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可持续发展战略论文,高中论文,地理教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上述论断,体现了高中地理的人地关系思想。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深刻领会上述持续发展战略是非常必要的。本文试从高中地理教学内容角度谈谈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处理好人口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人口问题始终与经济建设密切相关。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以来,人口数量得到了有效控制,缓解了经济建设、生产力发展与人口多、素质低的矛盾,节省了大量资金,减轻了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对提高人民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人口仍面临着许多问题:
1、低出生率和高增长量的问题 尽管目前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已控制在较低水平,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12亿多),每年净增人口仍有1500多万,全国人口总规模还在继续增长。新增国民收入约有四分之一以上用于新增人口的消费,这将影响到经济建设资金的积累。我国粮食总产量居世界第一,而人均粮食却只有380千克,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四十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增长2倍多,而平均每人增加粮食却不多,目前粮食及其他农产品仍不能满足人民生活和工业生产日益增长的需要。
2、人口素质低的问题 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国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只有小学文化程度,15岁以上人口中仍有15.88 %的文盲、半文盲,另外还有为数不少的残疾人。这种人口质量低的状况滞缓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3、人口老龄化与社会抚养问题 据预测,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到2000年达到1.28亿,约占总人口数的10%,到2050年达到3.79亿,约占总人口数的24%,这种老龄人口群,使社会抚养日益加重,这也将进一步减缓我国经济建设的速度进程。
4、城镇化速度缓慢与剩余劳动力问题 由于我国城镇化水平较低,1994年全国平均只有28.6%。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不合理配置,社会劳动生产率就不会高,这必将延缓我国的经济发展。
5、人口对环境的压力问题由于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承载量受到的压力过大,生态系统有失去平衡导致恶性循环的危险,这对我国的经济建设也是十分不利的。
面对以上人口的种种问题,处理好人口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首先,要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其次,要大力提高人口素质,特别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第三,要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乡镇,就地转化农村剩余劳动力。
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处理好资源、环境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但我国在这一方面仍存在着许多严峻的问题,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战略目标的实现。
1、自然资源相对短缺 我国的人均资源状况远低于世界水平。从几种关系国计民生的资源来看,都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其中水资源人均占有量2500立方米,比许多国家少;耕地仅占国土面积的10%,人均不到0.1公顷,约为世界人均数的四分之一;森林为世界人均的14%;草地为世界人均的三分之一;重要矿产还有后备储量不足的问题,其中,6种支柱性矿产(石油、天然气、铜、钾盐、煤、铁)的探明储量不足。因此,这种资源短缺的现状,必将影响和制约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2、自然资源分布不均 我国的水资源东部多、西部少、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年际变化率大。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的华北平原,平均每人占有径流量只有200多立方米;水能资源主要分布于西南、中南和西北(黄河上游)地区;耕地主要分布于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中;草原多分布于非季风区的高原、山地;森林多集中在东北、西南的边远山区;矿产资源多集中于中西部地区。而对资源的消费又集中于东部沿海,其中对能源的消费集中于东南部。这种自然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资源与经济建设不匹配特征,也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
3、自然资源利用率低 我国的经济发展尚没有走上提高经济效益的轨道。10年来,仅建设一项就使耕地每年减少600至700万亩,经济发展对资源利用粗放经营(如对铁矿的采富弃贫现象),致使自然资源消耗过快,这种靠拼资源的发展模式,不仅使经济增长缺乏后劲,而且也带来了资源短缺、生态破态和环境污染等不良后果。
4、环境污染严重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工业的“三废”、农业的化肥、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例如:未处理的工业废水进入江河、湖泊、地下等水环境,水体污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使不少地区和城市的地下水、饮用水遭到严重破坏和污染。再如:大气中由于排放SO[,2]、NQ[,2]等有害气体使酸雨污染严重,每年造成巨大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
5、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 从我国的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速度快、草原退化、物种减少等方面看,我国的生态环境是脆弱的。我国又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如地震自90年代以来在我国云南、广西、山东等地都有发生,旱涝灾害、台风袭击也很常见,这种生态环境的脆弱和自然灾害的频繁性直接危及我国经济建设。
因此,转换传统发展战略,走持续发展的道路,真正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避免走盲目追求产值和扩大投资规模的粗放经营的老路。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优化工业布局,使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改变落后的生产技术,防止污染;对能源的利用坚持开发和节约并举的方针;避免自然灾害的发生,不可人为诱发自然灾害(过度抽取地下水、滥垦滥伐等)。同时加强农业综合利用,保护土地资源,推行生态农业,完善环境和资源立法,强化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标签:可持续发展战略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 时政论文; 环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