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负性心理反应的研究论文_姜玲,李萍,李邵莉,田媛

(青岛市立医院血液净化中心 山东青岛 266011)

【摘要】目的:探讨人文关怀的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负性心理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血液透析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文关怀的各种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和对负性情绪的疗效。结果:对照组的满意率是74.0 %,观察组的满意率是96.0%,两组患者的满意率有明显的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为(55.19±8.59),抑郁评分为(36.01±7.12),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为(41.37±3.21),抑郁评分为(20.13±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文关怀的方法增加了护患沟通,满足了患者透析治疗需要医护关注的心理需求,缓解了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人文关怀;负性心理;满意率;生存质量;血液透析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衰竭的主要替代疗法[1]。长期的血液透析治疗在一定程度上给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都带来痛苦,造成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有研究指出,人文关怀对血液透析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患者的治疗起到积极作用[2]。人文关怀是对生命与身心健康的敬畏、尊重与关爱,目前我院对这一特殊群体采取人文关怀的各种干预措施,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率和情绪改善情况,结果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为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年龄为19 ~ 76岁,其中男59例,女41例,原发病为高血压15例、糖尿病20例、肾小球肾炎21例、肾病综合征10例、梗阻性肾病11例、多囊肾7例、肾盂肾炎9例,痛风4例,红斑狼疮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血液透析,即每周透析3次,每次4小时,在知情同意下参与本研究。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学历、工作情况、病情、透析次数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本研究为随机、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接受调查研究。

2.2 本文的负性心理反应是指病人对治疗缺乏信心,对医务工作者进行的健康教育依从性差,生活情趣低,出现消极心态,甚至焦虑及抑郁。

2.3评估病人的情绪状况 分析影响负性心理反应的原因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尿毒症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对于维持性血透患者,新环境、透析过程和疾病发展等均易对其造成不良心理刺激,同时经济、情感、家庭、社会等巨大压力易导致负性心理反应[3]。 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患者对于治疗往往表现出心灰意冷、得过且过的消极心态[4]。严重的躯体症状使得患者不得不在家休病,这种社会角色的转变引起焦虑、抑郁情绪,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和希望[5]。

2.4人文关怀的措施

2.4.1情绪唤醒

2.4.1.1本文的情绪唤醒是指医务工作者通过多形式的与病人沟通交流唤起乐观的生活态度,积极配合治疗,依从性高。

2.4.1.2经常组织病人户外活动,唤醒病人的良好情绪。

开展“让肾友拥有健康生命活力的每一天”为主题的户外活动,活动前充分评估每个病人的病情,备好急救药物、氧气等抢救物品,以防突发事件的发生。

2.4.1.3 组织茶话会式的肾友座谈会,增加交流机会。

2.4.1.4制作病人生日贺卡并赠送鲜花,愉悦患者的心情。

2.4.1.5书写“肾友通讯”并装订成册,免费发放给病人,拓宽患者的知识面。

2.4.2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

开展群体教育、个体教育与专人负责相结合的多形式教育,并针对不同的病人进行个体化的教育方式。对患者的教育要有耐心,确保患者和家属了解所有的注意事项,并发给患者书面材料,以备患者随时查询。在宣传教育和管理中可采取以下策略提高病人的自我管理效能:强化激励机制,对患者在自我管理中成功的经历进行不断的激励,而对于自我管理差者,可以提供成功的榜样,甚至结成互助对子,使其获得替代性的经验,提高其自我效能。

2.4.3心理安慰 长期的透析穿刺创伤痛苦、置管带来的不变或感染及经济负担和出院后信息的中断,医生护士不能随时在身边,造成病人不安与恐惧。人文关怀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解释治疗护理措施的细节,适时的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安慰、鼓励,解除心理负担,使病人从心理上产生透析治疗的安全感和信任感,满足病人治疗时需要关注的需求,并取得家属配合,为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2.4.4实施三级管理负责制

