,反对专制,向往共和是一致 的。他们都主张以人权代替神权,以人性否定神性,以享乐主义反对禁欲主义,以个人 主义反对封建专制和压迫。文艺复兴在欧洲各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人文主义者 所宣扬的思想不仅为后来的宗教改革运动播下了种子,而且随着欧洲各国的移民带入到 新大陆。美国自由女神像的题词写道:“把劳苦的、贫困的、畏缩的,但渴望自由呼吸 的人们交给我吧”。这个题词可以说从一定意义上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 。

三是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16世纪,欧洲新兴的资产阶级在宗教改革的旗帜下发 起了一场大规模的反封建的社会政治运动。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反对罗马教皇对各 国教会的控制;反对教会拥有地产;不承认教会有解释圣经的绝对权威;强调个人与上 帝直接沟通;主张信仰自由,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以个体存在和个人权利为基础,以 相互达成的协议来建立教会,在基督教范围内实行自治,充分发扬“个人主义”精神等 。在宗教改革中形成的加尔文教更加适合资产阶级的需要。恩格斯说:“加尔文的信条 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勇敢的人的要求。……当德国路德教变成诸侯手中的驯服工具的 时候,加尔文教在荷兰创立了共和国,并且在英国,特别是在苏格兰,创立了有力的共 和主义政党。”[2](P391)加尔文教徒在苏格兰叫长老会教徒,在英格兰叫清教徒。许 多清教徒和长老会教徒为了反对封建专制政府的迫害,争取自由权利,逃到美洲,在那 里建设自己的家园。正如克林顿在北京大学回答学生的提问时说:“我们的开国先贤当 年为了逃避英国的君主政体而抵达美国。”[3](P155)新教的教义也就随着这些移民带 到美洲大陆上。现在的美国是一个宗教意识很浓的国家,95%的人信教。美国总统就职 时都要手按圣经宣誓。美国的这种宗教意识直接影响到美国对中国宗教政策的态度。

四是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17-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欧洲又出现了资产阶级 进步思想家开展的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把“理性”推崇为思想和行动的基础,反对封 建传统思想和宗教的束缚,提倡思想自由,个性发展等,在政治上主张开明君主制度或 民主制度。为了适应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需要,启蒙思想家对自由、平等、人权作了 理性的分析。他们提出“天赋人权”说,认为人的自然权利是天赋的,人人都有权保卫 他们的天赋权利——生存、自由、追求财产的权利。他们提出“主权在民”说,认为国 家的主权属于人民,人民享有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权利。人民享有立法的权利,决定政 府形式的权利,选择政府人员的权利和更换政府的权利。启蒙思想家的这些思想不仅反 映了法国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和要求,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了舆论准备,而且反映了 北美殖民地资产阶级的愿望和要求,促进了北美的启蒙思想家杰斐逊、潘恩等人思想的 形成和发展,为美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北美殖民地人民正是在启蒙思想家 理论的基础上开展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的。被马克思称为世界上“第一个人权 宣言”的美国独立宣言说:“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是生而平等的,他们 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 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人们中间成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力 ,则系得自被统治者的同意。如果遇有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成损害这些目的时,那末 ,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或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4](P272)美国的独立宣言充 分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理论精神和政治理想,特别是“天赋人权”的思想和“主权在民 ”的思想。

除了受欧洲传统文化的直接影响之外,美国在发展过程中还有自己特别的地方。美国 文化是欧洲传统文化与北美特殊环境相结合的产物。它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的特点:

一是权利意识浓厚。

美利坚民族的主体构成是欧洲移民。几百年来,他们为逃避政治和宗教迫害及追求个 人经济利益,陆续从欧洲各国来到北美大陆。移民社会与非移民社会的最大区别在于, 它的社会成员是由互不认识的人组成的,而不是在血缘关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人们之 间的关系是由契约来确定的。美国的社会组织基本上是按照契约组织起来的。移民们陆 续来到北美,订立自治公约,并制定法规、法律,选举地方议会议员等。因此美国社会 不存在中世纪社会那种等级制度,在人们的头脑中基本上没有什么等级观念。正如恩格 斯所说:“美国没有中世纪的废墟挡路,而且一开始有历史的时候已经有了17世纪形成 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因素。”[5](P257)

