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使用“CAI”的教学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策略论文,CAI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 ”)已逐渐普及,其教学优势也被人们所认同。但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把“CAI ”当作万能钥匙,盲目使用,甚至代替教师的位置,其结果却适得其反。鉴于此,我校在使用“CAI”优化课堂教学中运用以下策略, 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创设问题情境时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利用“CAI”创设新颖有趣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调动积极情绪,使学生乐学、爱学。
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新课伊始打开计算机,屏幕上显示这样一个小故事:一天,猴王做了三张大小一样的饼,要分给三个小猴吃。它先把第一张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小猴甲一块,小猴乙见了说:“太少了,太少了,我要两块。”于是猴王就把第二张饼平均分成了八块,分给小猴乙两块,小猴乙高兴得手舞足蹈。小猴丙更贪,它抢着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无奈猴王只好把第三张饼平均切成十二块,分给小猴丙三块,于是小猴丙也心满意足了。看完后,教师问:“同学们,它们所分的饼一样多吗?猴王是用什么办法既满足了小猴子的要求,又将饼分得公平合理呢?”同学们看了小猴的憨态感到十分好笑,教师提了问题后更是议论纷纷,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都想讲出正确答案,但因知识的限制,怎么也讲不出所以然来。这时,教师用略带神秘的表情说道:“如果同学们学习了今天这节课的知识,肯定能解答这些问题。”
这样在讲授新知识之前,通过有趣的故事画面创设问题情境,提出与新知识有关的问题,造成了强烈的悬念,学生疑中生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开始了新知识的学习。
二、遇到重难点时使用,促进学生知识内化
小学生遇到知识重难点往往不易解决。这时运用“CAI ”创设学生感知的过程,把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协同利用起来,促进心理内化,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从而达到其它教学手段达不到的效果。
如在教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中“小华统计一个路口在10分钟内各种机动车通过的数量,并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这样的一道例题时,就可利用“CAI”,模拟一个路口10 分钟内各种机动车通过的情景。学生通过眼看:观察各种车辆行驶的情况;耳听:听模拟现场的声音,使学生觉得身临其境;手动:用划“正”字的方法统计各种车辆通过的数量。使学生的眼、耳、手都协同运用起来了,很快就学会了“原始数据的收集”方法,强有力地促进了知识的心理内化,使这节课的重难点在轻松而愉快的氛围中得到了解决。
三.学生思维遇阻时使用,帮助突破思维障碍
学生在学习中常常会遇到困难, 思维受到阻碍,这时, 可利用“CAI”适时巧妙演示,通过诱导、点拨,使学生沟通遇阻的思维, 从而突破思维障碍。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后,遇到这样的一道题:把一个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表面全部涂上红色,然后切割成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一共可切多少块?其中一面、二面、三面有红色的各几块?还有几块一面红色也没有?由于解答本题要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学生解答起来颇感棘手,而教师使用教具进行引导理解又存在着诸多不便。若通过“CAI”,利用屏幕上的“切割”、“旋转”、 “提取”等动态演示,既使学生顺利地突破了思维障碍,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揭示规律时使用,促使学生完成知识建构
采用“CAI”动态图像演示, 可把知识的形成过程清楚地显示出来,帮助学生掌握其内在规律,从而完成知识的建构。
如教学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对于其推导过程特别是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这个“化圆为方”的道理难以理解。用“CAI”演示,把一个圆2等分,用红蓝表示两个半圆,再把两个半圆分成8个相等的小扇形, 让小扇形一个个从圆中“飞出来”(还剩下一个虚线圆)排成两列,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闪烁显示。再依次进行16、32等份的方法割补,让学生通过对比,直观地看出等分的份数越多,越接近长方形。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移动演示,使学生建立圆半径、圆周长的一半和所拼成的长方形长、宽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五.信息反馈时使用,及时矫正教学程序
研究表明,能否及时处理好教学反馈与矫正,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CAI”可以帮助教师采用多样信息输入、反馈方式进行教学, 及时调整教学程序。
如在课堂范例教学中,运用“CAI”的教学优势,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引导学生对刚学知识或对数学问题解决过程、结果进行反思与回顾,教师及时有效地对学生反馈来的信息进行正确评价,对共性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宏观强化,对个别问题及时作微观指导,从而加深理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总之,只有摆正“CAI”的位置,合理使用, 才能充分发挥其教学优势,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