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 山东省临沂市 276002
摘要:现如今,国家经济飞速发展,民族不断富强起来,对乡村的发展也重视起来,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党在新时代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构想。
关键词:城乡规划视角下;乡村振兴战略;路径初探
引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补齐农业农村“短板”的战略举措,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等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主线。基层政府应以何种方式和路径对接乡村振兴战略是值得探讨的重大课题。
1要创新实施理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的是要让农民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实现“业兴、家富、人和、村美”。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活富裕”,与党和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相一致,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因此,实施中必须以全新的理念,不能用传统的方式,单纯地给点钱物、安排几个项目、派几个干部就能解决问题,而是必须从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的角度来统筹考虑,强调生态保护、产业升级、文化传承、社会进步,只有这样乡村才能真正振兴。
2农业现代化与培育新业态并举,增强乡村地区的经济活力
乡村与城镇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产业,因此,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振兴产业,而乡村的核心产业还是农业,可以说没有结构科学、成本合理、高效率的农业,就不可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1)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众所周知,单纯追求产量增长和施化肥、打农药的生产方式,已经不是获取农业收入增长的最佳方式。应当引导农民转变发展观念:通过调整种植、养殖、生产结构,多生产能够满足市场消费主流需求的产品,如绿色有机食品,建立优质品牌,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在技术方面,农业现代化也必不可少。在政府管理层面,要强化装备和技术支撑,构建现代化的农业产业结构体系、生产技术和组织管理体系、经营销售推广体系,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只有充分进行现代化改造,才能让农业成为朝阳产业、体面职业,让乡村振兴有坚实的内在基础。(2)培育电商、农业旅游等农村新业态振兴乡村离不开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其中短期内最有望大规模推广的就是:电商、智慧农业、农业旅游。总体而言,电商和智慧农业是改变农业的组织方式,其中电商扩展了农产品的营销和推广渠道,智慧农业则提升了农业生产管理的效率。农民可以用电脑或手机,监控农作物的生长情况、控制大面积农田的施肥灌溉,或者在网络上推广、销售,大大提升了农业生产、销售的效率。农业旅游则是通过发展旅游,培育生态游、乡村游、观光游、休闲游等农旅融合产业,开发农业农村特色产品、生态资源和乡村民俗文化,实现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价值链的提升。此外,还可以利用有些乡村地区地广人稀、不适宜种植等特点,发展占地大的光伏农业等产业。不仅仅是光伏发电,还可以将太阳能发电应用到大棚采暖、灌溉等农业技术上。虽然目前相关行业标准不健全,导致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生态破坏、与农争地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行业标准的完善、产业模式的成熟,光伏农业等新型产业潜力巨大,有望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助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提升乡村人口素质和公共服务保障能力
(1)以精准扶贫为发端,增强乡村发展内生动力精准扶贫的本质是“授人以渔”,以政府投入撬动社会资本,通过乡村基建工程、产业项目、技术支持等措施,让农村人口更加深入地介入到生产中来。精准扶贫从数据指标上来看是贫困人口脱贫,直接受益者是农村人口,但从根本上来看,将会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乡村地区的生产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支持。(2)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保障水平与市政基础设施以政府投入为主不同,公共服务设施如商业、文化、教育、体育、金融等,主要以市场主体的投入和发展为主。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可以通过土地优惠、税收优惠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深度参与。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以后,既可以增强乡村第三产业的比重,优化产业结构,容纳更多就业,又可以提升乡村地区的宜居程度,对吸引人才和产业向乡村地区转移有重要的意义。乡村振兴战略作为解决我国当前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决策,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各个方面。本文从城乡规划的角度,对增强乡村地区的发展内生动力、人口素质、服务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大致上属于经济发展的范畴。与城市发展为人所诟病的“千城一面”不同,我国的乡村在历史、文化、传统的积淀与现代发展理念的冲击下,呈现出“千村千面”的局面。乡村的发展应当在总体目标的指引下,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选择发展策略,以促进乡村地区经济发展为出发点,只有经济振兴了,才具备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
4避免增负担,乡村振兴要精进解压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各地如果只做花架子不取得发展绩效、只铺摊子不取得实际进展、只求过高标准不顾各主体承受能力,必然使乡村振兴战略陷入误区,导致各主体负担猛增、压力陡涨,最后造成怨声载道,落得一地鸡毛。乡村振兴要精进解压,切实不给农民添压力重重的负担、不给乡村增加不可承受的债务、不给基层政府强压超过承受能力的任务、不给国家财政制造难以弥补的支出窟窿。避免这种战略歧路,要采取系统对策。一要搞好国家顶层设计,推广城乡融合发展的理念,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规划,配套精准有效的战术措施;二要因地分类施策,根据各地实力和省情,因地制宜,分类推进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三要匹配好战略资源与目标,谨记过犹不及,做到用好有限资源实现有限战略目标,不好大喜功;四要激活农村发展新动能,让实施振兴规划的村庄能够自我滚动发展,不是成为一时摆设或者永远填不满的大窟窿,而是促进其迈上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结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破解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对的主要矛盾的重要抓手和必然选择,提出、制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在化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此战略机遇期,要抓住抓好四大战略关键点,遵循四大战略路径,规避潜在的误区,落实党中央的乡村振兴伟大战略构想,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必须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实施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双轮驱动的城乡融合发展战略,推进城乡同步、协调、和谐、融合、平等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主要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多个方面实现城乡的共同发展。推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要素资源更多向农村配置,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农村各项事业建设力度,实现农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目标,补齐城乡融合发展的短板。要贯彻城乡融合平等发展的理念,树立城乡一盘棋的发展思路,城市和乡村的发展都要服务于城乡融合发展大局,切实破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难题。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刘合光,秦富.完善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思考[J].经济研究参考,2016,(48).
[3]李强.关键是人的城市化——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J].求是,2016,(3).
[4]李伟.乡村振兴计划关键要抓住人、地、钱[J].农村工作通讯,2017,(21).
[5]叶兴庆.以乡村振兴战略统领农业农村现代化[J].中国发展观察,2017,(21).
论文作者:刘娟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
标签:乡村论文; 农业论文; 战略论文; 城乡论文; 农村论文; 产业论文; 地区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