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汪沟第一中学 273408
摘 要:对于中学体育教学而言,以“互动的教学观”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应对体育课堂教学互动的相关概念、问题有正确的认识。本文研究对象: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互动情况;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逻辑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以教学主体分类,以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两类为主,将其细化可分为五大基本类型。本文重点分析了这五种互动类型的互动特征。
关键词:中学体育 课堂教学 互动特征 分析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互动情况。
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逻辑分析法、比较分析法。
二、结果与分析
1.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互动的基本类型
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以教学主体分类,以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两类为主,将其细化可分为五大基本类型:
(1)教师与学生群体的互动。体育课堂教学中主要以此互动为主,贯穿体育教学的始终,是体育课堂教学达到教学目标、情感目标的重要保证。
(2)教师与学生个人的互动。教师与学生个人之间的互动主要体现在体育教学中的提问与回答、个人辅导等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个人对体育的理解和掌握起着重要作用。这种互动对体育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自我概念的形成都有重要影响。
(3)学生个人与学生个人的互动。体育教学,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有助于掌握体育内容,从而加强学生的认知、拓展思路。
(4)学生个人与学生群体的互动。此类互动可以提高学生体育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培养学生人际交往和团结合作的能力。
(5)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的互动主要体现在分组互动,比如组别之间的评价和竞赛,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
2.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互动特征
(1)在互动情景下,以情感性互动为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互动总是在特定的情景下进行的,情景不同,人们的互动方式也会不同,互动本身所蕴含的意义也会发生变化。从师生关系的角度而言,课堂互动的情景通常是“工具性关系”和“情感性关系”混合并存。在体育教学中,主要以实操练习为主,教师在辅助学生练习时,除了知识性的引导外,情感性的鼓励是很有必要的。据证明,在体育教学任务完成中,鼓励的情感交流比知识性的传授更有效。
(2)体育课堂教学互动的组织随机性强。体育课堂中的互动有着鲜明的组织特征。与文化课相比,体育课堂教学随机性强,学生在体育场所的位置随时变化,在教师的总体指导下,学生活动以自主练习为主。这就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供了契机,此互动随机性强,但为学生提供了多种角色的体验,以实现学生在体育课程中情感目标的达成。
(3)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互动形式多样。文化课程教学中的互动,主要以师生互动为主,学生与学生、群体与群体的互动少之甚少,但是相对于文化课程的互动,体育课程教学的互动就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了。
①教师的非语言指导在体育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②学生的合作和组别竞赛有助于体育课堂的教学目标达成。
③不同的体育教学目标,需要不同的教学组织互动。
体育课程互动的多样性,使得体育课程内容丰富多彩,体现了“趣味体育”的特征。
(4)体育课堂教学互动,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行为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身体活动来展现的。学生在动作学习的过程中,与教师的交流、与同学的交流都与学生体育项目技术的掌握有关,并且还能促进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深刻理解,学生能高效地掌握技术。体育活动不仅要锻炼学生健康的体魄,而且还促进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其中,体育课堂教学互动的发生就是其发展的催化剂。
(5)体育课堂教学互动,有助于及时反馈信息。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有着与文化课教学不同的特点。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能够随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以及易犯错的问题,有助于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但也有其弊端,体育教师的能力限制、学生的心理状态都会影响课堂效果。体育课竞争性强,会让部分体育素质较差的学生产生自卑感。但是体育互动有助于解决体育课的相关问题,为学生提供一个有活力、有兴趣的体育课堂。
综上所述,中学体育课堂互动的关键性举足轻重,体育课堂教学互动充分体现了学生团体的概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集体适应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对于未来的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而言,强化课堂互动意识、完善课堂互动形式,进而充分展现其在学生“社会性”发展方面的天然优势,是应当继续坚持和深化的主题之一。
参考文献
[1]李凯 高中体育教学之“互动双主体”教学模式的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1),159。
[2]韦贤华 师生和乐互动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7),278-295。
论文作者:李功庆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10月总第24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0
标签:互动论文; 体育论文; 学生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中学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10月总第24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