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也在快速发展。混凝土作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混凝土自身的特点,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定的问题。比如混凝土出现裂缝的现象等,这就需要对工程本身的长久使用性是一个重大的挑战。混凝土质量的问题就会影响建筑使用寿命。所以,需要对混凝土产生缝隙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找到解决的办法,提高混凝土的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混凝土;缝隙原因;治理策略
一、混凝土裂缝的种类
1.结构性裂缝
施工过程中导致混凝土的裂缝的原因主要有:(1)在设计的过程中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不合理导致的承受力度不够。(2)因为在施工的过程中受到一些外界环境的影响产生的缝隙。(3)施工中施工技术导致的裂缝,在施工的过程中任何的技术问题都可能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因此需要严格的控制裂缝的发生。
2.非结构性裂缝
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由于受到湿度的影响会导致收缩的裂缝。当外面的自然环境湿度比较高的时候,混净土材料会吸收环境中的一些水分进行膨胀,当阳光异常强烈的时候又会蒸发其中的水分,进而使得混凝土受到一个张力的作用,导致裂缝。其次,混凝土在施工的过程中,会由于温度的影响而产生缝隙。比如: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昼夜温差比较大,或者天气的变化较大都会对温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缝隙的产生。另外,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受到地基的影响,也会造成混凝土的错位情况的产生,这个时候混凝土就会受到的压力而出现一定的缝隙。
二、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分析
通过多次的实验观察和分析,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主要体现在下面的几点:
1.混凝土工程的设计原因
设计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的第一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对地质的探测、数据的测量都会影响建筑设计的最终结果。同时结构的设计也是决定施工具体方案与混凝土材料选择等其他方面的重要因素。另外,还有地质、气候、温度等其他客观因素的也会对建筑结构设计产生影响。
2.混凝土材料选择的原因
在建筑工程开始之前,材料的选取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混凝土一般都是由水泥和粗细骨料混合而成的。有的时候还会加入水泥、钢筋、砂砾等其他物质来进行对混凝土的调整。于是对材料的选择上,需要做的就是严格遵守设计师的结果来进行材料选择,尽量选择稳定的性强的水泥,选择碱性比较小的粗细骨料。更要选择的就是抗裂性强和渗透性强的材料,也要控制材料中的泥沙含量。
3.混凝土工程进行的环境与配制的原因
在实际操作中,不管是什么样的材料都会涉及到热胀冷缩的现象,混凝土作为特殊的材料当然也不可避免的发生这样的情况,在热胀冷缩的情况下,混凝土的温变能力在超过它本身的承受能力后,就会产生裂缝,并且在建筑的过程中,在浇筑建筑时,由于浇筑的面积过大,会使得外面的温度散发过快,但是里面的温度不容易扩散,从而容易在阴雨天发生湿热。产生腐蚀混凝土的问题,进而导致裂缝。在进行混凝土建筑过程中,配置建筑材料原料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不适当的比例容易使混凝土产生水泡或气孔,进而导致裂缝产生。
4.后期养护的原因
完成混凝土浇灌后,按时进行相应的的养护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混凝土在浇灌的过程中,温度有一定的差别,因此在完工之后,需要进行温度和湿度的养护,假设因为温度的原因致使混凝土的面积收缩就会产生裂缝导致建筑性能产生变化最终导致建筑的寿命缩短。
5.施工工艺原因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工艺的落后也会造成混凝土出现裂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方面是由于施工技术人员水平的限制,由于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的比较迅速,具有一定施工经验的人员还是比较少,满足不了实际的施工需要,为了保证施工人员数量的充足,建筑单位往往会到乡镇中招聘农民工,进行简单的培训之后就可以上岗工作了,经过简单培训的员工对于建筑的基本原理不是很懂,也不知道施工的标准,一般都是按照工艺的要求做的,进而导致施工的工艺不是很到位,在混凝土的浇筑、构建运输中都没有按照严格的标准执行,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另一个方面就是对材料的检查不是很到位,检查上的疏忽,施工的疏忽,施工队没有对组成的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控制,让质量低下的材料掺杂混凝土中,进而导致混凝土的质量低下,出现裂缝的情况。
三、混凝土裂缝的治理策略
1.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温度
检测混凝土温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温度的控制工作,采用改进的骨料级配,尤其是利用干硬性的混凝土和混合料掺杂的措施来降低混凝土使用的水泥用量,另外,在进行搅拌的过程中降低混凝土温度主要使用水浆随时进行冷却,这就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定进行操作,在合适的时候进行保温处理。最后需要重视的是在严寒季节保温的措施,尤其是长期暴露的薄壁结构等。
2.完善施工设计
要想保证混凝土构件不出现裂缝,需要做的就是在施工设计的方面就要投入较大的精力。在混凝土浇筑开始的时候就需要对整个的混凝土浇筑工作进行整体的设计,尤其是在一些施工现场比较狭小的场地,没有办法进行施工的场所,需要专业的混凝土车进行运输,在运输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混凝土的凝结,不仅需要不停的搅拌,还要保证运输路线的畅通。在混凝土构件浇筑开始之前,对于构件的组装和运用设备需要进行提前的规划,避免在混凝土构件浇筑的过程完成之后在组装和运输的过程中发生不必要的碰撞。
3.改善原料配比
混凝土原料的组合方式不管采用怎样的形式,在混凝土的内部都是形成细小的气泡。为了尽可能的减少这些气泡的存在,应该不断的优化混凝土原料的配比,一方面在原材料的采购过程中应该对原材料的进行合理的把控。对原材料的各项指标进行有效的监控,另外一个方面,要按照施工的具体要求和施工现场的情况对于混凝土进行有效的调控,利用一些实际操作技能,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使得混凝土更加适合于施工现场的环境,进而避免混凝土出现裂缝。
4.加强技术管理,提高施工技术水平
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优劣也是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按照建筑工程的具体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对于提高建筑质量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施工之前,一定要作好施工的工艺流程和预案规划工作,并做好技术交底用来指导实际的操作工作。
5.加强施工现场的监督管理工作
为了避免发生混凝土产生裂缝的情况,于是需要在施工的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管理力度,对已经存在的裂缝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保证建筑工程的混凝土裂缝可以得到及时的修缮。在施工现场也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对存在的混凝土裂缝做好及时的修补,避免破坏的进一步发生。建筑工程需要组织相关的专业人员对混凝土裂缝进行修补,尽可能的把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危害降到最低,进而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结构的安全性提高。
6.加强对验收施工方面的控制
要加强对验收方面的检查和验收,保证其承载力,另外还要加强对混凝土的早期保养工作,按照实际的情况适当延长混凝土的养护时间。控制好混凝土浇筑的温度,保证浇筑的温度不要超过控制的标准,另外,还要对混凝土的搅拌、运输过程中的温度进行有效的监控,保证混凝土的性能。
总结
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防止混凝土施工裂缝的出现,就需要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其进行控制,进而提升建筑工程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王健. 建筑工程施工混凝土裂缝防控措施[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8).
[2]楼国军.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结构性裂缝的防控[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
[3]杜旭峰,赵子凯. 土木工程施工中裂缝处理对策[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7).
论文作者:许绍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4
标签:混凝土论文; 裂缝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论文; 温度论文; 材料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论文;