美国社会强调的是权利而不是义务。美国革命爆发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英王侵犯了殖 民地的权利。由于同英国君主有着不愉快的历史,美国人从创建国家之时起,就强调个 人权利,反对国家对个人的约束,不愿意赋予中央政府太大的权力。美国独立后一开始 制定的宪法由于没有充分保障人权的条款,引起各州的不满,只是将宪法修正案——即 人权法案补充宪法之后,才得到各州的批准。权利意识可以说深深地扎根于美国人的头 脑中。1998年,克林顿在访华时说:“美国独立宣言的作者是第三任总统杰弗逊,他在 生前最后一封信中说,‘所有的目光都注视着人的权利。’我相信,在一百七十年后的 今天,人类的目光仍然注视着世界各地男女老少的权利上。”[3](P147)

二是崇尚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反映了资本的要求。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个人主义在西方特别是在美国得 到了充分的发展。美国的历史包含着千千万万人的个人奋斗史。因此,美国社会鼓吹个 人奋斗。美国把个人主义解释为“高度重视个人自由,广泛强调自我支配、自我控制, 不受外来约束的个人或自我”。[6](P406)个人是社会的中心。在美国人看来,个人本 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社会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任何人都不应当被当作另 一个人获得幸福的工具,对于一个正常的成年人来说,最符合他的利益的,就是让他有 最大限度的自由和责任去选择他的目标和达到这个目标的手段,并且付诸行动。在实际 生活中,美国人主张通过自己的努力超越他人而不顾及他人,反对社会和国家对个人自 由的干涉。由于美国没有经历中世纪社会,个人主义在美国得到了最充分的发展。在我 们被看作是一种罪恶的个人主义,在美国却被看作一种伟大的价值观。可以这样说,现 在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像美国那样如此强烈地崇尚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美国人认为 ,美国为什么能够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就在于美国重视个人的权利和 自由,使个人能够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是美国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经 验。1998年,克林顿在访华期间说:“自由一直是美国成功和兴旺的关键动力。”“生 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不受政府干扰地发表言论和不同意见、结论和自由信仰的 权利,这便是美国二百二十年前赖以立国的核心思想。这就是领导我们从大陆的一方到 达大陆的另一方,最后踏上世界舞台的思想。这也是美国人直到今天仍然珍惜重视的思 想。”[3](P119、147)

三是种族歧视严重。

种族歧视也是美国文化的一大特点。美国是一个种族歧视根深蒂固的国家。

美国的发展历史是与残酷的杀戳、迫害印第安人的历史联系在一起的。为了自身的发 展,殖民者对印第安人实行野蛮的种族灭绝政策,疯狂掠夺印第安人的资源,大肆杀戮 印第安人,使印第安人的人口锐减。现今的印第安人被迫生活在政府划定的保留地内, 在美国社会倍受歧视,过着贫困的生活。

美国的发展历史也是与残酷地剥削、奴役黑奴的历史联系在一起的。欧洲移民到达北 美后,由于劳动力严重不足,他们除继续吸引各地的移民外,还从非洲向北美大批地贩 卖黑奴。美国虽然没有从欧洲带去中世纪的专制制度,但却实行野蛮的奴隶制度。美国 独立后,奴隶制度还保留了80余年,直到1865年才废除。密西西比州议会直到1995年2 月才正式作出废除奴隶制的决定。美国虽然废除了奴隶制,但黑人在美国社会仍然受到 歧视。

在美国,除了印第安人、黑人受到歧视以外,亚裔、拉美裔居民也受到歧视。美国白 人自以为高人一等,歧视、迫害和不平等地对待其他种族的行为比比皆是。可以这样说 ,除了以前南非种族主义政权以外,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国家像美国那样存在着如此严 重的种族歧视。因此,当美国在民族问题上攻击中国时,就很自然地遭到中国的坚决反 击。

二、中国的文化传统及其特点

与美国这个由移民组成的新兴国家不同,中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文明的古老国家。中 国继承的是与美国不同的五千年一脉相承的独立的文化传统,因此,很自然地形成与美 国很不相同的价值观。

