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论文_张军波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论文_张军波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第一中学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是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高度凝练,有利于培养学生品格、思维、关键能力和价值观念。高考"素养立意"已成常态,基本上是以时空观念定位、唯物史观指导,重点考查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及家国情怀素养。2018年全国I卷就有多个题目体现了对核心素养的考查:25题藩镇的影响、30题中共外交政策等,都直接考查了唯物史观的应用。24题"科技"、26题"工匠"等体现了"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证意识。试题还涉及大量历史概念、现象和情境的解释,如民营手工业、"一边倒"等。24题的劳动人民智慧、41题农民伟大创举等题体现了家国情怀。因此,必须透切理解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唯物史观

主要内容及教学案例: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案例展示:古希腊工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造就了自由平等的社会观念。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案例展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背景;《权利法案》颁布的历史影响;1832年议会改革的背景和影响;美国新体制确立的影响。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过程是曲折的等;案例展示:罗马法的产生、发展,法国共和制的艰难历程。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案例展示:以五四爱国运动为代表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实。

高考考查立足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审视社会现象;一分为二辩证看待,评判人物事件;灵活运用

基本观点,阐释历史进程。

培养策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授学生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事件,不断渗

透、加深印象,尤其是在分析背景、过程和影响时特别注意。

二、时空观念

高考考查立足点:以时空为基础,感知历史事实;以时空为依据,得出历史结论;以时空相结合,认识历史规律。

培养策略:了解世纪、年代、前期、中叶、后期等关于时间表达方式;认识历史地图,挖掘图片信息,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用时间轴编制史事发展进程的图表(如大事年表);划分历史阶段,总结阶段特征;梳理中外共时性大事年表,分析中外共时性问题;独立探究,用时间术语、分期方式结合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阐述对历史发展的认识。

案列展示:《英国的制度创新》:让学生结合所学总结责任内阁制的发展演变过程(注意不同的时间表达方式):光荣革命前,内阁是国王咨询机构;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退出内阁,内阁承担行政职责;1721年,沃波尔成为第一任内阁首相;19世纪初,国王仍然有权选任首相和内阁大臣;19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正式形成。教师分析后,学生就可得出以下认识:发展阶段(三个):内阁-内阁制-责任内阁制。发展趋势:行政权的转移:由国王向内阁转移;内阁、国王、议会关系的变化:内阁由国王任命、对国王负责转变为由议会选举、对议会负责。历史规律:英国君主立宪制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三、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经由严密的逻辑推理重现真实历史的态度与方法。具体内容包括:史料类型的辨别、史料证据力价值的辨析、史料内容的解读、史料的运用四个方面。

高考考查立足点:以史料实证灵活考查知识迁移能力、问题理解能力、观点论证能力。

培养策略:第一、形成基于史料的历史思维。知道史料不同于史实。史料指向史实,但本身并不同于史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史料指向史实,可能不偏不倚,也有可能偏向甚远。既要倚重史料的指向功能,又要不为史料所惑,一切都要回归历史自身。总之,坚持"材料第一,论从史出",即养成基于史料的思维,不要用主观思维解决客观问题!例如:在学习唐朝后期至五代十国时期的"藩镇割据"时,可利用2018Ⅰ卷25题(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作为材料,既可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拓宽学生的视野,也可让学生多角度、全面、辩证地理解"藩镇割据"的历史影响。

第二、史料教学应坚持多样性原则。一是应注重史料类型的多样,尽可能选择不同种类的史料,做到文字、图片、口述等史料兼顾,第一手和第二手史料兼顾。这样学生既可以学会区分原始材料和第二手材料,又可以了解不同史料的价值,了解多重互证这一史学方法。二是注意史料内容或视角、立场的多样。对同一主题、同一事件或同一历史人物选择评价不同的文献史料,既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又可以让学生理解一些史学的基本理论。例如:(2017·Ⅰ卷·26)这个高考题,不同的史料对同一历史事件给出了不同的记载,可培养学生对史料价值的判断能力和对从材料中所提取信息进行多重互证的能力。

四、历史解释

学会历史解释,是历史学习的一个较高要求,是检验学生是否具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表现。历史核心素养五个素养中关于运用的要求,都可视为历史解释。唯物史观中要求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是历史解释。时空观念素养中要求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对历史事件作出合理解释,是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素养中关于实证过程的要求,实际上就是历史解释的过程。总之,历史解释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要有时空观念,要有实证精神。

高考考查立足点:以历史解释综合考查客观评判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思维创新能力。

培养策略:应坚持"三要素",即基于史实、符合逻辑、多维视角,离开史实、缺乏逻辑、视角单一

的历史解释是无力的。例如:可利用2018年Ⅲ25题(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培养学生基于史实和材料信息、符合逻辑解释两宋科举制的作用。也可利用以下史料培养学生多维视角评价宋代政治制度:"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里,宋是最贫最弱的一环。专从政治制度上看来,也是最没有建树的一环。"(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五、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和人文追求、价值观念,其具体内容有:对家乡、民族、国家的认同感;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传统,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等。

高考考查立足点:立足家国情怀隐性考查价值观判断、主流价值观、社会责任感。

培养策略:第一、将政治册教材主题即人类社会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贯穿始终。第二、充分利用好有利于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教学内容和素材。例如:对中国古代专制集权制度的历史反思;古代雅典民主制和古罗马法律对近现代人类社会的影响;近代英美法德对民主、法律的强烈追求;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争民主的民族奋斗史;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活动;现代中国开创人民当家作主新制度的曲折发展;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

参考文献:

1.张炎林.《例说试题命制中史料实证素养的考察》.《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2);

2.何成刚.《历史核心素养的提炼与培养》.《历史教学》,2016(11);

3.赖少云.《关注史料教学 传承学科素养--基于提升"史料实证"素养的高中史料教学的策略研究》.《中学课程辅导》,2016(12)。

论文作者:张军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5

标签:;  ;  ;  ;  ;  ;  ;  ;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论文_张军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