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田县的积极探索--通识教育与特殊教育一体化模式_特殊教育教师论文

罗田县的积极探索--通识教育与特殊教育一体化模式_特殊教育教师论文

罗田县积极探索——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一体化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罗田县论文,普通教育论文,特殊教育论文,积极探索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长期以来,广大农村残疾儿童少年,尤其是盲人常被拒之于学校大门之外,不能享受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为探索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从1990年起,罗田县教委着手在普通学校招收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实验,进行“一体化教育”探索,通过近十年的努力,走出了“以普带特、以特促普、普特结合、优势互补”的一条发展农村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路子,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更新观念,优化环境

为残疾儿童少年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是他们接受教育的第一关。开初时,关于残疾儿童少年应不应该接受教育?他们能否接受教育?学校能否接纳残生?残生和普通生能否相融?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家长和学校。为扭转人们对残疾人的偏见,尤其是帮助家长、教师提高对残疾人的认识,罗田县教委一方面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国家有关残疾人的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大力宣扬残疾人自强自立、战胜残疾、学习成才的典型。与此同时,坚持走乡村、串户校,把工作做到家、做到校、做到人,力求在残疾人教育问题上,让每位家长尽义务,使每个学校和每个教师尽职责,不断为残生入学扫除各种思想障碍。为解决贫困残生入学难问题,罗田县教委还会同有关部门对残生入学制订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学校为残生减免书杂费、搭伙费、住宿费;乡镇村免去残生义务工;交通部门为残生减免车、船费;卫生部门为残生减免体检、矫治费;民政残联为在校残生实行生活补贴和对毕业残生优先安排就业等,所有这些极大地调动了残童入学积极性。为使残生在校安心、家长放心,罗田县对残生入学后的管理、生活、安全都进行了周密的安排。为使普通生正确对待残生,县教委结合贯彻《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和校风建设,在普通学生中广泛进行宣传和教育,并把它作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一项重要内容,不断地在普通学生中营造尊重、爱护、关心残生的氛围。等等这些,都为残生进得来,留得住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二、实事求是,确定目标

根据残生特点,确定适宜、可行的教学目标,有助于对残生实施全面系统的教育。罗田县教委在广泛听取并征求教师和家长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残生九年义务教育培养目标:根据残生身心特征,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加强缺陷补偿训练、生活自理训练、劳动技能训练和社会适应训练。通过教育、训练,帮助残生补偿生理和心理缺陷,使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思想品德,真正做到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力争成为有健康体魄,能生活自理,有一定文化科学知识、劳动技能和爱好特长,基本适应社会生活,残而不废,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和建设者。罗田县教委还要求各随读点,根据总目标,结合各学习阶段的不同要求和残生的残疾程度,制订出个别教学计划并拿出具体的实施方案。目标的确定和个别教学计划的制订为残生实施九年义务教育起了较好的导向作用。

三、抓住关键,培训教师

教师素质高低,关系到特教工作的成败。多年来,罗田县教委按照对学生有深深的爱心,对工作有高度的敬业心,有攻克难关的信心和决心,有无私的奉献精神,有勤奋好学深钻业务的精神,有开拓进取勇于探索大胆改革的精神,来挑选教师、要求教师和培训教师。为帮助教师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罗田县教委积极组织教师学习残疾人教育事业“八五”和“九五”发展规划,及时传递信息,大力宣传各种典型。为帮助教师提高业务水平,他们采取送出去请进来和自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组织他们业务进修,使教师逐步熟悉教法,掌握专业知识。为鼓励教师事业有成,他们还为教师征订了多种学习资料,并积极鼓励和组织都是参与各种教学研究和学术交流。他们还对从事特教工作的人员实行了“四优先”:即优先工资到位,优先评模晋级,优先民转公或代课教师转为编内教师和优先免费培训。罗田县一支素质较高的特教师资队伍,为残生义务教育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选优补偿,因残施教