“礼”是中国文化的源流。据史书记载,大约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开始,民主推举 部落首领的“禅让”制度让位于王位世袭制度。为了维护贵族等级制度,奴隶主贵族确 立了以宗法等级制为中心的行为规范以及相应的典章制度、礼节仪式。这就是人们所说 的“礼”。“礼”在夏代就已出现,并被后世所继承和发展。西周王朝建立后,以宗法 式家族制度为核心的组织原则进一步制度化。国家组织与宗法制度结合起来,形成周天 子统帅诸侯,诸侯统帅卿大夫的宝塔式政权结构。“周礼”就是维护西周社会秩序的社 会规范和道德规范,它要求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符合自己在家族内和社会上的身份和 地位,否则就是非礼。“为国以礼”是西周时期治国的基本原则。周礼对中国后世的影 响极大,儒家思想就是在“周礼”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随着西周的解体,我国开始了从奴隶制度向封建制 度的转变。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天下动荡,战争频繁,人民生活苦不堪言。为 了恢复社会秩序,实现国家的统一,一些思想家和政治家纷纷提出自己的救世良方,形 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当时的著名思想流派有以孔丘、孟轲、荀况为代表的儒家学说, 以商鞅、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学说,以《老子》书为代表的道家学说,以墨翟为代表的墨 家学说等等。在诸子百家中,儒家思想对中国的影响最大。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崇法 家。为了维护法家的正统地位,秦始皇下令“焚书坑儒”,使儒家学派遭受沉重打击。 经过秦末农民战争,西汉王朝统一天下。随着汉王朝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巩固,需要大一 统的思想为之服务。为了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 主张,为汉武帝所采纳。如果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说还只是一家之言的话,那 么,到了汉代以后,儒家学说就成了中国漫长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文化。直到现在, 儒家文化在人们的头脑中还有很深的影响。从人权的角度看,中国传统文化有这样一些 显著的特点:

一是强调以人为本。

对人的重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周朝的统治者在取代商朝的斗争中感受 到了人民的力量,从而提出了“敬天保民”的思想,主张“明德慎罚”,这是中国民本 思想的萌芽。对后世思想家和统治者有很大影响。

儒家继承和发展了西周的民本思想。儒家认为,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民心的向背为国 家的安危所系,只有重视人民,爱护人民,国家才能太平,才能长治久安。因此,儒家 主张在尊君的同时要重民、爱民,得出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7]的结论。孔子说 :“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本”,“君以民存,亦以民亡”。[8]孟子说:“民为贵, 社稷次之,君为轻。”“得乎丘民而为天子”。[9]儒家认为,为了有效地统治人民, 必须实行德治,必须对老百姓进行教化,反对不教而诛。孔子主张用“仁者爱人”的人 道主义精神对待人民和处理一切人际关系,施行仁政,反对苛政、暴政,要求统治者减 轻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给予人民休养生息。孟子要求君王“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 税敛”。[10]这种以民为本的思想对统治者处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维护中国封建社会 的稳定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当然,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主要是说统治者要关心人民 群众的疾苦,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使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否则就有被人民群众推翻的 危险。这与主权在民的思想还不是一回事。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批判地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 的“民本”的思想,始终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 依靠群众。领导和支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已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根 本宗旨。

二是强调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

与美国移民社会不同,中国的封建社会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制度和以君主为中 心的封建专制制度相结合的社会。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个家庭就是 一个小集体。每个家庭成员从属于这个集体,依赖于这个集体。家庭这个集体的利益高 于个人的利益。不仅在家庭是如此,在国家也是如此。为了实现整体的一致与和谐,就 要求舍小家,顾大家,牺牲个人,维护集体。因此,中国传统文化不是以个人为价值主 体,而是以社会作为价值主体。国家的利益、社会的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个人的价值在 于以天下为依皈。在中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深入人们的头脑之中。“尽忠报国 ”是一种美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中国封建士大夫的崇高思想境 界。因此,在中国,集体主义观念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而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在中国则 没有什么市场,不仅古代如此,近现代也是如此。个人主义只能够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才 能获得充分的发展,而中国没有经历过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资产阶级所要求的个 性解放、个性自由、个人奋斗在中国没有适合的土壤,因而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在中国没 有发展的余地。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生产资料的公有 制,国家和集体掌握着社会的全部重要资源,个人生存所必需的基本条件,都必须从国 家和集体那里得到,一切社会成员都归属于某一单位。这就形成了个人对集体、对国家 的依赖,必须把国家的利益、集体的利益放在首位,个人的利益是融化在集体利益之中 的。社会要求个人奋斗、个人自由不能妨碍集体的利益、社会的利益。为了维护集体的 、国家的、社会的利益,必要时要牺牲个人的利益。与美国正面肯定个人主义的价值观 不同,中国是从否定的意义上来看待个人主义的。中国把个人主义看成是一切从个人出 发,把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只顾自己、不顾别人、损公肥私、损人利己、唯利 是图、尔虞我诈等。个人主义在中国历来是遭到批判的。