实施护士长、主管护师、专业护士各负其责的三级管理负责制。即责任护士专人负责的一级管理,主管护师督促检查的二级管理,护士长全面负责的三级管理。

2.5疗效的判定及评价标准

采用自制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人文关怀的抑郁和焦虑进行评价,分数越高,负性情绪越严重。依据护理满意度评分标准来判定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标准有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项[6]。评分标准:80-100分判定为满意,60-79分判定为基本满意,60分以下,判定为不满意。

2.6统计学方法

本资料及数据在SPSS12.0软件中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记录方式为x±S ,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7结果

观察组的满意率是96.0%,对照组的满意率是74.0 %,两组患者的满意率有明显的差异(P<0.05),见表1。

对照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为(55.19±8.59),抑郁评分为(36.01±7.12),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为(41.37±3.21),抑郁评分为(20.13±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3.1通过对患者情绪状况的评估,可有的放矢的进行人文关怀。

3.2 开展主题为“让肾友拥有健康生命活力的每一天”的户外活动,目的唤醒病人的生活情趣,鼓励病人回归社会;增加医患、病患间相互交流的机会,消除他们的孤独感;茶话会式的“肾友座谈会”为患者创造畅所欲言的环境氛围,增加护患沟通与信息交流,使患者的问题在轻松愉快的交流中发现并得以及时解答;把每位病人生日记录在册,通过赠送生日贺卡和鲜花,愉悦病人的心情,使病人的生活绚丽多彩;书写“肾友通讯”并免费赠送给病人,使他们不断的了解各种信息,丰富自己的内涵,提高患者的主动能动性,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3 针对不同的病人、不同的透析阶段、不同的透析状况和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综合教育与针对性的个体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可有的放矢的进行说教,拓宽病人的知识面,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病人的依从性。

3.4护士长全面负责、主管护师督导检查、责任护士专人负责制的三级管理,从病人初次进入透析即开始实施,直至病人整个透析生涯结束。使人文关怀、教育、督导、质控的系列优质护理服务落到实处,满足了患者治疗时需要全面关注的需求。

3.5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病人由于创伤、经济、心理负担重,易产生焦虑、悲观、抑郁情绪,影响着透析生存质量。将人文关怀的理念应用到对他们的护理工作中,既是护理科学进步的客观要求,也是改善血透病人生存质量的有效手段[7]。

3.6长期透析患者往往因紧张、焦虑、恐惧的情绪而出现一些心理障碍,即血液透析综合征,因此护理人员要努力营造一种充满人情味、以患者利益和需要为中心的人文环境,使患者感到安心和舒畅。通过对患者进行有计划、积极、主动和全程的人文关怀护理,使心理障碍的发生率降低、患者的满意度提高,受到患者和家属的充分肯定和赞扬。

3.7人文关怀的方法拉近了护患距离,调动了患者更多的情感和信息支持,消除他们的孤独感,使病人的心理及身体功能处于最佳治疗状态,人文关怀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在患者得到满意服务的同时使医院利益最大化,形成医患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陈文璇.人文关怀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3,17(44):123-1255.

[2]缪玉秀,陈彩云,肖小伏,等.护理人文关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0,23:56-58.

[3]侯永梅,胡佩城,梁燕萍,等.肾移植前后实施维持性血透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估及影响因素[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44):8721-8725.

[4]丁惠芳.人文关怀在血液透析患者心理障碍中的护理体会[J]. 中国保健营养,2014,6(中):3661.

[5]戴宁军,左苑春,邓素红,等.心理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不良情绪影响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4):167-169.

[6]周丽,李燕娃,施素华.糖尿病肾病病人血液透析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1,9(9):2385-2387.

[7]刘 敏.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护理中的人文关怀[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3):636.

论文作者:姜玲,李萍,李邵莉,田媛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杂志》2016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

标签:;  ;  ;  ;  ;  ;  ;  ;  

人文关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负性心理反应的研究论文_姜玲,李萍,李邵莉,田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