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研究论文_李莉莉

关于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研究论文_李莉莉

李莉莉 广东省湛江农垦红星小学 524138

摘 要:本文主要从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与学习中的困难以及存在的问题着手,提供相应的方法策略,进而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以及教师教授应用题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 应用题 教学研究

数学在小学课程中占据的比重较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与学生学习数学的整体水平有较大关系。由于应用题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是数学教学中较为生动和灵活的题型类型,在教学过程中将题型与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达到教师的教学目标。

一、小学数学应用题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应用题的障碍。

从历来教师的数学教学经验中可以发现,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应用题可以说是比较犯难的一个部分,应用题的成绩成为影响数学整体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解答应用题的主要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在面对具体的一道题时,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题目意思,不能明白出题人的出题意图,无法准确地提炼出题目中主要的数量以及数量间的关系。

(2)多数情况下,学生在基础知识本身没有得到巩固的情况下,容易使用习惯性思维去解读题目,借用课堂上的例题或沿用以往的经验去解答题目,在没有正确分析题意的情况下就动笔答题,导致题目解答错误。

(3)大部分的学生在只限于课堂中老师列举的具有典型性的题型的前提下对题目进行解答,而自身并没有熟悉掌握同一类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以及解题方法,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和自主解题的动力,一味被动地解答应用题只会逐渐失去良好的解题能力。

2.教师教授应用题的困难。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树立学生的应用意识以及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仅限于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应用题来说,这种题型旨在通过解答应用题来锻炼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中应用题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要求:

而基于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教师在应用题的教授方式方法上没有更大的进展,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表现:

(1)小学数学教材没有完全统一的版本类型,教材中应用题的编排也不尽相同,但在应用题的种类划分上都是一致的,这一点极大地方便了教师进行应用题的教授。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部分教师刻板地将应用题按照严格的标准划分为几大板块,在教学中过分地注重模块化,同时要求学生牢记题目类型并且在解题过程中套用总结出来的解题步骤和解题方法对题目进行解答,因此造成学生无法全面地掌握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无法灵活地解答实际做题过程中遇到的题目类型。

(2)数学教学中的题目大都取材于现实生活,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小学数学应用题旨在使学生能够在解答题目的基础上训练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翻看如今的小学数学教材,其中的应用题在编写上似乎显得过于“高”,和现实生活差距较大,并且存在很多明显和当下社会生活脱节的情况。教师在取材和出题方面也常常忽略应用题的这一特性,习惯性地沿用陈旧的题型或者编写老套的题目,使学生无法提起学习兴致,更难以进入学习状态。

(3)就目前来说,小学数学应用题的形式仍然显得过于单一,结构也显得过于拘谨。比如说,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数学教材编写中,应用题大多以图表的形式出现;从小学三、四年级开始,应用题则主要以文字形式进行呈现,侧重于考查学生对于题目的理解能力,而大量的文字内容会造成学生的负担,对学生的解题造成一定程度的困难。在数学应用题的编写方面,呈现出的形式也较为雷同,因而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从而失去了对应用题的学习兴趣。

二、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1.注重学生审题、理解和分析能力。

(1)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小学阶段的学生鉴于其年龄特征,比较容易出现急躁、马虎的问题,往往在做题过程中出现还未审清题意就匆忙答题的情况,或者出现在没有完全理解题目意思的情况下就着手答题的情况,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提出以下两点要求:①至少完整地读一遍题目,对题目意思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特别是正确地理解其中的数学概念,从整体上把握出题人的出题意图,在脑海中搜索出与题目对应的相关知识点;②仔细地读题,不要笼统,读题做到不漏字、添字、改字以及读错字,在此基础上正确理解题目意思。

(2)分析数量关系、理解关键词是关键。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相比较而言,应用题的题目较长包含信息量较大,要理解题目意思必须从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着手,这是学生找到有用条件的最重要的一步。数量关系指的是应用题中已知数量与已知数量、已知数量与未知数量之间的关系。找到数量关系就是找到了解答应用题的关键,将这一已知条件提炼出来,找出关键词,再对应题目问题,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这道题:“四年级有275人,比三年级人数的1.5倍还多5人,三年级有多少人?”学生找到已知条件“四年级有275人”和“比三年级人数的1.5倍还多5人”,找到关键词“比”“多”,再看问题“三年级有多少人?”,分析其中的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间的关系,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可以知道“四年级人数比三年级人数多”“四年级的人数是三年级的1.5倍”,这其中有相差关系也有倍数关系,是两种关系的复合,结合问题问“三年级的人数?”,在提炼出了题目的关键点后方可顺利地进行解答。