三是维护统一与崇尚权威。

由于小生产经济基础的脆弱性,经不起社会的动荡,就需要维护国家的团结和统一, 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老百姓盼望国泰民安的社会生活环境。整体意识与大一统的思想 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思想基础。孔子的“一匡天下”,孟 子的“天下定于一”都旨在维护国家的统一。大一统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多民族 国家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国家分裂时,它起着促进统一,结束分裂 的向心作用;在国家统一时,它又起着维护统一,防止分裂的粘合作用。因此,统一是 中国几千年历史的主流,分裂只是短暂的现象。这种大一统的思想深深积淀在中华民族 的血液中。新中国成立后,维护国家的团结和统一就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 求。当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借人权问题在中国制造分裂时,就很自然地遭到中国人民 的强烈反对。

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就需要维护中央的权威。要保持小生产经济基础上的社会秩序 ,就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维护中央的权威,是维护国家的团结和统一,维护 社会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一旦中央失去了权威,国家就会陷入混乱状态,这对于广大 人民群众是极其不利的。因此,在中国封建社会里,人们总是寄希望于一个好皇帝。中 国历史上爆发的多次农民战争,其目的也都是为了推翻一个坏皇帝,换上一个好皇帝, 使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

崇尚权威这一思想对人权观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拥护强有力的政府,并强调政府在保护 人权方面的重要作用,而不是像美国那样强调个人的作用。

四是重义轻利。

与美国崇尚权利本位的价值观不同,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个人对社会、对他人应尽的 义务。在中国,人们重视的是个人在道德上的义务,而不是权利。中国的儒家文化把重 义看成是“君子”的行为,而把重利看成是“小人”的行为。孔子就说过:“君子喻于 义,小人喻于利”。[11]儒家主张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提倡见利思义,反对见利忘义 。这种观念两千多年来在人们的头脑中深深地扎下了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基本上没有 权利的要求,而只有义务的规定。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中,没有公民这一说,也没有 公民的权利这一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否则就是乱臣贼 子,就要受到严厉的惩罚。如果说,臣民有要求君主爱护的权利,儿子有要求父亲慈爱 的权利的话,那么这些都不是作为权利提出来的,而是作为义务提出来的。也就是说, 爱护臣民百姓是君主应有的品德,是君主应尽的义务;对子女慈爱是父母应有的品德, 是父母应尽的义务。在中国的历史上还没有臣民向君主争取什么权利的例子。如果臣民 向君主要求什么权利,一定会被视为大逆不道。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不少有权势的臣子逼 迫君主退位而取而代之的例子,但这并不是臣子向君主争取什么权利,只不过是把君臣 的地位改变一下而已。

有一个故事可以说明中美之间这种文化传统上的差异。在中国,孔融让梨的故事被传 为佳话。这个故事颂扬的是利他主义,而美国人对这个故事则另有看法。他们认为,孔 融在他的兄长面前永远都是小的,如果根据年龄小就应该得小的这一原则,那么孔融就 永远只能得小的,这是不公平的。弟兄之间,权利应该是平等的。根据权利平等的原则 ,孔融就不一定总要得小的。但中国的传统文化则认为,孔融确实不一定每次都要得小 的,也可以得大的,但这要由他的兄长提出来。中国传统文化崇尚的是谦让,主张相让 相爱来维持社会的和谐,而不是鼓励争夺,认为争夺就是不高尚的表现。而美国传统文 化把争夺看成的正当的、积极的。

中国传统文化中这种强调个人对他人、对社会的义务和责任,对于维护社会的和谐与 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两种文明——冲突还是交流和融合

综上所述,中美两国之间存在着重大的文化差异,这种文化差异自然而然地在人权领 域中表现出来:

美国社会以个人为本位,崇尚个人主义;中国社会以集体为本位,崇尚集体主义。因 此美国鼓吹个人奋斗,个人自由;中国则强调集体人权是实现个人人权的前提和基础。 为了维护集体的、国家的、社会的利益,保障大多数人的人权,中国必然要对个人进行 必要的限制,而这正是美国所反对的。

美国以权利为本位,强调个人应有的权利,中国以义务为本位,强调个人在行使自己 的权利时,必须尊重他人的权利、集体的权利,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和法令,这是每个 人应尽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 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当我们对侵害他人权利、 扰乱社会秩序的分子依法采取必要措施时,美国总是站出来大喊大叫,指责我们侵犯人 权。这显然是中国不能接受的。

美国蔑视权威,反对政府对个人的干预,中国崇尚权威,主张强有力的政府。近代中 国的历史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也证明,只有坚持 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已成为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我们对企图 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企图推翻中国政府的行为必然会采取断然措施。而美国认为, 这就是践踏人权。这当然只能激起中国的愤怒。