根据残生的身心特点,组织教学,选取教法。在座位安排上,将残生安排坐前排、安排坐过道旁、安排坐优生旁;在教材使用上,一级盲生用盲文教材,二级盲生盲文教材和普通教材并用,一、二级低视生一般用普通教材;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对美、体、理、化等课程或相关内容进行了删减和调整。如对一级盲生美术课改为手工或歌曲,体育课删减了跑、投掷等内容;球类活动不宜的残生,增加了垫上运动、体操和游戏等。在工作着力点上,对有残存视力的学生,力求保护其现有视力并尽可能促使视力向好的方面转化;对已失明且难以医治的残生,要求攻克盲文,加大了盲文摸读、书写训练,并注重挖掘其潜能,如训练听觉、触觉功能,锻炼知觉,扬长记忆能力,以弥补视觉缺陷。在对视残生的教育方法上,要比普通学生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尊重,给予更多的爱护和关心。

实践证明,特教与普教相互渗透进行一体化教育,不仅给残疾人教育事业带来了活力,也给普教工作带来了生机。

(一)普特一体化,促进了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普通生关心残生,主动为他们在生活了当“护理”、学习上当“翻译”做“秘书”,既帮助了残疾人,又锻炼和提高了自己。残生刻苦学习,严守纪律,战胜残疾的精神和品德,又不断激励普通生,大大推进了学校精神文明建设。

残生和普通生优势互补,也有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比如盲人的记忆能力和速算能力往往超过正常人。香木河小学根据盲生这一特点,成立了由1个盲生和5个普通生组成的互学组。她们6人经常一起学习, 一起复习,采取相互提问、相互抢答的方式,不仅鼓励了盲生,同时也促进了普通生智能发展。今年该乡组织三、四年级语文数学学科竞赛,此组5个普通生全部参赛,其中有4人获奖。香木河小学盲童所在的班级在全乡20所小学多次学科统一测试中,整体水平都达到并超过了重点小学和中心小学。

(二)普特一体化,提高了残童少年的入学率。以视残儿童为例,90年以前,罗田县没有一个盲童入学,且低视生入学率不到4%。96 年全县适龄盲童全部入学,并发展到学前教育。98年全县视残儿童少年入学率提高到95%。与此同时,随着残童随班就读的全面展开,全县各类残童少年入学率由90年的50%上升到98年的90%。

(三)普特一体化,提高了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的巩固率。如六家坳小学有个姓丁的学生,一年级整学年几乎没说一句话,上课有凳子也不坐,作业完不成,且经常辍学。二年级上学期把她调到特教班,在教师深入调查和多方启导下,终于消除了她的思想障碍,她不但开口说话,坚持到校,且学习有了明显进步。二年级下学期又让她回到了普通班,该生情况一直保持良好。六家坳特教班的开办,使10多位有这样或那样问题的失学儿童返了校园。普特一体化,不仅有利于残生的巩固提高,同时也避免了一大批成绩差或有某些障碍和困难的普通生失学。全县学生辍学率初中和小学分别由原来的3%和1%,下降到1.6%和0.02%。

(四)普特一体化,提高了残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率和完成率。以视残生为例,尽管过去有极少数低视生入学,但失学很多,且至多只读完小学。实行视残生与普通生教育一体化以来,各学校为视残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使视残生跟其他普通生一样,小学毕业后,全部进入了初中。在心理素质和思想素质上,他们深感平等、温暖、轻松、愉快、能正确对侍残疾;在学科成绩上,一般能达到中上等水平。某中学今年毕业的6名初中视残生,中考成绩达上等水平的2人,达中等水平的3人,下等水平1人;在生活自理上,全县小学一年级以上的盲生都能独自上学回家,远的达5里崎岖山路;在劳动技能和爱好特长上, 能自己洗衣,甚至能烧火做饭;如林木河小学二年级盲生方满和坐金桥都能熟练地辨认稻苗、麦苗、杂草和猪草,她俩经常参加田间劳动,主动为家里备猪饲料。香木河小学三年级盲生郭兰,由于很快掌握了盲文,她曾从学前班跳到了二年级,不仅学科成绩占有优势,同时能做多种复杂的手工,还会珠算、手风琴和电子琴,无论从整体水平到个性特长都超过了不少健全儿童。

(五)普特一体化,为普教改革和素质教育拓宽了新的视野。

特殊教育最突出的特点是面向每一个残生,面向残生的方方面面。普特一体化,不仅为学校管理增加了新的内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整个普通教育也提出了挑战。传统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对一大批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甚至包括普通生)很不相适应。普特一体化,加深了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和理解,为素质教育和普教改革提供了广阔的视角。

标签:;  ;  ;  ;  

罗田县的积极探索--通识教育与特殊教育一体化模式_特殊教育教师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