2.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数学问题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不同的题型也有不同的解题办法。因此,在数学的学习中,既要学会多种数学问题的解题方法,又要掌握具体问题的具体解题思路。落实到实际数学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教给学生具体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式,特别是在应用题的教授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引导方法,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形成正确清晰的解题思路,掌握一定的解答应用题的解题规律,进而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例如这道相遇问题:“刘辉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5千米,王强步行每小时行5千米。如果两人同时同地沿同一线路出发去海洋馆,当刘辉行了30千米,到达海洋馆后,马上从原路返回,在途中和王强相遇。问从出发到相遇共经过多长时间?”

在解答这道应用问题的时候,教师首先应该指导学生正确地找出关于“速度”的已知条件和关于“路程”的已知条件,找到已知条件后带着问题寻找解题思路。这道题中虽然两人的出发点相同,但从分析结果看来仍然是相遇问题。由刘辉从出发行了30千米到达海洋馆可知一个单程为30千米,再由题意可知两人行走的总路程为两个单程即30×2=60(千米),两人的速度和为15+5=20(千米),则相遇时间是60÷20=3(小时)。这样看来,做题是一种思维活动,解答应用题更是复杂而严密的思维活动,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探索解答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思维能力。

3.重视变式训练。

变式训练是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常用的训练方法。变式训练指的是在原题知识点不变的基础上进行题型训练,教师在训练过程中能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挖掘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变式训练的目的是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加强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变式训练有多种方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原题的基础上进行变式训练,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根据原题创编题目。

如相遇问题的应用题,其情节不只局限于“同时”“相向”“相遇”,也可发展为“异时”“相背”“背离”等等,在根据原题在分析其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变式训练如下:

原题:甲、乙两站相距3300千米,两列火车分别从甲、乙两站同时对开。快车每小时行120千米,慢车每小时行100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车相遇?

变式一:甲、乙两站相距3300千米,两列火车同时从两站对开。快车每小时行120 千米,慢车每小时行100千米,经过8小时两车相距多远?

变式二:甲、乙两站相距3300千米,两列火车分别从甲、乙两站同时对开,快车每小时行120千米,慢车每小时行100千米,相遇后继续前进2小时,两车共行了多少千米?

变式三:甲、乙两站相距3300千米,两列火车同时从两站对开,快车每小时行120千米,慢车每小时行100千米,一列动车同时出发从甲站驶向乙站,当两车相遇时,这列动车正好到达乙站,动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通过上面几道题的分析和比较,学生不难看出原题的问题“经过几小时辆车相遇?”是下面几道题的已知条件。利用一个应用题原题引申出复杂的复合应用题,提炼出两者中的问题,对学生建立数量关系与中间问题的联系有很大的帮助,进而提高学生灵活应对各种应用题的能力。

4.创设应用情境。

近些年,随着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新课程的改革,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方法已经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鉴于小学生的思维大多是形象化的,而应用题又相对比较抽象,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抽象的题目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合理的情境来训练学生不够完善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点训练,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地说,教师可以对原题的背景和数据做适当的调整,结合学生感兴趣的、贴近生活实际的问题来代替。

以教材中关于“列方程解一般应用题”的题目为例,对其中两题进行改编并串联成一个超市购物的场景借助课件形式呈现给学生:“周末大清早,小军带着妈妈给的钱来超市买东西。开始,小军买了3瓶牛奶,每瓶牛奶5.2元,还剩下12元钱。想一想,小军带了多少钱?后来,小军又用剩下的钱买了2节7号电池,找回了0.8元。每节7号电池多少钱?”这样一来,便拉近了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对应用题产生亲切感,从而更容易理解和解答题目。

应用题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是影响学生整体数学品质和数学成绩的关键因素,对于逻辑思维尚不完善的小学生来说,教师更应端正教学态度,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找准其熟悉以及感兴趣的关键点,进行引导和教学。与此同时,教师要注重学生在做题过程中的审题、理解和分析能力,加强学生解题思路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严开胜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之我见[A].2016年课堂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6。

[2]张锡会 丁洪财 改革小学数学应用题课堂教学的点滴尝试[A].新教育时代,2015年,10月,总第2辑[C],2015。

[3]尹鹤萍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谈[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五卷)[C],2013。

论文作者:李莉莉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11月总第25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7

标签:;  ;  ;  ;  ;  ;  ;  ;  

关于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研究论文_李莉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