可见,中美在人权领域的斗争在很多方面都是由于文化的差异造成的。

如何看待这两种文化的差异。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提出“文明的冲突”论。他认 为,未来的世界主要不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冲突,而主要是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西方文 化与儒家文化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文化,它们之间必然发生冲突。他甚至以中美之间文明 的冲突设想了一场战争。

我们不赞成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我们主张各种文明的交流和融合。我 们认为,各种文明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都在历史上起着一定的作用,都有其自身的优 点和缺点。不同的文化传统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吸取对方文化中积极的一面,克服自身 文化中消极的一面,随着历史的发展而逐步走向融合,至少可以做到求同存异。这是人 类文明发展的大趋势。各种文明之间虽然存在着某些冲突,但更多的是相互交流、相互 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不同的文明之间完全可以从对方的文明中吸取有利于自身 文明发展的积极的东西。任何一种文化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一成不变的,它在自己 的发展进程中总要不断地适应时代的变化,扬弃旧的、妨碍社会发展的东西,不断产生 、吸收新的、有利于社会进步的东西。否则就没有生命力。换句话说,任何一种文化要 生存并发展起来,它就必须有吸纳其他文化精华的能力。那些封闭式的文化,没有能力 吸纳其他文化精华的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它们或者已经消亡,或者正在衰落。只有能 够博采众长的文化才有无限光明的前途。现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文化都是不同文化千 百年来互相交流、融合、同化的结果。现代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督教文化就 来源于东方。中华文化是几千年来华夏大地各民族文化互相交流、互相融合的结果,也 是不断吸取外来文化精华的结果。

中美两国由于文化传统的差异,在人权问题上存在一些矛盾和分歧是不足为怪的。但 我们认为,文化的差异并不妨碍中美两国在人权领域进行对话和交流,共同促进世界人 权事业的发展。尽管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很大,但只要本着相互尊重的精神,加强交流 、相互吸收、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是可以相得益彰的。中美两国的传统文化中都有积 极的因素和消极的因素,可以通过加强交流,吸取对方文化的长处,克服自己的不足。 比如,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保持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有着积极的意义 。我们应该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这种积极的一面。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不重视个人 权利和个人自由的一面,容易产生专制主义、个人崇拜,容易压抑个人的积极性、主动 性、创造性,不利于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兴旺。我们应该克服中国传统文化这种消极的一 面。美国文化强调个人权利、个人自由,有利于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这点应该肯定。我们应该吸取美国文化中在这方面的积极因素。但是,美国传统文化中 也有过分重视个人而忽视集体的一面。目前美国社会中的许多问题就是由于极端个人主 义造成的。难道美国不可以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吸取有利于克服美国社会弊病的某些积 极因素吗?

1997年11月1日,江泽民在美国哈佛大学的演讲中说:“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 的历史文化传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 进步。”中美两国只要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对话与交流,互相取长补短,是会有益于自 身的进步和人类社会的进步的。

但是,美国不是这种态度。美国在与中国的交往中以及在国际活动中,极力推行“文 化霸权主义”。这里我使用了“文化霸权主义”这一概念,并不是要给美国戴什么帽子 ,而是指出了一个客观事实。所谓“文化霸权主义”,就是不尊重别人的文化传统和价 值观念,在国际活动中把自己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强加于人的政策和作法。过去,美 国同其他西方国家在瓜分中国的过程中极力宣扬“文明对野蛮的教化”,总是企图向中 国施加影响,把中国融入西方文明之中。这就很自然地被中国的先进分子视为文化侵略 。直到现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并没有改变这种文化心态。这种心态不可避免地在 人权领域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美国认为,美国的文化是优于其他文化的,美国的价值观 念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观念,美国的文化代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方向。美国前总统尼 克松说:“美国从建国之初即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它代表着人类文明的价值和理想 。我们的主要使命就是在国内外维护这些价值观念并使之发扬光大。”[12](P146)因此 ,美国在对外交往中,总是力图把自己的价值观推销到世界各地去,中国当然不会接受 美国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正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所说,冷战结束以后,美国 总想单方面将自己的好恶强加于人,而且不考虑别人的反应或长远代价。”[13]

我们从来不拒绝吸收世界上包括美国在内的文化中的积极成分,但我们反对不尊重别 人的文化,把自己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强加于人的作法。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 史的大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面对美国的文化霸权主义,中国必然要 捍卫自己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这也就决定了中美两国在人权领域斗争的长期性。

标签:;  ;  ;  ;  ;  ;  ;  ;  ;  ;  

论中美人权斗争的文化因素_个人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