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内能》教学谈
余有泽 甘肃省永昌县第六中学 737200
摘 要:在新课程视角和新课改理念下,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引领学生少一些“看客”行为,多一些自主实践;少一些直接灌注,多一些有效追问;少一些按部就班,多一些探究延伸;在“多”和“少”的取舍中拓展摇曳生姿的物理新时空。
关键词:物理探索 自主实践 拓展探究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内能》,尽管和其他物理探究一样平平常常,和但这并不妨碍“内能”是学生最愿意探究的一个课题。因为它切入的角度实在太多,比如可以从物体分子热运动的角度出发,可以从宏观的机械能拓展到内能,可以从能量的角度形成看世界的意识……总之,只要你想,只要你乐意,只要你努力,都可以从多个窗口和路径去寻找和发现“内能”的更多奥秘和魅力。
一、少一些“看客”行为,多一些自主实践
在网上观看过好几节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内能》的公开课,发现教师在引入新课之后,就准备材料开始做“大试管中装适量水,软木塞塞住管口,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加热使水沸腾产生大量的水蒸汽,水蒸汽会把软木塞冲出去”的实验。的确,这个实验很有意思,通过形象生动的实验,学生知道了水蒸汽为什么会把软木塞冲出去。然而,看多了类似的、总是千遍一律的视频,我不禁思考,这个实验好是好,但这个实验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的吗?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只是“看客”,丝毫没有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这样,能在他们的头脑中留下深深的划痕吗?
事实上,就《内能》的实验而言,教师可以彻底放权,让学生自主实验、自主改进、自主反馈,以此引发出学生更多元、更开放、更富有创造性的物理思维方法与问题解决策略。事实证明,当教师放权以后,学生少了一些“看客”行为,而多了一些自主自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在什么材料也没有、什么思路都没有被告知的情况下,设计出来的方案可谓是多种多样:烧开水时壶盖跳动;冬天搓手时,克服摩擦对手做功,使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所以可以感觉暖和;手摇钻来代替原始人的“钻木取火”……
正是在这样的自主实验中,既充分暴露了学生思维的单一性,也暴露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特性和新颖性,而这,正是学生真实学情得以彰显的标志。其中,一定会有因为材料的选择不当而失败的例子,一定会有磕磕碰碰后的灰心丧气,当然一定也会有意外的发现和惊喜。不管怎样,这都是课堂或教学进程中应有的风景。“学校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就内含了减少学生犯错几率和培养学生自我纠错能力这样一些要素和诉求。”
二、少一些直接灌注,多一些有效追问
上文提到,《内能》的教学完全可以由学生自主设计来完成实验任务。然而,这绝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无所事事和放任不管,事实上,好的物理探究活动应该在充分放权的同时,更要加强探究活动的引领,分岔之处需拨之,阻塞之处需疏之。如何“拨”?怎样“疏”?窃以为,当学生的思维因为难度而停滞,或者因太简单而呈现出某种“趋向性”时,我们需要设计好的、有价值的、有意义的问题来重构解决问题的框架与路径,给学生腾出施展思维拳脚的更大舞台和空间。
三、少一些按部就班,多一些探究延伸
好的物理实践活动要“穿越那些看不见的边界——穿越教室的边界,穿越学校与家长的边界,穿越学校与媒体、社会的边界,这样才能打开课堂”,以此让学生在物理探究中进入“千树万树梨花开”般的多元境界。
仍然以《内能》的教学为例,可以进行以下探究:
1.在一个带活塞的厚玻璃圆筒内的底部放一块浸过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地往下压,观察筒中的变化、并解释现象。
2.用能的观点解释水蒸汽冲软木塞和开可乐瓶的实例。水蒸汽和可乐的内能转化成了什么形式的能?能否利用这些能量为生产、生活服务?
3.布置课外小实验:自制弹射器。找一段两端开口的小塑料管,从塑料管的一端塞进一个用水浸湿了的纸团(要塞紧),从另一端推进一个用橡皮塞制成的活塞,一个简易的弹射器就做成了。试试推进活塞,比比看谁能把纸团弹射得最远。
以上探究活动,真正从理论到实践,从课内到课外,从点到面,让学生探究的触角伸得更远。师生一起沟通古今,联结内外,释放出更多的教育空间,在更大程度上为物理探究松绑——这样的课堂走向隐含着我们对物理探究一种更理想的期盼:不是站在原点,不是固守一点;不是对学生已经知道的“内能”进行纠缠,而是对一个“内能”进行多方面的探索。这正是新课改理念下物理教学所更加需要的境界。
参考文献
[1]林茶居 在银鹰文昌中学感悟“自主学习”[J].教师月刊,2013,(3):22。
[2]陈俊一 程晓云 窦桂梅 站在课堂上的校长[J].教师月刊,2015,(2):27。
论文作者:余有泽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10月总第25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30
标签:内能论文; 物理论文; 学生论文; 水蒸汽论文; 软木塞论文; 自主论文; 教师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10月总第25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